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證一得方》~ 序 (1)
序 (1)
1. 序
嗚呼,醫道之不明於世也,久矣。豈獨瘍科然者,而於瘍科為尤甚。病之者,既視為膚毛之事,不加深察;醫之者,亦不究厥由來,略知一二,聊復爾爾。何怪流毒靡已,枉死載途也乎!求有討論而悉其源,臨證而得其效者,卒不數覯。吾邑從事斯而實由讀書閱歷,本心得以立言啟後者,厥惟杏村朱先生。
先生賦謙和造詣深遠,性不泥古、不好奇,以元氣為根本,以刀針為末務。所著《瘍醫論》一篇,《一得方》四卷,啟《靈樞》之秘,生面獨開,宏胞與之懷,婆心一片,宜其得心應手,持危扶顛,迄今猶遐邇爭頌也。今令似平莊先生持以請序於予,翻閱再過,覺方論精切,實堪發聾振聵,壽世福民,益信人言之不我欺也。彼豆塞耳者,烏足以語此?予酷嗜醫,只以公車南北,有志未逮。
讀是書,此心不覺怦然復動,乃命男駿寶執贄修弟子禮,侍立門牆,獲窺美富,誠能探論以立體,究方以妙用。廣其傳而活人濟世,亦儒者不為良相即作良醫之意云爾。余雖不文,亦樂得而為之序,並囑駿寶持呈平莊先生,區區管見未足以抒傾慕之誠也。其以余言為所見之相同否。
時道光十九年三月既望
愚侄倪皋琴航氏叩首謹撰
白話文:
[序]
哎,醫學的道理在世上被誤解已經很久了。這不僅僅是在外科上,但在外科上尤其嚴重。生病的人,往往把病情看得很輕,不去深入探查;行醫的人,也不去追究病因,只知道一些皮毛,就草草了事。因此疾病蔓延不止,無辜死亡的人比比皆是,這又有什麼奇怪的呢!尋找一個能夠詳細研究病源,臨牀治療有效果的醫生,終究是難以找到的。在我們地方,從事醫學並且確實有閱讀經驗,根據自己的心得寫下文章啟迪後人的,只有朱杏村先生。
朱先生性情謙和,學識淵博,他不拘泥於古法,也不追求新奇,認為元氣是身體的根本,外科手術只是次要的。他所寫的《瘍醫論》一篇,《一得方》四卷,揭開了《靈樞》的祕密,開創了新的視野,胸懷寬廣,一心為人,所以他能夠得心應手,拯救危急,至今還被遠近的人們稱頌。現在平莊先生拿著他的書請我寫序,我反覆閱讀,覺得他的理論精確,確實能讓人聽瞭如夢初醒,相信人民的話不會欺騙我。那些堵塞耳朵的人,怎麼能理解這些呢?我非常喜歡醫學,但因為公務繁忙,南北奔波,有志難伸。
讀了這本書,我的心不禁再次激動,於是命令兒子駿寶帶著禮物,按照學生的禮節拜訪他,站在他的門前,得以窺見他的學識,如果能深入探討理論,精研藥方,廣泛傳播,救人濟世,這也是儒家不當好官就做良醫的精神。我雖然文筆不好,但也樂意為他寫序,並囑咐駿寶帶給平莊先生,我的淺見不足以表達我的仰慕之情。不知道你們是否同意我的看法。
當時為道光十九年三月既望
愚侄倪皋琴航氏叩首謹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