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科簡效方》~ 甲集 (3)
甲集 (3)
1. 虛弱
按:汪纘功詳論虛勞,而所立治法,惟保陰煎一方,蓋以人身之陰難長而易傷也。凡稟賦虛弱,真陰不足之人宜仿此,預為補救,加以保養,則人定自可勝天,苟不知此,直待勞損已成,恐盧扁亦無妙術矣。其方用生地、熟地、天冬、麥冬、萎蕤、牛膝、薯蕷、茯苓、龍眼肉、龜板(各藥分兩量體斟酌)十味,甘泉水煎,或石斛煎湯代水,臨服和入現擠濃白人乳一小杯,亦可熬膏服。
若內熱有汗加地骨皮,內熱無汗加丹皮;腰痛加枸杞、杜仲;盜汗加棗仁、五味子;怔忡不寐加棗仁;咳嗽加桑白皮、枇杷葉、百合;有痰加竹茹、貝母;有血加藕汁、童便;食少加生苡仁;泄瀉去生地、天冬,加扁豆、蓮子、芡實、菟絲子;肺脈按之無力者,量加人參(黨參、洋參酌宜而代)、炙黃耆(各三兩),白朮(六兩),熟地(八兩),歸身、白芍、川芎(各二兩),炙甘草(一兩)。
按法熬膏,將成,入鹿角膠(四兩)、龜板膠(三兩)收之,瓷器盛之,窨去火氣,每服三錢,開水點下。
女貞子,旱蓮草,干桑葉,黑脂麻,鮮菊花,甘杞子,歸身,白芍,熟地,黑豆,南燭葉,白茯神,萎蕤,橘紅(各四兩),沙蒺藜,炙甘草(各二兩)
以上十六味,用天泉宿水、桑枝火煎至味盡,去滓,緩火熬膏,將成,入黑驢皮膠、煉白蜜各三兩收之,瓷瓶封盛,窨去火氣,每日卯時,開水點服五六錢,名滋營養液膏,為悅性怡情之妙藥。
貞、蓮二味,法二至以暗轉陰陽;佐以桑、麻,為調風氣,應候播植生機;助以杞、菊,為升降之春秋,亦承流以宣化;歸、芍辛酸,一通一泄,使無壅滯之情;地黃、蒺藜,一填一養,不致肌虛之困;黑豆滋水息肝,南燭培元益氣;茯神、萎蕤,為營衛報使;橘紅、甘草,為喉舌真司;驢膠濟水造成,激濁揚清之凜冽;蜂蜜百花釀就,和風甘雨之仁慈。服之不特調元卻疾,且以見天地之生生有如是也。
(炳按:此薛生白先生生平得意之驗方,載《三家醫案》。)
白話文:
汪纘功先生详细论述了虚劳的治疗,他认为人体阴气难于生长而易受损伤,因此他主张使用保阴煎来治疗虚劳。对于先天禀赋虚弱、真阴不足的人,应该仿照此方,提前进行补救和调理,这样就能战胜疾病。如果等到身体损伤严重才开始治疗,恐怕即使是名医卢扁也无计可施了。
保阴煎方剂包括生地、熟地、天冬、麦冬、萎蕤、牛膝、薯蕷、茯苓、龙眼肉、龟板(各药的用量根据个人体质调整)十味,用甘泉水煎煮,也可以用石斛煎汤代替水,服药前加入一小杯现挤的浓白人乳。
如果患者伴有内热和汗出,可以加入地骨皮;如果内热无汗,可以加丹皮;如果腰痛,可以加枸杞、杜仲;如果盗汗,可以加枣仁、五味子;如果心神不安、失眠,可以加枣仁;如果咳嗽,可以加桑白皮、枇杷叶、百合;如果有痰,可以加竹茹、贝母;如果有血,可以加藕汁、童便;如果食欲不振,可以加生苡仁;如果腹泻,去掉生地、天冬,加入扁豆、莲子、芡实、菟丝子;如果脉象无力,可以适当加入人参(党参、洋参可以根据情况替代)、炙黄芪(各三两)、白术(六两)、熟地(八两)、归身、白芍、川芎(各二两)、炙甘草(一两)。
按照方法熬制膏剂,即将成膏时加入鹿角胶(四两)、龟板胶(三两),收火保存,用瓷器盛装,密封去除火气,每次服用三钱,用开水冲服。
另外,还可以用女贞子、旱莲草、干桑叶、黑脂麻、鲜菊花、甘杞子、归身、白芍、熟地、黑豆、南烛叶、白茯神、萎蕤、橘红(各四两)、沙蒺藜、炙甘草(各二两)十六味药,用天泉水和桑枝火煎煮至药味尽,去渣,用小火熬制成膏,即将成膏时加入黑驴皮胶、炼白蜜各三两,收火保存,用瓷瓶密封,去除火气,每天卯时用开水冲服五六钱,称为滋营养液膏,是调理身心、滋补强壮的妙药。
其中女贞子和旱莲草两味药,可以阴平阳秘,暗转阴阳;桑叶和黑脂麻可以调和风气,应时生长;枸杞和菊花可以升降阴阳,调理春夏秋冬;归身和白芍可以疏通经络,防止气血瘀滞;生地和蒺藜可以补益精血,防止机体虚弱;黑豆可以滋养肾阴,降肝火;南烛叶可以补益元气;茯神和萎蕤可以调理营卫之气;橘红和甘草可以调理咽喉和舌头;黑驴皮胶可以滋阴补肾,激浊扬清;蜂蜜可以滋润五脏六腑,调和气血。服用此方不仅可以调理元气,治疗疾病,还可以感受到天地间生生不息的奥妙。
(此方是薛生白先生一生中得意之方,记载于《三家医案》。)
2. 勞疰(俗呼傳屍勞)
獺肝一具,陰乾搗末,水服方寸匕,日三。甚者兩具必愈。
大蒜,杏仁(各一兩),合杵如泥,加雄黃一兩,入乳缽內同研勻,日曬至可丸,即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一丸,凌晨空心,清米飲下。服後勿洗手,頻看十指甲中有毛出,逐漸拭去,至辰時方可洗手,名出毛丸。
鰻鱺充饌,久啖自瘥。外以元參一斤,甘松六兩為末,每日焚之。
白話文:
取一隻獺肝,陰乾後研磨成粉末,用水服用,每次服用量約為一茶匙,每天服用三次。病情嚴重的患者,可服用兩隻獺肝,必能痊癒。
取大蒜和杏仁各一兩,混合搗成泥狀,加入雄黃一兩,一同研磨均勻。將藥泥放在乳缽中,日曬至可搓成丸狀,搓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一粒,清晨空腹,用清米湯送服。服用後勿洗手,注意觀察十指指甲中是否長出毛髮,逐漸將毛髮擦去,直到上午九點才可洗手,此丸藥名為「出毛丸」。
食用鰻鱺作為食物,長期食用即可自癒。另外,取元參一斤、甘松六兩研磨成粉末,每天焚燒之。
3. 外淫(風寒暑濕之感也)
蔥白(十四莖),淡豆豉(三錢),水煎頓服,此名蔥豉湯,乃解散風寒之神劑。寒重者加蘇葉、杏仁、橘皮、生薑之類。兼感溫熱之氣者,可加蘆根、桑葉、滑石、竹葉之類。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二味研細末,每服三錢,溫水調下,熱甚者新汲水下,名六一散,通解暑濕之仙方,功難縷述。若外挾風寒者,以蔥白五寸,淡豆豉五十粒,煎湯調服。
白話文:
蔥白十四莖,淡豆豉三錢,用水煎煮後一次喝下,這叫做蔥豉湯,是治療風寒感冒的特效藥。如果寒氣很重,可以加蘇葉、杏仁、橘皮、生薑等藥材。如果同時伴有溫熱之氣,可以加蘆根、桑葉、滑石、竹葉等藥材。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將這兩種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溫水調服,如果熱度很嚴重,可以用新汲取的冷水服用。這叫做六一散,是治療暑濕的仙方,功效很多,難以一一列舉。如果同時伴有風寒,可以用蔥白五寸,淡豆豉五十粒煎湯服用。
4. 番痧
痧在肌表未發出者,以燈照之,隱隱膚間且慢焠。若既發出,狀如蚊咬,粒如㾦麩,疏則累累,密則連片。更有發過一層,復發兩三層者。焠法看頭額及胸前兩邊,或腹上與肩膊處,照定紅點,以紙拈條,或粗燈草微蘸香油,點著焠之,即時爆響。焠畢,便覺胸腹寬鬆,痛亦隨減。
痧在膚里發不出者,則用刮,若背脊頸骨上下,及胸前脅肋,兩肘臂膝腕,用棉紗線或苧麻繩,或青錢,或瓷碗口,蘸油自上向下刮之,以紅紫色綻方止。項下及大小腹軟肉處,用食鹽以手擦之,或以指蘸清水撮之,痧出體即輕矣。
《玉衡》書云:東南卑濕,利用砭,以針刺放毒血,即砭之道也。然痧毒忌鐵,須用銀針。凡痧重者,必刺出毒血,始可望生。兩臂灣名曲池穴,兩腿灣名委中穴,先蘸溫水拍打,露出紫紅筋,然後刺之。余穴非手法精者,恐其誤刺,不悉載。
生黃豆細嚼,不腥者痧也。既可試病,亦解痧毒。生芋亦然,再以大雄雞一隻,放病人腹上,雞即伏而不動,痛止則雞自跳下。
晚蠶砂為末,冷開水調服。或以玉樞丹,涼開水調服。若停食者,須以明礬末四分,冷開水下,吐出之。
白話文:
如果痧氣停留在肌膚表面還沒發出來,可以用燈光照射,會看到隱隱約約的皮膚發紅,慢慢地用熱敷的方式處理。如果痧氣已經發出來,看起來像蚊子叮咬,大小如同米糠,稀疏的像一顆顆,密集的則像一片片。甚至有些還會反覆發作,一層一層地出現。熱敷的方法要觀察頭額、胸前兩側、腹部和肩膀等部位,找到紅點,用紙條或燈草沾一點香油,點燃後在紅點上熱敷,會發出爆裂的聲音。熱敷完後,會感到胸腹舒展,疼痛也減輕。
如果痧氣停留在皮下還沒發出來,就要用刮痧的方法。背脊、頸骨上下、胸前肋骨、兩肘臂膝腕等部位,可以用棉紗線、苧麻繩、青錢或瓷碗口,沾油從上往下刮,直到出現紅紫色痧點才停止。項下及大小腹柔軟的地方,可以用食鹽用手擦拭,或用手指沾清水搓揉,痧氣排出體外,身體就會輕鬆許多。
《玉衡》書中記載:東南地區氣候潮濕,可以用砭石來治療,用針刺放毒血,這就是砭石療法。但是痧毒忌鐵,要用銀針。如果痧氣很嚴重,一定要刺出血才有可能痊癒。兩臂彎處叫做曲池穴,兩腿彎處叫做委中穴,先用溫水拍打,露出紫紅色的筋脈,然後再用針刺。其他的穴位如果手法不精,容易刺錯,就不詳細記載了。
生黃豆細嚼,沒有腥味的就是痧氣。可以用來試病,也可以解毒。生芋頭也是一樣。另外,可以用一隻大公雞,放在病人肚子上,雞就會伏在上面不動,疼痛減輕後,雞就會自己跳下來。
晚上把蠶砂研磨成粉末,用冷開水調服。也可以用玉樞丹,用涼開水調服。如果停食,就要用明礬粉四分,用冷開水服用,吐出來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