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費元

《臨證一得方》~ 傳

回本書目錄

1.

君諱費元,字懷剛。青浦朱氏居東北鄉崧子里,父德基生四子。君序最長,早歲失恃,事繼母崔誠敬備至,崔亦忘其非已出也,既任家督,為諸季授室。榰柱門戶。業漸落,因從汪孝先生習醫,尤殫心瘍科。瘍科俗稱易習,人多輕之。君獨窮探閫奧,究陰陽之變,責氣候體質寒熱虛實之異同,與夫方書服食之要,而折衷往哲。製藥劑倍恪不吝資不責償貧窶,故治輒應手取效。

所居濱岑涇,艤棹常滿,深概俗工治瘍鹵莽,作《瘍醫探源論》,大致謂人賴元氣以生,視病者亦必視元氣存亡決生死。俗謂「瘍醫外證,輕用刀針致戕」,不知外證半由內證,元氣先虧,毒氣隨熾,雖觸毒浸淫,間由傳染,然邪之所湊真氣必虛,遂以刀針泄其元氣,是猶援溺於井而下石也。東垣立疏通、托裡、和營衛三法。

未成者疏通自潰;已成者托裡自潰;已潰者營衛和則自斂。縱肌肉腐敗,苟得元氣鼓舞,易敗亦易治。至針砭熨炙,古有其法,世久失傳。部位稍差,立致損殞。是以名家方論動色相戒。間有刀針奏效者,大多輕淺之證,即不用刀針亦自能潰能斂,總不如內服外敷、保元托毒之為急務。論共千五百餘言,委曲詳盡,類發前人所未發,足為外科圭臬。

然君雖以治瘍名,求診者多傷寒雜證,知理固內外一貫也。憂尤肫摯樂善酬幣所入,輒分潤族戚。值歲飢,里有鬻婦者,嘗助資完之。所著《臨證一得》四卷,子若孫皆業儒兼能世其學。贊曰:余與君累世交契,村居相距四五里,故知君醫術獨深。蓋誠求濟人迥異庸俗之所治,而不欲以方脈自囿者也。

乃余癸巳歸自閩,聞君作古,國工殂謝,良足悲忌,夙喜所為《探源論》,因傳君志行為,撮敘於篇。

時道光十有三年歲在癸巳辜月同里

姻世侄陸我嵩拜撰

白話文:

他的名字叫費元,字懷剛。他來自青浦縣東北鄉的崧子村,父親德基有四個兒子,他是老大。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對待繼母崔氏非常尊敬,崔氏也把他當親生兒子看待。當他開始管理家務後,為弟弟們安排了婚事,支撐起整個家庭。家道漸漸衰落,他便跟隨汪孝先生學習醫術,特別專注於瘍科。瘍科在民間通常被認為容易學習,因此常被人看輕。但他深入研究其精華,探究陰陽變化,以及不同天氣、體質、寒熱虛實的差異,還有藥方和飲食的要點,並以古人的智慧為標準。他製作藥劑極為嚴謹,不吝惜資金,也不要求病人償還,對貧困的人更是免費治療,因此治療效果顯著。

他住在岑涇河邊,來求診的人常常把船都停滿了。他對於一般的醫生在治療瘍科時的草率感到痛心,於是寫了一本《瘍醫探源論》。他認為,人的生命依靠元氣,所以判斷病人的病情,必須要看他的元氣是否還存在,以此來決定生死。一般認為,瘍科醫生只看表面症狀,輕易使用刀針,導致病人受到傷害。但他們不知道,表面的症狀往往是由內在的問題引起的,如果元氣已經損耗,那麼毒氣就會更加旺盛,即使是由於接觸毒物或感染而引起,但邪氣聚集的地方,一定是因為正氣虛弱。如果再用刀針泄掉元氣,這就像在救人時反而向井下投石一樣。

東垣提出了疏通、託裡、和營衛三種方法。

對於尚未形成瘍的,可以通過疏通使其自行潰爛;對於已經形成的,可以通過託裡使其自行潰爛;對於已經潰爛的,如果營衛和調,就能夠自我修復。即使肌肉已經腐爛,只要元氣充足,那麼即便病情嚴重也能得到治療。至於針灸、熱熨等方法,古時候有這些方法,但久而久之已經失傳。如果位置稍有偏差,就會立即導致病人死亡。因此,有名的醫生在提到這些方法時都會非常慎重。偶爾會有人用刀針治療成功,但那往往是病情較輕的,即使不用刀針也會自行潰爛和修復,總的來說,內服和外敷,保護元氣和排出毒素纔是最重要的。這篇文章共有1500多字,詳細全面,揭示了很多前人未曾提及的內容,足以成為外科醫生的指導原則。

然而,雖然他以治療瘍科聞名,但來求診的人更多的是患有感冒和其他疾病的人,他明白醫學的原理是內外一致的。他特別善良,樂於幫助他人,所得的診金,他經常會分一些給親戚。在饑荒年,村裏有人賣妻子,他曾經出資幫忙,讓那家人得以團圓。他寫了一本書叫做《臨證一得》,共有四卷,他的兒子和孫子都是讀書人,同時也繼承了他的醫術。我說:我和他家族世代友好,我們的村子相距只有四五里,所以我瞭解他的醫術有多高深。他真心想要幫助他人,遠離庸俗,不想只侷限於脈診和藥方。

然而,我在癸巳年從福建回來,聽說他已經去世,這位國家級的醫生的離去,讓我深感悲痛。我非常喜歡他寫的《探源論》,因此我寫下了他的生平和事跡,概括地敘述在這裡。這是在道光十三年的癸巳年,由同鄉的姻世侄陸我嵩撰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