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科簡效方》~ 丙集 (6)
丙集 (6)
1. 陰腫
甘菊葉杵爛,煎湯熏洗。
白話文:
將甘菊花的葉子搗碎後,煮成濃湯用來薰蒸和清洗患部。
2. 陰痛
青布裹炒鹽熨之。
枯礬、甘草等分為末,棉裹納陰中。
白話文:
對於陰部疼痛的情況,可以用青色的布包裹炒熱的鹽,然後敷在患處以緩解疼痛。
另外,可以將枯礬和甘草按照同等份量磨成粉末,用棉花包裹後放入陰道內,有助於治療。 以上兩種方法是古代的治療方式,請根據自身情況酌情參考。
3. 陰腫痛
生地、當歸、川芎、白芍、乳香等分,搗成餅,納陰中。
白話文:
【陰部腫痛】
取生地、當歸、川芎、白芍、乳香這些藥材,各取等量,研磨成粉後製成餅狀,然後置入陰部內。
4. 陰癢
蛇床子(一兩),白礬(二錢),煎湯頻洗。
桃仁泥或雄黃末,棉裹納陰中。
白話文:
對於私密處瘙癢的情況,可用以下方式進行治療:取蛇牀子一兩,白礬二錢,用水煎煮後頻繁清洗私密部位。
另外,可將桃仁搗成泥狀,或是使用雄黃磨成粉末,用棉花包裹後置入私密處。
5. 陰瘡
桃葉杵爛,棉裹納陰中。
白話文:
將桃葉搗碎成泥,用棉花包裹後放入女性私處。這句古文中醫文字的現代白話文翻譯即為:把桃葉弄碎,然後用棉布包起來,放置於女性的私密部位。
6. 陰蝕
肥豬肉煮汁頻洗。
白話文:
使用肥豬肉煮出的湯汁,頻繁地用來清洗(陰部)。這句古文中醫文字在現代白話文中的意思就是如此。不過,這種治療方式在現代醫學中可能並不被認可或推薦,它只是一種古代的治療方法。
7. 陰䘌
甘草、乾漆(各三錢),黃芩、生地、當歸、川芎(各二錢),炙鱉甲(五錢),煎湯頻洗。
桃仁(一錢),雄黃、苦參、青葙子、黃連(各二錢半),研末,生艾汁丸如小指大,納陰中。
白話文:
【陰䘌】
使用以下藥材:甘草、乾漆各三錢,黃芩、生地、當歸、川芎各二錢,炙鱉甲五錢,煮成湯藥後頻繁用來清洗。
另取桃仁一錢,雄黃、苦參、青葙子、黃連各二錢半,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生艾汁調和成大小如同小指的丸狀,置入陰道中。
8. 下疳
先用荊芥、蛇床子煎湯洗拭,次以黃丹、枯礬、萹蓄、藁本(各一兩),硫黃、荊芥、蛇床子(各五錢),蛇蛻(一條,煅),共為末,麻油調搽。
白話文:
首先,應使用荊芥和蛇牀子煎煮成藥湯來清洗患處。然後,取黃丹、枯礬、萹蓄、藁本各37.5克,硫磺、荊芥、蛇牀子各15克,以及一條煅燒過的蛇蛻,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再用麻油調和後塗抹在患部。
9. 陰痔(俗名茄子疾)
枳殼煎湯熏洗,並研枳殼末,棉裹納陰中。
白話文:
將枳殼煎煮成濃湯,用此熱湯來薰蒸並清洗患部,同時將枳殼磨成粉末,用棉花包裹住這些粉末,然後置入陰部內。這段文字描述的是古時治療陰痔,也就是俗稱的茄子疾的處理方式。
10. 陰㿗
隨證之左右,取穿山甲之左右邊者,炒為末,酒下二錢。
白話文:
根據症狀的左或右側,選擇穿山甲的相應左或右側部分,炒製後研磨成粉末,每次用酒吞服兩錢。
11. 陰挺
藜蘆為末,豬油調塗,日易,兼消一切胬肉,如菌突出。
冰片(五錢),鐵粉(一錢),水調塗。
茄根燒存性研,油調塗紙上,捲筒插陰中,日易。
白話文:
[陰道脫垂]
將藜蘆磨成粉末,用豬油調和後塗抹,每日更換,同時能消除一切突起的胬肉,像是突出的菌狀物。
取冰片五錢,鐵粉一錢,用水調和後塗抹。
茄子根燒成灰後研磨,用油調和後塗在紙上,捲成筒狀插入陰道中,每日更換。
12. 陰傷
交接違禮,及他物所傷,血出不止者,青布燒灰,或五倍子末,或發灰,或釜底墨,皆可糝之。
白話文:
如果因為性行為不當或是被其他物品傷害,導致出血無法止住的情況,可以使用燒成灰的青色布料,或者五倍子的粉末,或者頭髮燒成的灰,或者鍋底的炱煤,這些都可以撒在傷口上用來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