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醫方彙編》~ 第四冊 (4)
第四冊 (4)
1. 外敷通用方
補天石
生肌妙藥。
官粉(二三兩)
將粉入銷銀罐內化開,加火硝一點即成汁,傾成錠,為末。煉粉一兩,兌冰片一錢,研勻,用江米飯搓成條,如燈心樣,石青為衣。納瘡內,一日一易。瘡口大者,拈末摻之亦可,甚勿過厚。
敗毒散
治瘡內熱氣熏蒸,甚至已變紫赤。
石青(水飛,三分),雄黃(水飛,六分),生甘草(頭末,九分)
共為末,和勻敷之。隔夜即是。
五香散
專治瘡氣。
乳香(五分),降香(八分),沉香(六分),麝香(一分),木香(五分)
如黑血不止,加血竭。
海浮散
治瘡有惡肉不去。
乳香,沒藥,地榆,雄黃(各等分)
上為末擦之,腐肉自化。
平安餅
治一切堅硬疔肉。
烏枚肉(一錢),輕粉(五分)
共為細末。以唾津調作薄餅貼毒根,外用藥膏封之。俟毒根不痛落下方止。
起疔散
明礬,枯礬,松香,雄黃(各二錢)
共為細末。上瘡新破處,毒即去淨。
山蓮散
大活鯽魚一尾,破腹去其臟腑。以山羊屎塞實魚腹,放瓦上,漫火炙乾存性,研末,加麝一錢,固貯。遇潰爛不堪、與內腹只隔一膜者,用此撒上,奇功立見。
追毒散
治瘡口不開,毒氣不出,腐肉不化者。一名瘡見愁。
巴豆(去皮,一兩),雄黃(一兩)
共碾千遍,候極細,裝入磁盒封固。臨用,抿綿紙條上作捻入瘡口內,去腐甚捷,而不覺痛,此藥所以擅奇也。瘡無口,以棉紙包藥敷腫處即潰。敷後腫雖漸高,是毒出也。甚者,加白砒一兩,雄黃加倍。
鐵筒膏
治諸瘡有膿即潰,無即消。
茄柴灰,芝麻秸灰,收麥秸灰(各十斤,共淋水,熬至一瓢許)
入後藥:
大蝸牛(去殼,十二個),滷砂,乳香,沒藥,巴霜,荊皮,川芎,赤芍,白芷,木通(各二錢)
共為細末,同蝸牛入前汁,熬至白霜起為度。以鐵罐收貯。用時以竹籤點瘍頂上,不過三滴即瘥。必六月熬之。
去腐神方
火硝(七錢),白礬(八錢),白砒(一兩)
升為靈藥,上患處。如有去不動,加生砒一半,用水同捻,熬三四滾,候湯盡,取出曬乾,聽用。
滅疤散
治瘍後瘡疤結成疙瘩,日見其長。
硫黃,巴豆,白砒,銅綠(各等分)
共為末,香油調搽,以油紙封之二三日即蝕去,生甘草水洗淨。另填生肌藥。
起爛肉方
雞內金(研碎),硃砂,巴豆(各等分)
同搗如泥,敷瘡上,膏藥蓋之,一夜腐肉即起。
起疔不用刀針
蝸牛,血餘灰,輕粉(各二分),麝香(四釐)
先將蝸牛搗爛如泥,再入發灰、輕粉、麝香,研細末,加香油調成膏,貼之即起。
破膈散
治瘡內生白膜。
用熊膽末敷上。以黑魚皮煎洗,去淨鹽氣,封固一伏時,即消。
長皮散
雞子清(入磁盤內曬乾,一錢),海螵蛸(一錢),白及(為末,五分),川貝(三分),兒茶(二錢五分)
白話文:
外敷通用方
補天石: 一種生肌良藥。取官粉二三兩,溶於銷銀罐中,加入少量火硝使其溶解成汁,倒入模具製成藥錠,再研磨成粉末。取煉粉一兩,加入冰片一錢,研磨均勻,用江米飯搓成如燈芯狀的條,外面裹上石青。將藥條放入瘡口內,每日更換一次。若瘡口較大,也可直接將藥粉撒在患處,但切勿塗抹過厚。
敗毒散: 治療瘡瘍內有熱氣熏蒸,導致皮膚紫赤的方劑。將水飛石青三分、水飛雄黃六分、生甘草末九分混合研磨均勻,敷於患處,隔夜即可。
五香散: 專門治療瘡瘍引起的氣血瘀滯。取乳香五分、降香八分、沉香六分、麝香一分、木香五分混合使用。若有黑血不止的情況,可加入血竭。
海浮散: 治療瘡瘍中有惡肉不易脫落者。取乳香、沒藥、地榆、雄黃等量混合研磨成粉,塗擦患處,可使腐肉自行脫落。
平安餅: 治療一切堅硬的疔瘡腫塊。取烏梅肉一錢、輕粉五分研磨成細粉,用唾液調成薄餅貼在毒根處,再用藥膏封住。待毒根不痛且自行脫落後即可停止使用。
起疔散: 取明礬、枯礬、松香、雄黃各二錢,研磨成細粉。將藥粉撒在瘡瘍新破的地方,即可去除毒氣。
山蓮散: 取一條活鯽魚,剖開去除內臟,用山羊糞便塞滿魚腹,放在瓦片上,用文火慢慢烘乾,研磨成粉末,再加入麝香一錢,妥善保存。適用於潰爛嚴重,僅剩一層薄膜覆蓋內臟的瘡瘍,撒上藥粉即可見效。
追毒散: 治療瘡口未開,毒氣無法排出,腐肉不化的方劑,也稱瘡見愁。將去皮巴豆一兩、雄黃一兩研磨一千遍至極細,裝入磁盒密封保存。使用時,用棉紙條沾取藥粉,放入瘡口內,可迅速去除腐肉,且不感到疼痛。若瘡口未破,可用棉紙包覆藥粉敷在腫脹處,使其潰破。敷藥後腫脹可能加劇,這是毒氣外出的表現。情況嚴重者,可加入白砒一兩,雄黃加倍。
鐵筒膏: 治療各種瘡瘍,有膿則使其潰破,無膿則使其消散。取茄柴灰、芝麻秸灰、收麥秸灰各十斤,加水熬煮至一瓢的量。另取大蝸牛十二個(去殼)、滷砂、乳香、沒藥、巴霜、荊皮、川芎、赤芍、白芷、木通各二錢,研磨成細粉,與蝸牛一起加入熬好的汁液中,熬煮至出現白霜為止。用鐵罐儲存。使用時,用竹籤蘸取藥膏,點在瘡瘍頂端,只需三滴即可痊癒。此藥需在六月熬製。
去腐神方: 取火硝七錢、白礬八錢、白砒一兩,可迅速去除腐肉。若效果不佳,可加入一半生砒,加水調勻,熬煮三四滾,待湯汁乾涸後取出曬乾備用。
滅疤散: 治療瘡瘍癒合後留下的疤痕疙瘩。取硫黃、巴豆、白砒、銅綠等量混合研磨成粉,用香油調勻塗擦患處,再用油紙封住二三日,即可腐蝕疤痕。然後用生甘草水清洗乾淨,再塗抹生肌藥。
起爛肉方: 取雞內金研磨成粉、硃砂、巴豆等量混合搗成泥狀,敷於瘡瘍上,再蓋上膏藥,一夜即可使腐肉脫落。
起疔不用刀針: 取蝸牛、血餘灰、輕粉各二分,麝香四釐。先將蝸牛搗爛成泥,再加入血餘灰、輕粉、麝香,研磨成細粉,用香油調成膏狀敷貼,即可使疔瘡自行潰破。
破膈散: 治療瘡瘍內長出白色薄膜。用熊膽粉末敷在患處,再用黑魚皮煎水清洗(去除鹽分),然後封好,一天後即可消散。
長皮散: 取雞蛋清一錢(放入磁盤中曬乾)、海螵蛸一錢、白及粉五分、川貝三分、兒茶二錢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