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潤鴻

《考正周身穴法歌》~ 人身尺寸歌

回本書目錄

人身尺寸歌

1. 人身尺寸歌

人身有尺寸,先將頭部說,前後至髮際,折作十二節,為一尺二寸,寸分准此測。髮際倘不明,眉心直上行,量至大椎上,一尺八無零(生人髮際高低不一,不若徑從大椎量至眉心為妥)。橫寸如何取,內外兩眥明,內角至外角,恰好一寸憑。(從目胞下陷中處,外眥內量至內眥紅肉止,方與中指中節兩橫紋頭同身寸相合。

若從內外兩眥盡處量之,則恰合兩橫紋頭外之中節長短也)。神庭至曲差,曲差至本字申,再至頭維穴,各一寸半臨,自神庭合計,四寸五分真。

背部廿一椎,通共作三尺,大椎至尾骨,三尺軀所積。一寸四分一,上七椎每節,共九寸八分七,(釐)每椎亦不窄。一寸六分一,中七椎相隔,一尺一寸二(分)七(釐),分釐共審的。一寸二分六,下七椎各得,共八寸八(分)二(釐),直行均可測。第二行俠脊,各一寸半長,內並脊一寸,四寸分兩旁。

第三行俠脊,各三寸分疆,內並脊一寸,七寸兩旁看。

膺腹部分寸,原用對乳間,橫折作八寸,前後穴可探(以中指同身寸量之,則左右至乳尖內旁,共得八寸)。若直寸取穴,先准看天突(在結喉下、兩缺盆之中)。天突至膻中(兩乳之間陷中處),六寸八分足,下行至中庭,又是一寸六。共作八寸四,又看歧骨際,直下至臍心,原是八寸地,臍心至曲骨,五寸當毛聚,手足如何定,中指同身寸,背部之橫行,亦用此為信。

總之人周身,同身寸為則,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節,中指與大指,相交如環屈,兩橫紋之尖,橫離一寸測。身形有長短,據此為準的,但能明此理,分寸無差失。

白話文:

人的身體有特定的比例,我們先從頭部開始說明。從前額到後腦的髮際,可以分成十二段,這代表一尺二寸的距離,我們可以依照這個比例來做測量。

如果髮際線不夠明顯,可以從眉心開始垂直向上量,一直量到大椎的位置,距離應該是一尺八寸。而橫向的寸度,可以從眼睛的內外眼角去判斷,內眼角到外眼角剛好是一寸。

從神庭到曲差、再到本字申和頭維穴,每一處距離都是1.5寸,從神庭開始計算,總共是4.5寸。

背部共有21節脊椎,加起來是三尺長。從大椎到尾骨,正是這三尺的累積。上七節脊椎每節約1.4寸,總共9.8寸;中七節脊椎每節約1.6寸,總共11.2寸;下七節脊椎每節約1.26寸,總共8.8寸。

離脊椎一寸半的兩側,每一節也是1.5寸;離脊椎三寸的兩側,每一節是3寸。

在胸腹部的尺寸,原本是以兩乳之間的距離為標準,橫向折算為八寸,用來找胸部和腹部的穴位。如果要找直線上的穴位,首先得找到天突穴(在喉結下方,兩鎖骨中間的位置)。天突到膻中(兩乳之間凹陷的地方)是6.8寸,往下到中庭穴是1.6寸,所以總共是8.4寸。從歧骨邊緣直下到肚臍,是八寸;肚臍到曲骨,是5寸,就在毛髮聚集的地方。

手腳的尺寸,也是用中指的同身寸來量。背部橫向的尺寸,也用同樣的方法來測量。

總而言之,人全身的尺寸,都可用同身寸來規範。對於男性來說,是左手的中指;對於女性來說,是右手的中指。把中指和大拇指彎曲成一個圓圈,兩橫紋的頂端之間,正好是一寸。根據人的身高不同,這個尺寸也會有所變化,但只要理解了這個原理,就不會出現尺寸的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