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潤鴻

《考正周身穴法歌》~ 手太陰肺經

回本書目錄

手太陰肺經

1. 手太陰肺經

手太陰肺經,膺(胸前兩旁高處也)間中府(一名膺俞)起,雲門下寸六(下一寸六分,以後言寸幾者仿此),乳上三肋里(肋,虛則切,肋之單條骨。)脈應手陷中,胸旁六寸取(去胸中行,旁開六寸也。以後言旁幾寸者仿此),手足太陰會,肺膜結於此(原文膜作募)。

雲門巨骨(即膺上肩下之大骨,大腸經之巨骨穴,因此得名)下,氣戶旁二寸,去胸中旁行,以六寸為定,陷中有動脈,舉臂(音秘,自肩至肘曰臑,自肘至腕曰臂。又為上身兩大肢之通稱)取之應。

天府腋(音澤,左右脅之間也)下三,謂三寸也,以後言單數者仿此)動脈應手間,肘腕(胳膊中節上下骨交接處為肘,音帚。其能宛屈為腕,音宛)上五寸,鼻尖點墨參(以墨塗鼻尖,舉臂轉頭向鼻,墨點到處是穴。)

府後為俠白,去肘五寸測,亦在動脈中,肘腕即尺澤,屈肘橫紋理,筋骨中陷缺,手太陰合水,肺實便當瀉。

孔最腕(手腕也)上七,側取斯為的。列缺腕(亦手腕)側上,一寸五分畢,兩手交叉取,食指盡處立(以患人大指、食指交叉虎口中,食指盡處是穴也,食指即第二指),兩筋骨罅(呼訝切,音嚇,裂也,孔罅也)中,通任脈最密。

經渠寸口取,動脈復陷中,手太陰經金,勿灸令神蒙。

太淵(一名大泉)掌後取,內側橫紋頭,諸脈所會地(脈會太淵),寅時氣血流,肺虛須用補,輸土動脈求(穴在動脈中)。

大指本節(指之後節曰)本節後,魚際(以形象魚得名)白肉際,陷中散脈中,肺經滎火地。

大指之內側(指向胸者曰內),去爪角韭葉,少商肺井木,喉閉微出血。

白話文:

[手太陰肺經]

手太陰肺經開始於胸前兩旁較高的位置,稱為中府穴(另一名稱為膺俞)。接著向下經過雲門穴下方約1.6寸的位置,這個位置位於乳頭上方第三根肋骨的內側,可於此處找到脈搏,胸側邊緣向內六寸的地方可以找到此穴道,這是手太陰肺經和足太陰脾經的交會點,肺部的組織在此處形成結節。

接著沿著大骨下方,也就是膺上肩下的大骨(這是大腸經的巨骨穴,因此得名)往下,到達氣戶穴旁邊2寸的位置,從胸中央向外偏離六寸的位置固定,這裡有脈搏跳動,當手臂抬起時,可以清楚感受到。

天府穴在腋下3寸的位置,從此處可以感受到脈搏的跳動,位於肘腕上5寸,定位方式是先在鼻尖點上墨點,然後抬高手臂並轉頭面向鼻子,墨點所在的位置即是穴道。

府後穴在肘後5寸的位置,同樣在脈搏跳動的地方,而肘腕即為尺澤穴,當彎曲手肘時,可以發現一個筋骨凹陷的地方,這是手太陰肺經的合穴,當肺部過於充實時,應該要進行瀉法。

孔最穴在手腕上7寸的位置,從側面取穴是最準確的。列缺穴在手腕側邊上方,距離手腕1.5寸的位置,透過雙手交叉的方式可以找到,當食指盡頭的位置即是穴道,位於兩根筋骨的縫隙中,與任脈有緊密的聯繫。

經渠穴在寸口取穴,位於脈搏跳動的凹陷處,這是手太陰肺經的金穴,不要進行灸療以免造成神志混亂。

太淵穴(又稱大泉)在手掌後方,位於內側橫紋的頭端,這裡是多條脈絡的交會點,寅時的氣血在此流動,當肺部虛弱時,應該進行補法,輸穴在動脈中尋找。

大拇指的內側,距離指甲角像韭菜葉寬度的位置,少商穴是肺經的井穴,屬於木性,當喉嚨閉塞時,可以在此處輕微放血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