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匯參銅人圖說》~ 心肺合圖說
心肺合圖說
1. 心肺合圖說
《經》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人身知覺運動,無一不本於心,故百體皆臣,而心其君也。位據胸中,左右有肺。周圍夾膜裹之,名曰心包絡,相心布令,故為臣使之官;居於膻膈之中,故又名膻中。心色赤而鮮,下尖上闊,外體圓滑,內空如囊,當中有直肉隔之,故稱為左房右房;左右半截之間,有橫肉間之,故有上房下房之號;四房大小相若,均有血管與肺相通。《難經》謂心主血,肺主氣,血為榮,氣為衛,相隨上下,榮周於外。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心臟是人體的主宰器官,神思意識都是從那裡發出來的。人體的知覺運動,沒有一項不依賴於心臟,所以全身都是臣民,而心臟就是君主。心臟位於胸腔中央,左右有肺。心臟周圍包著一層夾膜,叫做心包絡,心包負責傳達心臟的命令,因此是臣屬官員。心臟位於膻中之上,因此又稱作膻中。心臟呈紅色,下方尖細、上方寬闊,外部圓滑,內部中空像個口袋,中間有垂直的肉牆隔開,因此分為左心房和右心房。左右兩半之間,又有橫向的肉牆隔開,因此有上心房和下心房的名稱。四個心房大小相近,都有血管與肺相連。《難經》中說:心臟負責管理血液,肺負責管理氣息,血液為榮,氣息為衛,互相跟著上下運行,榮養周行於體外。
蓋心肺相關,肺內受病,氣管壅塞,心血即窒礙不行;若心房受病,肺經即呼吸喘急,如哮喘之症是也。《經》曰: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因其左右夾輔心君,主行榮衛而存過化之神者也。位居諸臟之上,體窩向內,中央有心管(血脈總管,回血總管。)隔之;質輕而鬆,周圍有夾膜裹之;狀若懸磬,系以氣喉,色如縞映紅,錯離相間。
白話文:
心肺相互關聯。肺部生病,氣管堵塞,心臟的血流就會受阻。如果心臟出問題,肺部就會呼吸困難,就像哮喘一樣。《內經》說:肺臟是輔助心臟的器官,氣息的調節出於此。因為肺臟左右夾著心臟,負責運行氣血,維持身體的運作。肺臟位於所有內臟之上,體質柔軟,內部有心臟(血脈總管,迴流總管)隔著;肺質輕而鬆軟,周圍有夾膜包裹;形狀像懸掛的磬,連著氣管,顏色像白布上映著紅色,錯落交替。
葉右三左二,披離下垂,後面豐圓,黏附背骨,前邊利薄,逼近胸堂(並左右兩肋),頂尖而圓,略出首肋之上,底窩而闊,貼承膈膜之皮。右肺大於左,因心尖向左微占其位,左肺長於右,緣肝體居右稍高於脾故也。大概胸堂闊者,其肺必大。凡呼吸之時,胸肋舒張,膈膜鼓動,諸臟相隨以應之,膜沫濡潤以助之。
白話文:
右肺有三個葉片,左肺有兩個葉片,它們都是披散下垂的。後部豐滿圓潤,粘附在脊椎骨上;前部狹窄扁平,靠近胸骨(包括左右兩側肋骨)。頂部尖而圓,略微突出於第一肋骨上方;底部凹陷而寬闊,貼合膈肌的表皮。右肺比左肺大,這是因為心臟尖端朝向左側,稍微佔據了一些左肺的位置;左肺比右肺長,這是因為肝臟位於右側,比脾臟略高一些。一般來說,胸腔寬敞的人,肺部也會比較大。每次呼吸時,胸部和肋骨都會舒展開來,膈肌會鼓動,身體內各個器官都會跟著一起動,體內的膜和液體也會潤澤,幫助呼吸。
剖割肺體,見有痰沫在內,拭去痰沫,便見管竅甚多,即《難經》所謂二十四孔也。凡入氣喉(徑開五分許)。自吸門以下,脆骨共十五節至二十節不等,前圓如玦,每節有韌膜相連,後平而韌,因與食喉逼近,長四寸許,分歧為二(在背骨第三節之前),名曰氣管。左管約三寸許,斜入左肺里窩之上(肺頂下二寸許),右管略闊而短,約一寸許,橫入右肺之內。由是大管小管,漸分漸多,愈多愈微,密行兩肺之內。
白話文:
將肺臟切開,發現裡面有痰液。擦去痰液後,可以看見很多管孔,這就是《難經》中提到的二十四個孔。
空氣進入氣管(直徑約為五分)。從吸門以下,脆骨共有十五節到二十節不等,前面圓如玉玦,每節之間有韌性薄膜相連;後面平坦而有韌性,因為氣管靠近食道,長約四寸,分為兩支(位於背骨第三節之前),稱為氣管。左支約為三寸,斜向上進入左肺肺門上方(低於肺尖約二寸);右支稍寬而短,約為一寸,橫向進入右肺內部。從這兩支大氣管開始,逐漸分出越來越多的細小氣管,數量越多越細,密佈在兩肺內部。
形如氣喉,節節有環,以微鏡顯之,見每管之末,皆有一圓薄氣泡。大小氣管,另有兩枝相附而行,一為赤血支,緣其中皆生氣也;一為紫血支,緣其中有炭氣也(即中醫所謂濁氣)。炭氣者,乃身體無用之物,雜化為氣,與養氣相合,其性有毒,與炭同類,故曰炭氣。凡人一呼一吸,合為一息。
白話文:
它的形狀像氣管,每一節都有環狀結構,用顯微鏡觀察,可以看到每個小管的末端都有個圓薄氣泡。大大小小的氣管,另有兩條分支附著,一條是紅色血管支,因為裡面流淌的是氧氣;另一條是紫色血管支,因為裡面含有二氧化碳(中醫稱濁氣)。二氧化碳是人體無用的物質,轉化為氣體後與氧氣混合,它的性質有毒,和炭類相似,所以稱為「炭氣」。人每次呼吸,吸進一次稱為一吸,呼出一次稱為一呼,一次吸氣和一次呼氣合起來稱為一次呼吸。
呼者吐炭氣也,吸者接生氣也。生氣入血則赤,炭氣入血則紫。生氣能養人,炭氣能殺人。故紫血必須入肺,運至氣泡之上泄。炭氣於泡內,氣管即遞而出之,是為一呼;炭氣既出,復遞生氣,以入直抵泡內,血隨攝之,是為一吸。呼吸不疾不徐,氣始舒暢,故屏息少頃,即怫鬱不安,必長噓乃定。
白話文:
呼氣是吐出污濁之氣,吸氣是吸入新鮮之氣。新鮮之氣進入血液會使血液發紅,污濁之氣進入血液會使血液發紫。新鮮之氣能滋養身體,污濁之氣能損害身體。
所以,發紫的血液必須進入肺部,運送到氣泡上方排出。污濁之氣在氣泡中,氣管會立即將其排出,這就叫一呼;污濁之氣排出後,氣管又遞送新鮮之氣,直達氣泡中,血液隨之吸收,這就叫一吸。
呼吸不要過快或過慢,氣息才能順暢。因此,屏住呼吸一會兒,就會感到鬱悶不安,必須長出氣才能平靜下來。
蓋赤血運行,必變紫血,紫血必須入肺以吐炭氣,炭氣不出,眾血受病。抑凡有乳者必有肺,有肺者必與水氣不合,如鯨鯢江豚之屬,不能久潛潭淵,片刻之間,須出水面以接生氣,蓋地上眾生有血者,吸養氣而吐炭氣。若草木之類,藉日暄而生者,則攝炭氣而吐養氣。西國博物之士,考較殊詳(合圖見手太陰肺經)。
白話文:
因為紅血運行,一定會轉變為紫血,紫血必須進入肺部以吐出二氧化碳,如果二氧化碳不能排出,就會導致全身血液受損。另外,所有有奶水的動物一定有肺,有肺的動物一定不能適應水環境,例如鯨魚、江豚等,不能長時間潛入深水,必須每隔一段時間浮出水面呼吸新鮮空氣。這是因為地球上所有有血液的生物,都需要吸入氧氣,並排出二氧化碳。而與此相反,像是草木這類靠陽光生存的生物,則會吸收二氧化碳,並排出氧氣。西方國家的博物學家對此有非常詳細的考證(相關圖示請參閱手太陰肺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