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醫方彙編》~ 第五冊 (12)
第五冊 (12)
1. 囊癰
此症屬膽腎二經濕熱下注,甚至膿潰皮開,睪丸懸露。不可專用克伐之劑,宜活命飲隨症加減用治之。如腫痛發熱者,小柴胡湯加黃連、青皮;未潰之際、壯盛者,龍膽瀉肝湯亦可用之。如睪丸懸露,用生薑搗爛取汁,加香油調勻,以棉紙包之,自愈。如酒後入房,汗出作腫,時痛時癢,按小腹內有水聲,名曰水疝。
又有囊腫痛,以熱手熨之稍緩,乃虛寒所襲而然,名曰陰疝。二者之患,不可作瘍症論。
白話文:
這個病症是因為膽和腎兩條經絡的濕熱向下影響所致,嚴重的話會導致膿瘡爆發,皮膚破損,睪丸裸露在外。治療上不能單純使用強烈的藥物,應根據病情調整「活命飲」的配方來治療。如果出現腫脹疼痛並伴有發燒,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加上黃連和青皮;在還未爆發膿瘡,且患者體質強壯的情況下,「龍膽瀉肝湯」也是個選擇。若睪丸外露,可將生薑搗碎取汁,加入香油攪拌均勻,用棉紙包裹住,便能自行痊癒。如在酒醉後行房,出汗導致腫脹,時常感到疼痛與瘙癢,並且按壓小腹內有水聲,這被稱為「水疝」。
另外,也有睪丸腫痛的病症,用熱手敷在上面會稍微舒緩,這是因為受到虛寒的侵擾,被稱為「陰疝」。這兩種疾病,都不能當作一般的膿瘡來看待。
2. 懸癰
生於前陰之後,後陰之前,立若懸膽,故以名之。屬足三陰虧損之症。初起小便澀者,用清心蓮子飲;焮痛者,須活命飲;膿成,須以八珍、十全、補中益氣等湯調理。外用人參敷之。斷不可妄用寒涼,致生漏管,無可挽回矣。
滋陰八物湯
治懸癰初起,壯如蓮子,紅赤漸腫,悠悠作痛。
川芎,當歸,赤芍,生地,丹皮,甘草節,花粉(各一錢),澤瀉(五分),大黃(便秘者,加一錢,蜜炒),燈心(廿根)
水煎服。
滋陰九寶飲
治懸癰,厚味膏粱,蘊熱結腫,小便澀滯,大便秘結,內熱口乾,煩渴飲冷,六脈沉實有力。
川芎,當歸,白芍,生地,黃連,花粉,知母,黃柏(各一錢)
水煎服。
加味托裡散
治癰疽、懸癰,不消不潰。
人參,黃耆(鹽炒),當歸,川芎,麥冬,酒黃柏,酒知母,銀花,炙草,柴胡(各一錢)
水煎服。
加味十全大補湯
治懸癰,潰而不斂。
十全合生肌散。
莖腫加青皮,小便赤加酒黃柏,小便澀加燈心、車前、山梔。
還元保真湯
治懸癰已潰,患口開張,膿水淋漓,不能收斂。
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白朮,茯苓,人參,黃耆(各一錢),丹皮,枸杞(各八分),炙草,附子(各五分),肉桂,澤瀉(各三分)
煨薑、大棗煎服。
清心蓮子飲
治便濁赤澀,熱在血分;或膀胱氣虛,玉莖腫痛,口苦咽乾,夜靜晝熱。
黃芩(酒炒),石蓮,茯苓,黃耆(炒),人參(各一錢),麥冬,地骨皮,車前(炒),甘草(各一錢)
水煎服。
白話文:
[懸癰]
這種病症會出現在男性生殖器後方與肛門前方的位置,形狀猶如吊掛著的膽囊,因此被命名為「懸癰」。此病屬於足部三陰經絡有損失的情況。剛開始如果出現小便不暢的症狀,可以服用清心蓮子飲;若是紅腫疼痛,應服用活命飲;當膿腫形成時,則需使用八珍湯、十全大補湯或是補中益氣湯來調理身體。外部治療則可使用人參敷於患處。切記不要隨意使用寒涼藥物,以免導致瘻管產生,屆時將無法挽救。
滋陰八物湯
用於治療剛開始的懸癰,形狀如蓮子般大小,逐漸紅腫,持續感到疼痛。所需藥材有:川芎、當歸、赤芍、生地、丹皮、甘草節、花粉(各一錢)、澤瀉(五分)、大黃(若便祕,可增加一錢,蜜炒)、燈心(二十根)。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滋陰九寶飲
適用於懸癰因過度食用高脂食物而導致的熱結腫脹,小便不通暢,大便幹結,內火旺盛口乾,頻繁飲水,且六脈強勁有力的狀況。所需藥材有:川芎、當歸、白芍、生地、黃連、花粉、知母、黃柏(各一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加味託裡散
適用於瘍瘡、懸癰未消除也未潰爛的情況。所需藥材有:人參、黃耆(鹽炒)、當歸、川芎、麥冬、酒黃柏、酒知母、銀花、炙草、柴胡(各一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加味十全大補湯
適用於懸癰已潰爛但傷口無法癒合的情況。可在十全大補湯中加入生肌散。莖部腫脹可添加青皮,小便色赤可加酒黃柏,小便不順可添加燈心、車前、山梔。
還元保真湯
適用於懸癰已經潰爛,傷口張開,膿水不斷流出,無法收斂的情況。所需藥材有: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白朮、茯苓、人參、黃耆(各一錢),丹皮、枸杞(各八分),炙草、附子(各五分),肉桂、澤瀉(各三分)。搭配薑片、大棗一同煎煮後服用。
清心蓮子飲
適用於尿液混濁、顏色偏紅且排尿困難,熱在血液中;或因膀胱氣虛導致生殖器腫痛,口苦喉嚨乾燥,夜晚平靜白天發熱的情況。所需藥材有:黃芩(酒炒)、石蓮、茯苓、黃耆(炒)、人參(各一錢),麥冬、地骨皮、車前(炒)、甘草(各一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3. 囊門癰
清肝滲濕湯
治囊癰,肝經濕熱結腫,小水不利,發熱焮赤腫痛。
川芎,當歸,生地,白芍,柴胡,膽草,山梔,花粉,黃芩(各一錢),木通,甘草(各五分),燈心(廿寸)
水煎服。
滋陰內托散
治囊癰已成,腫痛發熱。
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耆(各錢半),皂刺,澤瀉,山甲(各五分)
水煎服。
白話文:
【囊門癰】
【清肝滲濕湯】
這是用來治療囊門部位長出的癰,因肝臟經絡中的濕熱氣血凝結腫脹,導致排尿不順暢,並且伴有發燒、紅腫疼痛的症狀。
藥方成分如下:川芎、當歸、生地、白芍、柴胡、膽草、山梔、花粉、黃芩(各約3克),木通、甘草(各約1.5克),燈心(約60公分)。用水煎煮後服用。
【滋陰內託散】
這是用於囊門部位的癰已經形成,出現腫脹疼痛並發燒的情況。
藥方成分如下: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耆(各約4.5克),皁刺、澤瀉、山甲(各約1.5克)。用水煎煮後服用。
4. 脫肛
脫肛屬大腸氣虛而兼濕熱也。亦有久痢氣血俱虛而脫者;有因腎虛而脫者;有因中氣虛而脫者。濕熱者,升陽除濕湯;血熱者,四物加條芩、槐花、黃連、升麻。久痢者,補中益氣湯加酒炒芍藥;中氣虛陷者,前湯加半夏、炮薑、茯苓、五味;腎虛者,六味丸;虛寒者,八味丸。肺與大腸為表裡,肺實熱則秘結,肺虛寒則脫出。腎納氣,如腎虛者多患此症。
升陽除濕湯
治脾胃虛弱,不思飲食,腸鳴腹痛,瀉泄無度,小便赤黃,四肢困倦。
甘草,麥芽,陳皮,豬苓(各三分),澤瀉(五分),半夏,防風,神麯,升麻,柴胡,羌活,益智仁(各五分),蒼朮(一錢),白朮(二錢),茯苓(七分)
薑棗為引,水煎服。
四物湯
當歸,熟地(各三錢),白芍(酒洗,二錢),川芎(錢半)
外加條芩、槐花、黃連、升麻。
補中益氣湯
加酒炒芍藥。
前湯
加半夏、炮薑、茯苓、五味。水煎溫服。
六味丸
熟地,山藥,山萸肉,丹皮,澤瀉,茯苓
上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錢,食前鹽湯送下。
白話文:
[脫肛]
脫肛的情況主要是因為大腸的氣力不足,同時伴隨著濕熱的問題。也有長期拉肚子導致氣血雙虛而產生脫肛的;有的是因為腎虛導致;有的則是中氣虛弱所引起。如果是濕熱造成的,可以服用升陽除濕湯;若是血熱導致,可用四物湯加上黃芩、槐花、黃連、升麻。長期拉肚子的,可使用補中益氣湯再加上用酒炒過的芍藥;若是中氣虛弱導致的,可在上述的湯劑中加入半夏、炮薑、茯苓、五味;腎虛的,適合服用六味丸;虛寒的,則適合八味丸。肺和大腸是相互影響的,肺如果實熱會造成便祕,肺虛寒則可能會使肛門脫出。腎負責納氣,腎虛的人常會有這種症狀。
升陽除濕湯
適用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腸鳴腹痛,嚴重的拉肚子,小便顏色偏紅黃,四肢疲倦無力。
藥材包含:甘草,麥芽,陳皮,豬苓(各三分),澤瀉(五分),半夏,防風,神麯,升麻,柴胡,羌活,益智仁(各五分),蒼朮(一錢),白朮(二錢),茯苓(七分)。以薑棗作為輔助,用水煎煮後服用。
四物湯
主要藥材有:當歸,熟地(各三錢),白芍(酒洗,二錢),川芎(錢半)。另外再加上黃芩、槐花、黃連、升麻。
補中益氣湯
在原本的基礎上再加上用酒炒過的芍藥。
前湯
在原有的基礎上再加上半夏、炮薑、茯苓、五味。用水煎煮後溫服。
六味丸
主要成分有:熟地,山藥,山萸肉,丹皮,澤瀉,茯苓。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蜜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錢,飯前用鹽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