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學通論》~ 第十章,刺針一般
第十章,刺針一般
1. 第十章,刺針一般
既診斷了後。患者衣服厚。則適宜取除之。沉意正形。而開針函。容所出之。針柄上端。於杉山氏管之下口。此際管之上口斜於下方。下口向於上方。更反轉管之下口。使針局密接。且其接端者。以A,B暫時押之。且顯其管之上端打針柄。以L捷手二三回。此際極力則患者訴痛。
不用力。亦不能使針頭穿皮膚。況且各人之皮膚堅軟異之。宜注意矣。蓋針頭。全知穿皮膚。則以H,L摘管之上端。徐徐拔去其管。此時以A,B近針頭插鋒。則此是A,B二點。所謂為押手。又以H,L為副手夫押手者。常可翦置下端。又當進入針鋒皮膚。宜酌量患者之強弱與感應。
若察患者之愉快。則可知應針頭分子之波動虛。反之而患者訴疼痛。則可知分子之波動實。內經曰。刺虛者。段其實。解云刺實須其虛者。為針陰氣隆。至針下寒。乃去針也。刺虛須其實者。為針陽氣隆。至針下熱。乃去針也。注曰。要以氣至。而有效也。○總而主針之掌面者。
左右相共空洞之。形仮令如擁雞卵。抑亦欲下氣。則針鋒副B點。而捻。欲上氣。則針鋒副A點。而捻。或以順有行。或由逆有施。難經曰。氣滑則針出疾。氣澀則針出遲。氣隆則針小而入淺。氣澀則針大而入深。深則欲留。淺則欲疾。(中略)以刺針者。永留則神經之感應。
亦反有不屢無效已。令患者疲勞。故淺深遲疾。響波。稽留。臨機行之。蓋施術之後。三十分乃至五十分時間。可命安臥患者。
白話文:
在確定診斷後,如果患者穿著厚衣服,則應該適當地將其脫去。然後要冷靜地準備針具。針的柄上端應該放在杉山氏的管子下口處,此時管子的上口應該向下傾斜,下口則朝上。如果管子下口反轉,使針與其密切接觸,可以用A和B暫時固定。接著,顯示出管子的上端並用L迅速地推動二到三次。此時若用力過猛,患者可能會感到疼痛。
如果不施加力量,也無法讓針頭穿透皮膚,況且每個人的皮膚質地不同,應該特別注意。針頭必須能夠穿透皮膚,因此可以用H和L小心地拔出管子。此時用A和B靠近針頭並輕輕插入,這兩個點稱為押手。另一方面,H和L則是輔助押手,常常可以放置在下端,然後開始將針鋒進入皮膚,需考量患者的耐受程度和反應。
如果察覺到患者感到愉快,可以推測針頭的波動是虛的;相反,如果患者感到疼痛,則可得知波動是實的。《內經》提到,針對虛的情況,需要從實的方面來治療,解釋為針下的陰氣要充足,針施加的冷感需要去掉;針對實的情況,則需從虛的方面治療,針下的陽氣要充足,針施加的熱感需要去掉。簡而言之,關鍵是要讓氣流通順,纔能有效治療。
總之,針的操作面應該空心並呈現一種像是握住雞蛋的形狀。如果希望將氣息向下導入,應該在針鋒上輔助B點,進行旋轉;如果希望將氣息向上導入,則在針鋒上輔助A點,進行旋轉。可以選擇順時針或逆時針進行施針。《難經》指出,氣流暢則針容易拔出,氣不順則針拔出較慢;氣若充裕則針入淺,氣若不順則針入深。深針則需留針,淺針則需快速拔出。
針刺若能長久保留,則對神經的感應會增強,但也可能導致無效,讓患者感到疲勞,因此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針刺的深淺、速度和反應。在施術後應讓患者躺下休息至少三十到五十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