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杖仙

《吳氏醫方彙編》~ 第二冊 (5)

回本書目錄

第二冊 (5)

1. 乳症

乳房屬胃,而黑圈內屬肝。其症不一,有懷孕而內吹者,由有小兒食乳而外吹者,有勒乳而結者,有欲斷乳而太急者。初覺疼痛,即以通殼塞鼻,立消。如起腫痛,肉色赤,或憎寒熱,頭痛煩渴者,為乳癰,宜清胃解毒湯,熱服取汗。如已潰者,須用補養氣血之藥。若起於黑圈,腫硬不消,亦無疼痛者,乃肝氣鬱滯所致,宜生何首烏一兩,加青皮、柴胡平肝之劑。至於五心煩熱、肢體倦瘦、月經不調、乳內結毒如芡實者,為乳慄。

初起用青皮為末,以人參湯調人生薑汁細細呷之,一夜五六次,至五七日自消;再用四物湯加行經開鬱之劑。若遲至日久,內毒外潰,形如巖穴,名乳岩,百無一生。

東垣內托升麻湯

治婦人乳中結核。

瓜蔞仁(三錢),連翹(二錢),甘草節(一錢),青皮(一錢)

水煎,食後細細呷之。

清胃解毒湯

瓜蔞(連皮切碎,一個),蒲公英(酒洗,五錢),天花粉(一錢),乳香(一錢),生甘草(三錢),當歸(三錢)

水煎服。

乳岩

澤蘭葉(四錢),地丁(四錢),白及(四錢),蒲公英(四錢),生甘草(一錢),木瓜(四錢),當歸(三錢)

水酒各一碗,煎一盅,候飢時熱服。渣再煎浴乳,汗出即愈。如患重者,再一劑,痛止腫消矣。

乳岩久不愈

樺皮(燒灰存性),油核桃(燒灰存性),枯礬(各等分),輕粉(減半)

為末,香油調敷。

乳岩

蟹殼砂鍋內炒炭,為細末,每服二錢,黃酒調服,日日服之,勿令間斷,以消盡為度,神效無比。

清肝解鬱湯

八珍湯加川貝、柴胡、陳皮、粉丹皮、山梔。

消毒散

銀花,青皮,天花粉,柴胡,姜蠶(炒),川貝,當歸,白芷(各二錢)

水二盅,煎一盅,食遠服。如治便毒,加大黃一二錢,空心服。

瓜蔞飲

瓜蔞(搗碎,二個),甘草,當歸(各五錢),乳香(另研),沒藥(另研,各一錢)

作二劑,用酒三碗,煎至二碗,分三次飲,更以渣罨患處。

通殼丹

生半夏(一個),蔥頭(如指大,一塊)

共搗爛,以夏布裹塞鼻,左患塞右,右患塞左,半炷香為度。

乳癰潰爛

蝸牛,石膏

共搗爛,曬乾上之,神效。

乳吹散

蟹蓋(燒灰存性),絲瓜瓤(炒,各五錢)

共為末,黃酒送下。

勒乳成癰

益母草,為細末,水調塗。

乳癰初起

白芷,川貝(為末,各二錢)

溫酒調服。

乳癰不消

白麵炒黃,醋煮為糊,塗之。

白話文:

[乳腺疾病]

乳房與胃臟相關,而乳暈區域則與肝臟相聯。乳腺疾病的類型繁多,有因懷孕期間乳腺充血,有的是因為嬰兒吸吮過度導致乳腺炎,有的是因為哺乳期受壓迫造成乳腺堵塞,也有的是想要斷奶但方式過於急躁。剛開始感到疼痛時,可用通殼丹塞入鼻孔,可立即緩解。如果出現紅腫疼痛,甚至畏寒發熱,頭痛口渴,這就是乳腺炎,應服用清胃解毒湯,趁熱喝並促進出汗。對於已經化膿的情況,需要使用補氣養血的藥物。若病發在乳暈區,腫塊堅硬且不消退,也沒有疼痛感,這是由肝氣鬱結引起,宜服用生何首烏一兩,加上青皮、柴胡等疏肝理氣的藥物。而對於手足煩熱、四肢疲倦消瘦、月經失調、乳腺內有如芡實大小的結塊,這就是乳腺增生。

初期可以用青皮磨成粉末,用人參湯調和生薑汁細細飲用,一夜服用五六次,到第五七天自然會消退;之後再用四物湯加上調經開鬱的藥物。如果延誤治療,內毒外漏,形成像岩石般的病竈,稱為乳腺癌,幾乎無法治癒。

東垣內託升麻湯:用於治療女性乳腺結節。

瓜蔞仁(三錢)、連翹(二錢)、甘草節(一錢)、青皮(一錢)

用水煎煮,飯後細細飲用。

清胃解毒湯:

瓜蔞(連皮切碎,一個)、蒲公英(酒洗,五錢)、天花粉(一錢)、乳香(一錢)、生甘草(三錢)、當歸(三錢)

用水煎煮服用。

乳腺癌:

澤蘭葉(四錢)、地丁(四錢)、白及(四錢)、蒲公英(四錢)、生甘草(一錢)、木瓜(四錢)、當歸(三錢)

水和酒各一碗,煎成一盅,待餓時熱服。藥渣再煎煮用來浸泡患部,出汗即可痊癒。病情嚴重者,再服一劑,疼痛停止腫脹消除。

對於乳腺癌久治不愈:

樺樹皮(燒成灰)、油核桃(燒成灰)、枯礬(等量)、輕粉(減半)

研磨成末,用香油調和外敷。

乳腺癌:

蟹殼(砂鍋內炒炭),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黃酒調和服用,每日服用,不可間斷,直到病竈完全消失,效果非常神奇。

清肝解鬱湯:

八珍湯加川貝、柴胡、陳皮、粉丹皮、山梔。

消毒散:

銀花、青皮、天花粉、柴胡、姜蠶(炒)、川貝、當歸、白芷(各二錢)

用水兩盅,煎成一盅,飯後服用。如果用於治療便祕,可以加入大黃一二錢,空腹服用。

瓜蔞飲:

瓜蔞(搗碎,兩個)、甘草、當歸(各五錢)、乳香(另研)、沒藥(另研,各一錢)

製成兩劑,用酒三碗,煎至二碗,分三次飲用,並將藥渣敷在患處。

通殼丹:

生半夏(一個)、蔥頭(如手指大小,一塊)

共同搗碎,用夏布包裹塞入鼻孔,左邊患病塞右邊,右邊患病塞左邊,約半炷香時間。

乳腺炎潰爛:

蝸牛、石膏

共同搗碎,曬乾後敷在患處,效果非常神奇。

乳吹散:

蟹蓋(燒成灰)、絲瓜瓤(炒,各五錢)

共同研磨成末,用黃酒送服。

哺乳期乳腺炎:

益母草,細末,用水調和塗抹。

乳腺炎初期:

白芷、川貝(磨成末,各二錢)

溫酒調和服用。

乳腺炎不消退:

白麵炒黃,用醋煮成糊狀,塗抹在患處。

2. 陰菌

生於前陰,或上下,或左右,形如芝菌雞冠,如乳首,大小不一,由七情鬱火損傷脾肝二經,以致濕熱下注;或兼天行疫癘之氣,互相傳染,俗名下翻。初起心神恍惚,或頭痛,唇帶白色,不覺痛楚,久而方知淋漓作癢,宜瀉肝湯;壯者,加大黃。外用蛇床子敷之洗之。如脹悶體倦,內熱口乾,赤白帶下,經候不調,淋漓腫痛者,四物湯加柴胡、山梔、丹皮;潰腐者,逍遙散加山梔、川芎。

逍遙散

柴胡,當歸,白芍(炒),白朮,茯苓(各一錢),炙草(五分)

加薄荷、生薑為引,水煎服。

陰菌

朝腦(三錢),五倍子(焙,三錢),枯礬(三錢),龍骨(煅,水飛,三錢),蓮瓣(有此更好,三錢),麝(一分),冰片(二分),雄黃(水飛,錢半),杏仁粉(二錢)

先將龍骨、五倍、枯礬研細,入朝腦、片、麝,研極細,搽患處。忌諸豆,並忌雞、魚諸發物。搽時先用藥水熏洗。蒼朮、土茯苓、甘草,煎湯洗。

下翻奇驗

白礬(飛),黃連,柳綠皮(焙),石榴皮(焙),硼砂,壁錢窩(去子,土焙,五個),蛤蜊(煅,各等分),冰片(少許)

各為細末,調勻,香油調搽。

治下翻仙方屢驗

黃連(五分),五倍子(去蟲炷,焙,一錢),烏木(銼為末,焙,三分),枯礬(三分),輕粉(三分),壁錢窩(去子並蜘蛛,焙,七個),雄黃(水飛,二分),冰片(少許)

共為細末,用鮮地黃自然汁合丸,如大黑豆大,納患處;再以豬脂熟油二兩、銀珠一錢、黃燭三錢熬勻,俟冷攤一貼覆丸上,次日起,去堅肉一層,再用花椒煎湯洗淨,換藥,三五天可愈。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中醫對一種生在私處的疾病,形狀類似靈芝或雞冠,或像乳頭,大小不一的治療方法。這種病是由情緒壓抑和過度的怒火損害了脾臟和肝臟,導致濕熱向下流注,或者也可能由瘟疫之氣相互傳染所致,民間稱之為「下翻」。

剛開始可能有心神恍惚、頭痛,嘴脣帶白,不會感到疼痛,時間久了才會覺得濕潤發癢。治療上,可以使用瀉肝湯;如果是體質壯實的人,可以加上大黃。外部可用蛇牀子來敷和洗。如果感覺脹悶疲倦、內熱口乾、白帶或紅帶下多,月經不調,淋漓腫痛,可以用四物湯加上柴胡、山梔、丹皮;若是潰爛腐爛,則用逍遙散加上山梔、川芎。

逍遙散的配方為:柴胡、當歸、炒白芍、白朮、茯苓各一錢,炙草五分,再加入薄荷和生薑作為引子,用水煎煮服用。

陰菌的治療方為:朝腦三錢、五倍子三錢、枯礬三錢、龍骨三錢、蓮瓣三錢、麝香一分、冰片二分、雄黃錢半、杏仁粉二錢。先將龍骨、五倍、枯礬磨成細粉,再加入朝腦、片、麝香,研磨至極細,塗抹於患處。忌食各種豆類,以及雞、魚等易引起發炎的食物。塗抹前應先用藥水燻洗。可用蒼朮、土茯苓、甘草煎湯洗。

下翻奇驗的治療方為:白礬、黃連、柳綠皮、石榴皮、硼砂、壁錢窩、蛤蜊、冰片各等分,全部磨成細粉,混合均勻,用香油調和塗抹。

治療下翻的仙方為:黃連五分、五倍子一錢、烏木三分、枯礬三分、輕粉三分、壁錢窩七個、雄黃二分、冰片少許。全部磨成細粉,用新鮮地黃的汁液混合成丸,如大黑豆大小,放入患處;再以豬油二兩、銀珠一錢、黃燭三錢熬勻,待冷後敷在丸上,第二天起牀後,去掉一層硬肉,再用花椒煎湯清洗,更換藥物,大概三到五天就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