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良方全集》~ 卷一 (1)
卷一 (1)
1. 卷一
2. 保養
疾者,截也。氣傷人有所越截也。又六疾。《左傳》晉侯求醫於秦。秦使醫和視之。和曰:是謂近女室,曰:女不可近乎。對曰:天生六氣,淫生六疾。六疾:陰、陽、風、雨、晦、明。過則為災。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手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今君不節,能無及此乎。
黃帝問岐伯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人年甫半百,而動作就衰者,時勢異耶,抑人自失之耶。岐伯對曰:上古之人,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終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以酒為漿,以妄為常。
醉以入房,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觀此則壽命修短全系精氣神之盈虧,精血一敗,神氣無所倚附,欲長壽而享諸福難矣。其害以淫欲為最,少壯宜節,年老宜絕,男女皆同。蓋男二八精通,八八精絕。
女二七天癸至,七七天癸止。交合施泄,不可太早。男三八,女三七為佳。古人少年遲婚,中年後早絕欲多得上壽。今人早婚縱欲,水枯火亢,精神垂盡,仙丹莫療,悔之晚矣。達者當知精髓有限,生之甚難,耗之甚易。如油滿燈明,油盡燈滅。若縱欲散精,假力藥餌,棄真取偽,棄內取外,不亦愚乎!請以貪儉二字醒之,貪不久之名利,而不貪長久之福壽。儉易得之財物,而不儉難得之精神,顛倒極矣。
其次嗔怒憂愁,皆能傷氣血,爍元和致不測之疾。噫!人誠能制情忽性,以惜福養壽,雖高車駟馬之樂,不與《易》、《詩》所謂自作元命,將時時享不藥之喜焉。即偶爾違和,而精神原自堅固,可一劑立療矣。
養生之道,養心為主。故心不病則神不病,神不病則人不病。孟子云:養心莫善於寡欲至言哉。
養生之法,須要擺脫一切,凡榮枯得失,猶如鏡花水月,事過即忘,心中不可有一毫沾滯,每日胸中一團太和元氣,病從何生?
養心又在凝神,神凝則氣聚,氣聚則形全。若日逐勞攘憂煩,神不守舍則日見衰老。
飲食系養生之物,亦系傷生之物。少食則養生,太過則傷生。至於酒之一物,更須節飲。爛腸腐胃,暗傷元氣。凡好酒之人,年未五旬便百病來侵,每多不壽。
寵辱不驚,肝本自寧。動靜以敬,心火自定。飲食有節,脾土不泄。調息寡言,肺金自全。恬然無欲,腎水自足。毋以妄想戕真心,毋以客氣傷元氣。
滋味煎其臟腑,醴醪煮其腸胃。馨香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氣。思慮消其精神,哀樂殃其平粹。夫以蕞爾之軀,攻之者非一塗。以易竭之身,而內外受敵,身非木石,何能久乎!伊川云:吾以妄生狥欲為恥,可味哉!伐天和以成就世事,闢如割肉餚菹,刺血染裳,而究竟成就,亦歸虛幻,徒自伐其天和而已。語有云:寧可疏慵乖議,莫將性命當人情。
白話文:
疾病的產生,是因為身體的氣受到傷害,超過了它能承受的限度。另外,還有六種疾病的說法。《左傳》記載,晉侯向秦國求醫,秦國派醫生和前去診治。醫生和說,這是因為晉侯太接近女色了,勸他不要再這樣。晉侯問:「上天有六種氣,過度就會產生六種疾病,這是真的嗎?」醫生回答:「沒錯。六種疾病是:陰、陽、風、雨、晦、明。過度就會造成災害。陰氣過度會導致寒症,陽氣過度會導致熱症,風氣過度會導致手部疾病,雨氣過度會導致腹部疾病,晦氣過度會導致迷惑性的疾病,明氣過度會導致心臟疾病。現在您不加節制,怎麼可能不生病呢?」
黃帝問岐伯:「我聽說上古時代的人,都能活到一百多歲,而且行動靈活不衰老。現在的人才五十歲,行動就衰弱了,這是時代的差異,還是人們自己造成的呢?」岐伯回答說:「上古時代的人懂得養生之道,效法陰陽的變化,調和養生之術,飲食有節制,作息有規律,不隨便勞累,所以能夠形神合一,活到自然壽終。現在的人卻不是這樣,把酒當水喝,把放縱當作常態。
喝醉了還同房,耗盡精氣,散失真元。不知道要保持精力的飽滿,不按時調養精神,只求一時的快樂,違背了養生的原則,作息沒有規律,所以五十歲就衰老了。由此可見,壽命的長短完全取決於精氣神的盈虧。精血一旦衰敗,神氣就沒有依附,想要長壽和享受福氣就難了。其中,淫慾的危害最大,年輕時要節制,年老時要斷絕,男女都一樣。因為男子二八(十六歲)時精氣充足,八八(六十四歲)時精氣衰竭;女子二七(十四歲)時月經來潮,七七(四十九歲)時月經停止。性行為不宜過早,男子二十四歲,女子二十一歲左右最好。古人年輕時晚婚,中年後及早禁慾,所以大多能長壽。現在的人早婚縱慾,導致精氣枯竭,虛火旺盛,精神衰弱,就算有仙丹也救不了,後悔也來不及了。明智的人應該知道精髓有限,生成很難,消耗卻很容易。就像油滿燈亮,油盡燈滅一樣。如果放縱慾望,耗散精氣,依靠藥物來強撐,捨棄真元而追求虛妄,捨棄內在而追求外在,不是很愚蠢嗎!請用「貪」和「儉」這兩個字來提醒大家,不要貪圖短暫的名利,而不貪求長久的福壽;不要吝嗇容易得到的財物,而不節省難得的精神,這真是本末倒置啊。
其次,嗔怒、憂愁等情緒都會傷害氣血,耗損元氣,導致無法預料的疾病。唉!人如果能夠控制情緒,珍惜福氣,保養身體,即使不追求高官厚祿,也能按照《易經》、《詩經》所說的,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時時享受不吃藥也能健康的喜悅。即使偶爾身體不適,但因為精神強健,也能很快痊癒。
養生的關鍵在於養心。心不生病,精神就不會衰弱,精神不衰弱,人就不會生病。孟子說:「養心最好的方法是減少慾望。」這句話說得太好了。
養生的方法,需要擺脫一切煩惱,把榮華富貴、得失成敗,都看成是鏡中花、水中月,事情過去就忘記,心中不要有絲毫的牽掛,每天保持胸中一團祥和之氣,疾病又從何而生呢?
養心還要在於凝神,精神凝聚,氣就聚集,氣聚集,身體就強健。如果每天都忙碌奔波、憂心煩惱,精神渙散,就會加速衰老。
飲食是養生的必需品,但也是傷害身體的根源。吃得少就能養生,吃得過多就會傷害身體。至於酒,更要節制飲用,因為它會損害腸胃,暗中耗損元氣。凡是嗜酒的人,不到五十歲就百病纏身,大多不長壽。
不因外在的榮辱而驚慌,肝氣自然平和;在動靜之間保持敬畏之心,心火自然平定;飲食有節制,脾胃的功能就能正常運作;調整呼吸,少說話,肺氣就能保全;清心寡慾,腎氣就能充足。不要讓虛妄的想法傷害真心,不要讓外來的邪氣傷害元氣。
美味的食物會損傷五臟六腑,美酒會損害腸胃,香氣濃郁的東西會腐蝕骨髓,喜怒無常會傷害正氣,思慮過度會損耗精神,悲傷和快樂會損害身體的平和狀態。人這弱小的身體,受到的傷害來自各方面。以如此容易疲憊的身體,內外都受到攻擊,身體不是木頭石頭,怎麼能長久呢?伊川說:「我把放縱慾望看作是可恥的。」這句話說得太好了!為了成就世俗的事情而損害天生的和諧,就像割肉做菜,刺血染衣,最終成就的也是虛幻,只是損耗了自己的天和而已。俗話說:「寧可疏懶而被批評,也不要為了人情而傷害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