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醫方彙編》~ 第四冊 (3)
第四冊 (3)
1. 外敷通用方
移山倒海
地牿牛(四十九個),麝(一分),蟾酥(三分)
上為細末,丸黍米大,硃砂為衣。凡腫毒,以一丸用水研,新筆點藥,從患處先畫,引倒別處,其腫自消。如上藥處腫,用針挑破,亦按一粒以膏藥貼之。
一筆消
治癰疽腫毒。一切圍藥。
五倍子(去淨蟲蛀,焙,五錢),白及(五錢),白蘞(一兩),鬱金(一錢),滕黃(一錢),麝(三分),冰片(三分),乳香,沒藥(各錢半)
共為細末。總稱若干,兌蟾霜若干,和勻,用好醋調敷四圍。
附制蟾霜法:蝦蟆蝌蚪一斗入壇內,加黑礬一片、火硝一片,泥卦口,埋地中,過夏取出,即化為水。用新磚一個,解作二條,入壇內浸一時,取出陰乾,再浸再陰,以藥水淨為度。將磚上霜掃下兌前藥內。
十面埋伏
治一切癰疽等症未潰,能使毒氣收斂;已潰束之,尤能收漫散之毒。若敷無名腫毒,易如反掌。
白蘞(二錢),紅藥子(一兩),鬱金(三錢),新白及(三錢,咀片為末),五倍子(去蟲蛀,炒為末,二錢)
共調勻。如堅硬,用醋調敷。熟症,香油調。受風寒者,薑汁調。瘟毒,蔥汁調。乾燥,蜜調。無名腫毒,松蘿茶滷調。
毒如勝,加生甘草、石膏等,陰症,加乾薑、肉桂;陽症,加大黃、黃芩;瘟毒,加槐子、胡連;瘀血,加雄黃、三七;疼痛,加乳沒。欲藥力透內,入麝香;外提,加升麻。隨症加減,自能奏效。
神鬼移
治一切未潰瘡症。
陳墨(三錢),明礬(錢半)
共為末。先以豬膽汁調均,再以生薑汁、陳醋調敷四圍。
如意金黃散
治無名腫毒、濕痰流注、漆瘡、天泡、乳癰、撲傷。
天花粉(一兩六錢),黃柏,大黃,薑黃,白芷(各八錢),厚朴,陳皮,甘草,蒼朮,南星(各三錢)
共為細末。夏月火令,以茶蜜調敷。將作膿者,用蔥湯同蜜調敷。漫腫無頭,用蔥湯同酒調敷。湯潑火燒,香油調敷。滯氣停痰,薑汁調敷。堅痛赤腫,陳醋調敷。
五行散
治氣血流注及發背第一藥也。若能通變,症在掌握。
川紫荊皮(五錢),獨活(去節,三錢),赤芍(二錢),白芷(不見火,一錢),石菖蒲(隨加減用)
共為細末。如症極熱,倍荊皮,減白芷;極冷,微加赤芍、獨活。症面有血泡成小瘡,去菖蒲。症四面黑暈不退,瘡口皆五色,方內加肉桂、當歸,退即去之。疼痛不止者,加酒製乳香、沒藥。一、流注筋不伸者,加乳香。二、瘡口肉突出者,加南星。
紫荊屬木,破氣逐血;獨活屬土,拔骨中毒;赤芍屬火,止痛去風;白芷屬金,生肌止痛;菖蒲屬水,消腫破風。故名五行。
混元丹
化腐生新。
五倍子(一個,去淨蟲蛀)
用針調一孔,裝銀珠入內令滿,將孔封固,濕紙裹數重,搏弄著實,鹽水和頭髮灰和泥,包二指厚。用熟火先文後武,煅透,以爐中火起藍煙、照人變色為度。取出埋地內一宿,輕輕去淨泥土,研細末,量加冰片摻瘡口,腐即化淨。
白話文:
外敷通用方
移山倒海
此方用於治療腫毒。將地膽草(49個)、麝香(1分)、蟾酥(3分)研磨成細末,製成黍米大小的藥丸,以硃砂為外衣。如有腫毒,取一丸用水研磨,用新毛筆蘸藥,從患處開始塗抹,引導腫毒向其他部位轉移,腫毒即可自行消退。如果藥物塗抹處腫脹,可用針挑破,再貼上一粒藥丸並敷上膏藥。
一筆消
此方用於治療癰疽腫毒及一切圍繞腫毒的藥物。將五倍子(去蟲蛀,焙乾,5錢)、白芨(5錢)、白蘞(1兩)、鬱金(1錢)、藤黃(1錢)、麝香(3分)、冰片(3分)、乳香、沒藥(各1.5錢)研磨成細末。取適量藥末,加入適量蟾酥霜混合均勻,用好醋調和後敷於腫毒四周。
蟾酥霜製作方法:取一斗蟾蜍蝌蚪放入壇內,加入黑礬一片、火硝一片,用泥封好壇口,埋入地下,經過一個夏天取出,即可化為水。取一塊新磚,劈成兩條,放入壇中浸泡一時辰,取出陰乾,再浸再乾,直至藥水被磚完全吸收。將磚上析出的霜刮下,加入之前的藥末中。
十面埋伏
此方用於治療一切癰疽等症,無論潰瘍與否均有效。能使未潰瘍的毒氣收斂,已潰瘍的則能收斂漫延的毒氣。若敷於無名腫毒,則療效顯著。將白蘞(2錢)、紅藥子(1兩)、鬱金(3錢)、新白芨(3錢,研磨成末)、五倍子(去蟲蛀,炒乾成末,2錢)混合均勻。如腫塊堅硬,用醋調和後敷用;已成熟的瘡瘍,用香油調和;受風寒者,用薑汁調和;瘟毒者,用蔥汁調和;乾燥者,用蜂蜜調和;無名腫毒,用松蘿茶滷調和。
若毒性較重,可加入生甘草、石膏;陰症,加乾薑、肉桂;陽症,加大黃、黃芩;瘟毒,加槐角、胡黃連;瘀血,加雄黃、三七;疼痛,加乳香、沒藥。若需藥力深入內部,加麝香;若需外引,加升麻。根據具體情況加減藥物,即可奏效。
神鬼移
此方用於治療一切未潰瘍的瘡症。將陳墨(3錢)、明礬(1.5錢)研磨成末,先用豬膽汁調勻,再用生薑汁、陳醋調和後敷於腫毒四周。
如意金黃散
此方用於治療無名腫毒、濕痰流注、漆瘡、天泡、乳癰、撲傷。將天花粉(1兩6錢)、黃柏、大黃、薑黃、白芷(各8錢)、厚朴、陳皮、甘草、蒼朮、南星(各3錢)研磨成細末。夏季可用火烤藥末,再用茶蜜調和敷用;將要化膿者,用蔥湯加蜂蜜調和敷用;腫脹無頭者,用蔥湯加酒調和敷用;湯水燙傷者,用香油調和敷用;氣滯痰停者,用薑汁調和敷用;堅硬疼痛赤腫者,用陳醋調和敷用。
五行散
此方為治療氣血流注及發背的良藥。若能靈活運用,則可掌握治療要點。將川紫荊皮(5錢)、獨活(去節,3錢)、赤芍(2錢)、白芷(未經火烤,1錢)、石菖蒲(根據病情加減)研磨成細末。若症狀極熱,則增加紫荊皮用量,減少白芷用量;若症狀極冷,則少量增加赤芍、獨活用量。若患處有血泡形成小瘡,則去除菖蒲;若患處四周出現黑色暈圈且久久不退,瘡口呈現五種顏色,則在方中加入肉桂、當歸,待症狀好轉後即去除。疼痛不止者,加酒製乳香、沒藥。一、流注導致筋脈不伸者,加乳香;二、瘡口肉突出者,加南星。
紫荊屬木,破氣逐血;獨活屬土,拔骨中毒;赤芍屬火,止痛去風;白芷屬金,生肌止痛;菖蒲屬水,消腫破風。故名五行散。
混元丹
此方用於化腐生肌。取一個五倍子(去淨蟲蛀),用針扎一個孔,填入銀珠至滿,封好孔洞,用濕紙包裹數層,用力揉搓使其堅實,再用鹽水和頭髮灰混合成泥,包裹二指厚。用熟火先文火後武火煅燒,直至爐中火產生藍煙,照射人體使膚色改變為度。取出後埋入地下過夜,輕輕去除泥土,研磨成細末,適量加入冰片,敷於瘡口,腐肉即可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