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杖仙

《吳氏醫方彙編》~ 第五冊 (7)

回本書目錄

第五冊 (7)

1. 下注瘡

加味敗毒散

治足陽經受熱毒,流於腳踝,焮赤腫痛,寒熱如瘧,自汗短氣,小便不利,或無汗惡寒。

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桔梗,枳殼,甘草,人參,茯苓,川芎,大黃,蒼朮(土炒)

姜水煎。

檳蘇敗毒散

治風濕流注,腳脛痠痛,或嘔吐不食。

檳榔,木瓜(各一錢),香附,紫蘇(各三分),陳皮,炙草(各一錢)

作一劑,水一盅半,姜三片,蔥白二寸,煎一盅,空心服。

龍腦散

治臁瘡。

陳穀米(三錢),兒茶(三錢),冰片(三分),發灰(二錢)

共為末敷之。

香附餅

治風寒流注結成腫毒。

香附為末。風寒,酒和;濕痰,薑汁和。量患之大小,作餅置患上,熱熨斗熨之。

臁瘡久不愈

瓦松陰乾為末。先以槐枝、蔥白煎湯洗過,摻之。灸瘡尤妙。

治男女久遠臁瘡

白占(一兩),松香(五錢),鉛粉(五錢)

真麻油熬化,用棉紙十層共為貼,入油內蘸之。先用苦茶將瘡洗淨,將膏照瘡大小貼之,一日去貼肉一層,數日即愈。

寒水石散

治下部火丹。

蠶砂,山梔,寒水石(煅),黃連,黃芩,黃柏,大黃(等分)

為末,水調敷之,立效。

治腿腳生瘡

成片,久不能愈。

大蜂房(去淨蜂子,一個)

填蜜令滿,漫火煨乾成灰,研末,香油調掃,痂一脫即愈。

腳氣腫痛

白芷,白芥子(等分,為末)

薑汁和塗。

三因勝駿湯

治下部一切痛,並鶴膝風。

附子(制,一兩),當歸,天麻,牛膝,棗仁,熟地,防風(各二兩),木瓜(四兩),全蠍(一兩),麝香(一錢),木香,乳香,沒藥,羌活,炙草(各五錢),檳榔,萆薢,蓯蓉,故紙,巴戟,蒼朮(各一兩)

蜜丸,鹽酒下七十丸。近者七日、遠者半月見效。

白話文:

下注瘡

加味敗毒散

治療足陽經受到熱毒侵犯,蔓延至腳踝,出現紅腫熱痛,寒熱交替如同瘧疾,自汗、氣短、小便不利,或無汗惡寒等症狀。

藥方: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桔梗、枳殼、甘草、人參、茯苓、川芎、大黃、土炒蒼朮。

用法:用薑汁煎服。

檳蘇敗毒散

治療風濕侵襲導致腳脛痠痛,或伴有嘔吐、不思飲食的症狀。

藥方:檳榔、木瓜(各一錢)、香附、紫蘇(各三分)、陳皮、炙甘草(各一錢)。

用法:一劑藥,加水一盅半,薑三片,蔥白二寸,煎成一盅,空腹服用。

龍腦散

治療臁瘡(俗稱老爛腿)。

藥方:陳穀米(三錢)、兒茶(三錢)、冰片(三分)、發灰(二錢)。

用法:研磨成粉末,外敷患處。

香附餅

治療風寒侵襲凝結成腫毒。

藥方:香附研磨成粉。風寒者,用酒調和;濕痰者,用薑汁調和。

用法:根據患處大小,製成餅狀敷在患處,用熱熨斗熨燙。

臁瘡久治不癒

藥方:瓦松陰乾研磨成粉。

用法:先用槐枝、蔥白煎湯清洗患處,然後將瓦松粉末撒在患處。灸法治療效果更佳。

治療久治不癒的男女臁瘡

藥方:白芷(一兩)、松香(五錢)、鉛粉(五錢)。

用法:用真麻油熬化,用十層棉紙蘸取藥油製成藥膏。先用苦茶清洗患處,將藥膏根據患處大小敷貼,每日除去一層,數日即可痊癒。

寒水石散

治療下部火丹(下體紅腫熱痛)。

藥方:蠶砂、山梔、煅寒水石、黃連、黃芩、黃柏、大黃(等分)。

用法:研磨成粉,用水調和後外敷,效果迅速。

治療腿腳潰瘍

藥方:蜂房(去除蜂蛹,一個)。

用法:填滿蜂蜜,用慢火煨乾成灰,研磨成粉,用香油調和後塗抹患處,痂皮脫落即痊癒。

腳氣腫痛

藥方:白芷、白芥子(等分,研磨成粉)。

用法:用薑汁調和後塗抹。

三因勝駿湯

治療下部一切疼痛,以及鶴膝風(關節疼痛)。

藥方:制附子(一兩)、當歸、天麻、牛膝、棗仁、熟地、防風(各二兩)、木瓜(四兩)、全蠍(一兩)、麝香(一錢)、木香、乳香、沒藥、羌活、炙甘草(各五錢)、檳榔、萆薢、蓯蓉、故紙、巴戟、蒼朮(各一兩)。

用法:製成蜜丸,用鹽酒送服,每次七十丸。病情輕者七日見效,病情重者半月見效。

備註: 文中劑量單位「錢」、「兩」為古代重量單位,現代已不再使用,需參考專業中醫文獻進行換算。 此處翻譯僅供參考,切勿自行用藥,如有相關疾病,請諮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