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

《良朋彙集經驗神方》~ 卷之一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8)

1. 瘧疾門

瘧靈丹(孫偉方)治瘧疾發過五次者,服效。

五月初四日揀雄黑豆四十九粒,用水泡至初五清晨,除去皮淨,石臼內搗爛,人人言末一錢,雄黃末一錢,和均作三十丸曬乾,每服一丸。臨發之日空心,日未出時面向東方,無根水吞下一粒。此一日不許吃一點茶飯酒食,如渴只飲涼水,午後方許吃些冷飯,如沾熱物防吐。惟忌熱物一日。

常山截瘧散

常山,青皮(各一錢),烏梅(一個),甘草(五分),枳殼,草果,檳榔(各二錢)

白話文:

治療發過五次瘧疾的靈丹,效果顯著。五月初四日選取四十九粒雄黑豆,用水浸泡至初五清晨,去除豆皮,用石臼搗爛,每人服用一錢的雄黑豆末和一錢的雄黃末,混合均勻製成三十粒藥丸,曬乾。發病前一日空腹,日出之前面向東方,用無根水吞服一粒。當天禁食茶飯酒食,渴了只喝涼水,下午方可食用少量冷飯。忌食熱物一日,以免嘔吐。

另外,還有一種叫做常山截瘧散的方劑,由常山、青皮、烏梅、甘草、枳殼、草果、檳榔各適量組成。

水二鍾,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溫服。

一方,用常山末,雞子清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送下。

一方,五月五日取獨蒜不拘多少,搗爛入好黃丹和均為丸,如龍眼大,曬乾收貯。凡瘧發三四次,於臨發日雞鳴時,以一丸捶碎,面東用水服之。

又方,用大蒜三瓣,胡椒七粒,百草霜三分,共搗成十丸,男左女右縛於曲澤穴上,穴在臂膊彎上三寸便是。

治瘧疾方,常山,草果,柴胡,甘草(各等分)

水二鍾,煎八分,露一宿,臨發日預溫服立止。

白話文:

將水兩碗,加入三片薑、兩顆棗,煎煮至八分滿,溫熱服用。另一方法是用常山末、雞子清和丸(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溫酒送服。還有一種方法是五月五日取適量獨蒜,搗碎後與黃丹混合均勻,製成龍眼大小的丸藥,曬乾儲存。當瘧疾發作三四次時,於發病前雞鳴時將一丸藥搗碎,面向東方用清水服用。另外,也可以將三瓣大蒜、七粒胡椒、三分百草霜搗碎成十丸,男性放在左邊曲澤穴,女性放在右邊曲澤穴(位置在臂膊彎上三寸處)上。治療瘧疾的方劑可用常山、草果、柴胡、甘草等分,加水兩碗煎煮至八分滿,放置一晚,於發病前預先溫熱服用,能立即止住病症。

2. 泄瀉門

胃苓湯,治脾胃不和,腹痛泄瀉,水穀不化,陰陽不分。

蒼朮,厚朴(姜炒),陳皮,豬苓,澤瀉,白朮,茯苓,白芍(炒,各一錢),肉桂,甘草(各二分)

水二鍾,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空心服。如水瀉加滑石一錢;暴痢紅白去肉桂,加木香、檳榔、黃連;久瀉加升麻一錢;如濕加防風,升麻各一錢;如食積加神麯、麥芽、山楂各一錢;氣虛加人參一錢。

白話文:

胃苓湯適用於脾胃不和、腹痛腹瀉、消化不良、陰陽失調等症狀。方劑由蒼朮、厚朴(薑炒)、陳皮、豬苓、澤瀉、白朮、茯苓、白芍(炒)、肉桂、甘草組成,水煎服。若有水瀉,可加滑石;暴痢紅白則去肉桂,加木香、檳榔、黃連;久瀉可加升麻;若伴有濕氣,則加防風、升麻;若有食積,則加神麴、麥芽、山楂;氣虛者可加人參。

五苓散,治濕瀉。

茯苓,白朮,豬苓,澤瀉,山藥,除皮,蒼朮,砂仁,肉豆蔻,訶子(去核,各八分),官桂,甘草(各二分)

水二鍾,姜三片,烏梅一個,燈心三十寸,煎八分服。

一方,豬牙草煮九次,曬乾研末。每服一錢二分,如小兒五六分。水瀉米湯下;如紅痢陳茶下;白痢煨薑湯下;裡急後重吳茱萸煎湯下。

白話文:

五苓散可以治療濕瀉。藥方為:茯苓、白朮、豬苓、澤瀉、山藥(去皮)、蒼朮、砂仁、肉豆蔻、訶子(去核,各八分)、官桂、甘草(各二分)。用兩碗水,加入三片薑、一個烏梅、三十寸燈心,煎煮至八分即可服用。

另外,還有一種方子是用豬牙草煮九次,晒乾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二分,小兒服用五六分。如果是水瀉,用米湯送服;如果是紅痢,用陳茶送服;如果是白痢,用煨薑湯送服;如果是裡急後重,用吳茱萸煎湯送服。

又方,治濕暑瀉。

白朮,車前子各等分,研末。每服二三錢,米湯調服,小兒減半。

一方,治水泄久不愈者。

五倍子,桔礬(各等分)

為末,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送下。

一方,治久冷腹痛虛瀉。

生硫黃(五兩),青鹽(一兩)

研細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空心熱黃酒送下。

一方,專治泄瀉。

礦子石灰(三十兩),飛羅面(六十兩),刺兒菜(十兩)

研極細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七九丸,紅白痢白滾水送下;如水瀉、霍亂砂糖冰水送下。

白話文:

另外一種方法,用於治療濕熱引起的腹瀉。

白朮和車前子等量,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用米湯調服,小孩減半。

還有一種方法,用於治療長期腹瀉久治不愈的患者。

五倍子和桔礬等量,研成粉末,用麵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還有一種方法,用於治療長期腹部冷痛、虛寒腹瀉的患者。

生硫黃五兩,青鹽一兩,研成細末,用蒸餅做成丸子,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五丸,空腹用熱黃酒送服。

還有一種方法,專門治療腹瀉。

礦子石灰三十兩,飛羅面六十兩,刺兒菜十兩,研成極細粉末,用醋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五、七、九丸,紅白痢用白開水送服,如果是水瀉或霍亂,用砂糖冰水送服。

3. 痢疾門

木香導氣湯,治痢疾初起,腹痛,紅白相雜,裡急後重,發熱,噤口痢,不拘老幼一服甚效。如初起先服此藥,一服盡下滯物自愈,再脈湯泡飲即痊,萬無一失。

大黃,滑石(一錢五分),檳榔,厚朴(薑汁炒),白芍,黃連,朴硝(各一錢二分),木香(五分,研),歸尾,茯苓(各八分),木通(一錢)

白話文:

木香導氣湯

此方治療痢疾初期,症狀包括腹痛、大便紅白相雜、裡急後重、發熱、不開口說話,適用於各種年齡層,一劑便能見效。

若病患初起即服用此藥,一劑即可將積滯之物排出,痊癒後再以湯泡飲調理,便可確保萬無一失。

藥方如下:

  • 大黃 一錢五分
  • 滑石 一錢五分
  • 檳榔 一錢二分
  • 厚朴(薑汁炒) 一錢二分
  • 白芍 一錢二分
  • 黃連 一錢二分
  • 朴硝 一錢二分
  • 木香(研磨) 五分
  • 歸尾 八分
  • 茯苓 八分
  • 木通 一錢

注:

  • 上述藥材分量皆以錢為單位,需由專業醫師根據患者情況調整劑量。
  • 中醫藥材的應用及劑量應遵照專業醫囑,不可自行服用。

水二鍾,煎八分,溫服,渣再煎服。

二妙香連丸,專治芡實疾。

木香(一兩),黃連(二兩),吳榮萸(五錢,入水同黃連泡一夜,去水炒乾,去茱萸不用)

上二味為末,粟米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滾白水送下。如痢初起宜推積滯,本方加大黃一兩、檳榔一兩為末,加入前香、連另和丸,亦每次七十丸,滾白水送下,一二服即效。如痢久依前本方加肉豆蔻一兩,雞蛋清炒為末,入香、連中仍另和丸,滾白水送下,一二服即止。此所謂二妙方也。

白話文:

將水兩杯,煎煮至八分滿,溫熱服用,藥渣再煎煮一次服用。二妙香連丸專門治療芡實疾病。取木香一兩,黃連二兩,吳茱萸五錢,與黃連一起泡水過夜,去水炒乾,去掉茱萸不用。將上述兩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粟米麵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七十丸,飯前用滾水送服。如果痢疾剛開始,可以用本方加一兩大黃、一兩檳榔,研磨成粉末,加入木香、黃連一起做成丸子,每次服用七十丸,用滾水送服,一兩次即可見效。如果痢疾久治不愈,可以在本方加一兩肉豆蔻,用雞蛋清炒熟研磨成粉末,加入木香、黃連一起做成丸子,用滾水送服,一兩次即可止瀉。這就是所謂的二妙方。

痢疾立驗神方,香附,陳皮,赤芍,梔子(炒黑),車前子(炒),川黃連(炒,各一錢),連翹(五分),木香(二分,磨水待藥煎成入內)

水二鍾,煎一鍾溫服。

一方,治噤口痢。

糞中蛆洗淨,瓦上焙乾為末。每服一二匙,米飲調服,即思飲食。

湯泡飲(修德堂),治大人、小兒紅白痢疾,裡急後重,疼痛難忍,日夜無度。新起者不可服,過數日一服即止。如起初者,可服木香導氣湯。

白話文:

香附、陳皮、赤芍、梔子(炒黑)、車前子(炒)、川黃連(炒,各一錢)、連翹(五分)、木香(二分,磨水待藥煎成入內),加水二鍾,煎成一鍾溫服,可治痢疾。

另一方,專治噤口痢,將糞中蛆洗淨,瓦上焙乾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二匙,用米飲調服,即可恢復食欲。

湯泡飲則適用於大人和小兒的紅白痢疾,症狀包括裡急後重、疼痛難忍、日夜不停,但對於剛發病的病人不可服用,需等數日後才可服用一次,若為初發病,可服用木香導氣湯。

罌粟殼(溫水泡去兩頭項蒂筋劍,蜜炙黃色,三錢),甘草(二分),烏梅(一個,打碎)

上三味放在碗內,入蜜一兩攪均,上用一碗蓋定,用白滾水一小碗衝入,少時拿起倒出與病人盡飲之。立愈。

又治噤口痢方,人參,黃連(各二錢)

水二鍾煎一鍾服,如小兒減半,其效如神,雖至危立愈。

鐵門閂,治水瀉痢疾。

五倍子(一兩),白礬(三錢五分),黃丹(二錢),黃臘(一兩)

白話文:

將罌粟殼(溫水泡去兩端蒂筋,蜜炙至黃色,三錢)、甘草(二分)和烏梅(一個,打碎)放入碗中,加入蜂蜜一兩攪拌均勻,蓋上碗蓋,用滾水一小碗沖入,稍等片刻倒出給病人喝下,立刻痊癒。

另外,治療噤口痢的方子是:人參和黃連各二錢,水煎服,小兒減半,效果奇佳,即使病重也能很快痊癒。

鐵門閂方,治療水瀉痢疾。將五倍子(一兩)、白礬(三錢五分)、黃丹(二錢)和黃蠟(一兩)混合使用。

上三味研末,黃臘為丸,如綠豆大。小兒用五七丸,大人十丸。紅痢,茶二錢,姜一錢煎湯服。白痢,茶一錢,姜二錢煎服。如紅白痢,茶、姜各二錢煎服。

貼痢疾膏藥方,人言(四錢,研末),巴豆霜(四錢,研末),紅棗(一百個,煮去皮核)

將前二味同棗肉搗均,做大者芡實大,小者黃豆大。如瀉,蔥搽肚臍,入藥量大小一丸,納臍上,無論膏藥益之,止了瀉痢,即揭了收之,還治一二人。

白話文:

將上述三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黃蠟做成丸子,大小如綠豆般。小兒服用五至七丸,成人服用十丸。

若患紅痢,用茶葉二錢、生薑一錢煎湯服用。若患白痢,用茶葉一錢、生薑二錢煎湯服用。若患紅白痢,則用茶葉、生薑各二錢煎湯服用。

另附痢疾膏藥方:人言(四錢,研磨成粉末)、巴豆霜(四錢,研磨成粉末)、紅棗(一百個,煮去皮核)

將人言和巴豆霜與紅棗肉一同搗碎,混合均匀,做成丸子,大者如芡實般大小,小者如黃豆般大小。若患者腹瀉,可用蔥擦拭肚臍,再取大小一丸藥丸放置在肚臍上,並敷上膏藥。待瀉痢止住後,即可揭開藥丸和膏藥。此方可治一至二人。

一方,治水瀉、紅白痢疾。

川蚊不拘多少,陰陽瓦焙熟,為末,搗蔥如泥合丸,如芡實大。紅痢茶清下;白痢薑湯下;水瀉米湯下。

一方,治紅白痢疾。(系孫真人龍宮帶來方)

七個粟殼七個棗,七個烏梅七寸草,燈心加來酒同煎,赤白痢疾當時好。

一方,治噤口痢疾。

當歸,烏梅,白芍,檳榔,黃柏,甘草(各三錢),廣木香(五分,另包,待藥煎好放入)

水三鍾,小棗三枚,姜三片煎一盅,夜露一次涼服。白痢加人參三分;紅痢加黃連三分;紅白痢不用加。忌葷腥、椒辛、小米飯。

白話文:

治療水瀉、紅白痢疾,可以用川蚊不拘多少,陰陽瓦焙熟後研磨成粉,再搗碎蔥製成泥狀,混合成丸子,大小如芡實。紅痢用茶水送服,白痢用薑湯送服,水瀉用米湯送服。

另一方治療紅白痢疾,據說是孫真人從龍宮帶回的方子。將七個粟殼、七個棗、七個烏梅、七寸草,以及燈心草加入酒一起煎煮,赤白痢疾馬上就能好轉。

治療噤口痢疾,可以用當歸、烏梅、白芍、檳榔、黃柏、甘草各三錢,廣木香五分(另包,待藥煎好後放入)。水三鍾,小棗三枚,薑三片,煎煮成一盅,夜露一次後涼服。白痢加人參三分,紅痢加黃連三分,紅白痢則不用加。忌食葷腥、椒辛、小米飯。

金華散,松花(三錢),地榆(二錢),乾荷葉(二錢),椿根白皮(一兩,臭者佳,去粗皮取根,向東南者)

上為末,每服三錢,紅痢蜜調服;白痢黑糖調服;紅白相兼蜜與糖調服,加溫水少許。忌麵食、葷腥、油膩之物。

一方,專治噤口痢。

秋王瓜藤燒灰,蘿蔔子炒,研細各等分,白糖湯調灌下,即愈。

白話文:

金華散方

組成:

  • 松花 三錢
  • 地榆 二錢
  • 乾荷葉 二錢
  • 椿根白皮 一兩(臭的較佳,去粗皮取根,向東南方向生長的)

用法: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

  • 紅痢:用蜂蜜調服。
  • 白痢:用黑糖調服。
  • 紅白相兼:用蜂蜜和糖調服,加入少許溫水。

禁忌:

忌食麵食、肉類、腥味食物和油膩食物。

另一方(專治噤口痢)

組成:

  • 秋王瓜藤燒灰
  • 蘿蔔子炒熟,研磨成粉,各等分

用法:

用白糖水調服,灌入患者口中,即可痊癒。

仙人飲,專治久痢。

粟殼(二錢),青皮(三錢),陳皮(三錢),白扁豆花(四十九朵,無花豆亦可),烏梅肉(二個),砂仁(七粒),蔥白(五根)

水二鍾,加燈草三十寸,煎八分溫服。

一方,專治紅白痢疾。(劉士奇集)

金銀花(焙黃色)

為末,每服三錢,滾水調服。白痢加糖一撮;紅痢加蜜二茶匙。

白話文:

仙人飲

功效: 專治久痢。

配方:

  • 粟殼:二錢
  • 青皮:三錢
  • 陳皮:三錢
  • 白扁豆花:四十九朵(無花豆亦可)
  • 烏梅肉:二個
  • 砂仁:七粒
  • 蔥白:五根

用法:

  • 水二鍾,加入燈草三十寸,煎至八分溫服。

另一方

功效: 專治紅白痢疾。

來源: 劉士奇集

配方:

  • 金銀花(焙黃色)

用法:

  • 研為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滾水調服。
  • 白痢加糖一撮;紅痢加蜜二茶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