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選秘》~ 卷二 (7)
卷二 (7)
1. 卷二
橫痃,一名魚口、便毒。在左謂魚口,右謂便毒。
生於小腹兩旁,大腿界中,形如腰子,皮色不異,硬如結核,按之微痛者是也。日取角刺粥時飲,三四日全消。或以子龍丸每服三分,淡薑湯日服三次,全愈乃止。大忌開刀,開則刀口無膿,唯出白膩漿,三百日內必死。白潰者亦然。
又方,五倍子(炒黃研末),陳醋調勻,攤布上(布上加紙一層)貼之,過夜即消。潰爛貼之亦效。
乳岩,初起乳中生一小塊,不痛不癢,症與瘰癧,惡核相若,是陰寒結痰。此因哀哭優愁,患難驚恐所致。
其初起以犀黃丸每服三錢,酒送;十服全愈,或以陽和湯加土貝母五錢煎服,數日可消。倘誤以膏貼藥敷,定主日漸腫大,內作一抽之痛,已覺遲治。若皮色變異、難以挽回,勉以陽和湯日服,或以犀黃丸日服,或二藥每日早晚輪服,服至自潰。用大蟾六隻,每日早晚取蟾,破腹連雜,以蟾身刺孔貼於患口,連貼三日。
內服千金托裡散,三日後接服犀黃丸,十人之中可救三四,潰後不痛而癢極者,斷難挽回。大忌開刀,開則翻花最慘,萬無一活,男女皆有此症。
貼骨疽,又稱附骨疽。若生大腿里側,名咬骨疽。治法與附骨疽同。
患在環跳穴(生大腿外側),又名縮腳疽,皮色不異,腫硬作痛者,是外用白芥子搗粉;白酒釀調塗,或以大戟、甘遂二末,白蜜調敷。內服陽和湯,每日一劑,四五服可消,消後再服子龍丸或小金丹,以杜患根。大忌開刀,開則定成縮腳損疾。
骨槽風,患在腮內牙根之間,不腫不紅,痛連臉骨,形同貼骨疽者是,倘以癰治則害之矣。初起最易誤認牙疼,多服生地、石膏,以致成功,爛至牙根,延及咽喉不救。當用二陳湯加陽和丸煎服,或陽和湯消之。倘遇潰者,以陽和湯、犀黃丸,每日早晚輪服。如有多骨,以推車散吹入,隔一夜其骨不痛,自行退出。吹至次日無骨退出,以生肌散吹入;內服保元湯加肉桂、歸、芎、耆、草宜生,收功而止。
惡核痰核,大者惡核,小者痰核,與石疽初起相同。然其寒凝甚結,毒根最深,極難軟熟。
未潰之前,忌貼涼膏,忌投涼藥,唯內服陽和湯、犀黃丸可消,亦有以大田螺搗爛敷塗消之者。大忌開刀,開則翻花起槓,用大蟾破腹刺數孔,連雜蓋患,拔毒軟槓。內服溫補托毒消痰之劑犀黃丸,儘可收功。如孕婦,丸內有麝香忌之。
石疽,初起如惡核,漸大如拳,急以陽和湯、犀黃丸,每日輪服可消,如遲至大如升斗,仍如石硬不痛,又日久患現紅筋則不治。再久患生斑片,自潰在即之證也。潰即放血,三日內斃。如現青筋者可治,內服陽和湯,外以活商陸根搗爛,加食鹽少許敷塗,數日作癢,半月皺皮。日敷日軟而有膿袋下垂,以銀針穿之,當用千金托裡散加熟地同生耆各一兩,代水煎藥服十劑。後以陽和解凝膏滿貼,患上空出穿針之眼,使其血括。若皮膜中似成膿弄,用布綁緊,使皮膜相連。內服大補、保元等湯,參、耆忌炙,服至收功。如其毒氣未盡,忌投補劑。
白話文:
[卷二]
橫痃,又稱魚口、便毒。長在左邊叫魚口,長在右邊叫便毒。
位於小腹兩側,大腿內側交界處,形狀像腎臟,皮膚顏色無異,堅硬如結核,按壓時略微疼痛。每天服用角刺粥,三四天就能痊癒。或者服用子龍丸每次三分,用淡薑湯送服,一天三次,痊癒後停止。嚴禁開刀,開刀後刀口不會流膿,只會流出白色粘稠的液體,三百天內必死。皮膚潰爛的也一樣。
另一方:炒黃研末的五倍子,用陳醋調勻,塗在布上(布上再加一層紙)貼敷,一夜就能消腫。即使已經潰爛,貼敷也有效。
乳岩,初期乳房內長一小塊,不痛不癢,症狀與瘰癧、惡核相似,是陰寒凝結痰濕所致。這是因為哀哭憂愁、患難驚恐引起的。
初期服用犀黃丸,每次三錢,酒送服;十劑痊癒。或者服用陽和湯,加土貝母五錢煎服,幾天就能消腫。如果誤用膏藥貼敷,病情必定日漸腫大,內部會產生劇烈抽痛,此時治療就已經晚了。如果皮膚顏色變異,就難以挽回,只能強行服用陽和湯,或者犀黃丸,或者兩種藥每日早晚輪流服用,直到自行潰爛。用大蟾蜍六隻,每天早晚取一隻,剖開肚子,連同內臟一起,用蟾蜍的身體刺穿患處的皮膚貼敷,連續貼敷三天。
內服千金托裡散,三天後改服犀黃丸,十個病人中能救活三四個。潰爛後不痛卻奇癢難忍的,就難以治癒了。嚴禁開刀,開刀後會造成傷口潰爛不堪,必死無疑,男女都會患此病。
貼骨疽,又稱附骨疽。如果長在大腿內側,稱為咬骨疽,治療方法與附骨疽相同。
長在環跳穴(大腿外側)的,又稱縮腳疽,皮膚顏色無異,腫硬疼痛。治療方法是外用白芥子搗成粉末,用白酒調和塗敷,或者用大戟、甘遂研磨成粉末,用白蜜調和敷貼。內服陽和湯,每天一劑,四五劑就能消腫,消腫後再服用子龍丸或小金丹,以杜絕病根。嚴禁開刀,開刀後必定會造成縮腳的殘疾。
骨槽風,長在腮內牙根之間,不腫不紅,疼痛會蔓延到臉骨,形狀像貼骨疽。如果用治療癰疽的方法治療,反而會加重病情。初期很容易誤認為牙痛,服用生地、石膏等藥物,結果導致病情加重,爛到牙根,蔓延到咽喉就無法救治了。應該服用二陳湯加陽和丸煎服,或者用陽和湯治療。如果已經潰爛,就用陽和湯、犀黃丸,每天早晚輪流服用。如果有多餘的骨頭,就用推車散吹入患處,一夜之後骨頭就不痛了,會自行脫落。如果吹入藥物第二天骨頭沒有脫落,就用生肌散吹入;內服保元湯加肉桂、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芷,痊癒後停止服藥。
惡核痰核,大的叫惡核,小的叫痰核,與石疽初期相似。但是寒邪凝結嚴重,毒根深在,極難軟化。
未潰爛之前,忌用涼膏,忌服涼藥,只能內服陽和湯、犀黃丸治療,也有人用大田螺搗爛敷塗治療的。嚴禁開刀,開刀後會造成傷口潰爛不堪。用大蟾蜍剖開肚子,刺幾個孔,連同內臟一起蓋在患處,拔毒軟化腫塊。內服溫補托毒消痰的藥物犀黃丸,就能痊癒。如果是孕婦,因為丸藥中含有麝香,不能服用。
石疽,初期像惡核,逐漸長大如拳頭般大小,要趕緊服用陽和湯、犀黃丸,每天輪流服用就能消腫。如果等到長到像升斗那麼大,仍然像石頭一樣堅硬不痛,而且時間久了出現紅筋,那就沒救了。時間再久,患處出現斑塊,就要自行潰爛了。潰爛後放血,三天內就會死亡。如果出現青筋,是可以治療的,內服陽和湯,外用活商陸根搗爛,加少許食鹽敷塗,幾天後會發癢,半個月後皮膚起皺。每天敷藥,腫塊會逐漸變軟,並有膿袋下垂,用銀針穿刺放膿,服用千金托裡散,加熟地黃、當歸、白芷各一兩,代替水煎服藥十劑。然後用陽和解凝膏敷滿患處,只留下穿針的眼孔,讓血排出。如果皮膜下好像有膿液,就用布綁緊,使皮膜連在一起。內服大補、保元等湯劑,人參、黃耆忌炙,服用到痊癒為止。如果毒氣未盡,忌服用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