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醫方彙編》~ 第二冊 (8)
第二冊 (8)
1. 丹毒
此症,發無定處,忽然變赤,如丹塗之狀,與斑相類。有乾溼二種。乾者,色紅,形如雲片,發熱作癢,乃心肝之燥火,用化斑解毒湯;濕者,色多黃白,大小不等,流水作癢,乃脾肺之濕熱,用除濕胃苓湯。若腰脅生之,乃肝火妄動,名曰纏腰丹,用柴胡清肝散,以慈嬰散敷之。
若未過周歲之小兒而得此症,其毒多受於未生之前,發於已生之後,先天已損,百或一生。
慈嬰散
滑石(二錢,飛),寒水石(一錢,飛),雄黃(五分,飛),羚羊(三錢,炒炭)
共為末,雞子清調敷。
化斑解毒湯
元參,知母,石膏,人中黃,黃連,升麻,連翹,牛子(各一錢),甘草,淡竹葉(廿片)
水煎服。
除濕胃苓湯
防風,蒼朮,赤苓,陳皮,厚朴,山梔,木通,澤瀉,滑石(各一錢),甘草,薄荷(各三分),白朮,豬苓(各一錢)
燈心為引,水煎服。
柴胡清肝散
柴胡(錢半),黃芩(一錢),山梔(錢半,炒),川芎(一錢),桔梗(八分),甘草(五分),連翹(一錢)
水煎服。
白話文:
這個病症,可能在身體任意部位發生,突然之間皮膚變得紅赤,呈現出像塗了硃砂般的狀態,看起來與疹子相似。這種病症可分為乾性和濕性兩種情況。乾性的,皮膚呈紅色,形狀如雲朵般片狀,伴隨發熱和癢感,這是由心臟和肝臟的燥火所導致,可用「化斑解毒湯」來治療;濕性的,顏色多為黃白色,大小不一,會流出水分且感到癢,這是因為脾臟和肺部的濕熱所致,應使用「除濕胃苓湯」來治療。如果這種病長在腰部或脅下,那可能是肝火失控,被稱為「纏腰丹」,可以使用「柴胡清肝散」,並外敷「慈嬰散」。
對於未滿一歲的小孩來說,他們之所以會得到這種病,多半是因為在出生前就已經接觸到毒素,然後在出生後才爆發出來,這表示他們的先天健康狀況已經受到影響,一百個當中可能只有一個能存活。
慈嬰散的成分有:滑石、寒水石、雄黃、羚羊角,將這些藥材磨成粉,再用雞蛋清調和,敷在患部。
化斑解毒湯的成分包括:元參、知母、石膏、人中黃、黃連、升麻、連翪、牛蒡子、甘草、淡竹葉,用水煎煮後服用。
除濕胃苓湯的成分有:防風、蒼朮、赤苓、陳皮、厚朴、山梔、木通、澤瀉、滑石、甘草、薄荷、白朮、豬苓,用水煎煮後,以燈心草作為引子服用。
柴胡清肝散的成分包括:柴胡、黃芩、山梔、川芎、桔梗、甘草、連翪,用水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