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朋彙集經驗神方》~ 卷之一 (5)
卷之一 (5)
1. 中寒門
五積散,治感冒寒邪,頭疼身痛,強硬拘急,惡寒嘔吐,或有腹痛。又治傷寒發熱,頭痛惡風,無問內傷生冷,胸膈脹滿;外感風寒,濕氣客於紅絡,腰腳痠疼。又治婦人難產,經候不調,或氣血不通,氣壅不快並治。
白芷,川芎,半夏,官桂(各七分),白茯苓,厚朴,桔梗,當歸,白芍,枳殼,乾薑(各八分),陳皮,麻黃(各一錢),甘草(六分),蒼朮(二錢)
水三鍾,姜三片,蔥白三根,煎熱服。婦人調經加醋艾。
加減沖和湯,治春、夏、秋感冒,非時暴寒,亦有頭疼惡寒,身熱自汗。
羌活(一錢五分),川芎(一錢三分),白朮,白芷,生地黃,黃芩,蒼朮(各一錢二分),防風(一錢五分),甘草(五分,炙)細辛(二分)
上銼生薑三片,棗二枚,蔥白二根,水煎溫服。
金不換正氣散,治四時傷寒,瘟疫時氣,頭疼壯熱,腰背拘急,山嵐瘴氣,寒熱交徵,霍亂吐瀉,臟腑虛寒,下痢赤白。
蒼朮(炒),厚朴(姜炒),橘皮(去白),半夏曲(炒),藿香(各二錢),甘草(炙,一錢)
上銼生薑五片,紅棗二枚,水二鍾,煎一鍾,空心溫服。忌生冷、油膩、發物。如出遠方水土不服者,亦可服之。
三白飲,治天行時氣,熱極狂亂及發熱不退,或大便燥結不通。
雞子清(一個),白蜜(一大匙),芒硝(三錢,為末)
上三味和勻,涼水調服即愈。
白話文:
【五積散】,用於治療感受寒冷導致的感冒,症狀包括頭痛、身體疼痛、肌肉僵硬緊繃、怕冷、噁心嘔吐,有時還會有腹痛。同時也治療傷寒發熱,頭痛畏風,無論是否內傷冷食導致胸部脹滿;或是外受風寒,溼氣侵入經絡,引起腰腳痠痛。對於婦女難產,月經不調,或是氣血運行不暢,氣滯不順等症狀也有療效。
所需藥材包括:白芷、川芎、半夏、官桂(各7分)、白茯苓、厚朴、桔梗、當歸、白芍、枳殼、乾薑(各8分)、陳皮、麻黃(各1錢)、甘草(6分)、蒼朮(2錢)。
將這些藥材用三碗水,加上三片生薑、三段蔥白,煮沸後溫熱服用。婦女調理月經時可以添加醋艾。
【加減沖和湯】,用於治療春季、夏季、秋季的感冒,非季節性的突然寒冷,也會出現頭痛、畏寒、身體發熱、自汗的症狀。
所需藥材包括:羌活(1錢5分)、川芎(1錢3分)、白朮、白芷、生地黃、黃芩、蒼朮(各1錢2分)、防風(1錢5分)、甘草(5分,炒制)、細辛(2分)。
以上藥材加上三片生薑、兩枚紅棗、兩段蔥白,用水煎煮後溫熱服用。
【金不換正氣散】,用於治療四季的傷寒,瘟疫,時氣,頭痛高燒,腰背僵硬,山區瘴氣,寒熱交替,霍亂吐瀉,臟腑虛寒,痢疾赤白。
所需藥材包括:蒼朮(炒制)、厚朴(姜炒)、橘皮(去白)、半夏曲(炒)、藿香(各2錢)、甘草(炙,1錢)。
以上藥材加上五片生薑、兩枚紅棗,用兩碗水煎煮至一碗,空腹溫熱服用。需避免生冷、油膩的食物以及發物。對於遠行水土不服的人,也可服用此藥。
【三白飲】,用於治療流行的時氣,極度熱病導致的狂亂,以及發熱不退,或大便乾燥堵塞。
所需材料包括:雞蛋清(一個)、蜂蜜(一大勺)、芒硝(3錢,研磨成粉)。
將這三種材料混合均勻,用涼水調和後服用即可痊癒。
2. 瘟疫門
人參敗毒散,治傷寒瘟疫風濕,頭目昏眩,四肢疼痛,憎寒壯熱,風痰咳嗽,鼻塞身重,諸般瘡毒及小兒驚風。
人參(五分),柴胡(一錢),前胡,川芎,茯苓,桔梗,羌活(各八分),獨活,枳殼(各七分),甘草(二分)
水二鍾,煎八分,熱服。如咳嗽加半夏、杏仁;如熱加黃芩、黃連、黃柏、山梔;日乾舌燥加黃芩;風熱加荊芥、防風。
香蘇散,治四時傷寒頭疼,發熱惡寒。
紫蘇(三錢),香附,陳皮(各一錢),甘草(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蔥二根,煎八分,空心熱服。如頭疼甚者加川芎、白芷。
發汗靈方,治傷風、傷寒一切等症。
蒼樣(米泔浸),羌活,白礬(各等分,為末)
用生薑搗自然汁為丸,如彈子大。每用一丸,男左女右手緊攥丸對陰處,吃蔥薑湯,被蓋取汗即愈。
一方,專治內熱,不論傳經過經,煩渴無汗,不大便最效。
錦紋大黃(二兩,酒拌蒸),小牙皂(一兩,火煅,去皮弦)
上二味為末,米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錢,用綠豆湯涼冷送下,取被蓋之出汗即愈。
涼水金丹,治四時不正之氣,傷寒傷暑,傷風,瘧痢發熱頭疼等症。如孕婦、小兒痘疹勿服。
沉香,公丁香,甜瓜子仁(各五分),木香,兒茶(各七分)京牛黃(二分),巴豆霜(去油,淨,三錢),乳香,天南星,沒藥,輕粉(各一錢),冰片(一分五釐),雄黃,血竭,硃砂(各一錢五分),牙皂(炙黃色,八分),鴉片(六分),白花蛇(炙黃色,二錢)
上十八味,共研細末,煮棗肉為丸,如黃豆大,金箔為衣。每服一丸,涼水送下即愈。
又方(劉有義方),治時氣流行瘟疫通用。
九九盡日令人收茵陳蒿,連根採來陰乾。如遇天行春令時疫起,每一人用蒿子五分,烏梅兩個,打碎,水二鍾,煎八分,熱服,汗出即愈。
一方,治時氣熱病。
用生藕搗爛取汁一盞,入蜜一合,和勻分為兩服。
又方,治時氣三日外忽覺胸滿堅硬,手足心熱而變黃。
用苦丁香七枚,研末,如大豆許吹兩鼻中,令黃水出,涎沫再調五分服。吐黃水一二盞痊。
一方,(靈佑宮胡方),治瘟病。出汗即愈。
黃丹,胡椒,白礬(各一兩),馬蜂窩(五錢)
上為細末,老蔥共搗成膏,男左女右,手捏對小便處即時汗出,效。
諸葛行軍散,綠豆粉(一兩),麻黃末(八錢)
上共研和勻,每服一錢,用無根水調下,其汗自出,瘟疫即愈。
一方,用新布袋盛赤小豆,置井中三日,取出舉家皆服。男十粒,女二十粒服之。瘟則遠避妙。
又方,用好管仲四個,浸在水缸內,取水飲之,不染瘟疾。
一方,治天行瘟疫病人,傳染時氣熱毒,煩躁狂言。
白話文:
瘟疫門
人參敗毒散,可以治療因為風寒引起的瘟疫,導致頭暈眼花,四肢疼痛,怕冷發燒,痰多咳嗽,鼻塞身體沉重,各種瘡毒以及小兒驚風等症狀。
藥方組成:人參(少量),柴胡(多一點),前胡,川芎,茯苓,桔梗,羌活(稍多一點),獨活,枳殼(稍多一點),甘草(少量)。
用法:用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趁熱服用。如果咳嗽加半夏、杏仁;如果發熱加黃芩、黃連、黃柏、山梔;如果口乾舌燥加黃芩;如果風熱加荊芥、防風。
香蘇散,可以治療因為四季風寒引起的頭痛,發燒怕冷等症狀。
藥方組成:紫蘇(較多),香附,陳皮(少量),甘草(少量)。
用法:用水兩碗,加薑三片,蔥兩根,煎煮至剩八分,空腹趁熱服用。如果頭痛嚴重,加川芎、白芷。
發汗靈方,可以治療各種感冒、傷寒等症狀。
藥方組成:蒼朮(用米泔水浸泡過),羌活,白礬(等量,磨成粉末)。
用法:用新鮮生薑搗成汁,將藥粉做成丸子,大小如彈珠。每次用一丸,男性用左手、女性用右手緊握藥丸,對著下陰部位,喝蔥薑湯,蓋被子發汗就會好。
一個藥方,專門治療體內有熱,無論是否已經持續一段時間,只要是煩躁口渴、沒有汗、大便不通,這個藥方最有效。
藥方組成:錦紋大黃(較多,用酒拌過蒸煮),小牙皂(少量,用火燒過,去掉外皮和筋)。
用法:將以上兩種藥材磨成粉末,用米糊做成丸子,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少量,用涼的綠豆湯送服,蓋被子發汗就會好。
涼水金丹,可以治療各種不正的氣候導致的疾病,如傷寒、中暑、感冒、瘧疾、痢疾、發熱頭痛等症狀。孕婦、小孩出痘疹時不要服用。
藥方組成:沉香,公丁香,甜瓜子仁(少量),木香,兒茶(稍多一點),京牛黃(極少量),巴豆霜(去除油脂,少量),乳香,天南星,沒藥,輕粉(少量),冰片(極少量),雄黃,血竭,硃砂(少量),牙皂(烤成黃色,少量),鴉片(極少量),白花蛇(烤成黃色,較多)。
用法:將以上十八味藥材一起磨成細粉,用煮過的棗肉做成丸子,大小如黃豆,用金箔包裹。每次服用一丸,用涼水送服就會好。
另一個藥方(劉有義的藥方),可以治療流行性瘟疫。
用法:每天讓人收集茵陳蒿,連根挖起來陰乾。如果遇到春天流行瘟疫,每個人用乾燥的茵陳蒿少量,烏梅兩個,打碎,用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趁熱服用,發汗就會好。
一個藥方,可以治療時疫發熱的疾病。
用法:用新鮮蓮藕搗爛取汁一小碗,加入蜂蜜少量,攪拌均勻,分兩次服用。
另一個藥方,可以治療時疫三日後突然感到胸悶堅硬,手腳心發熱,皮膚變黃的症狀。
用法:用苦丁香七枚,磨成粉末,像大豆一樣大小,吹入兩個鼻孔中,讓黃水流出,然後用口水再調少量藥粉服用。吐出黃水一兩碗就會痊癒。
一個藥方(靈佑宮胡姓的藥方),可以治療瘟病,發汗就會好。
藥方組成:黃丹,胡椒,白礬(少量),馬蜂窩(少量)。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與老蔥一起搗成膏狀,男性用左手、女性用右手捏住藥膏對著小便的地方,立刻就會發汗,很有效。
諸葛行軍散,綠豆粉(較多),麻黃末(稍多)。
用法:將以上藥材混合均勻,每次服用少量,用沒有接觸地面的水調服,自然會發汗,瘟疫就會好。
一個藥方,用新布袋裝赤小豆,放在井中三天,取出後全家人服用。男性服用十粒,女性服用二十粒,可以遠離瘟疫,很有效。
另一個藥方,用好的管仲四個,浸泡在水缸內,取水飲用,不會感染瘟疫。
一個藥方,可以治療流行性瘟疫病人,因為傳染時氣熱毒,導致煩躁狂言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