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杖仙

《吳氏醫方彙編》~ 第五冊 (10)

回本書目錄

第五冊 (10)

1. 便毒

生於小腹之下,兩腿合縫之間。左為魚口,右為便毒,其實一也。初起寒熱交作,疼痛異常,槐花煎消之;潰後,外敷化腐生肌散,以膏蜜封。如肌硬不化,以回陽玉龍膏敷之。

槐花煎(方缺)

化腐生肌散

水銀,黑鉛,輕粉

先將鉛化開,投水銀於內再化勻,俟冷,共為細末,以豬脂熟油調敷。再加珍珠煅,三分、冰片五分、麝二分、官粉一錢,名珍珠散,化腐生肌更捷。

回陽玉龍膏

治癰腫堅硬不痛,肉色不變,久而不潰,或潰而不斂,或筋攣骨痛,一切冷症。

草烏(生用,三兩),南星(生用,一兩),白芷(一兩),肉桂(五錢),赤芍(炒,一兩),獨活(二兩)

共為細末,蔥湯調搽四圍,干則潤之。如肌肉堅硬,用陳醋先熬起金銀花,入藥再熬,為稠糊敷之,以紙封貯,干則洗換。

消腫飲

治便毒初起,三四日可消。

皂角針,銀花,防風,當歸,大黃,甘草節,蔞仁(等分)

水酒各半煎,食前溫服,仍頻提摯頂中發,立效。

山甲內消散

治魚口、便毒初起,未成膿者。

歸尾,甘草節,大黃(三錢),川山甲(炒,三大片),姜蠶,黑醜(各一錢),土木鱉(三個)

水酒各一碗,煎八分渣,再服。大便行三四次,方吃稀粥淡味為妙。

立消散

治便毒、癰腫如神。

全蠍(炒),核桃(連膜膈炒,為末,等分)

空心,酒調下三錢,下午再服,三日全愈。

內消散

治一切疔毒初起,類傷寒症。

連須蔥白(七寸),白礬(三錢)

共搗爛,分七塊,以黃酒沖服,取汗。輕者即愈,重者毒亦去大半。

騎馬癰初起

銀花二兩,煎水二碗;入大黃、當歸各二兩、牛膝三錢、車前子、生甘草、地榆各五錢,煎至半碗,空心服之。服後即睡臥,睡醒微瀉而愈。忌房事三天。

魚口初起方

甘菊花,甘草節(各五錢)

水酒各半煎,空心。重者二劑。

便毒初起

瓜蔞(一個)

炒灰,分作三付,黃酒送下,即愈。

靈山內托散

治便毒。

五靈脂,白姜蠶(洗淨,炒去絲),川山甲(炒),大黃(各等分,生用)

共為末,每服三錢,黃酒送下。

紅花散瘀湯

治入房忍精,以致瘀濁凝結兩胯,或小腹之旁,結成腫痛,小水澀滯。

歸尾,皂刺,紅花,蘇木,姜蠶,連翹,石決明,川山甲,乳香,貝母(各一錢),大黃(三錢),二醜(二錢)

水酒各一碗煎服,行五六次,方吃稀粥補之。

八正散

治濕熱下注,咽乾口渴,小腹急滿,小便不通,或淋痛尿血,或因熱為腫。

車前子,木通,瞿麥,萹蓄,滑石,甘草梢,炒梔,川黃

加燈心煎。一方加木香,取其辛能利氣、溫能化氣也。

白話文:

[痔瘡]

病發位置在小腹下方,雙腿相接之處。左側稱為魚口,右側則是痔瘡,實際上它們是同一種疾病。剛開始會出現寒熱交替,疼痛難耐的情況,可用槐花煎來緩解;若已化膿,應外敷化腐生肌散,並以膏蜜封住。如果肌膚硬化無法恢復,則使用回陽玉龍膏來敷。

槐花煎的配方遺失。

化腐生肌散

成分包括:水銀、黑鉛和輕粉。首先將鉛融化,再加入水銀混合均勻,待冷卻後磨成細粉,再用豬脂和熟油調和後敷在患處。另加入煅燒過的珍珠、冰片、麝香和官粉,稱為珍珠散,能更快速地化膿生肌。

回陽玉龍膏

適用於治療腫脹堅硬且無痛感,皮膚顏色未變,久久不潰或潰後不易癒合,以及筋骨疼痛等各種寒冷病症。成分有:生草烏、生南星、白芷、肉桂、炒赤芍和獨活。將所有成分研磨成細粉,以蔥湯調和塗抹周圍,乾燥時補充水分。如果肌肉堅硬,先用陳醋煮沸金銀花,再加入藥材繼續煮,成為濃稠的糊狀物敷在患處,以紙密封保存,乾燥時需清洗更換。

消腫飲

適用於痔瘡初期,三到四天可消腫。成分有:皁角刺、銀花、防風、當歸、大黃、甘草節和蔞仁。以半水半酒煎煮,飯前溫服,同時頻繁提起頭頂的髮際,效果立顯。

山甲內消散

適用於魚口、痔瘡初期,尚未化膿的情況。成分有:當歸尾、甘草節、大黃、炒川山甲、姜蠶和黑醜。以一碗水一碗酒煎煮,服用後大便三四次,再食用稀粥清淡食物最佳。

立消散

適用於痔瘡、腫脹,效果神速。成分有:炒全蠍和炒核桃,均為粉末狀。空腹時,以酒調和三錢服用,下午再次服用,三天內痊癒。

內消散

適用於初期各種疔毒,類似傷寒症狀。成分有:連須蔥白和白礬。共同搗碎,分成七塊,以黃酒沖泡服用,以出汗為目標。輕者即可痊癒,重者毒素亦去除大半。

騎馬癰初期

成分有:銀花,大黃、當歸、牛膝、車前子、生甘草、地榆。煎至半碗,空腹服用,服用後立即休息,醒來後微瀉即可痊癒。三天內避免性行為。

魚口初期方

成分有:甘菊花和甘草節。以半水半酒煎煮,空腹服用。嚴重者需服用兩劑。

痔瘡初期

成分有:瓜蔞。炒至灰狀,分三次服用,以黃酒送服,即可痊癒。

靈山內託散

適用於痔瘡。成分有:五靈脂、白姜蠶、川山甲和大黃。共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以黃酒送服。

紅花散瘀湯

適用於房事後忍精不射,導致瘀濁在兩胯或小腹旁邊結成腫痛,小便困難。成分有:當歸尾、皁刺、紅花、蘇木、姜蠶、連翹、石決明、川山甲、乳香、貝母、大黃和二醜。以一碗水一碗酒煎煮服用,排便五六次後,再食用稀粥補身。

八正散

適用於濕熱下注,咽喉乾燥口渴,小腹緊繃,小便不通或疼痛出血,或因熱導致腫脹。成分有:車前子、木通、瞿麥、萹蓄、滑石、甘草梢、炒梔和川黃。可加燈心草一同煎煮。另一方添加了木香,因其辛辣能利氣,溫暖能化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