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醫方彙編》~ 第五冊 (4)
第五冊 (4)
1. 鶴口疽
此症生於尾底長強穴,屬督脈經。起初形似魚肫,久則突如鶴口,朝寒暮熱,日輕夜重,潰出稀膿而不禁,或血出不停。壯年猶可,老年為慮。未潰,和氣養榮;已潰,大補元氣為主。久則易於成漏。
滋陰除濕湯
治鶴口疽,三陰虧損,濁氣濕痰注結而成。初氣朝寒暮熱,日輕夜重。
川芎,當歸,白芍(各一錢),柴胡,黃連,陳皮,知母,川貝(各八分),澤瀉(五分),地骨皮(五分),甘草(五分)
白話文:
這種病症起源於尾椎骨下方的長強穴,屬於督脈經絡。初期腫塊形似魚胃,時間久了就會突出像鶴嘴一樣,早晨寒冷晚上發熱,白天症狀輕晚上加重,潰爛後流出稀薄膿液且止不住,或不斷流血。壯年患者尚可應付,老年人則需格外注意。未潰爛前,應以調理氣血、滋養身體為主;潰爛後,則以補益元氣為主。時間久了容易發展成漏症。
滋陰除濕湯用於治療鶴口疽,主要是針對三陰虛損、濁氣濕痰凝聚所致。初期症狀為早晨寒冷晚上發熱,白天輕微晚上加重。
姜水煎服。
和氣養榮湯
治鶴口已成,不得內消,用此托之。
人參,陳皮,白朮,黃耆,茯苓,粉丹皮,熟地(各一錢),沉香,甘草(各五分)
水煎服。
滋腎保元湯
治鶴口疽,元氣虛弱,膿水淋漓,久而不斂。
人參,白朮,茯苓,歸身,杜仲,萸肉,丹皮,熟地(各一錢),附子,肉桂,炙草(各五分)
薑棗蓮肉水煎服。
白話文:
用薑水煎煮服用。
和氣養榮湯
治療鶴口已經形成,不能內消,用這個方劑來治療。
人參、陳皮、白朮、黃耆、茯苓、粉丹皮、熟地(各一錢)、沉香、甘草(各五分)
用清水煎煮服用。
滋腎保元湯
治療鶴口疽,元氣虛弱,膿水淋漓,久久不收斂。
人參、白朮、茯苓、歸身、杜仲、萸肉、丹皮、熟地(各一錢)、附子、肉桂、炙草(各五分)
用薑、棗、蓮肉和水煎煮服用。
2. 上下馬癰
此症生於大股之內,陰囊之側。左為上馬,右為下馬。由七情不和,憂憤所致。在外曰髀,足三陽經;在內曰股,足三陰經。當審明調理,不可妄執濕熱。如潰後,須用大補氣血之劑調攝此症。其形甚微,而為患最大,有關性命,斷不可輕視。
白話文:
這病症發生在大腿內側,陰囊旁邊。左側稱為上馬,右側稱為下馬。是由七情不和,憂愁憤怒所導致。在外稱為髀,屬於足三陽經;在內稱為股,屬於足三陰經。必須仔細辨明病症,對症調理,不可胡亂認定是濕熱。如果潰爛之後,需要用大補氣血的藥物調養這個病症。雖然它的表現很微弱,但危害卻最大,關係到性命,絕對不可輕視。
3. 臂癰
臀,膀胱經部分也,居小腹之後,雖系太陽經,然其道遠,其位僻,氣運難及,血亦罕到。中年後,尤慮此患。治者,毋傷脾胃、損氣血,但當固根本為主。若腫硬作痛者,形氣虛而邪氣實也,用托裡消毒散主之。欲作膿時,用托裡蜣螂湯;若痛甚,用仙方活命飲。大勢既退,亦用托裡消毒散。
若脾虛不能消散,或不潰不斂者,六君子加芎、歸、黃耆;若陰虛不能消散,或作渴便淋者,六味丸加五味子;若陽虛不能潰,或膿清不斂者,用補中益氣湯;若腫硬未成膿者,用隔蒜灸、活命飲。潰後,豆豉餅、補中益氣湯。若炙後大勢已退,餘毒未退,頻用蔥熨之法,以補其氣,以消餘毒。
白話文:
臀部,屬於膀胱經的一部分,位於小腹之後。雖然它屬於太陽經,但由於位置偏僻,經脈運行較遠,氣血難以到達,尤其中年以後,更要小心此處的病患。
治療時,要避免損傷脾胃,耗損氣血,以固本培元為首要。如果臀部腫脹堅硬疼痛,則說明氣血虛弱而邪氣入侵,可以用托里消毒散來治療。
若有化膿趨勢,則可用托里蜣螂湯;若疼痛劇烈,則可用仙方活命飲。一旦病情好轉,仍然需要服用托里消毒散。
如果脾虛無法消散腫痛,或久久不潰不斂,則可用六君子湯加川芎、當歸、黃芪;若陰虛無法消散,或出現口渴、小便淋漓等症狀,則可用六味丸加五味子;若陽虛無法潰膿,或膿液清稀不斂,則可用補中益氣湯;若腫硬未成膿,則可用隔蒜灸、活命飲。
化膿後,可用豆豉餅、補中益氣湯。如果灸後病情已見好轉,但餘毒未消,則可反覆使用蔥熨之法,以補益氣血,消散餘毒。
活血散瘀湯
治臀癰初起,紅未腫痛,墜腫如石,及大便閉澀。
川芎,當歸,防風,赤芍,蘇木,連翹,花粉,皂刺,紅花,黃芩,枳殼(各一錢),大黃(二錢)
白話文:
活血散瘀湯適用於臀部瘡瘍初期,皮膚發紅但尚未腫痛,墜脹感如同石塊,並且伴有大便秘結的情況。
水煎服。便通者,去大黃加乳香。
托裡羌活湯
治臀癰腫痛、兩尺脈緊、按之無力者。
羌活,黃柏(各一錢),防風,藁本,肉桂,連翹,蒼朮,陳皮,黃耆(各錢半)
上水酒煎服。
白話文:
治療臀部腫痛,兩尺脈搏緊緊的,按下去沒有力氣的患者,可以用羌活、黃柏、防風、藁本、肉桂、連翹、蒼朮、陳皮、黃耆各一錢半,加水酒煎煮服用。如果大便通暢,就去除大黃,加乳香。
4. 下注瘡
生於脛之內外,膿水不絕,連年不愈。由濕熱下注,以致肌肉不仁。在外臁屬膽,在內臁屬肝,前臁屬脾,後臁屬膀胱,外前臁屬胃,外後臁屬腎。宜當歸拈痛柏術丸加引經之藥,外以豬胰膏或黃丹夾紙膏。如漫腫無頭,皮色不變者,因其氣血之衰,是有凝滯之患,宜用流氣飲。
當歸拈痛湯
治一切風濕熱毒、浸淫瘡瘍、下注濕毒、腳膝生瘡赤腫、裡外臁瘡、膿水不絕,或癢或痛,脈沉緊實數動滑者,並宜服此。
白話文:
脛骨内外长出脓疮,脓水不断流出,年复一年都治不好,这是因为湿热下注,导致肌肉失去知觉。外臁属胆,内臁属肝,前臁属脾,后臁属膀胱,外前臁属胃,外后臁属肾。应该用当归拈痛柏术丸加引经药,外敷猪胰膏或黄丹夹纸膏。如果肿胀漫无边际,皮肤颜色没有变化,是因为气血衰弱,有凝滞之患,应该服用流气饮。
羌活(五錢),人參,苦參(酒製),升麻,葛根,蒼朮(酒炒),澤泄,豬苓(各三錢),白朮(錢半)
每服一兩,水煎,空心服,臨臥再服。
柏術丸
治濕熱下注。
黃柏(酒炒,四兩),川牛膝(酒炒,三兩),蒼朮(制,四兩),木瓜(二兩)
白話文:
羌活五錢,人參、苦參(酒製)、升麻、葛根、蒼朮(酒炒)、澤瀉、豬苓、白朮(各三錢)、白朮(錢半),每服一兩,水煎,空心服,臨臥再服。
柏術丸則以黃柏(酒炒,四兩)、川牛膝(酒炒,三兩)、蒼朮(制,四兩)、木瓜(二兩)製成,主治濕熱下注。
共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付三四錢,淡鹽湯送下,神效。《肘後方》加丹皮。
豬胰方
治下部一切惡瘡。
香油(四兩),豬胰油(二兩。用豬胰子一個連脂油,約只煉油二兩,一塊),白蠟(一兩),藤黃(三錢)
先將油熬至滴水成珠,再下煉成脂油,黃蠟同化盡,遂入藤黃末攪勻,離火去火毒,以陳綿繡片,洗淨攤貼。
黃丹夾紙膏
松香,黃丹,蓖麻仁(等分)
共研成膏夾油紙內,以針刺數孔敷患處,以帛束之,五天一換。重者,數天即愈。
白話文: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麵糊製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到四錢,用淡鹽湯送服,效果顯著。《肘後方》中還加了丹皮。
豬胰方
治療下部各種惡瘡。
香油(四兩)、豬胰油(二兩,取一個豬胰子連脂油,約可煉出二兩油,一塊)、白蠟(一兩)、藤黃(三錢)。
先將油熬至滴水成珠,再加入豬胰煉出的脂油,等到白蠟完全融化後,加入藤黃粉末攪拌均勻,離火冷卻去除火毒,用乾淨的舊棉布縫製成片,洗淨後敷貼患處。
黃丹夾紙膏
松香、黃丹、蓖麻仁(各等分)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膏狀,夾在油紙裡,用針刺幾個孔,敷在患處,用布包紮,五天換一次藥。病情嚴重者,數天即可痊癒。
流氣飲
治無名惡腫、癰疽、流注、結腫,肉色不變,或漫腫無頭、風寒濕熱氣,隨證加減。
當歸,川芎,白芍,防風,木香,烏藥,甘草,香附(酒炒)
水煎服。虛加參,寒加桂,濕則滲之,鬱則開之。
苦參丸
治麻風,毋論新久,穿破潰爛,老幼俱可用。
白芷(六兩),全蠍(五兩),何首烏(五兩),苦參(一斤),枸杞(五兩),威靈仙(五兩),當歸(五兩),白附子(五兩),大楓肉(六兩),川芎(五兩),蒺藜(五兩),大皂角(五兩),大胡麻(五兩),荊芥(一斤),牛膝(五兩),獨活(五兩),蔓荊子(一兩),牛蒡(五兩),防風(六兩),羌活(一兩),連翹(一兩),蒼朮(一兩),風藤(一兩),天麻(一兩),杜仲(一兩),草烏(制,去皮尖,一兩),甘草(一兩),人參(一兩),砂仁(二兩),白花蛇(咀碎,炙黃,二兩)
白話文:
流氣飲
方劑主治:
用於治療無名惡腫、癰疽、流注、結腫等病症,這些病症的共同特點是肉色不變,或者腫塊漫無邊際,沒有明顯的頭部。病因可能是風寒濕熱之氣侵襲,根據症狀可以加減藥物。
方劑組成:
- 當歸
- 川芎
- 白芍
- 防風
- 木香
- 烏藥
- 甘草
- 香附(酒炒)
服用方法:
水煎服。
###加減法:
- 虛證者加人參。
- 寒證者加桂枝。
- 濕證者加利水滲濕藥物。
- 鬱證者加行氣解鬱藥物。
苦參丸
方劑主治:
用於治療麻風病,無論是新發的還是久病的,無論是皮膚穿破潰爛還是沒有破潰的,老少皆可服用。
方劑組成:
- 白芷(六兩)
- 全蠍(五兩)
- 何首烏(五兩)
- 苦參(一斤)
- 枸杞(五兩)
- 威靈仙(五兩)
- 當歸(五兩)
- 白附子(五兩)
- 大楓肉(六兩)
- 川芎(五兩)
- 蒺藜(五兩)
- 大皂角(五兩)
- 大胡麻(五兩)
- 荊芥(一斤)
- 牛膝(五兩)
- 獨活(五兩)
- 蔓荊子(一兩)
- 牛蒡(五兩)
- 防風(六兩)
- 羌活(一兩)
- 連翹(一兩)
- 蒼朮(一兩)
- 風藤(一兩)
- 天麻(一兩)
- 杜仲(一兩)
- 草烏(制,去皮尖,一兩)
- 甘草(一兩)
- 人參(一兩)
- 砂仁(二兩)
- 白花蛇(咀碎,炙黃,二兩)
上共為細末,醋泛為丸桐子大。每服四五錢,黃酒送下。
換腿丸
治足三陰經為四氣所乘,攣痹緩縱,或上攻胸肩、或註腳膝作痛,足心發熱,行步艱辛。
薏米(四兩),南星制(四兩),石楠葉,石斛,檳榔,萆薢(炙),川牛膝(酒蒸),羌活,防風,木瓜(各四兩),天麻,續斷,黃耆(炙),當歸(各一兩)
白話文: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醋拌和製成丸藥,大小如桐子般。每次服用四到五錢,用黃酒送服。
此方適用於足三陰經受四氣侵襲,導致肢體攣縮、活動不靈活,或疼痛上攻胸肩、或疼痛集中於腳膝,足心發熱,行走困難。
共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淡鹽水送下。
加味敗毒散
治足陽經受熱毒,流於腳踝,焮赤腫痛,寒熱如瘧,自汗短氣,小便不利,或無汗惡寒。
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桔梗,枳殼,甘草,人參,茯苓,川芎,大黃,蒼朮(土炒)
姜水煎。
檳蘇敗毒散
白話文: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然後用煉製的蜂蜜調和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五十粒,用淡鹽水吞下。
- 加味敗毒散
此方用於治療足陽明胃經受到熱毒侵襲,導致腳踝部位紅腫熱痛,伴有寒熱交織的症狀,如同發燒一般,伴有自汗、氣喘、小便不順暢,或者無汗且畏寒。
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桔梗、枳殼、甘草、人參、茯苓、川芎、大黃、蒼朮(土炒)
將這些藥材與姜水一同煎煮。
- 檳蘇敗毒散
治風濕流注,腳脛痠痛,或嘔吐不食。
檳榔,木瓜(各一錢),香附,紫蘇(各三分),陳皮,炙草(各一錢)
作一劑,水一盅半,姜三片,蔥白二寸,煎一盅,空心服。
龍腦散
治臁瘡。
陳穀米(三錢),兒茶(三錢),冰片(三分),發灰(二錢)
共為末敷之。
香附餅
治風寒流注結成腫毒。
香附為末。風寒,酒和;濕痰,薑汁和。量患之大小,作餅置患上,熱熨斗熨之。
臁瘡久不愈
白話文: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導致腿部酸痛、嘔吐或食慾不振,可用檳榔、木瓜、香附、紫蘇、陳皮、炙草各適量,加水、薑、蔥白煎服,空腹服用。
治療臁瘡,可用陳穀米、兒茶、冰片、發灰各適量研末敷患處。
治療風寒濕痰引起的腫毒,可用香附研末,風寒則用酒調和,濕痰則用薑汁調和,根據腫毒大小製作成餅,置於患處,用熱熨斗熨燙。
久治不愈的臁瘡,可參考以上藥方治療。
瓦松陰乾為末。先以槐枝、蔥白煎湯洗過,摻之。灸瘡尤妙。
治男女久遠臁瘡
白占(一兩),松香(五錢),鉛粉(五錢)
真麻油熬化,用棉紙十層共為貼,入油內蘸之。先用苦茶將瘡洗淨,將膏照瘡大小貼之,一日去貼肉一層,數日即愈。
寒水石散
治下部火丹。
蠶砂,山梔,寒水石(煅),黃連,黃芩,黃柏,大黃(等分)
白話文:
將瓦松陰乾磨成粉末,先用槐枝和蔥白煎湯洗患處,再將瓦松粉末摻入藥膏中,用來灸治瘡傷效果極佳。
治療男女久治不癒的臁瘡,可以將白礬一兩、松香五錢、鉛粉五錢,用真麻油熬化後,用十層棉紙浸油,再用苦茶洗淨瘡口,將藥膏貼在患處,每天揭去一層棉紙,幾天就能痊癒。
寒水石散可以用來治療下部的火丹,由蠶砂、山梔、寒水石(煅)、黃連、黃芩、黃柏、大黃等分混合而成。
為末,水調敷之,立效。
治腿腳生瘡
成片,久不能愈。
大蜂房(去淨蜂子,一個)
填蜜令滿,漫火煨乾成灰,研末,香油調掃,痂一脫即愈。
腳氣腫痛
白芷,白芥子(等分,為末)
薑汁和塗。
三因勝駿湯
治下部一切痛,並鶴膝風。
附子(制,一兩),當歸,天麻,牛膝,棗仁,熟地,防風(各二兩),木瓜(四兩),全蠍(一兩),麝香(一錢),木香,乳香,沒藥,羌活,炙草(各五錢),檳榔,萆薢,蓯蓉,故紙,巴戟,蒼朮(各一兩)
蜜丸,鹽酒下七十丸。近者七日、遠者半月見效。
白話文:
最後,用清水調和敷在患處,立刻見效。
治療腿腳生瘡,成片狀,久治不癒。將蜂房去除蜂子,研成粉末,用蜂蜜填滿,用小火煨成灰燼,研磨成粉末,用香油調和塗抹,痂皮一脫就痊癒。
治療腳氣腫痛,將白芷和白芥子等量研磨成粉末,用薑汁混合塗抹。
三因勝駿湯治療下部一切疼痛,以及鶴膝風。將制附子、當歸、天麻、牛膝、棗仁、熟地、防風、木瓜、全蠍、麝香、木香、乳香、沒藥、羌活、炙草、檳榔、萆薢、蓯蓉、故紙、巴戟、蒼朮按照比例混合,製成蜜丸,用鹽酒送服,每次七十丸。病情輕者七日見效,病情重者半月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