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佐藤利信
《針學通論》~ 第十二章 補法及瀉法
第十二章 補法及瀉法
1. 第十二章 補法及瀉法
內經曰。補虛者。必先捫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彈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門。以閉其神。呼盡納針。靜而久留。以氣至為故候。吸引針。氣不得出。各在其處。推闔其門。命神氣。存大氣。留止。命曰補虛瀉實者。吸則納針。無令氣忤。靜以久留。無令邪布。
吸則轉針。針以得氣。為故候。呼引針。呼盡乃去。大氣皆出。故命曰瀉。又曰。補者。隨經脈。推而納之。左手閉針孔。徐出針而疾按之。瀉者。迎經脈。動而伸之。左手閉針孔。疾出針。而徐按之。隨而濟之。是謂補。迎而奪之。是謂瀉。又一說云。補者。刺針於呼息。
拔吸息。而揉其針痕。瀉者刺針於吸息。拔呼息。而不揉其針痕也。
白話文:
《內經》中說,補虛的時候,必須先用手摸著經脈,循著經脈走勢,用針刺入並散開經脈,然後推按針柄,彈撥針身,使經脈發熱,再輕輕抓握針柄,使針深入,達到通暢取氣的效果。之後,用手法引導經氣外流,封閉患者的神氣,在呼氣時快速將針刺入,靜止不動,等待經氣到達目標位置作為針感。接著,慢慢地吸氣,使針氣不能外洩,針氣停留在原處,推動經脈,讓氣流通暢,讓神氣回到身體,保持大氣運行的平衡,停留片刻。這就是補虛瀉實的原則。吸氣時刺針,不要讓氣逆行,靜止不動,不要讓邪氣散布。
吸氣時轉動針柄,針刺到感覺到氣感,這便是針感。呼氣時拔出針,呼氣結束才拔出針,體內的大氣全部排出,這就是瀉法。另外,《內經》中還提到,補法要順著經脈走勢,推動針柄,使針慢慢進入經脈,左手封閉針孔,緩慢拔出針,然後快速按壓針孔。瀉法則要逆著經脈走勢,快速伸出針,左手封閉針孔,快速拔出針,然後慢慢按壓針孔。順著經脈推動針,就是補法;逆著經脈拔出針,就是瀉法。還有一種說法,補法是在呼氣時刺針,拔出針時吸氣,並揉按針痕;瀉法則是在吸氣時刺針,拔出針時呼氣,不揉按針痕。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