《針學通論》~ 第十三章 被黏著牽引拔針法
第十三章 被黏著牽引拔針法
1. 第十三章 被黏著牽引拔針法
被刺針之牽引,有不拔,是必竟受筋肉分子之凝聚力故也。理學的曰:凝聚力者,隨異物體中分子之位置,自為強弱之區別;蓋凝聚力之強弱,隨熱度之增減而生矣,即倒比溫度。又凝聚力者,獨不固體耳,亦存液體。雖然,有液體,則自己之重力卻而勝凝聚力,是以使分子容易動搖。
故如彼唯不較著己,則患者之元氣,亦欲為相逼迫也。故術者此際,使彼我之意靜穩,更當其下傍,刺他針,然而可拔初針;或輕打不拔針柄之上端,以俟其進入而後拔去針,亦是可也。
白話文:
[第十三章 被黏著牽引拔針法]
當針被肌肉纏住,無法順利拔出,這主要是因為針與肌肉組織產生了黏附力。根據物理學的理論,這種黏附力會因異物與周圍組織間的分子位置不同,而產生強弱的差異。黏附力的大小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改變,通常來說,溫度越高,黏附力越小,反之則越大。黏附力不僅存在於固體之間,液體之間也會存在。但是,當液體自身受到重力影響時,重力往往會勝過黏附力,導致分子更容易移動。
如果針無法輕易拔出,這可能也代表患者的身體正在對針進行一種排斥反應。在這種情況下,治療者應保持心態平靜,並在針旁邊插入另一根針,以幫助鬆動原本的針,使其可以順利拔出。或者,輕敲無法拔出的針的頂部,讓它稍微深入皮膚,再試圖拔出,這也是一個可行的方法。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