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醫方彙編》~ 第二冊 (10)
第二冊 (10)
1. 白禿
官粉(炒紫色),松香(去油),黃柏,黃連,枯礬(各等分)
共為細末,香油調搽。
又方
小紅棗燒灰存性,清香油調搽。
月蝕瘡
官粉(炒),枯礬,黃丹,輕粉(各一錢)
共為末,香油調搽。加黃連一錢、麝三釐,治胎毒。
龍鳳散
治小兒頭上諸瘡。
青龍皮,鳳凰衣(為末,等分)
柏油調搽。
癖老生疳
珠子(二分),海巴(三分),乳香(三分),白礬(四分)
共為細末。用五倍子一整個,以利器從頂上開一孔,將藥入內,白礬在上,四圍加熟炭燒之,黑煙盡為度。研細末,先以米泔漱淨,然後吹藥,不必吐藥出,陸續嚥下,瘡好病愈。
小兒疳瘡
巴豆去皮,一個,人言米粒大
一塊並油胭脂,搗成膏,貼印堂穴,約半炷香即起一泡,遂去藥,疳漸漸而愈。
小兒疳疾
此方即腹大如鼓,敷藥後吐涎即愈。
爐甘石,明礬(二味,各等分),蠶繭(一個),斑蝥(一對),珠子(三五粒)
共為細末。以滿繭殼為度,燒存性,研細。用新筆蘸米泔洗淨,仍以筆敷藥。口涎外流,不可咽入腹內,三五天即愈,腹症亦漸消矣。
小兒外腎腫
蛇床子,歸尾,威靈仙,苦參,地骨皮,槐枝,蔥白,地膚子,蟬蛻
水煎頻洗。
又方
老杉木燒灰存性,入官粉,將清油調和塗之。亦治大人繡球風。
小兒禿瘡
冷泔水洗淨,一老蔥生蜜搗塗之。
小兒鱗體
皮膚如披鱗甲之狀。
姜蠶(去嘴,為末),蛇脫(一條)
煎湯浴之。
三黃散
治玉爛瘡。
赤芍,甘草,白蘞(各三錢),黃連,黃芩,黃柏(微炒,各五分)
蜜調塗,日三四次。
鯽魚膏
治浸淫瘡。
鯽魚(一尾),豆豉(一合)
杵爛塗之。
又方
苦瓜(一兩),蛇退(炒,五錢),露蜂房(炒,五錢),伏龍肝(煅,一錢),發灰(一錢)
共為細末,豬脂和塗。
清陽敗毒散
治練癩等瘡。
黃香(去油,三錢),黃丹(制,三錢),松樹皮(燒灰存性,二錢),雄黃(二錢半,飛),黃連(二錢半),白礬(二錢)
共為細末,頭髮煎油調搽。癢甚,加銅綠一錢。
胎毒
煙膠即熏皮子的灶內琉璃,水飛為末,香油調塗。
活命飲
治小兒疳瘡。
麝(一分),冰片(一分),銀珠(三分),白芨(一錢),巴豆(一個),象牙(錢半),珍珠(一分)
陳醋調,夾紙攤,俟星出全時,貼印堂一炷香,起一小泡即愈。
五色丹毒
榆面、雞子清調塗。
又方
鹿角炒炭為末,豬脂調塗。
天灶
赤從背起。
柳木炭為末,水調塗。
野火丹
從背上兩脅起。
殭蠶為末,以火麻仁搗塗。
柏葉散
側柏葉(炒黃為末,五錢),蚯蚓糞(韭菜畦內者佳),大黃(各五錢),赤小豆,輕粉(各三錢)
白話文:
白禿:
將炒至紫色的官粉、去油的松香、黃柏、黃連、枯礬等份研磨成細末,用香油調和後塗擦患處。
另一方:將小紅棗燒成灰,保留其藥性,用清香油調和後塗擦患處。
月蝕瘡:將炒過的官粉、枯礬、黃丹、輕粉各一錢研磨成末,用香油調和後塗擦患處。若為胎毒,可再加入黃連一錢、麝香三釐。
龍鳳散:用於治療小兒頭皮上的各種瘡瘍。將青龍皮和鳳凰衣等量研磨成粉末,用柏油調和後塗擦。
癖老生疳:將珠子二分、海巴三分、乳香三分、白礬四分研磨成細末。取一個五倍子,用利器在其頂部開一個孔,將藥粉放入其中,白礬放在最上面,四周用熟炭火烤,直到冒出黑煙為止。將藥研成細末,先用米湯漱口清潔,然後將藥粉吹入患處,不必將藥吐出,可慢慢吞咽,直至瘡瘍痊癒。
小兒疳瘡:取去皮的巴豆一個(約米粒大小),與油胭脂一起搗成膏狀,貼在印堂穴,約半炷香的時間就會起泡,然後取下藥膏,疳瘡就會逐漸痊癒。
小兒疳疾:此方適用於腹部腫脹如鼓的情況。敷藥後,若能吐出涎液,則預示疾病將會痊癒。將爐甘石、明礬等量,蠶繭一個,斑蝥一對,珠子三到五粒研磨成細末,用量以充滿蠶繭殼為準,燒至藥性存留,再研磨成細粉。用新的毛筆蘸米湯洗淨後,再用毛筆塗抹藥物。口涎流出體外,不可吞咽,三到五天即可痊癒,腹脹也將逐漸消退。
小兒外腎腫:將蛇床子、歸尾、威靈仙、苦參、地骨皮、槐枝、蔥白、地膚子、蟬蛻用水煎煮,頻頻清洗患處。
另一方:將老杉木燒成灰,保留其藥性,加入官粉,用清油調和後塗抹。此方也適用於成人繡球風。
小兒禿瘡:用冷米湯清洗患處,將老蔥與蜂蜜搗爛後塗抹。
小兒鱗體:(患兒皮膚像披著鱗甲一樣)將去嘴的姜蠶研磨成粉末,與一條蛇脫一起煎湯,用來洗澡。
三黃散:用於治療玉爛瘡。將赤芍、甘草、白蘞各三錢,黃連、黃芩、黃柏(微炒)各五分,用蜂蜜調和後塗抹,每日三四次。
鯽魚膏:用於治療浸淫瘡。將一條鯽魚和一合豆豉搗爛後塗抹患處。
另一方:將苦瓜一兩,炒過的蛇退五錢,炒過的露蜂房五錢,煅過的伏龍肝一錢,發灰一錢研磨成細末,用豬脂調和後塗抹。
清陽敗毒散:用於治療練癩等瘡瘍。將去油的黃香三錢,制過的黃丹三錢,燒成灰並保留藥性的松樹皮二錢,飛過的雄黃二錢半,黃連二錢半,白礬二錢研磨成細末,用頭髮煎成的油調和後塗擦。若瘙癢嚴重,可再加入銅綠一錢。
胎毒:將煙膠(即熏皮子的灶內琉璃)水飛成粉末,用香油調和後塗抹。
活命飲:用於治療小兒疳瘡。將麝香一分,冰片一分,銀珠三分,白芨一錢,巴豆一個,象牙半錢,珍珠一分,用陳醋調和,夾在紙中攤開,待星光完全顯現時,貼在印堂穴一炷香的時間,起一小泡即痊癒。
五色丹毒:將榆面和雞蛋清調和後塗抹。
另一方:將鹿角炒成炭,研磨成粉末,用豬脂調和後塗抹。
天灶:(瘡瘍從背部開始)將柳木炭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後塗抹。
野火丹:(瘡瘍從背部兩脅開始)將殭蠶研磨成粉末,用火麻仁搗爛後塗抹。
柏葉散:將炒黃的側柏葉五錢,韭菜畦內蚯蚓糞五錢,大黃五錢,赤小豆三錢,輕粉三錢研磨成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