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證一得方》~ 序 (2)
序 (2)
1. 序
先君子杏村公,幼讀後擬耕以養親,而文園抱病動輒患瘍,就附近諸醫罔效,因遍貫方書,精求博考。不數年得其奧,而虛懷若谷,不敢自用師心,因訪遊汪孝先生之門,學宗王道技斥霸功,遂得不傳之秘,繇是學益進名益高。從遊者濟濟盈門,求治者源源接踵。其治證也,循經分絡、察色辨脈,於七情六氣,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無不縷析條分,辨證立方,對病發藥。
臨證之暇日與及門諸弟子講解淵微,究極義理,且謂:疾醫、瘍醫,古者雖各有專門,實二而一者也。未聞弗明乎內而可以制勝於外者。著《瘍醫探源論》,諄切訓海,泄靈蘭之秘,啟後學之心輝也。趨庭聆訓,有忝承先,爰集遺方,並敘顛末,以公同好學者,苟能深思好學,觸類引伸,明其意於法中,神其意於法外,亦未始非濟世之一助焉。
時道光十五年歲次乙未一陽
上澣男士輝百拜謹敘
白話文:
[序]
已逝的父親杏村公,年輕時原本打算以耕作來奉養父母,但因文園先生常生病,且容易生瘡,尋遍周遭醫生都無法有效治療,因此他開始深入研讀醫書,廣泛地學習和考察。不過幾年的時間,他就掌握了醫學的精髓,但他虛懷若谷,從不自以為是,反而去拜訪遊學於汪孝先生門下,學習王道之術,摒棄霸道之功,因而得到獨門的醫學祕訣,他的學問因此更上一層樓,名聲也越來越高。他的門下弟子眾多,求診的人更是絡繹不絕。在診斷病情時,他會根據經絡理論,觀察面色,辨識脈象,對於人的情緒、環境的影響,以及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等各方面的病理,都能進行細緻的分析,辨證施治,對症下藥。
在閒暇之餘,他會與門下的弟子們討論醫學的深奧知識,探究其道理,他認為: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雖然在古代各自有專門的領域,但實際上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內科知識的外科醫生,是不可能在外科手術上取得成功的。他撰寫了《瘍醫探源論》一書,以深切的教誨啟發後學,揭示了醫學的奧祕,照亮了後學的道路。我在父親的教導下,感到非常榮幸,因此收集了他的醫方,並敘述了整個過程,希望與所有愛好學問的人分享,如果有人能深入思考,勤奮學習,舉一反三,理解醫學法則的本質,並在法則之外發揮創意,這也將是對社會的一大貢獻。
道光十五年,乙未年,初一
上澣男士輝謹慎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