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科簡效方》~ 甲集 (2)
甲集 (2)
1. 養老
北五味(八兩,夏月再加四兩),百部(酒宿,浸焙),菟絲子(酒宿,浸焙),淡肉蓯蓉(酒宿,各二兩。四季土旺,蓯蓉再加六兩),甘枸杞(二兩,秋月再加六兩),杜仲(炒),巴戟肉,遠志肉(各二兩,冬月遠志再加六兩),防風(無叉枝者),白茯苓,蛇床子(炒),柏子仁(另研),干薯蕷(各二兩)
以上十三味,用甘泉水、桑柴火、裡面有黝之砂鍋,次則銅鍋,煎至味盡去滓,將藥汁慢熬成膏,瓷器收盛,封置泥地上,拔去火氣,每晨淡鹽湯化服一大匙,春月用棗湯化服。此平補上丹,服之輕健耐老,明目加餐。
西洋參(刮去皮,飯鍋內蒸九次,日中曬九次),甘枸杞,懷牛膝(酒蒸),天冬,麥冬,懷生地,懷熟地,仙靈脾
以上八味等分,照前法熬膏,白湯或溫酒點服,此峻補真陰集靈膏。人年五十,陰氣先衰,老人陰虧者多,服之筋骨柔和,駐顏耐老。
茅山蒼朮(泔水浸,刮去皮,飯鍋上酒蒸透),川椒紅(各四兩),懷熟地,干薯蕷(各三兩),炙甘草,茯苓(各二兩),茴香(二兩,鹽水炒),川烏(制,一兩)
以上八味,將六味研細末,而且熟地杵膏,薯蕷煮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淡鹽湯下,以干食物壓之。此溫補真陽草靈丹,老人陽氣偏虛,便溺不禁者,服之進食耐寒,精神強固。
白話文:
【養老】
使用下列十三種材料:北五味(夏季時用量增至十二兩),百部(浸泡在酒中一夜,然後烘烤),菟絲子(同樣浸泡在酒中一夜,然後烘烤),淡肉蓯蓉(酒泡,四季中若逢土旺月份,蓯蓉增加至八兩),甘枸杞(秋季時增加至八兩),杜仲(炒過),巴戟肉,遠志肉(冬季時遠志增加至八兩),防風(選取無分叉的枝條),白茯苓,蛇牀子(炒過),柏子仁(另外研磨),幹薯蕷(每種材料皆為四兩)。
上述材料使用甘甜的泉水,桑木燒的火,最好是黝黑的砂鍋,其次可選用銅鍋,煎煮到藥材的味道完全釋出後去除殘渣,慢慢熬製成膏狀,然後用瓷器儲存,封好放在泥地上,讓其冷卻,每天早晨以淡鹽水溶解一大匙服用,春季可用棗湯溶解服用。這是平和滋補的上品,常服用能讓人身體輕盈健康,延緩衰老,視力清晰,增進食慾。
西洋參(颳去外皮,在飯鍋內蒸九次,並在日光下曬九次),甘枸杞,懷牛膝(酒蒸),天冬,麥冬,懷生地,懷熟地,仙靈脾。
以上八種材料等量,依照先前的方法熬成膏狀,可用溫水或溫酒沖服,這是強烈滋補真陰的集靈膏。當人進入五十歲,體內陰氣開始衰退,老年人多數有陰氣不足的情況,服用這方能讓筋骨柔軟,保持年輕,延緩衰老。
茅山蒼朮(用米漿水浸泡,颳去皮,放在飯鍋上用酒蒸透),川椒紅(每種四兩),懷熟地,幹薯蕷(每種三兩),炙甘草,茯苓(每種二兩),茴香(二兩,鹽水炒),川烏(製過,一兩)。
以上八種材料,將六種研磨成細粉,且將熟地搗成膏狀,薯蕷煮成糊狀,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粒,空腹時以淡鹽水送服,之後吃一些乾糧。這是溫和滋補真陽的草靈丹,對老年人因陽氣不足導致的無法控制排尿有幫助,服用後能改善進食情況,耐寒,精神更加飽滿。
2. 安神
凡心神過擾,營血耗傷,不寐善忘,悲愁不樂,用甘草(一錢),小麥(三錢),紅棗(七枚,每枚以銀針刺七孔),野百合(七錢),蓮子心(七分),水煎去滓,入青鹽(一分)服。
生川連(五錢),肉桂心(五分),研細,白蜜丸,空心淡鹽湯下。治心腎不交,怔忡無寐,名交泰丸。
透明辰砂(一兩),以玉器盛,露四十九夜,遇陰雨不算,令研極細,入西牛黃一錢,研勻,煉蜜丸,如豌豆大,名露珠丹。又透明辰砂研極細,每砂一兩,用生甘草一兩,煎湯飛淨,去頭底曬乾,再研再飛,三次為度。
用豶豬心中血,絲棉絞去滓,凡砂一兩,用心血三個,每次一個,拌砂曬乾,再研再拌,再曬,三個用訖,再研極細,以糯米粉糊,和搗萬杵為丸,每重七分,陰乾得五分,瓷瓶裝好,名正誠丹,並治殫慮勞神,火升心悸,震惕不寐等證。凡臨文應事心動,或臨臥用一丸,噙化極妙。
白話文:
【安神】
凡是因為心神過度煩擾,導致營養血液損耗,出現失眠、易忘事、悲傷憂鬱不快樂的情況,可以用甘草(一錢),小麥(三錢),紅棗(七枚,每枚以銀針刺七孔),野百合(七錢),蓮子心(七分),加水煎煮後去除渣滓,加入青鹽(一分)服用。
生川連(五錢),肉桂心(五分),研磨成細末,用白蜜做成藥丸,空腹時用淡鹽湯送服。可以治療心臟與腎臟功能失調,心悸失眠,稱為「交泰丸」。
透明辰砂(一兩),放在玉器中,露天放置四十九晚,遇到陰雨天數不算在內,研磨至極細,加入西牛黃(一錢),研勻,用煉製的蜂蜜做成像豌豆大的藥丸,稱為「露珠丹」。另外,透明辰砂研磨至極細,每一份辰砂(一兩),使用生甘草(一兩),煎湯後將辰砂清洗乾淨,去除頭尾部曬乾,再研磨再清洗,三次為止。
使用豶豬心臟中的血液,用綿線紡織品絞去雜質,每一份辰砂(一兩),用三個心臟的血液,每次一個,拌和辰砂曬乾,再研磨再拌和,再曬乾,三個心臟血液用完後,再研磨至極細,用糯米粉和水做黏合劑,攪拌上萬次做成藥丸,每個藥丸重七分,晾乾後剩下五分,裝在瓷瓶中保存,稱為「正誠丹」,能治療思慮過度、勞神、火氣上升、心悸、震顫失眠等症狀。無論是寫文章或處理事情心神不寧,或是睡覺前,服用一顆,含化效果極佳。
3. 辟邪
飛屍鬼擊,名曰客忤。客者,客也;忤者,犯也。謂鬼魅惡厲之氣,乘人衰歇而犯之也。苟不即治,則邪氣由經腑侵臟而死。救愈猶宜調治,以消其餘勢,不爾恐留後患,有時輒發。蘇合香丸調服良,玉樞丹亦妙。
搗生菖蒲根,絞汁灌之,以渣納鼻兩孔中。
以綿漬好酒中,須臾置病人鼻間,擠汁入鼻中,並以艾灸人中三壯。
猝死而壯熱者,礬石半斤,水一斗半,煮消,以漬病人腳,令沒踝。
白話文:
【防禦邪靈】
若遭逢飛屍鬼怪侵襲,此種現象稱為「客忤」。「客」在此意指外來,「忤」則是侵犯之意。所指的是,當人身體虛弱時,遭到鬼魅或惡煞之氣的侵擾。若不及時治療,邪氣會從經絡、腑臟進一步侵蝕身體,最終導致死亡。即便病情得以緩解,仍需持續調理,以消除邪氣殘餘的影響,否則恐怕會留下後遺症,偶爾病發。
蘇合香丸和玉樞丹對於此類病情皆有療效。
將生鮮的菖蒲根搗碎,取汁液灌入口中,並將殘渣塞入雙鼻孔中。
另可用棉花浸於好酒之中,稍後放置在病患的鼻邊,再將酒液滴入鼻中,同時使用艾草灸於人中部位三次。
對於突然死亡且身體高溫的病例,可使用半斤礬石與一斗半的水一同煮沸至礬石化解,然後讓病患的腳浸泡於溶液中,直至淹過腳踝位置。
4. 逐疫
杜赤豆(非半紅半黑之相思子),新布囊盛之,置井中三日,取出,舉家男服十粒,女服二十粒。
雄黃(三兩),雌黃,羚羊角(各二兩),礬石,鬼箭羽(各一兩),搗為散,以三角絳囊盛藥一兩,帶心前,並掛門戶上,月旦用青布裹一刀圭,燒於中庭。若於病人榻前燒熏之即瘥。
密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壯,勿令病者知,即愈。
白話文:
【驅除瘟疫】
取純紅色的赤小豆,而非那半紅半黑的相思豆,用新的布袋裝起來,放在井水中浸泡三天。然後,全家的男性每人服用十顆,女性則服用二十顆。
準備三兩的雄黃,雌黃和羚羊角各二兩,礬石和鬼箭羽各一兩,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粉末。再用三角形的深紅色布袋裝入一兩的藥粉,掛在胸口前,同時也掛在門窗上。每月初一,使用青色的布包裹一勺的藥粉,在庭院中燃燒。如果在病患的牀邊進行燻燒,病情就會好轉。
祕密地用艾草灸病人的牀的四個角落,每個角落灸一次,但不要讓病人知道,這樣病就會好了。
5. 癲狂(俗謂癲曰文瘋,狂曰武瘋)
治癲癇法:用艾於陰囊下,穀道正門當中間,隨年數灸之。
甜瓜蒂不拘多少,細碾為末,壯年用二分半,十五以下及老怯者減半,早晨井華水下,一食頃含砂糖一塊,良久涎如水出,涎盡食粥,一兩日愈。如涎出太多,覺困甚者,麝香少許研細,溫水調下即止。
又治狂法:臥其人著地,以冷水淋其面,須終日為之自愈。
又治狂發無時,披頭大叫欲殺人,不避水火,以苦參研細,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湯下。
白話文:
治療癲癇的方法:在陰囊下方,位於肛門正中央的位置使用艾草進行灸療,灸療次數與年齡相等。
甜瓜蒂的量不限,細磨成粉末,壯年人每次可使用二分半,15歲以下或是體質較弱的老人則減半,清晨時用井水送服,約一個餐飯時間後,含一塊砂糖在口中,過一陣子會有如水般的口水大量流出,當口水流盡後再吃粥,通常一到兩天即可見效。若口水分泌過多,感到非常疲憊,可用少量的麝香研磨細碎,用溫水調和後服用,即可停止。
另一種治療狂躁的方法:讓患者平躺在地上,然後用冷水澆淋他的臉部,必須整天持續這樣做才能痊癒。
另一種治療狂躁無常,突然大叫欲傷人的方法,對水火都不避諱的,可將苦參研磨細碎,製成蜜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十顆,用薄荷茶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