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增彬

《經驗選秘》~ 卷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五 (3)

1. 卷五

小兒鬥眼,黑眼珠呆而不動者是。

西牛黃(五分),白附子(泡),肉桂,全蠍(炒),川芎,石膏(各一錢),白芷,藿香(各二錢)

共研末,蜜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二丸,薄荷湯下。

小兒痢疾,山楂去積補脾,茶助陰,姜助陽,糖助脾去滯,使寒熱平調。無論虛實久近,一日服盡即愈。大人倍用。屢試神效,紅白並治。

細茶葉,山楂炭,白糖,砂糖(各錢半),老薑(五分)

煎服。若身兼微熱,加真曲五分。

兒不食乳,蔥頭、乳汁並治。兒之小便不通,亦分四服即通。

乃心熱也。用大蔥一個,切四片,以中乳汁半盞同蒸,分作四服,即能食乳。

又斷乳方,用:山梔(一個,燒存性),雄黃,硃砂(各二分),輕粉,麝香(各一分)

共為極細末,擇伏斷日候兒睡著,用麻油調搽兩眉毛上,醒來便不食乳。不效,加黃丹五分,神效非常,聽其自落,勿令小兒知。忌見生人,夏天不宜,並忌逢五七日。方名面眉丹。

小兒誤吞諸物

誤吞銅錢,多食荸薺、核桃,銅自化。

誤吞針,生取蛤蟆眼一枚,木通煎湯整吞下,針自穿眼內,從大便出。

又方,韭菜、蠶豆同煮食,針隨大便出。

誤吞竹木屑,搶喉不下,用鐵斧於石上磨水灌之,即下。

誤谷銅鐵者,砂仁煎濃汁服,即從大便出。

中諸果毒,廣木香水磨汁,研入麝香一釐,服之即解。

預防臍風,凡小兒下地洗過後,用此末擦之,每日換尿布時必摻之,摻完一料,永無臍風等症。

枯礬(二錢半),硼砂(五分),硃砂(二分),冰片,麝香(各五釐)

共為細末,摻臍上。

小兒初發瘧疾,名曰胎瘧。

每日冰糖五錢,煎湯飲之,雖隔兩日一發者,十日必愈。或以蟬蛻二兩,包與兒作枕睡亦止。

臍風撮口,臍內受風,以致面赤喘急,啼不出聲,其下身必發青筋一道,須臾行至腹,卻開兩叉,遲延心胸難救。

急用香油燈草火於青筋起處炙三次,於兩叉盡處各灸三次,臍上灸三次。再用:紫蘇、前胡、殭蠶(炒)各等分水煎,俟溫以棉蘸滴口中,頻滴以口開為度,開口後切勿即令吮乳。

小兒夜啼,因穿蓋過暖過熱所致。諺云: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飢與寒。

取雞屎塗臍中,男雌女雄最妙。或用:犀黃、辰砂各五釐,和塗舌上立止。

,符法:(從略)

,兒啼符法:

黃紙朱書貼男左足心,女右足心。咒同前「天火燒太陽」之咒。

小兒疳症,面黃腹大不瀉,得食易吐,名冷疳。

用丁香七枚為末,人乳調,蒸三四次,薑湯服愈。若吐瀉兼者,橘紅、丁香等分為末,蜜丸米湯下。苦不瀉而頻吐不止,加姜半夏末,麵漿糊丸,薑湯送下。

驚風論

莊在田曰:驚風有急慢兩症。急驚屬實熱,宜用清涼;慢驚屬虛寒,宜用溫補。二病若霄壤之相隔,治法若冰炭之相反。諸書多用二藥兼治急慢兩症,謬妄太甚,貽害無窮,不可不審辨也。

白話文:

[卷五]

小兒鬥眼:黑眼珠呆滯不動。 處方:西牛黃五分,白附子(泡製)一錢,肉桂一錢,全蠍(炒)一錢,川芎一錢,石膏一錢,白芷二錢,藿香二錢。研磨成粉,用蜂蜜做成芡實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到兩丸,用薄荷湯送服。

小兒痢疾:山楂消積健脾,茶葉滋陰,生薑助陽,糖分化解積滯,使寒熱平衡。無論虛實、病程長短,一日服完即可痊癒。成人劑量加倍。屢試有效,紅痢白痢均可治療。處方:細茶葉一錢半,山楂炭一錢半,白糖一錢半,砂糖一錢半,老薑五分。煎服。如果伴有微熱,加真珠五分。

兒不食乳:蔥白和母乳一起治療。小兒小便不通,也分四次服用即可通利。這是心熱引起的。方法:取大蔥一個,切成四片,與半碗母乳一起蒸,分四次服用,就能食乳。

斷乳方:山梔子(一個,燒存性)、雄黃二分、硃砂二分、輕粉一分、麝香一分。研成極細的粉末,選擇伏天斷乳的日子,等孩子睡著後,用麻油調和塗在兩眉之間,醒來就不會吃奶了。如果無效,加黃丹五分,效果非常神奇,讓它自然脫落,不要讓孩子知道。忌見生人,夏天不宜使用,也忌諱逢五七日。方名面眉丹。

小兒誤吞諸物

誤吞銅錢:多吃荸薺、核桃,銅錢會自然溶化。

誤吞針:取活蛤蟆眼一枚,用木通煎湯送服,針會自行穿過蛤蟆眼,從大便排出。

另一方:韭菜、蠶豆一起煮食,針也會隨大便排出。

誤吞竹木屑,卡在喉嚨下不去:用鐵斧在石頭上磨出的水灌服,即可排出。

誤吞谷物、銅鐵:砂仁煎濃汁服用,即可從大便排出。

中毒:廣木香用水磨成汁,加入麝香一釐,服用即可解毒。

預防臍風:小兒下地洗完後,用此藥粉擦拭肚臍,每天換尿布時都要撒上,用完一料,就永遠不會有臍風等疾病了。處方:枯礬二錢半,硼砂五分,硃砂二分,冰片五釐,麝香五釐。研成細粉,撒在肚臍上。

小兒初發瘧疾:稱為胎瘧。每天服用冰糖五錢,煎湯服用,即使是隔一天發作一次,十天內也能痊癒。或者用蟬蛻二兩,包起來給孩子當枕頭睡,也能止住瘧疾。

臍風撮口:肚臍受風,導致面赤喘急,哭不出聲,下身會出現一條青筋,很快會延伸到腹部,然後分開成兩叉,延誤治療會危及心胸。緊急處理:用香油燈草火在青筋出現的地方炙烤三次,在兩叉盡頭各灸三次,肚臍上也灸三次。再用紫蘇、前胡、殭蠶(炒)等分煎水,待溫後用棉花蘸取滴入孩子口中,頻頻滴入,直到嘴巴張開為止,張開後不要馬上讓孩子吮吸乳汁。

小兒夜啼:由於穿蓋過暖過熱所致。俗話說:要想孩子安靜,就要常帶三分飢與寒。方法:取雞屎塗在肚臍上,雄雞屎塗男孩,雌雞屎塗女孩最好。或者用犀角粉、硃砂各五釐,混合塗在舌头上,立即止哭。

其他方法:(略)

其他方法:小兒啼哭符法:黃紙用朱砂書寫符咒,貼在男孩左腳心,女孩右腳心。咒語同之前的“天火燒太陽”咒語。

小兒疳症:面色發黃,腹部膨大,不腹瀉,容易嘔吐,稱為冷疳。方法:用丁香七枚研磨成粉,用人乳調和,蒸三四次,用薑湯送服即可痊癒。如果伴有嘔吐腹瀉,用橘紅、丁香等量研磨成粉,用蜂蜜做成丸藥,米湯送服。如果嘔吐不止不腹瀉,加入薑半夏粉,用麵糊做成丸藥,薑湯送服。

驚風論:莊在田說:驚風有急慢兩種症狀。急驚屬實熱,應該用清涼藥物治療;慢驚屬虛寒,應該用溫補藥物治療。這兩種病如同天壤之別,治療方法如同冰炭相反。很多書籍都用兩種藥物同時治療急慢兩種驚風,這是謬誤,危害無窮,不可不審慎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