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選秘》~ 卷五 (4)
卷五 (4)
1. 卷五
治慢驚風心得神方
慢涼之症,緣小兒吐瀉得之為最多,或瘧久痢久,或痘後疹後;或因風寒飲食積滯,過用攻伐傷脾;或秉賦本虛;或誤服涼藥;或因急驚而用藥攻降太甚;或失於調理,皆可致此症也。其症神昏氣喘,或大熱不退,眼開驚搐;或乍寒乍熱;或三陽晦暗;或面色淡白、青黃,或大小便清白;或口唇雖開裂出血而口中氣冷;或瀉利冷仟;或完穀不化。或四肢冰冷,並至腹中氣響,喉內痰鳴,角弓反張,目光昏暗。
此虛症也,亦危症也。俗名天吊風、虛風、慢脾風,皆此症也。若再用寒涼,再行消導;或用膽星、抱龍以除痰;或用天麻、全蠍以驅風;或用知柏芩連以清火;或用巴豆,大黃以去積,殺人如反掌,實可畏也。若治風而風無可治;治驚而驚亦無可治,此實因脾腎虛寒,孤陽外越,元氣無根,陰寒至極,風之所由動也。治宜先用辛熱,再加溫補,蓋補土所以敵木,治本即所以治標。
凡小兒一經吐瀉交作,即是最危之症。若其屢作不止,無論痘後疹後,不拘何因,皆當即用參朮以救胃氣;薑桂參熟等藥以救腎氣。不唯傷食當即救之,即傷寒、傷暑,亦當即救之。蓋其先雖有寒暑實邪,一經吐瀉,業已全除,脾胃空虛,倉廩空乏,若不急救,恐虛痰上湧,命在頃刻矣。
庸醫見之,皆誤指為熱為食,投以清火去積涼藥,立時告變,為之奈何?與其失之寒涼,斷難生活,不若失之溫補,猶可救療。此語發明吐瀉驚風之理最為明透。後之君子,願無忽諸,今將慢驚辨症,臚列於後。
慢涼吐瀉,脾胃虛寒也。
慢驚身冷,陽氣抑遏不出也。(服涼藥之後,往往致此)
慢驚鼻孔煽動,真陰失守,虛火爍肺也。
慢涼麵色青黃及白,氣血兩虛也。
慢驚口鼻中氣冷,中寒也。
慢驚大小便清白,腎與大腸全無火也。
慢驚昏睡露睛,神氣不足也。
慢驚手足抽掣,血不行於四肢也。
慢驚角弓反張,血虛筋急也。
慢驚乍熱乍涼,陰血虛少,陰陽錯亂也。
慢驚汗出如洗,陰虛而表不固也。
慢驚手足瘛瘲,血不足於養筋也。
慢驚囟門下陷,虛至極也。
慢驚身雖發熱,口唇焦裂出血,卻不喜飲冷茶水,進以寒涼愈增危篤。以及所吐之乳,所瀉之物皆不甚消化,脾胃無火,可知唇之焦黑乃真陰之不足也。明矣。
大凡因發熱不退及吐瀉而成者,總屬陰虛陽越,必成慢驚。並非感冒風寒發熱可比,故不宜發散,急宜培元救本。加薑桂以引火歸源,必先用辛熱衝開寒痰,再進溫補方為得法。經驗二方列後:
逐寒蕩驚湯,此方藥性溫暖,專治小兒氣體本虛,或久病不愈,或痘後疹後,或誤服寒涼,泄瀉嘔吐轉為慢驚。清熱散風,愈治愈危,速宜服此。能開寒痰,寬胸膈、上嘔吐、蕩驚邪,所謂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一二劑後嘔吐漸上,即其驗也。認明但系虛寒,即宜服之,不必疑畏也。
白話文:
[卷五] 治慢驚風心得神方
慢驚風多因小兒吐瀉引起,也可能因久瘧、久痢、痘疹之後,或風寒、飲食積滯,過度服用攻伐之藥傷及脾胃;或體質虛弱;或誤服寒涼藥物;或因急驚風治療過度;或調養不當,均可導致此症。症狀包括神志不清、呼吸困難,或高燒不退、眼睜睜地抽搐;或忽冷忽熱;或三陽脈象晦暗;或面色蒼白、青黃;或大小便清稀;或口唇雖裂出血,但口中氣息冰冷;或瀉利清稀;或飲食不消化;或四肢冰冷,甚至腹中鳴響、喉中痰鳴、角弓反張、目光昏暗。
此症屬虛證,且病情危急。俗稱天吊風、虛風、慢脾風,皆指此症。若再使用寒涼藥物或消導藥物;或用膽星、抱龍除痰;或用天麻、全蠍驅風;或用知母、黃柏、黃芩、黃連清熱;或用巴豆、大黃攻積,都會危及生命,實屬可怕。若治療風證而風證無法治愈,治療驚證而驚證亦無法治愈,是因為脾腎虛寒,陽氣外泄,元氣不足,陰寒極盛,導致風邪內動。治療應先用辛熱藥溫陽,再加溫補藥,因為補益脾土才能制約肝木,治本才能治標。
凡小兒一旦吐瀉不止,皆屬危症。無論痘後、疹後,不論何因引起,都應立即使用人參、白朮救護胃氣;用生薑、桂枝、人參、熟地等藥救護腎氣。不僅傷食需立即救治,即使傷寒、傷暑,也應立即救治。因為即使先前有寒暑邪氣,一旦吐瀉,邪氣已除,但脾胃空虛,若不急救,恐虛痰上湧,性命危急。
庸醫見此症,常誤認為是熱證或食積,投以清熱瀉火、消食導滯的寒涼藥物,病情立刻加重,後悔莫及!與其因寒涼藥物而喪命,不如用溫補藥物,尚有救治的可能。此語闡明了吐瀉驚風的病機,後學應引以為戒。現將慢驚風的辨證分型列於後:
慢驚風伴吐瀉,屬脾胃虛寒。
慢驚風伴畏寒,屬陽氣被遏。 (服用寒涼藥後,常會導致此症)
慢驚風伴鼻孔煽動,屬真陰不足,虛火爍肺。
慢驚風面色青黃或蒼白,屬氣血兩虛。
慢驚風口鼻氣息冰冷,屬內寒。
慢驚風大小便清稀,屬腎與大腸陽氣不足。
慢驚風昏睡露睛,屬神氣不足。
慢驚風手足抽搐,屬氣血運行不暢。
慢驚風角弓反張,屬血虛筋急。
慢驚風忽冷忽熱,屬陰血不足,陰陽失調。
慢驚風汗出如洗,屬陰虛表不固。
慢驚風手足抽搐,屬血虛不能濡養筋脈。
慢驚風囟門下陷,屬極度虛弱。
慢驚風雖然發熱,口唇焦裂出血,卻不願喝冷茶水,服用寒涼藥物則病情加重。所吐的乳汁、所瀉的糞便都不甚消化,說明脾胃虛弱,唇焦黑是真陰不足的表現。很明顯了。
凡因發熱不退或吐瀉而導致慢驚風者,皆屬陰虛陽亢,與普通感冒發熱不同,不宜發散,應急補元氣。應先用生薑、桂枝引火歸元,先用辛熱藥物化解寒痰,再用溫補藥物,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治療經驗方二首列於後:
逐寒蕩驚湯,此方藥性溫和,專治小兒先天元氣不足,或久病不癒,或痘疹之後,或誤服寒涼藥物,導致瀉吐轉為慢驚風者。此方清熱散風,無論輕症或危症,都應及時服用。此方能化解寒痰,寬胸膈,止嘔吐,祛除驚邪,能使元氣恢復。服用一二劑後嘔吐減輕,即見效。只要確定是虛寒證,就應服用,不必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