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潤鴻

《考正周身穴法歌》~ 手陽明大腸經

回本書目錄

手陽明大腸經

1. 手陽明大腸經

手陽明大腸,井金起商陽(一名絕陽),食指之內側,爪角韭葉詳。本節前二間(一名間谷),節後三間(一名少谷)藏,均內側陷中,滎水輸木鄉。

合谷在虎口,此穴透勞宮,大腸脈之原,歧骨間陷中(骨兩叉者曰歧)。

居腕(臂掌之交曰腕)中上側,陽谿(一名中魁)兩筋通,張大指次指,其穴即陷中,手陽明經火,以次偏歷逢,腕中後三寸,絡脈走太陰(大腸經絡脈,別走肺經。)

溫溜(一名逆注,一名池頭)在腕後,上側六寸間(遵《醫宗金鑑》改正)。下廉輔骨下,銳肉分處看。溫溜上二寸五分,再寸上廉觀,再寸手三里,肉起銳肉端。

上二寸曲池,以手拱胸取,屈肘橫紋頭,合土定於此。

肘髎(音聊)依大骨,外廉(骨際曰廉)陷中處。五里行向里,大脈中央際,離肘上三寸,卻是禁針地。

臂臑(音導)肘上七(肩髃下一寸),恰在膕(音國,膕曲腳中也。在肩之腳,故云膕)肉端,兩筋兩骨罅,宛宛陷中央,脈與陽維會,及手足太陽,手陽明之絡,伸臂平手看。

肩髃(音虞,一名中肩井,一名偏肩)膊(音博,肩膊也)骨頭,恰在肩端上,舉臂即有空,兩骨罅間看。

巨骨肩尖上,兩叉骨罅間,陽蹺脈相會,與肩髃同參。

天鼎缺盆上,扶空後一寸,扶突(一名水穴)氣舍上,一寸五分正,在頸當曲頰(頰者,耳前顴側兩旁之稱。曲頰者,頰骨曲如環形,受頰車骨尾之鉤者也),下一寸為定,人迎後寸半,仰取穴莫遁。

禾髎(一名長顣,又名禾窌)鼻孔下,俠水溝之旁,恰好離五分,陽明氣發皇(大腸經氣所發。)

迎香穴禁灸,手足陽明會,上禾髎一寸,鼻旁五分外,若求內迎香,鼻孔通臭味。

白話文:

【手陽明大腸經】

從手食指的末端開始,有一個穴位叫做商陽,也被稱為絕陽。這個位置在食指內側,靠近指甲邊緣的地方,形狀像一片韭葉。

接下來是二間穴,位於第一節手指關節前方,又名間谷;再來是三間穴,位於第一節手指關節後方,又名少谷,這兩個穴位都在手指內側的凹陷中。

合谷穴在虎口的位置,能通到勞宮穴,這是大腸經的原穴,位於骨叉間的凹陷中。

陽谿穴在手腕內側,兩條筋的中間,當你張開大拇指和食指時,就能找到它,這是手陽明經的火穴。偏歷穴在手腕後方三寸的位置,這裡的絡脈連接到肺經。

溫溜穴在手腕上方六寸的位置,根據醫宗金鑑的校正,位於下廉穴下方,肌肉和骨頭交界處的尖銳部分。溫溜穴上方二寸五分是上廉穴,再往上一寸是手三里穴,位於肌肉隆起的尖端。

曲池穴在手肘彎曲處,當你拱手放在胸前,彎曲手肘時,能看到橫紋的頂端,就是曲池穴的位置。

肘髎穴在大骨的外側,位於骨頭邊緣的凹陷處。五里穴在大脈的中央,離肘部三寸,但這是一個禁止針刺的區域。

臂臑穴在肘部上方七寸,肩髃穴下方一寸,位於肌肉的末端,兩根筋和兩塊骨頭之間的縫隙,位於中央的凹陷處,這裡是手陽明經絡、陽維脈、手足太陽經的交匯點。

肩髃穴在肩胛骨頭,位於肩膀的頂端,當你舉起手臂時,可以看到兩塊骨頭之間的空隙。

巨骨穴在肩膀的尖端,兩根叉骨之間,這是陽蹺脈的交匯點,和肩髃穴在同一位置。

天鼎穴在缺盆上方,扶空穴後方一寸,扶突穴在氣舍上方一寸五分,位於頸部曲頰下方一寸,人迎穴後方一寸半,當你仰頭時,可以找到這些穴位。

禾髎穴在鼻孔下方,水溝穴旁邊,距離五分,這是大腸經氣的發源地。

迎香穴禁止灸法,是手足陽明經的交匯點,位於禾髎穴上方一寸,鼻孔外側五分,這是感知氣味的內迎香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