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費元

《臨證一得方》~ 卷一 首部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首部 (1)

1. 卷一 首部

2. 聤耳

(案1)耳乃腎之外竅,肝膽兩經並絡於此。今流脂作痛、內外腫脹,乃聤耳症也。身發熱,脈見數,外潰,是恐治先在標。

柴胡梢,北沙參,川石斛,白夕利,貝母,羚羊角,煅石決,白茯苓,活磁石,青鉛,焦夏曲,焦梔皮,荷葉邊

(案2)聤耳流脂腫脹,勢當未定。

炒殭蠶,鉤藤,荊芥,玉桔梗,焦夏曲,燕竹葉,西芍藥,連翹,滑石,京貝母,羚羊角

(案3)肝膽火幟,繞面浮腫,外挾風邪故也。先宜祛風熄火,冀其膿利痛緩,再商滋降培本。

炒殭蠶,羚羊角,桔梗,焦夏曲,青蔥管,鉤藤,柴胡梢,象貝母,薄荷,冬桑葉,生茜草

(案4)耳痛流脂不爽,脈軟,畏寒,此風火相搏,已成聤耳之候,久防成漏。

柴胡梢,炒殭蠶,青皮,焦夏曲,玉桔梗,青蔥,北細辛,薄荷葉,鉤藤,池菊花,生甘草

復,聤耳不避風邪,腫及咽喉,牙關緊急祛風散邪為治。

炒殭蠶,荊芥,杏仁,牛蒡子,嫩鉤藤,蔓荊子,玉桔梗,貝母,橘紅,羚羊片,石決明,淡黃芩,加白茅根

(案5)少陽襲風,復感暑毒,繞耳紅腫,脈數,身熱,勢防遊走。

羚羊角,桔梗,連翹,藿香,大力子,焦夏曲,六一散,蟬衣,貝母,赤芍,蒼耳子,杜蘇葉

復,腫退痛減,膿流未止,脈弦,法當滋降,然平情和性為妙。

洋參,炒元地,穭豆衣,煅磁石,荷蒂,丹皮,炒白芍,煅牡蠣,炒懷膝

(案6)聤耳腫塞作痛,流膿延今二旬,腫痛更甚,有內外交穿之慮,清肝祛風主之。

柴胡,羚羊角,石決明,殭蠶,牛膝,蔓荊子,貝母,夏枯草,蒼耳子,鉤藤,磁石,荷邊,加九節石菖蒲

(案7)陽明積熱,少陽虛火內熾,耳內流脂經久,痛引半頭,脈形細數,虛風上冒之候。

殭蠶,鉤藤,石決明,蔓荊子,山梔,荷邊,羚片,磁石,甘菊花,新會皮,澤瀉覆,熄風平肝法。

沙苑子,懷牛膝,石決明,洋青鉛,炒白芍,女貞子,云茯神,料豆衣,沉香片

白話文:

【案例1】耳朵是腎臟的外部開口,肝臟和膽囊兩條經絡都在這裡交繙。現在出現油脂分泌過多且疼痛,內外皆腫脹,這就是聤耳病。身體發熱,脈搏頻率增加,外耳道潰爛,恐怕治療應先從表面症狀開始。

柴胡梢,北沙參,川石斛,白夕利,貝母,羚羊角,煅石決,白茯苓,活磁石,青鉛,焦夏曲,焦梔皮,荷葉邊

【案例2】聤耳流出油脂且腫脹,情況尚未穩定。

炒殭蠶,鉤藤,荊芥,玉桔梗,焦夏曲,燕竹葉,西芍藥,連翹,滑石,京貝母,羚羊角

【案例3】肝膽火氣旺盛,導致面部浮腫,這是外夾風邪所致。首先應該去除風邪並熄滅火氣,希望可以緩解膿痛,再進一步討論滋補降火及培養根本的方法。

炒殭蠶,羚羊角,桔梗,焦夏曲,青蔥管,鉤藤,柴胡梢,象貝母,薄荷,冬桑葉,生茜草

【案例4】耳朵疼痛且分泌油脂,脈搏柔軟,畏寒,這是風火相互搏鬥,已成為聤耳的徵兆,若拖延可能形成漏耳。

柴胡梢,炒殭蠶,青皮,焦夏曲,玉桔梗,青蔥,北細辛,薄荷葉,鉤藤,池菊花,生甘草

再者,聤耳未能避免風邪,腫脹蔓延至咽喉,牙關緊閉,治療上應祛除風邪。

炒殭蠶,荊芥,杏仁,牛蒡子,嫩鉤藤,蔓荊子,玉桔梗,貝母,橘紅,羚羊片,石決明,淡黃芩,加白茅根

【案例5】少陽風邪侵襲,又感染了暑熱毒素,耳周紅腫,脈搏頻率增加,身體發熱,需防範病情漫延。

羚羊角,桔梗,連翹,藿香,大力子,焦夏曲,六一散,蟬衣,貝母,赤芍,蒼耳子,杜蘇葉

再者,腫脹消退,疼痛減輕,但膿液仍未停止流動,脈搏呈弦狀,治療上應滋補降火,但應以調和情緒和性情為佳。

洋參,炒元地,穭豆衣,煅磁石,荷蒂,丹皮,炒白芍,煅牡蠣,炒懷膝

【案例6】聤耳腫脹堵塞且疼痛,流膿已持續二十天,腫痛更嚴重,有內外穿通的風險,治療上應清肝祛風。

柴胡,羚羊角,石決明,殭蠶,牛膝,蔓荊子,貝母,夏枯草,蒼耳子,鉤藤,磁石,荷邊,加九節石菖蒲

【案例7】陽明經絡有積熱,少陽經絡虛火內燃,耳內長時間分泌油脂,疼痛延伸至半側頭部,脈搏細弱且頻率增加,這是虛風上衝的徵兆。

殭蠶,鉤藤,石決明,蔓荊子,山梔,荷邊,羚片,磁石,甘菊花,新會皮,澤瀉覆,熄風平肝法。

沙苑子,懷牛膝,石決明,洋青鉛,炒白芍,女貞子,雲茯神,料豆衣,沉香片

3. 耳菌

(案8)耳菌內外交穿,腫痛腐爛,脈細數,內虛之症,姑先治標。

川連,殭蠶,煅石決,焦夏曲,黃芩,甘菊花,桑葉,象貝,炒川柏,生首烏,山梔,生茜草

復,膿脂未止,肉翻色老,若非久藥靜養,難以奏績。

原生地,天冬,丹皮,石決明,川石斛,炒歸身,炒澤瀉,知母,白芍,蛤粉炒清阿膠

白話文:

【耳菌】

(案例8)病患耳朵裡外長了真菌,耳朵腫脹疼痛且有腐爛的情況,脈搏細弱而快速,顯示身體內部虛弱的症狀,暫時先從表面症狀來治療。

使用的藥材有:黃連,僵蠶,煅燒過的石決明,炒焦的夏曲,黃芩,甘菊花,桑葉,象貝,炒過的川柏,生首烏,山梔,生茜草。

然而,即使使用了藥物,耳部分泌物和膿汁仍未停止,組織翻出且顏色顯得黯淡,若不是長期服藥並靜心調養,病情很難有所改善。

進一步使用的藥材有:原生地,天門冬,牡丹皮,石決明,川石斛,炒過的當歸,炒過的澤瀉,知母,白芍,用蛤粉炒過的清阿膠。

4. 耳痔

(案9)耳痔潰久流膿,靜養為妙。

石決明,活磁石,蔓荊子,冬桑葉,鉤藤,羚羊角,炒澤瀉,炒黃芩,鮮荷邊,貝母

白話文:

(案例9)對於長期耳部長有如痔般的腫塊,且傷口潰爛不斷流出膿液的情況,最好的處理方式是靜養休息。

以下為相關藥方:石決明、活磁石、蔓荊子、冬桑葉、鉤藤、羚羊角、炒澤瀉、炒黃芩、新鮮荷葉邊緣部分、貝母。

5. 耳癰

(案10)耳竅生癰,膿潰未清,痛勢未定,清下主之。

北沙參,青防風,象貝母,炒焦,半夏曲,羚羊角,香青蒿,焦山梔,嘉定天花粉,老鉤藤,大天冬,福澤瀉

白話文:

【耳部感染】

(案例10)耳道內產生了膿腫,膿液尚未完全排出,疼痛狀況仍未穩定,治療上應以清熱解毒和調理下焦為主。

使用的藥物有:北沙參、青防風、象貝母,經過炒製的半夏曲、羚羊角、香青蒿、焦山梔、嘉定產的天花粉、老鉤藤、大天冬以及福澤瀉。

以上藥物皆根據患者病情而選用,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