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選秘》~ 卷五 (9)
卷五 (9)
1. 卷五
所謂痘稟於陰而成於陽也。如此治痘之法,始終當以補氣血、扶陽氣為第一義,用藥以溫補少加發散為首務。否則氣不足則痘頂不起,火不足則漿水不稠,且恐厥逆腹痛陰寒起而壞症作矣。
或問曰:痘宜溫補,此理其明,若兼發散,豈不傷氣?不知純用散藥,汗多則傷氣,少加發散藥於溫補藥中,則血脈疏通,痘瘡易出,無壅滯之患,受解散之功。所以古方補中益氣湯內有升麻、柴胡;大溫中飲內有麻黃。溫中補氣,尚用散藥,可見古人用心之妙。痘之初出,是斷不可減去散藥者也。
或又問曰:痘宜溫補兼散,此理已明。後開大補元煎、六味回陽飲,此二方重用附、桂,並無散藥,兼用龍骨、粟殼收澀之藥,其義何取?不知溫補兼散,乃治尋常痘瘡之法。更有一種小兒發熱一二日即遍身出痘,古書無方,時師袖手。此乃陰毒太重,陽氣太虛,陰毒一發,陽氣已消,故瀉痢不止,瀉出之物作青黑色肝氣所化,胃氣將竭之兆。
速宜大補元煎,六味回陽飲二方,大劑連進,可以扶元陽,可以消陰毒,操起死回生之功,有鬼神莫測之妙。二方合煎,名返魂丹,治痘收效,指不勝屈。
至於清火解毒涼藥,必察明果有實火者,方可暫用。若誤用於齊苗時,則水不能升而頂陷;若誤用於養漿時,則漿不能稠而癢塌。癢塌者,真火衰也。明者當前,速宜參、熟,並用附、桂同煎,脾腎雙補,大劑疊進,尚可挽回。否則寒戰咬牙,吐瀉交作,不可為矣。至於身涼而膿不幹,痂落而斑不化,及痘後發毒,皆因誤服生地、銀花、澤瀉、連翹等涼藥之故,不可不知熱有邪正,必當體察。
正熱者,陽氣蒸騰,自內達外,喜露頭面,不惡寒,時熱時止;兼有小汗,手足溫和,飲食有味,二便如常,所謂內外無邪,不必服藥。邪熱者,偶受風寒,頭痛惡寒,四肢冷而無汗,荊防地黃湯內加肉桂一錢,一二劑儘可解散表邪而愈。古人云:熱不可盡除。真格言也。
形色
痘以飽滿為形,紅活為色。頂陷不起是氣虛,色不鮮明是血虛,宜培補氣血為主。真陽虛者,乃無紅暈,甚至通身皆白,身涼不溫,宜大補元煎陽回身溫,轉白為紅矣。又有一種遍身血泡者,此非血多,乃氣少不能統血,故血妄行,急當大補元煎,陽氣充滿,血泡變白而成功矣。庸醫不明此理,謬言血熱,誤用寒涼,變症日增,形與色,外象也。
必要飲食有味,二便如常,知其無內病,可以不服藥。若二便不調,飲食不下,煩躁悶亂,夜中不寧,形色雖好,亦甚可憂。必當察其病情何如,小心用藥挽回方妙。形色不佳,多半是氣體虛寒,手足厥冷,頭重神疲,便清泄瀉等症。必當大補元煎兼用附桂;若泄瀉不止,並當添入龍骨、粟殼等藥以收澀之,方可回生。
白話文:
[卷五]
天花(痘瘡)的發病,根源在於陰,而發作則依靠陽氣。因此,治療天花的根本原則,始終要以補益氣血、扶助陽氣為首要任務,用藥方面應以溫補為主,少加一些發散的藥物。否則,氣虛則痘疹頂端無法隆起,陽氣不足則痘漿稀薄,甚至可能出現厥逆腹痛、陰寒等危急症狀。
有人問:天花宜溫補,這個道理很明白,但如果同時使用發散藥物,豈不是會傷氣?其實,單純使用發散藥物,出汗太多確實會傷氣。但在溫補藥物中少加一些發散藥,就能使氣血通暢,痘疹更容易長出,避免壅滯,又能獲得發散的功效。古方中的補中益氣湯裡就含有升麻、柴胡;大溫中飲裡就含有麻黃。溫補益氣的方劑中尚且使用發散藥物,可見古人的用藥之妙。痘疹初發時,絕對不能減少發散藥的用量。
也有人問:天花宜溫補兼發散,這個道理已經明白了。但是後世常用的「大補元煎」、「六味回陽飲」這兩個方劑,卻大量使用附子、桂枝,而沒有發散藥物,反而使用了龍骨、牡蠣殼等收斂的藥物,這是什麼道理呢?溫補兼發散,是治療普通天花的辦法。還有一種情況,小孩發熱一兩天後就渾身長滿痘疹,古書中沒有記載這種情況的治療方法,當時的醫生往往束手無策。這是因為陰邪太重,陽氣太虛,陰邪一旦發作,陽氣就已經衰竭,所以才會腹瀉不止,瀉出的東西呈青黑色,這是肝氣受損的表現,也是胃氣將竭的徵兆。
必須立即服用「大補元煎」、「六味回陽飲」這兩個方劑,而且要加大劑量連續服用,才能扶助元陽,消除陰邪,具有起死回生的奇效。兩個方劑合在一起煎煮,叫做「返魂丹」,治療天花效果極佳。
至於清熱解毒的涼藥,必須明確判斷是否確實有實火,才能暫時使用。如果在痘疹初發時誤用,則痘疹頂端無法隆起;如果在痘漿充盈時誤用,則痘漿稀薄,痘疹萎陷。痘疹萎陷,是真火衰竭的表現。發現這種情況,必須立即使用人參、熟地,並用附子、桂枝同煎,補益脾腎,而且要加大劑量連續服用,或許還能挽回。否則,寒戰、咬牙、嘔吐、腹瀉等症狀一起發作,就無法挽救了。至於身體冰冷而膿液不幹,痂皮脫落而斑痕不消,以及痘後發毒,都是因為誤服生地、金銀花、澤瀉、連翹等涼藥造成的,不可不知。熱邪也有邪正之分,必須仔細辨別。
正熱是指陽氣充盛,從內達外,喜歡露出頭面,不惡寒,發熱時有時無;伴有少量汗出,手足溫暖,飲食正常,大小便通暢,這叫做內外無邪,不必服藥。邪熱是指偶然受風寒,頭痛惡寒,四肢冰冷而無汗,可以用荊防地黃湯加肉桂一錢,一兩劑就能解除表邪而痊癒。古人說:「熱不可盡除」,這真是至理名言。
痘疹的形狀
痘疹以飽滿為佳,顏色以紅潤鮮活為佳。痘疹頂部凹陷,是氣虛;顏色暗淡,是血虛,都應該以補益氣血為主。真陽虛的人,痘疹沒有紅暈,甚至全身發白,身體冰冷,應該服用「大補元煎」,使陽氣回升,身體溫暖,使白轉為紅。還有一種情況是全身長滿血泡,這並不是血熱,而是因為氣虛不能統攝血液,所以血液妄行,必須服用「大補元煎」,使陽氣充盈,血泡就會變成白色而痊癒。庸醫不明白這個道理,誤認為是血熱,誤用寒涼藥物,導致病情加重,形狀和顏色,只是外在的表現。
如果飲食正常,大小便通暢,說明沒有內在的疾病,可以不服藥。如果大小便不通暢,飲食不佳,煩躁不安,夜間睡不好,即使形狀和顏色很好,也很令人擔心。必須仔細觀察病情,小心用藥,才能挽回。形狀和顏色不好,大多是氣虛陽虛,手腳冰冷,頭昏乏力,大便稀溏等症狀。必須服用「大補元煎」,並加入附子、桂枝;如果腹瀉不止,還應加入龍骨、牡蠣殼等藥物收斂止瀉,才能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