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朋彙集經驗神方》~ 卷之一 (9)
卷之一 (9)
1. 內傷門
補中益氣湯,治形神勞役,或飲食失節,勞役虛損,身熱而煩,頭痛,或惡寒而渴,自汗無力,氣吼而喘。
黃耆(蜜炒,一錢五分),揀參(去蘆,一錢),白朮(去蘆),當歸(酒洗),陳皮,甘草(各一錢),柴胡,升麻(各五分),黃柏(酒炒,三分),紅花(三分)
上銼,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煎,空心服。如汗多出,去升麻、柴胡,加酸棗仁一錢,夜間不睡亦如之;如頭疼,加蔓荊子五分,川芎一錢。如善嚏者,加白芷、川芎;如腦疼頭頂疼,加藁本一錢,細辛五分;如口渴,加葛根六分,有痰加貝母、前胡各一錢;如泄瀉,加白芍、煨澤瀉、茯苓各一錢;如心胸覺痞悶,去黃耆、升麻、柴胡,加枳實六分,黃連五分,姜炒;如嗽,加桑白皮一錢,五味子十五粒。
如額疼,加白芷一錢,葛根、升麻各五錢;如心志不寧,加茯神一錢,遠志七分,酸棗仁一錢,炒,石菖蒲七分,柏子仁一錢;如飲食少或傷飲食,加神麯、麥芽、山楂、枳實各一錢;如心脾二經舌乾口燥,加黃連、山梔各五分,如胃中濕痰,加半夏一錢;如虛火上炎,加玄參、知母,黃柏蜜炒各一錢;如夢遺,加牡蠣、龍骨各一錢;如下部無力,加牛膝、杜仲各一錢;如腳軟,加木瓜一錢,防已五分;如有痰或兼脾胃不和,加半夏,麥芽各一錢;如陰虛內熱有痰,或上焦有火,加貝母、花粉各一錢,有熱加枯芩八分,黃連六分;如有熱壅盛眼赤,加龍膽草八分;如風寒頭痛身熱,加防風、川芎、白芷各一錢,羌活七分。
汗多加黃耆一錢,眼痛加菊花、熟地,身熱加生地;如大病後元氣未足而胸滿氣短,加橘皮、枳實、白芍。
一方(孫偉),專治內傷勞役,飲食失節,遍身發熱,轉成虛勞咳嗽等症。
白花藕(搗爛,取汁去渣),白蜂蜜,黑豆(炒,去皮研末),人乳(各四兩)
上四味和勻,每服三匙,滾白水下。
助胃膏,治元氣脾胃虛弱,吐瀉不止,不思飲食,久瀉虛寒。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炙,各一錢五分),木香,山藥(炒),白豆蔻(去殼,各五錢),砂仁(炒,十二個),丁香,藿香,官桂(各三錢),陳皮(五錢),肉豆蔻(麵包捶去油,一個)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米湯化下。
醒脾散,治小兒吐瀉不止作慢驚風,脾困昏沉,默默不食。
人參,白朮,茯苓,天麻,木香,全蠍(去毒),白附子(煨),殭蠶(炒,各等分),甘草(炙,減半),上銼,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濁服。又方去天麻、殭蠶,加南星(泡)、半夏(泡)、陳倉米(一錢),煎服立效。
白話文:
【內傷門】
[補中益氣湯]:用於治療身心過度勞累,或是飲食不節制,導致的虛弱損耗,身體發熱且煩躁,頭痛,或是怕冷但口渴,自發性出汗且無力,呼吸困難。
主要成分有黃耆(蜜炒,一錢五分),人參(去蘆,一錢),白朮(去蘆),當歸(酒洗),陳皮,甘草(各一錢),柴胡,升麻(各五分),黃柏(酒炒,三分),紅花(三分)。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三片生薑,一顆大棗,用水煎煮,空腹服用。
若汗量過多,應去除升麻、柴胡,加入酸棗仁一錢;夜晚失眠同樣適用此法。若頭痛,可加入蔓荊子五分,川芎一錢。若常打噴嚏,則加白芷、川芎;若是頭頂疼,則加藁本一錢,細辛五分;若是口渴,則加葛根六分;若有痰,則加貝母、前胡各一錢;若是腹瀉,則加白芍、煨澤瀉、茯苓各一錢;若是胸口悶,則去掉黃耆、升麻、柴胡,加枳實六分,黃連五分;若是咳嗽,則加桑白皮一錢,五味子十五粒。
接著依症狀不同,調配藥材。
[一方](孫偉):專門用於治療因過度勞累、飲食不節製造成的全身發熱,進而轉為虛勞咳嗽等症。
主要成分有白花藕(搗碎,取汁去渣),白蜂蜜,黑豆(炒,去皮研末),人乳(各四兩)。將四種材料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三匙,用熱水送服。
[助胃膏]:用於治療元氣及脾胃虛弱,持續嘔吐或腹瀉,食慾不振,長期腹瀉導致虛寒。
主要成分有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炙,各一錢五分),木香,山藥(炒),白豆蔻(去殼,各五錢),砂仁(炒,十二個),丁香,藿香,官桂(各三錢),陳皮(五錢),肉豆蔻(麵包包裹,捶打去油,一個)。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煉蜜做成丸藥,大小如彈珠。每次服用一丸,用米湯溶解吞服。
[醒脾散]:用於治療小兒持續嘔吐或腹瀉造成的類似驚風的狀態,脾臟功能衰弱,昏昏欲睡,食慾不振。
主要成分有人參,白朮,茯苓,天麻,木香,全蠍(去毒),白附子(煨),殭蠶(炒,各等分),甘草(炙,減半)。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三片生薑,一顆棗,用水煎煮,濁液服用。另一個配方是去掉天麻、殭蠶,加入南星(泡)、半夏(泡)、陳倉米(一錢),煎煮服用立即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