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潤鴻

《考正周身穴法歌》~ 衝脈帶脈陽蹺陰蹺陽維陰維分寄各穴

回本書目錄

衝脈帶脈陽蹺陰蹺陽維陰維分寄各穴

1. 衝脈帶脈陽蹺陰蹺陽維陰維分寄各穴

衝脈起橫骨,大赫並氣穴,四滿與中注,肓俞商曲列,石關陰都地,通谷幽門徹,乃散入胸腹,與腎經同測。

帶脈起季脅,五樞維道側,能回身一周,附在膽經穴。

陽蹺起膀胱,申脈僕參鄉,循外踝上行,其郄在附陽。會膽經居髎,又附於大腸,肩髃及巨骨,二穴可參詳。小腸經臑俞,胃經之地倉,巨髎與承泣,膀胱睛明鄉。

陰蹺起腎經,然骨照海深,再通交信穴,終膀胱睛明。

陽維陽之維,膀胱金門起,走膽經陽交,小腸臑俞際,三焦臑會場,天髎亦其地,膽經穴最多,肩井陽白位,本神與臨泣,目窗正營繼,承靈並腦空,風池日月系。又附於督脈,風府瘂門閉。

陰維起築賓,先附於腎經,脾經之腹哀,大橫府舍尋,肝經期門地,又與任脈親,天突廉泉位,一十二穴真(以上六脈各穴在諸經中已有位置、分寸,茲不復贅)。

白話文:

【衝脈】起始於下腹部的橫骨部位,與大赫穴並行,接着通過氣穴,四滿,中注,肓俞,商曲等穴位,然後是石關,陰都,地機,通谷,最後到幽門穴。之後,它會散佈進入胸腹部,與腎經一起運行。

【帶脈】起始於季脅部位,經過五樞和維道穴,環繞身體一週,其穴位附屬於膽經。

【陽蹻脈】起始於膀胱經,經過申脈和僕參穴,沿着外踝向上行走,它的郄穴在附陽。此脈還會合於膽經的居髎穴,同時又與大腸經相連,包括肩髃和巨骨兩穴。此外,它也連結小腸經的臑俞穴,胃經的地倉,巨髎和承泣穴,以及膀胱經的睛明穴。

【陰蹻脈】起始於腎經,經過然骨和照海穴,再通向交信穴,最終到達膀胱經的睛明穴。

【陽維脈】作爲陽脈的維繫,起始於膀胱經的金門穴,行至膽經的陽交穴,小腸經的臑俞穴,三焦經的臑會穴,天髎穴,而膽經的穴位最多,包括肩井,陽白,本神,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風池,日月等穴。此外,它還附屬於督脈,包括風府和啞門穴。

【陰維脈】起始於築賓穴,先附屬於腎經,接着是脾經的腹哀,大橫,府舍穴,肝經的期門穴,再與任脈相接,包括天突,廉泉等穴,共有十二個真穴。(以上六脈各穴在諸經中已有位置、分寸,不再贅述)。 以上就是對這六條特殊脈絡及其穴位的現代漢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