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俊

《經驗良方全集》~ 卷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4)

1. 傷寒感冒

世間真傷寒病少,而感冒病多;感冒病少,而時疫病多。不可一見頭疼身熱便呼為傷寒。如果真患傷寒之病,方以正傷寒藥治之。若系感冒之病,不與傷寒之法同治。如系瘟疫之病,又當以瘟疫之法治之。方不誤戕人命。

凡傷寒必頭疼,其疼也不間晝夜。探其舌本,必從咽喉內幹出於外,多兼煩躁,不煩躁者,即輕證也。不頭疼而發熱,不發熱而頭疼,頭雖疼而有時暫止。口雖干而舌本不燥,骨雖疼而頭不疼,口雖渴而不欲引飲,至夜或偶得寐,遇食不好亦不惡。居處雖若尫怯,而神氣安靜。

諸若此者,皆非真傷寒也。冬時嚴寒,萬物閉藏,偶觸冒之,而即病者,為傷寒。不即病者,寒毒藏於肌膚中,至春變為瘟病,至夏變為熱病。治若混同,未免誤殺。又春夏秋間有非時小寒,人暴感之,名曰感冒其症。鼻塞清涕,咳嚏頭痛,身微發熱,微惡寒,所病亦輕,治之亦異。

白話文:

世間真正患傷寒病的人很少,感冒病倒是很多;感冒病也不多,時疫病反而更多。不能一看到頭疼發熱就說是傷寒。如果真的患了傷寒病,才用正傷寒藥物治療。如果是感冒病,不能用跟傷寒病一樣的方法治療。如果是瘟疫病,又應該用治療瘟疫病的方法治療。這樣才能避免誤殺性命。

所有傷寒病患者必然頭疼,而且疼痛不分晝夜。觀察他們的舌頭,一定是从咽喉內部乾燥地伸出來,多半伴随煩躁不安,不煩躁的,就是輕症。不头痛而发热,不发热而头痛,头痛虽然有时会暂时停止。嘴巴虽然干,但舌根不干燥,骨头虽然疼痛,但头不痛,嘴巴虽然渴,但不想要喝水,到晚上偶尔能睡着,吃饭的时候,不太想吃,但也不厌恶。住处虽然看起来很虚弱,但精神状态却很安靜。

像這些情況,都不是真正的傷寒。冬天嚴寒,萬物都閉藏起來,偶爾不小心受寒,就生病了,這就是傷寒。沒有立刻生病的,寒毒會藏在皮膚中,到了春天就會變成瘟病,到了夏天就會變成熱病。如果治療方法混淆不清,難免會誤殺病人。另外,春夏秋三季,也會有不正常的寒氣,人突然受寒,就稱為感冒,它的症狀是鼻子塞住、流清鼻涕、打噴嚏、頭痛、身體微微發熱、輕微怕冷,這種病症也很輕微,治療方法也不一樣。

雜症類傷寒誤投湯藥,概用汗下,未有不因之而斃者,不可不慎也。內傷與外傷之分,生死反掌,尤當明辨。

食積類傷寒,頭疼,發熱,惡寒,氣口脈緊盛,但身不痛,與傷寒不同耳。

腳氣類傷寒,頭疼,身熱,惡寒,肢節痛,便閉,嘔逆,腳屈軟,不能轉動,但起於腳膝耳。

傷寒病症難辨且難治,倘地方無名醫可請,慎勿恁庸醫,及妄聽人亂用方藥。反致壞事。須是謹避風寒,忌食米粒,戒房事勞碌,靜自寧待。七日後,其病傳遍經絡,雖不服藥亦自愈。只是耐煩待之而已,卻無害也。古語云:傷寒不服藥為中醫,正謂此耳。

世人外感病少,而內傷病多。如內傷一,而外感九,病止一分;內傷二,而外感八,病上二分;內傷九,而外感一,病至九分;若內傷十分,而外感全無,則病難救矣。此時醫家誤認內傷為外感者甚多,往往誤人性命。故凡治感冒之病,先要辨明內傷、外感,用藥治之,方免輕病變重之患。

白話文:

傷寒誤用汗下藥,幾乎都會致命,不可不慎。內傷和外傷的區別非常重要,關係著生死,一定要分清楚。

食積類傷寒,頭疼、發熱、怕冷,脈搏緊而有力,但身體不痛,與一般的傷寒不同。

腳氣類傷寒,頭疼、發燒、怕冷,四肢關節疼痛,便秘、嘔吐,腳軟無力,不能轉動,但起於腳踝。

傷寒病症難以辨別,更難治療,如果當地沒有名醫,切勿隨便找庸醫,更不要聽信他人胡亂用藥,否則會導致病情加重。務必小心防寒,忌食米飯,戒房事勞碌,靜心休養。七天后,病症傳遍經絡,即使不服用藥物也會自行痊癒,只要耐心等待就好,不會有危險。古人說:「傷寒不服藥為中醫」,正是這個道理。

世人外感病少,而內傷病多。如果內傷一分,外感九分,病情輕微;內傷二分,外感八分,病情中等;內傷九分,外感一分,病情嚴重;如果內傷十分,外感全無,則病情危急難救。很多醫生誤把內傷當作外感,往往導致病人死亡。因此,治療感冒時,首先要辨明內傷、外感,對症下藥,才能避免輕病變重的風險。

凡患傷風惡風,傷寒惡寒,傷熱惡熱,傷食惡食,不可拘定日數,先當散其外邪,再按症祛其內病,自無不愈。若內邪未除,遽用補劑以固其邪,或用涼劑以遏於內,必致變輕為重,延纏日久,補瀉難施矣。

凡寒症前三日在陽分,當從汗解。四日以後,病入陰分,當從泄解。病在裡,不可遽用發汗藥,恐其表虛也。病在表,不可遽用里藥,恐引邪入內也。

東垣曰:人迎脈大於氣口為外傷,氣口脈大於人迎為內傷。外傷則寒熱齊作而無間,內傷則寒熱間作而不齊。外傷惡寒雖近烈火不除,內傷惡寒得就溫暖則解。外傷惡風乃不禁一切風,內傷惡風惟惡乎些小賊風。外傷證顯在鼻,故鼻氣不利而壅盛有力。內傷證顯在口,故口不知味而腹中不和。

白話文:

感冒、傷寒、中暑、食物中毒等疾病,不應固守特定療程,應先驅散外邪,再依症狀治療內在病症,這樣才能痊癒。如果內在病邪尚未消除,就急於用補品固守病邪,或用寒涼藥物壓制內邪,會使病情加重,拖延病程,到時補瀉都無效。

寒症在發病前三天屬於陽分,應以發汗解表。四天後,病邪侵入陰分,應以瀉法解表。內在病症不能急用發汗藥,以免表虛。表症不能急用內服藥,以免引邪入內。

李東垣說:人迎脈搏比氣口脈搏強,屬於外傷;氣口脈搏比人迎脈搏強,屬於內傷。外傷表現為寒熱並作且無間斷,內傷表現為寒熱交替且不規律。外傷怕冷,即使靠近火也無法解除;內傷怕冷,靠近溫暖就會好轉。外傷怕風,對任何風都無法忍受;內傷怕風,只怕微弱的風。外傷的症狀明顯表現在鼻子,所以鼻子不通氣,呼吸有力而阻塞。內傷的症狀明顯表現在嘴巴,所以味覺失靈,腹部不適。

外傷則邪氣有餘,故發言壯厲,且先輕而後重,內傷則元氣不足,出言懶怯,且先重而後輕。外傷手背熱,手心不熱,內傷手心熱,手背不熱。內傷頭痛時作時止,外傷頭痛常常有之,直須傳裡方罷。內傷則怠惰嗜臥,四肢不收。外傷則得病之日即著床枕非扶不起,筋攣骨痛。

外傷不能食,然口則知味,而不惡食。內傷則惡食,而口不知味。外傷三日以後,谷消水去,邪氣傳裡必渴,內傷則邪氣在血中有餘,故不渴。

東垣論飲食勞倦為內傷不足之證。治用補中益氣湯。又論不足之中,又當分別飲食傷為有餘,勞倦傷為不足。若傷飲食而留積不化,以致宿食鬱蒸,熱發於外,此為有餘之證,法當消導。若因傷飢失飽,致損脾胃,非有積滯者也。只宜用補中益氣湯。蓋脾胃全賴飲食之養,今因飢飽不時,失其所養,則脾胃虛矣。

白話文:

外傷患者通常表現得強壯有力,病情先輕後重;而內傷患者則元氣不足,說話懶散,病情先重後輕。外傷患者手背發熱,手心不熱;內傷患者手心發熱,手背不熱。內傷患者頭痛時有時無,外傷患者則持續頭痛,需用內服藥物治療。內傷患者懶散嗜睡,四肢無力;外傷患者則一得病就必須卧床休息,筋骨疼痛。

外傷患者雖然不能吃東西,但仍能感受到食物的味道,不會厭惡食物。內傷患者則厭惡食物,且感覺不出食物的味道。外傷患者在患病三天後,飲食消化,水分排出,邪氣入裡,必感口渴;內傷患者則邪氣在血液中殘留,不感口渴。

東垣認為飲食勞倦導致內傷不足。可用補中益氣湯治療。他又指出,內傷不足可分為飲食傷和勞倦傷。飲食傷導致積食不化,宿食鬱積,熱氣外發,屬於有餘之證,應當消導。勞倦傷則因飢飽失度損傷脾胃,而非積食所致,只需用補中益氣湯即可。因為脾胃需要飲食滋養,若因飢飽不時,失去滋養,就會導致脾胃虛弱。

又脾主四肢,若勞力過度,或飲食不調之後,加之勞力或勞力過度之後,繼以飲食不調,故皆謂內傷元氣不足之證,而宜用補藥也。但須於此四者之間,審察明白,略用加減,則無不救矣。

近日醫家,遇富貴人並年老人,不問病之虛實,一例從補,每致大誤。此與當用不用者,等於亡羊。傷寒屢行發散,而汗不能透,陰氣不能達也。人知汗屬於陽,升陽可以解表,不知汗生於陰,養陰可以發汗也。內熱不解,屢清火而熱不退,人知寒涼可以去熱,不知壯水可以去火也。正虛邪旺,久而不痊,但與補正,其邪自除。

治四時感冒

陳皮(五錢),蘇葉(一錢),生薑(三片)

白話文:

脾臟主宰四肢,如果過度勞累或飲食不調,再加上勞累或過度勞累之後,又繼續飲食不調,都會導致內傷元氣不足,需要用補藥治療。但必須仔細觀察這四種情況,略加加減藥物,就能治愈。

如今的醫生,遇到富貴人家和老年人,不問病人的虛實,一律用補藥,常常造成很大錯誤。這就好比應該用藥卻不用,等於失去羊後才去修補羊圈。傷寒病症反复發散,但汗出不暢,陰氣無法到達。人們都知道汗屬於陽,升發陽氣可以解表,卻不知道汗生於陰,滋養陰氣也可以發汗。內熱不退,反复清熱卻無法退熱,人們都知道寒涼可以去熱,卻不知道滋養腎水可以滅火。正氣虛弱邪氣旺盛,久治不愈,只要補益正氣,邪氣自然會消失。

治療四季感冒

陳皮五錢,蘇葉一錢,生薑三片。

煎湯服一二帖,或汗或不汗,自愈。

治春分後至立冬前受寒氣

紫蘇(二錢),香附(炒,二錢),陳皮(一錢),炙甘草(五分),生薑(三片),連頭蔥須(三莖)

水煎服。

治春月以後,感冒時疫,身熱頭疼。

用茶葉一撮,艾葉一撮,核桃肉三個,綠豆一合,連須蔥五個,水酒各一鍾,煎一鍾,熱服,出汗即愈。

調榮養胃湯

白話文:

服用煎好的藥湯一到兩帖,可能會出汗,也可能不會出汗,就能自然痊癒。適用於春分過後到立冬之前因受寒氣引起的疾病。

將紫蘇兩錢、炒香附兩錢、陳皮一錢、炙甘草五分、生薑三片、連頭蔥須三莖一起用水煎服。

適用於春月過後,因感冒時疫引起的身熱頭疼。

將茶葉一撮、艾葉一撮、核桃肉三個、綠豆一合、連須蔥五個,用水和酒各一鍾煎煮,至一鍾,趁熱服用,出汗即可痊癒。

另外,也可以服用調榮養胃湯。

治身熱惡寒,微渴,浸冷冷,汗出身痛,腳腿痠疼,無力沉倦,脈空浮而無力。庸醫不知,因見頭痛、惡寒、發熱,便呼為正傷寒,而大發其汗。所以變輕為重,而害人者多矣。殊不知勞力,內傷氣血,外感寒邪,宜用甘溫之劑,名曰勞力傷寒。今世人患此症者甚多,故特將治法表出,以備參考。

黃耆(蜜水炒,一錢五分),人參(一錢),白朮,陳皮(各一錢),當歸(一錢),柴胡(一錢),炙甘草(四分),姜(三片)

白話文:

治療身體發熱、畏寒、微度口渴、體感冷冽、出汗、四肢疼痛、無力疲倦、脈象虛浮無力的情況。一般醫生不瞭解這種情況,會誤認為是正常感冒,隨意發汗。這樣往往會導致病情從輕轉重,傷害人的案例很多。實際上,這可能是由於過度勞累、內傷氣血、外受寒邪所引起,應使用甘溫的藥物來治療,這種病稱為勞力傷寒。現今社會中這種病症的患者非常多,因此特別列出治療方法,供參考。

黃耆(蜜水炒,十五分之一兩),人參(一兩),白朮(一兩),陳皮(各一兩),當歸(一兩),柴胡(一兩),炙甘草(四分),姜(三片)

水煎服。

加味調中飲

治食積類傷寒,頭疼,發熱,惡寒,氣口脈緊盛,但身不疼為異耳。飲食自倍,脾胃乃傷。世人患此病者甚多,而醫家誤用藥發汗,每致變輕為重,故特將治法表出,以備參考。

蒼朮(炒,一錢),厚朴(薑汁炒,一錢),陳皮(一錢),白朮(土炒,一錢),山楂肉(一錢五分),神麯(炒,一錢),枳實(炒,一錢),草果(六分),黃連(薑汁炒,六分),炙甘草(三分),乾薑(炮,三分)

白話文:

將藥材水煎服。此方名為加味調中飲,專治食積類傷寒,症狀包括頭痛、發熱、怕冷、脈象緊實有力,但身體不痛。這種病症多因飲食過度,傷及脾胃所致。世人常患此病,但醫生往往誤用發汗藥,反而加重病情。因此特將此方列出,供參考。方中包含蒼朮、厚朴、陳皮、白朮、山楂肉、神麯、枳實、草果、黃連、炙甘草、乾薑等藥材,各取適量,按照炮製方法處理後,水煎服用。

生薑煎服。腹中痛加桃仁,大便實熱加熟大黃,去草果、乾薑。

傷寒頭痛發熱(神仙粥最妙)

連須蔥白(半斤),老薑(二兩)

水煎溫服。

神仙粥方

專治感冒風寒暑濕,頭疼骨痛,並四時疫氣等症,初得病兩三日,服此即解。

用糯米半合,生薑五大片,河水二碗於沙鍋內煮一二滾,次入帶須大蔥白五六個,煮至米熟,再加米醋小半盞入內和勻,乘熱吃粥,或只吃粥湯,即於無風處睡,以出汗為度。此以糯米補養為君,薑蔥發散為臣,一補一散,而又以酸醋斂之,甚有妙理,屢用屢驗。非尋常發表之劑可比也。

白話文:

服用生薑煎,如果腹中疼痛可以加入桃仁,如果大便乾燥發熱可以加入熟大黃,並去掉草果和乾薑。

傷寒引起的头痛发热,神仙粥是最有效的。

用带须的葱白半斤、老姜二两,加水煎煮,温热服用。

神仙粥方专门治疗感冒风寒暑湿、头疼骨痛,以及各种季节性的疫病。刚得病两三天,服用此粥即可缓解。

用糯米半合、生姜五大片,用两碗河水在沙锅里煮沸两次,再加入带须的大葱白五六个,煮至米熟,然后加入半小杯米醋搅拌均匀,趁热喝粥,或者只喝粥汤,然后在无风处睡觉,直到出汗为止。此方以糯米补养为主,姜葱发散为辅,一补一散,再用酸醋收敛,妙不可言,屡试屡验。这并非一般的解表药可比。

午時茶

五月五日午時虔合,專治感冒,積食,寒熱,泄瀉,嘔吐,腹痛,頭暈等證,清滾湯沖服,渣再服。

蘇葉,薄荷,烏藥,厚朴,檳榔,石菖蒲,枳殼,枳實,青皮,陳皮,山楂,麥芽,青蒿,神麯,或加白芷、前胡亦可,各八兩,加茶葉三斤同炒

白話文:

午時茶

五月初五午時(正午)虔誠配製,專門治療感冒、積食、寒熱、腹瀉、嘔吐、腹痛、頭暈等症狀。用滾水沖泡,飲用後再將藥渣二次服用。

藥材:

  • 蘇葉、薄荷、烏藥、厚朴、檳榔、石菖蒲、枳殼、枳實、青皮、陳皮、山楂、麥芽、青蒿、神麴各八兩,
  • 茶葉三斤,
  • 可選加白芷、前胡各八兩。

製作方法:

將所有藥材混合在一起,用茶葉一起炒製。

用法:

用滾水沖泡藥材,飲用後再將藥渣二次服用。

貯瓶聽用,或共為細末,封貯,用時以淡薑湯調服二三錢。

發散傷寒,不問陰陽二症,倉卒無藥。

用生薑一兩,蔥白十莖,好酒二大碗,煎熱服。蓋被,周身汗透即解。勿令汗太過,忌大葷五七日。春依此方,夏月蔥姜減半,冬月加黑豆二合,炒焦服尤效。如旅次煎藥不便,生薑五片,蔥白四莖,紫蘇葉二錢,如無此以細茶代之,泡湯熱服。

四時感冒風寒

初起用蔥白連須五根生搗,沖熱酒服。

治大熱黃疸,傷寒頭痛,風熱痁瘧。

茵陳細切,煮羹食,生食亦宣。

治偶感風寒

白話文:

將藥材裝瓶備用,或磨成細粉,密封保存。使用時以淡薑湯調服二三錢。

治療傷寒發散風寒,不論是陰證還是陽證,急需用藥時。

用生薑一兩,蔥白十莖,好酒兩大碗,煎熱服用。蓋被,待全身出汗即解。不要出汗過多,忌食大魚大肉五七日。春季按照此方,夏季蔥姜減半,冬季加黑豆二合,炒焦服用效果更好。若旅途不便煎藥,可用生薑五片,蔥白四莖,紫蘇葉二錢,若無紫蘇葉可用細茶代替,泡湯熱服。

一年四季感冒風寒

初期可用蔥白連鬚五根生搗,沖熱酒服用。

治療大熱黃疸,傷寒頭痛,風熱瘧疾。

茵陳細切,煮成羹湯食用,生食也有宣散效果。

治療偶感風寒。

芝麻炒焦,乘熱擂酒飲。暖臥,取微汗,良。

治傷風傷寒咳嗽

荊芥(一錢),薄荷(一錢),紫蘇(一錢),蔥(三根,連須搗),橘餅(二個,切片),生薑(三片)

五味煎透,沖蔥服。避風出汗愈。

治冒暑頭昏,發熱感冒並肚疼霍亂。

用青蒿煎湯飲即愈。

又方:白糖少許,綠豆粉,調水飲之立愈。

白話文:

芝麻炒到焦黃後,趁熱研磨成粉,用酒沖服,然後暖暖地躺著,微微出汗,效果很好。這可以治療傷風、傷寒和咳嗽。

將荊芥、薄荷、紫蘇各一錢,蔥三根連須搗碎,橘餅兩個切片,生薑三片,一起煎煮至藥汁濃郁,用蔥汁沖服,避風出汗即可痊癒。

治療中暑頭昏、發熱感冒,以及腹痛霍亂,可以用青蒿煎湯喝,效果很好。

另外,也可以用少量白糖和綠豆粉調水喝,也能立即止住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