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廬臨證經驗方》~ 自序
自序
1. 自序
夫兵家以料敵制勝,醫以料病立方,可以取效。是集,方不繁而門類較全,案不文而始未必述。意取簡約明淨,便於覽觀。故稍涉類同,悉除不贅。先後隨取隨錄,無分雜症時邪,要惟三時六氣,內因、外因、不內外因之別。至若傳經方正傷寒,究屬南方罕有,吳又可所論之真瘟疫,系饑饉之後,厲氣所觸,二者俱非恆見。內錄二三不治之症,備為臨證醒目,既可慎始慎終,並鑑時風之誤。
余如壞症救逆之方,乃苦於不克出治,而宗從治反治諸法,甚至摩古方而特製者,種種之用意,系非杜撰。所賴平時研究,於審證用藥立方三者之要,能致夫恰中病情之想。妄敢擔任於立方之前,要必奏功於服藥之後,允稱不負苦心,信手而得,此即余之樂境也。噫!後之人豈無羨斯樂者哉。
留是集以待之。
古吳,愛廬張大爔述
壬子初夏後學蘇州黃壽南謹抄
白話文:
[自序]
就像軍事家靠著判斷敵情來獲勝一樣,醫生則需精確診斷疾病來開立處方,這都是為了取得療效。這本書裡的方劑雖然不多,但涵蓋的範疇比較全面;病例報告雖不華麗,但都詳實地敘述了起始的狀況。我追求的是簡潔明瞭,方便閱讀。因此,對於類似的案例,我都省略不再重複。書中的方劑,無論是常見的雜症還是季節性疾病,我都按著春、夏、秋、冬和風、寒、暑、濕、燥、火這「三時六氣」以及內因、外因、非內非外因來分類。
然而,像《傷寒論》中記載的經絡傳導病變和真正瘟疫的案例,在南方較為罕見。吳又可提到的真正瘟疫,通常發生在饑荒之後,是由一種厲害的病氣引起的,這兩種情況並不常見。書中還收錄了一些無法治療的病症,以提醒臨牀醫師注意,這樣他們就可以從一開始就小心防範,直到最後,同時也能警惕到時下的一些誤解。
至於那些用來治療嚴重病症和危急情況的處方,由於無法立即治療,我採用了從治或反治的方法,甚至是模仿古方自行創製的,這些做法都不是憑空捏造的。我依賴日常的研究,對診斷、用藥和開方這三個關鍵點,能夠準確地把握病情。在開方前,我大膽承擔責任,但在病人服藥後,必然會看到療效,這可以說是不辜負我的一番苦心,順手拈來,這就是我的樂趣所在。唉!後人難道沒有誰會羨慕這種樂趣嗎?
我留下這本書,等待有緣人。
古吳,愛廬張大爔述
壬子初夏後學蘇州黃壽南謹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