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科簡效方》~ 丁集 (2)
丁集 (2)
1. 乳癖
乳停不化,膈下硬如有物,用白芥子研末,水調攤膏貼之。
飲乳過多,脹悶欲睡,用麥芽煎濃汁服。
白話文:
[乳腺增生]
乳腺分泌物無法完全吸收,導致胸部下方有硬塊,感覺像有異物存在。治療方法是使用白芥子磨成粉,用水調和成膏狀後敷在患部。
喝太多乳製品,感到胸脹且昏昏欲睡,可以服用濃鬱的麥芽煎汁來緩解症狀。
2. 吐逆
黃丹研末,紅棗肉丸芡實大,每以一丸,銀針簽於麻油燈上燒過,研細,乳汁調下。
半夏(三錢),糯米(一錢),生薑(一片),紅棗(三枚),煎服。
白話文:
對於[嘔吐]的問題,處理方式如下:
-
首先,將黃丹磨成粉末,再與紅棗肉攪拌做成芡實大小的丸子。每次取一丸,用銀針在麻油燈上燒過後,再將丸子磨成細粉,最後以乳汁調和服用。
-
另一種方法是,取半夏三錢、糯米一錢、生薑一片、紅棗三枚,加水煎煮後服用。
3. 吐瀉
口渴者,芹菜切細,煮濃汁飲。
不渴者,橘紅、丁香等分研,煉蜜丸黃豆大,米飲化服一丸。
白話文:
對於有口渴症狀的人,可以將芹菜切成細末,煮成濃稠的汁液來飲用。
對於沒有口渴症狀的人,則需將橘紅和丁香以同等比例研磨成粉,再加入煉製過的蜂蜜揉成黃豆大小的丸子,然後用米湯來溶解服用一顆。
4. 癇
緊小乾蠍(四十九枚),每一蠍以四葉薄荷包合,棉線系之,火炙焦去線研末,每服三豆許,金銀湯下。三歲者用六豆許,以此遞加。若以硃砂、麝香少許調服更良,亦治胎驚。
白話文:
[治療癇症],取用四十九隻乾燥且保存完好的小蠍子,每隻蠍子用四片薄荷葉包裹,再用棉線綑綁,然後將其烤至焦黑後去掉棉線,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量約為三粒豆子大小,需搭配金銀花熬煮的湯水一同服用。對於三歲大的孩童,服用量應增加至六粒豆子大小,年齡越大,服用量依此類推逐漸增加。如果在服用時能添加少量硃砂和麝香進行調配,效果會更好,此方也適用於治療因胎兒受到驚嚇導致的問題。
5. 痰火閉(俗名急驚風)
若搐搦身仰之時,不可用力緊抱,但以手扶,聽其自抽自止,庶不傷筋絡而成廢人。先用通關散吹鼻取嚏,次以竹瀝,或梨汁,或石菖蒲汁,皆可灌之,火降痰消則病自已。或取貓尾血數匙,開水沖服。
天竺黃、石菖蒲等分研末,甘草、木通湯下一二錢。
芭蕉、薄荷各搗汁煎,勻塗頭頂,留囟門,塗四肢,留手足心勿塗。
白話文:
當孩子在抽搐且身體向後弓起的時候,我們不應該用大力氣去緊緊抱住他,只需用手輕輕扶住他,讓他自然地完成抽搐的過程直到停止,這樣才能避免傷害到他的筋絡,以免成為殘疾。首先我們可以使用通關散吹入鼻子,讓孩子打噴嚏,接著再灌一些竹瀝,或者梨汁,或者石菖蒲汁,這些都可以,等到火氣下降,痰也消除了,疾病自然就會好轉。還有一種方法是取幾匙貓尾的血,用熱水沖泡後給孩子喝。
將天竺黃和石菖蒲等量研磨成粉,再配以一二錢的甘草和木通湯一同服用。
另外,也可以把芭蕉和薄荷搗成汁,煮沸後均勻塗抹在孩子的頭頂上,但是要避開囟門,同樣地,四肢也要塗,但是手腳心就不要塗了。
6. 木侮土(俗名慢驚風)
此由吐瀉之後,脾胃虛弱,肝木乘之,故神氣懨懨不振,手足微搐無力,糞色青白,面色痿黃,宜用參苓白朮散,或異功散加藿香、煨姜,甚者加木香、肉桂。若手足冷,唇白息微,元氣欲脫也,急用附子理中湯尚可挽回,然變之速者,用藥稍緩,即不濟事,未可概云其慢也。莊氏《福幼編》所論正是此證。
惟此等證必用此法,世俗執一方而謂可治急慢驚風,不可信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在嘔吐或腹瀉後,因為脾胃功能減弱,肝臟功能過於旺盛,進而導致的一種疾病狀態,俗稱慢驚風,又稱為木侮土。病徵表現為精神疲憊,手腳無力輕微抽搐,大便顏色偏青白,臉色萎黃。對於這種病症,建議使用參苓白朮散,或者異功散加上藿香、煨姜來治療,如果病情嚴重,還可以添加木香、肉桂。
如果患者出現手腳冰冷,嘴脣蒼白,呼吸微弱的現象,這表示體內的元氣正在流失,此時應立即使用附子理中湯,還有機會挽回生命。然而,這種病狀轉變迅速,若施藥稍有延遲,可能就無法挽救,因此不能一概而論地說這種病是慢性的。
莊氏在《福幼編》中對此症的描述,正是這種情況。但必須強調,只有這種情況才適用這種治療方法,社會上有人堅持一種方子能治所有急性和慢性的驚風病,這是不可信的。
7. 驚嚇
猝遇大驚大嚇,小兒氣血未足,神魂震怖,舉動失常,此真驚也,宜服鎮心化痰之藥。陳膽星(九分),辰砂(水飛,一分),同研,以竹瀝半杯,生薑汁一小匙調勻。另用麥冬(一錢),橘紅(八分),薄荷腦(一分),煎湯衝入和服。
密陀僧研細末,茶清調服一錢。
鵝腹毳毛,為衣被絮柔暖,宜於小兒,可闢驚癇。
白話文:
【驚嚇】
如果孩子突然遭遇極大的驚嚇,因為他們的氣血還未充足,精神容易受到震撼,行為舉止會變得不正常,這就是真正的驚嚇了。應當服用有安神、化痰作用的藥物。具體藥方是:陳膽星9分,辰砂1分(需用水飛法處理),一起研磨成粉,再用半杯竹瀝和一小匙生薑汁調勻。另外,還可用麥冬1錢,橘紅8分,薄荷腦1分,煎成湯後沖入上述藥物中一同服用。
密陀僧研磨成細末,用淡茶調勻後服用1錢。
鵝腹部的絨毛,質地柔軟溫暖,適合做為小孩衣物或被褥的填充物,可以幫助預防驚嚇引發的癲癇。
8. 囟陷
烏頭、附子並生用,去皮臍,(各二錢),雄黃(八分),為末,蔥白汁和貼陷處。
白話文:
【囟陷處理方式】
使用未經炮製的烏頭與附子,先去除其外皮與頂端的凹點,兩者各取約六公克。再取雄黃約二公克,一起研磨成細末。最後,利用蔥白榨出的汁液調和藥末,然後貼敷在凹陷的部位上。
9. 解顱
天南星炮去皮,為末,醋調緋帛上,貼顱門,炙手頻熨之。
白話文:
將天南星炮製後去掉外皮,研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在紅色的布上,然後貼在頭部,用手暖熱後頻繁地在該處搓揉加熱。
10. 發遲
陳香薷煎濃膏,和豬脂頻塗。
白話文:
【對於生長髮育緩慢的情況】,可以將陳年的香薷製成濃稠的膏狀,再混合豬油,頻繁地塗抹在需要的部位上。
11. 語遲
赤豆研末,酒調塗舌下。
白話文:
對於語言發展緩慢的情況,可以將紅豆磨成粉末,用酒調和後塗抹在舌根下方。
12. 行遲
五加皮(五錢),牛膝、木瓜(各二錢),生研為末,每五分,米飲入酒二三滴,調服。
白話文:
【行動緩慢】
使用五加皮五錢,牛膝和木瓜各二錢,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每次取用五分的藥粉,用米湯調和,並加入二到三滴的酒,一同服用。
13. 食積
五穀蟲研末,入甘草末少許,米糊丸梧子大,每十丸,米飲下或調服。
白話文:
將五穀蟲磨成粉末,再加入少量的甘草粉末,用米糊將這些粉末混合製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時,取十顆這樣的丸子,可以用米湯吞服,或者將丸子溶解在米湯中飲用。
14. 疳
疳者,干也,小兒忌食香燥乾硬諸物。疳字從甘,弗食甘酸果品諸雜物,自不成疳。惟柿樹不生蟲,故小兒初進穀食,宜以乾柿飯上蒸熟嚼飯喂之,則無疳蟲脹瀉諸疾。
立秋後取大蟾蜍去手足、皮、腸,麻油塗之,陰陽瓦炙熟,食五六枚,並殺蟲積。
綠礬煅赤,醋淬三次研末,棗肉丸綠豆大每十丸,白湯下,日三。
白話文:
【疳疾】
疳,就是乾涸的意思,小孩應避免食用香燥、乾硬的食物。疳字由甘組成,若不讓孩子吃甜酸的水果和各種零食,自然就不會形成疳疾。柿子樹不會長蟲,因此,小孩剛開始吃五穀食物時,適合用乾柿放在飯上蒸熟,再嚼碎餵食,這樣可以預防疳蟲、脹瀉等疾病。
立秋後,取來大蟾蜍,去掉它的手腳、皮、腸,然後塗上麻油,用瓦片在火上烤熟,吃五到六隻,可以殺死體內的寄生蟲和積滯。
將綠礬燒至紅熱,再用醋淬三次,研磨成粉末,用棗肉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顆,用白開水送服,每天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