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杖仙

《吳氏醫方彙編》~ 第五冊 (8)

回本書目錄

第五冊 (8)

1. 腎臟風瘡

腎臟風,屬腎虛,風邪乘虛入於臁脛,以致皮膚如癬,或漸延上腿,久則延及遍身。在外則搔癢成瘡,膿水淋漓,眼目昏花;在內則口燥舌乾,腰腿倦怠,吐痰發熱,盜汗體瘦。治法用六味丸為主,佐以四生散。若脾胃虛弱者,用補中益氣為主,佐以六味丸、四生散為善。

四生散

白附子,蒺藜(炒,去刺),黃耆(炙),羌活(各等分)

共為細末,每服二錢,鹽酒調下。

白話文:

腎臟虛弱,導致風邪趁虛侵入腿部,引起皮膚像癬一樣的病症,可能逐漸蔓延至大腿,時間久了甚至會擴散至全身。外在表現為皮膚奇癢,形成瘡口,膿水不斷流出,視力模糊;內在則出現口乾舌燥、腰腿乏力、咳痰發熱、盜汗消瘦等症狀。治療方法以六味丸為主,輔以四生散。若脾胃虛弱,則應以補中益氣為主,再輔以六味丸和四生散。四生散由白附子、炒蒺藜(去刺)、炙黃耆、羌活等分組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兩錢,以鹽酒調服。

2. 臁瘡

臁瘡生於膝下踝上,臁骨之間。初起赤腫,久而腐爛,或浸淫瘙癢,破而膿水淋漓。蓋因飲食起居,虧損肝腎,或因陰火下流,外邪相搏而致。外臁屬足三陽,濕熱可治;內臁屬足三陰,虛熱難治。若初起惡寒壯熱、焮腫作痛者,屬濕熱,用檳蘇散。若漫腫作痛,或不腫不痛者,屬陰虛,須大補真陰。

若膿水淋漓,體倦食少,內熱口乾者,屬脾虛,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酒芍。若怒動肝火而甚者,用補中益氣湯加川芎、山梔、黃芩。內熱口乾、肢體倦怠,或痰涎上升,或口舌生瘡,屬脾腎虛熱,用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若患處黑黯,肢體畏寒,飲食少思,屬脾腎虛,用八味地黃丸。

白話文:

臁瘡長在膝蓋下方、腳踝上方,脛骨之間。剛開始會紅腫,時間久了就會潰爛,或者浸潤發癢,破裂後膿水流個不停。這通常是因為飲食起居不當,損傷了肝腎,或者陰火下流,遇到外邪而引起的。外臁屬於足三陽,濕熱可以治療;內臁屬於足三陰,虛熱難治。如果剛開始就惡寒發熱、紅腫疼痛,屬於濕熱,可以用檳蘇散。如果漫腫疼痛,或者不腫不痛,屬於陰虛,需要大補真陰。

如果膿水流個不停,身體疲倦食慾不振,口乾內熱,屬於脾虛,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酒芍。如果因為生氣而肝火旺盛,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川芎、山梔、黃芩。如果口乾內熱、四肢倦怠,或者痰涎上升,或者口舌生瘡,屬於脾腎虛熱,可以用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如果患處顏色發黑,四肢怕冷,食慾不振,屬於脾腎虛,可以用八味地黃丸。

若誤用攻伐,復損胃氣,絕其化源,治亦難矣。

檳蘇敗毒散

治風濕流注、腳脛痠痛,或嘔吐不食。

檳榔,木瓜(各一錢),香附米,紫蘇(各三分),陳皮,甘草(各一錢)

作一劑,水一盅半,姜三片,蔥白二寸,煎一盅,空心服。

白話文:

如果錯誤使用攻擊性藥物,會進一步傷害胃氣,阻斷了身體能量的來源,治療起來就困難了。

【檳蘇敗毒散】

用於治療風濕症狀在身體流動、腳和小腿疼痛,或者噁心不想吃東西。

檳榔、木瓜(各1錢),香附米、紫蘇(各3分),陳皮、甘草(各1錢)

做成一劑,用水半杯半,加入薑三片,蔥白兩寸,煮成一杯,於空腹時服用。

3. 足跟瘡

足跟者,乃督脈發之所、腎經脈過之地也。若飲食失節,起居失宜,虧損足少陰經,則成瘡矣。如漫腫寒熱,或體倦少食,屬脾虛下陷也,用補中益氣湯。若晡熱作痛,頭目不清,用前湯,兼服六味丸。如痰涎上升,或口舌生瘡,用前湯,兼服七味丸。若專治外,則誤矣。俗謂兔齒,則非矣。兔齒者,乃獵人被兔咬傷足跟而得。若久而不斂,亦能瀝盡氣血而死。

補中益氣湯

炙耆(錢半),人參,歸身,甘草,白朮(土炒,各一錢),陳皮(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

薑棗為引,水煎。

白話文:

腳跟是督脈起始的地方,也是腎經脈經過的地方。如果飲食不節制、作息不規律,損傷足少陰經,就會長瘡。如果腳跟腫脹並伴隨寒熱,或身體疲倦、食慾不佳,屬於脾虛下陷,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如果下午發熱疼痛,頭昏眼花,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並同時服用六味丸。如果痰液上涌,或者口舌生瘡,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並同時服用七味丸。如果只治療外在症狀,就會治錯了。俗話說兔齒,其實是不對的。兔齒是因為獵人被兔子咬傷腳跟而造成的。如果久治不癒,也會耗盡氣血而死亡。

補中益氣湯:炙黃芪半錢,人參一錢,當歸身一錢,甘草一錢,白朮一錢(土炒),陳皮五分,升麻三分,柴胡三分。

用生薑、大棗引藥,水煎服用。

4. 腳發

腳發之症,屬足三陰經精血虧損,或足三陽經濕熱下注。若色赤腫痛而潰膿者,屬濕熱下注,為可治。若色微赤,微腫而膿清者,屬精血虧損,為難治。若黑黯,不腫痛,不潰膿,煩熱作渴,小便淋漓者,為不治。其法:濕熱下注者,外先用隔蒜灸,內服活命飲,以解壅毒;次服益元湯、六味丸以補之。

若色黯不痛者,著肉用桑枝灸法,以行其壅滯而助其陽氣,更用十全大補湯、八味丸壯脾胃、滋化源,多有復生者。若復傷生氣而能得生者,吾未之見也。

白話文:

腳部發病,可能是足三陰經精血虧損,也可能是足三陽經濕熱下注。如果腳部紅腫疼痛並化膿,屬於濕熱下注,可以治癒。如果顏色微紅,稍微腫脹,化膿清澈,屬於精血虧損,難以治癒。如果顏色暗黑,不腫不痛,不化膿,伴隨發熱口渴,小便淋漓,則無法治癒。治療方法:濕熱下注者,先用隔蒜灸,內服活命飲以解毒,然後服用益元湯、六味丸來補益。

如果顏色暗黑不疼痛,可用桑枝灸法,以通暢阻塞,助長陽氣,再服用十全大補湯、八味丸來壯脾胃、滋養元氣,多能恢復。但是,如果已經傷及生氣而能恢復的,我還沒有見過。

活命飲

銀花(三錢),陳皮(去白),當歸(錢半),防風(七分),白芷,甘草節,川貝,天花粉,乳香,沒藥(各一錢,乳沒二味另研,候藥熟下),皂針(五分),山甲(三大片,銼,蛤粉炒)

用好酒煎服。忌酸物、鐵器。

桑枝灸法

治發背不起、或瘀肉不潰,此陽氣虛弱。用桑枝燃著,吹熄其焰,用火灸患處片時,日三五次,以助腫潰。若腐已去,新肉生遲,宜灸四畔。其陰瘡、瘰癧、流注、臁瘡、惡瘡久不愈者,亦宜用之。大抵此法,未潰則解熱毒、止疼痛、消瘀腫;已潰則補陽氣、散餘毒、生肌肉。

白話文:

活命飲

藥材:

  • 銀花:三錢
  • 陳皮(去白):一錢半
  • 當歸:一錢半
  • 防風:七分
  • 白芷:一錢
  • 甘草節:一錢
  • 川貝:一錢
  • 天花粉:一錢
  • 乳香:一錢
  • 沒藥:一錢(乳香和沒藥需另研磨,待藥煎好後再加入)
  • 皂針:五分
  • 山甲(三大片,銼碎,用蛤粉炒)

用法:

  • 用好酒煎服。
  • 忌食酸性食物,勿用鐵器。

桑枝灸法

適用症狀:

  • 治發背(背部膿包)不潰、或瘀肉不潰,此乃陽氣虛弱所致。

做法:

  • 用桑枝燃燒,吹熄火焰,用餘火灸患處片刻,每日三至五次,以助腫潰。
  • 若腐肉已去,新肉生長緩慢,宜灸患處周圍四邊。
  • 陰瘡、瘰癧、流注、臁瘡、惡瘡等久治不愈者,亦可使用此法。

功效:

  • 未潰時:解熱毒、止疼痛、消瘀腫。
  • 已潰時:補陽氣、散餘毒、生肌肉。

若陽證腫痛,甚或重如負石,初起用此法出毒水,即內消;其日久者,用之雖潰亦淺,且無苦楚。惜患者不知有此,治亦不肯用此也。

十全大補湯

即八珍湯加肉桂、黃耆。

八味丸

熟地,山藥(炒),萸肉,丹皮,澤瀉,茯苓,肉桂,附子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錢,滾水送下。

白話文:

對於陽熱所致的腫痛,嚴重時如同負載巨石,初期使用此方法排出毒素,可以達到自行消腫的效果;對於時間較長的病症,即使使用此法導致破潰,傷口也會較淺,並且不會感到痛苦。可惜的是,很多病患並不知道有這類治療方式,即使知道,也不願意使用。

「十全大補湯」,即是將八珍湯加上肉桂和黃耆。

「八味丸」,成分包括熟地、山藥(炒)、山茱萸、丹皮、澤瀉、茯苓、肉桂、附子。

以上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末,然後加入煉製的蜂蜜做成丸狀,大小如同桐子。每次服用約三四錢,用水煮沸後送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