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敏

《串雅外編》~ 卷三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0)

1. 蟾酥丸

雄黃(三錢),麝香(三分),木香(一錢),俱不可見火,加蒼朮三錢,蟾酥為丸,如小米大,硃砂為衣,如難丸,少加米飲,每用二三丸放舌尖上化下,加入西牛黃、金箔,端午午時合尤妙。

白話文:

取雄黃三錢,麝香三分,木香一錢,這些藥材都不可見火,再加入蒼朮三錢,將藥材研磨成丸,大小如小米粒。以硃砂包裹藥丸,若藥丸不易成形,可少加米湯輔助。每次服用二至三丸,放於舌尖上讓其慢慢溶化,再加入西牛黃、金箔,於端午午時服用效果更佳。

2. 又方

沉香(銼細),母丁香,硃砂(水飛),雄黃(各五錢),麝香(三錢),廣木香(一兩),蒼朮(茅山者,米泔浸,去毛,淨末,二兩),蟾酥(三錢)

上藥俱忌見火,為細末,將火酒化蟾酥為丸,不就,加米飲丸,如米大,每服二三丸,放舌尖上化下。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描述的是製作一種草藥的方法:

  • 沈香、母丁香、硃砂和雄黃分別取一定量研磨成粉末。
  • 麝香也需研磨成粉末。
  • 廣木香則要切碎至約一兩重。
  • 蒼朮要用米淘洗後去除表面的絨毛,再用潔凈的方式處理好並研磨成粉末,最後取出約二兩重量的部分。
  • 臘酥也要研磨成粉末。

以上所有材料都必須避免接觸到火焰,然後混合在一起研磨成極細的粉狀物質。接著使用熱酒精溶解臘酥並將其與其他草藥混勻製成小丸子。如果無法成功做成丸子,可以加入一些米湯來幫助成型。每個丸子大小應當如同米粒一般,每次服用時只需吞食二三個即可。在服用前應該先放在舌頭尖端融化掉。

3. 白梅丸

生津止渴。

白糖(三斤),白鹽梅(一斤,去核),薄荷葉(一兩),檀香(六錢)

上為細末,滴水丸芡實大,每服一丸,不拘時噙化。

白話文:

生津止渴方

材料:

  • 白糖:三斤
  • 白鹽梅:一斤(去核)
  • 薄荷葉:一兩
  • 檀香:六錢

做法:

  1. 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細粉。
  2. 以滴水丸大小的芡實為模具,將粉末製成丸劑。
  3. 每服一丸,不限時間,含化於口中。

4. 梅蘇丸

生津止渴。

白糖(二斤),烏梅肉(二斤),紫蘇葉(二兩),炒鹽(一錢五分)

上為細末,滴水丸芡子大,每服一丸,不拘時含化。

白話文:

生津止渴方

白糖(兩斤)、烏梅肉(兩斤)、紫蘇葉(兩兩)、炒鹽(一錢五分)研磨成細粉末,做成像芡子大小的滴水丸。每次服用一丸,不分時間,含在嘴裡慢慢溶化。

5. 龍腦雞酥丸

消渴涼上膈,除邪熱,止咳嗽、吐血、鼻血、胃熱、口舌痛,肺虛氣損失聲並治之。

銀柴胡,阿膠(炒成珠),蒲黃(炒),人參,木通(各二兩),生地黃(六兩),麥冬(四兩),炙甘草(一兩半),黃耆(一兩),薄荷葉(一斤)

上為末,蜜丸芡子大,每服一丸,食後噙化。

白話文:

消渴症引起的口乾舌燥,以及因熱邪引起的咳嗽、吐血、鼻血、胃熱、口舌疼痛,還有肺虛氣損失聲等症狀,可以用銀柴胡、阿膠(炒成珠)、蒲黃(炒)、人參、木通(各二兩)、生地黃(六兩)、麥冬(四兩)、炙甘草(一兩半)、黃耆(一兩)、薄荷葉(一斤)混合研磨成粉末,製成蜜丸,每粒大小如芡子,飯後服用一粒,含化於口中。

6. 參杏膏

止咳嗽化痰。

人參,款冬花,訶子,貝母,五味子,桑白皮,紫菀,杏仁,阿膠,茯苓,甘草(各五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不拘時含化。

白話文:

止咳化痰方

藥材:

  • 人參:五錢
  • 款冬花:五錢
  • 訶子:五錢
  • 貝母:五錢
  • 五味子:五錢
  • 桑白皮:五錢
  • 紫菀:五錢
  • 杏仁:五錢
  • 阿膠:五錢
  • 茯苓:五錢
  • 甘草:五錢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製成丸藥,大小如芡實,每次服用一丸,不限時間,含化即可。

功效:

此方具有止咳化痰之功效。

7. 上清丸

利咽膈,清上焦熱,口生瘡。

薄荷,防風,桔梗(各二兩),川芎,砂仁,甘草(各一兩),片腦(一錢)

上為末,蜜丸芡子大,每服一丸含化。

白話文:

這方劑可以治療咽喉腫痛、上焦熱盛、口生瘡的症狀。

藥材:

  • 薄荷 二兩
  • 防風 二兩
  • 桔梗 二兩
  • 川芎 一兩
  • 砂仁 一兩
  • 甘草 一兩
  • 片腦 一錢

製作方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芡子大小的丸子。

用法用量:

每次服用一丸,含於口中慢慢溶化。

8. 玉泉丸

鹽霜梅肉(一兩),乾葛,桔梗,薄荷(各二兩),訶子,烏疊泥,元參(各五錢),天花粉(三錢)

上為細末,蜜丸黃豆大,每服一丸,不拘時含化。

白話文:

取鹽霜梅醃製的肉一兩,乾葛、桔梗、薄荷各二兩,訶子、烏疊泥、元參各五錢,天花粉三錢,研磨成細粉,用蜜製成黃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不分時間,含在口中慢慢融化。

9. 太倉丸

治脾胃飢飽,不時生病,及諸般積聚,百物所傷。

陳倉米四兩,巴豆二十一粒,去皮同炒至米香至豆黑,勿令米焦,去豆,入橘皮去白四兩,為末,糊丸梧子大,每薑湯服五丸日二服。

白話文:

治療脾胃虛弱,容易飢餓或飽脹,經常生病,以及各種積聚、食物中毒等症狀。取陳倉米四兩,巴豆二十一粒,去皮後一起炒至米香豆黑,注意不要炒焦米,去除巴豆,加入橘皮去白四兩,研磨成粉末,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用薑湯送服五丸,每天服用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