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山人

《菉竹堂集驗方》~ 菉竹堂醫方序

回本書目錄

菉竹堂醫方序

1. 菉竹堂醫方序

居窮守約,無其位而欲行其德,惟醫最善。然妄人為之,則適足以為害;鄙夫為之,則僅足以規利。舍是二者,誠未見夫良工也。稽古醫師有專官,世守其業,歲給廩祿,俾殫思竭慮,必求其中病而止。故能洞見腑臟,通達運氣,剋死日,如操左券。今之在官者,具文而已。

其奔走一鄉一邑之間者,大抵迫於飢寒,借歧伯、雷公以為生養之計,又安望其能工也。然則欲明陰陽、保太和、辨古今之異,宜守成法而神明於其中,非吾儒之責而誰責哉。羅浮山人者,即楓先外曾王父、大司空太傅姚公也。在中臺時,適有姻家猶子周生者,業醫而貧不自存。

太傅引人醫院中,拜散官,久之頗精其業。太傅官納言大理,稍為閒局時,與講針石湯液法。知其非曠官者,乃令悉發秘府禁方,擇其經驗者錄之。親為訂定,□板以傳於世。衣被天下已百年,梨棗亦數易,今復刓缺矣。此刻重校於先外王父之手。垂數十年,表兄士忱,儒而好行其德者也。

體先人之意,更欲廣其傳,繕其殘闕以問世。命楓為書後語。楓憶孩幼時,奉母氏歸寧,見小方書數冊,問是何書?母言:此太傅手定內府方也。私心竊以為疑,謂太傅剔歷中外四十年,豈暇為此。及長而善病,團公車十六、七年,始得因膏火余晷。稍究此義,乃知此本非流家言,直吾儒身心性命中事。

因識太傅當日訂方之大旨,蓋君子立朝之與在野,總未嘗一日忘此民命也。豈待陸敬輿憂讒息交,始著《集驗》哉。

丙子九月望日外曾孫盛楓拜書

白話文:

居住在困頓中仍堅持節儉,雖身處低微但希望實踐德行,只有醫生這一行最適合。然而,如果由輕率的人來做,則可能造成傷害;由庸俗的人來做,則只會追求利益。除去這兩種人,確實很難看到好的醫生。查考古代,醫師有專門的官職,世代傳承這個行業,每年領取固定的俸祿,讓他們盡力思考,務必找到對症下藥的方法。因此,他們能深入理解內臟功能,通曉運氣變化,預測死亡日期,如同掌握確定的事實。如今在官場中的醫生,不過是形式上的存在。

那些奔波於鄉鎮之間的醫生,大多因為生活所迫,借用岐伯、雷公等醫學名人的名號,作為謀生手段,又怎能期待他們成為高手呢。然而,想要明白陰陽之道,保持身體平衡,分辨古今的不同,應該遵循現有的醫學法則並靈活運用,這責任不在儒學者身上,還能在誰身上呢。羅浮山人,即是我的外高祖父,大司空太傅姚公。他在任職中臺時,恰巧有一個姻親家的孩子周生,從事醫學但生活貧困。

太傅把他引進醫院,授予他閒職,時間久了,他逐漸精通醫術。太傅在擔任納言大理的閒職時,開始教授他針灸和湯藥的知識。發現他並非只為混日子,於是讓他全面公開宮廷的祕方,選擇有實效的記錄下來。太傅親自訂正,刻印出版,傳播到社會上。這本書已經廣泛影響了天下百餘年,版本也多次更替,如今再次出現了破損。這次,由我的外高祖父重新校訂。經過幾十年,我的表兄士忱,一個儒學者且喜歡實踐德行的人。

他秉承先人的意願,希望進一步推廣這本書,修補殘缺的部分,再次面世。他命令我為書寫結尾的評論。我想起童年時,母親帶著我回家省親,我看到幾本小方書,問這是什麼書?母親說:這是太傅親手訂正的宮廷祕方。我當時心裡有些懷疑,認為太傅在外為官四十年,怎麼可能有時間做這種事。直到長大後,我常常生病,在公車上度過十六、十七年的時間,才得以利用閒暇時間研究醫學,才知道這些不是一般的醫學知識,而是我們儒學者身心靈的重要內容。

因此,我理解了太傅當年訂正祕方的主要意圖,那就是君子無論在朝堂還是民間,總是一刻也沒有忘記人民的生命。這豈是等到陸敬輿因擔心讒言而斷絕交際,才開始編寫《集驗》呢。

丙子九月十五日,外高孫盛楓恭敬地寫下了這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