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醫方彙編》~ 第二冊 (9)
第二冊 (9)
1. 瘡瘍
括關鍵處治之法
一、治瘡瘍用藥,當審其經絡、標本、虛實以治之;不可泥於熱毒內攻,專用清涼克伐之劑虧損脾胃氣血,多致有誤。若腫高焮痛者,即氣實也。先用仙方活命飲,後用托裡解毒。漫腫微痛者,真氣虛也,用托裡散。如不應,加薑桂。若作膿不腐潰,陽氣虛也,用四君子加黃耆、肉桂。
若膿既出反痛,血氣虛也,用八珍散。不生肌,不收斂,脾氣虛也。四君子加芍藥、木香。又當舍時從症,如腫痛、煩躁、發熱、飲冷、便秘、脈洪數實,是為五實。雖在嚴冬,必用大苦寒之劑,瀉其陽以救其陰。若脈細、皮寒、瀉痢、腸鳴、不食、嘔吐、手足逆冷,是為五虛。
白話文:
治療瘡瘍時,要根據病人的經絡、病情、體質虛實來選擇藥物,不能只考慮熱毒內攻,一味用清涼藥物,容易損傷脾胃氣血,導致治療錯誤。如果腫起又高又紅又痛,就是氣實,應先用仙方活命飲,再用托裡解毒藥物。如果腫脹不明顯,疼痛輕微,就是真氣虛,應服用托裡散,若效果不佳,可以加生薑和桂枝。如果化膿但不潰爛,就是陽氣虛,應服用四君子湯加黃耆、肉桂。
如果膿已排出但仍疼痛,就是血氣虛,應服用八珍散。如果傷口不生肌、不收斂,就是脾氣虛,應服用四君子湯加芍藥、木香。此外,還要根據季節和症狀,靈活調整用藥。如果腫痛、煩躁、發熱、怕冷、便秘、脈洪數實,就是五實證,即使在嚴冬也要用苦寒藥物,瀉去陽氣以救陰。如果脈細、皮膚冰冷、腹瀉、腸鳴、不思飲食、嘔吐、手足冰冷,就是五虛證。
雖在盛暑,必用大辛熱之藥,散其陰以回其陽。若執其常法,則誤矣。
二、治瘡瘍作嘔。如熱盛焮痛,邪氣實也,用仙方活命飲解之。若因作膿焮痛,胃氣虛也,用托裡消毒散,或針以瀉之。焮痛便秘,熱蘊於內也,用內疏黃連湯導之。寒藥傷胃者,托裡健中湯。食少胃寒者,托裡益中湯。脈細、腸鳴、腹痛瀉,托裡溫中湯。肝木乘脾土者,托理益中湯。
白話文:
即使在盛夏,也必須使用辛辣溫熱的藥物,散發陰氣以回補陽氣,如果執著於常規方法,就會犯錯。
治療瘡瘍嘔吐,如果熱盛焮痛,是邪氣實證,就用仙方活命飲解毒。如果因化膿焮痛,是胃氣虛弱,就用托裡消毒散,或針灸瀉火。焮痛便秘,是熱氣蘊積於內,就用內疏黃連湯導熱。寒涼藥物傷胃的,就用托裡健中湯。食慾不振、胃寒的,就用托裡益中湯。脈象細弱、腸鳴腹痛瀉的,就用托裡溫中湯。肝木克脾土的,就用托理益中湯。
胃腕停痰者,托裡清中湯。脾虛自病者,托裡益黃散。鬱結傷脾者,托裡越鞠湯。喜寒惡熱宜降火,喜熱惡寒宜養胃,脈實便秘宜瀉火。
三、治瘍症用圍藥。如腫痛熱渴,症屬純陽;若似腫非腫,似痛非痛,似潰非潰,屬半陰半陽;若微腫微痛,或色黯不痛,或堅硬不潰,症屬純陰,當隨症變通,不可概用寒涼。
四、治瘡瘍陽氣脫陷。或誤用克伐,或膿血大瀉,或吐瀉勞役,或誤行房事,發熱,煩躁,頭痛,頭暈,便血,目赤,煩喘,自汗,盜汗,氣短,睡痰,體倦,熱渴,意欲飲水投水,身熱惡寒,增寒惡衣,揚手擲足,汗出如水,腰背反張,呻吟不絕,脈洪浮大,此無根虛火假熱之症。
白話文:
胃部積痰的,可用清中湯治療。脾虛自病的,可用益黃散治療。鬱結傷脾的,可用越鞠湯治療。喜歡寒冷怕熱的,要降火;喜歡炎熱怕冷的,要養胃;脈象強勁便秘的,要瀉火。
治療瘡瘍要根據症狀選擇藥物。比如腫痛口渴,屬於純陽症狀;如果腫痛不明顯、潰爛不明顯,屬於半陰半陽;如果腫痛輕微,或者顏色暗淡無痛,或者堅硬不潰,屬於純陰症狀,要根據不同情況變通用藥,不能一概而論使用寒涼藥物。
治療瘡瘍時,如果陽氣虛脫,或者誤用過於寒涼的藥物,或者膿血大量流失,或者嘔吐腹瀉過度勞累,或者誤行房事,會出現發熱、煩躁、頭痛、頭暈、便血、眼紅、喘不過氣、自汗、盜汗、氣短、睡覺時有痰、身體疲倦、口渴、想要喝水卻又害怕水、身體發熱怕冷、增加寒涼的衣物、手腳亂動、汗出如水、腰背反張、不斷呻吟、脈象洪大浮弱,這些都是虛火假熱的症狀。
若微寒頭痛,咳逆嘔吐,耳聾目蒙,小便自遺,或時淋漓,瀉痢腸鳴,里腹痛,玉莖短縮,冷汗時出,齒牙浮動,肢體麻痹,或厥冷身痛,咬牙切齒舌,唇木強硬,呃逆,喘,脈促、微沉細,此危殆之症,但見一二。急用大劑參附湯補之,多得復生。
五、治瘡瘍潰後,發熱煩躁。若發熱無寐,血虛也,聖愈湯;自汗不止,氣虛也,四君子加黃耆、五味子。午前發熱,補氣為主;午後發熱,補血為主。脈澀而熱亦補血。若大渴面赤、脈洪浮,陰虛發熱也,當歸補血湯。脈浮或弱而兼惡寒者,氣虛也,宜補氣。肢體微熱、煩躁面赤,脈沉微,陰盛發熱也,四君子加姜附。
白話文:
如果出現輕微的寒頭痛、咳嗽逆氣嘔吐、耳聾眼花、小便失禁或時常滴漏、腹瀉腸鳴、腹部疼痛、陰莖縮短、冷汗時出、牙齒鬆動、四肢麻痺、或身體冰冷疼痛、咬牙切齒、嘴唇僵硬、呃逆、喘不過氣、脈搏急促微弱細小,這些都是十分危險的症狀,但通常只會出現一兩種。遇到這種情況,應立即使用大量的參附湯來補充元氣,很多病人因此得以起死回生。
治療瘡瘍潰爛後發熱煩躁,如果發熱失眠,屬於血虛,可以用聖愈湯;如果自汗不止,屬於氣虛,可以用四君子湯加黃芪、五味子。上午發熱,以補氣為主;下午發熱,以補血為主。脈搏澀而有熱氣,也需補血。如果出現口渴面紅、脈搏洪大浮動,屬於陰虛發熱,可以用當歸補血湯。脈搏浮弱或伴隨怕冷,屬於氣虛,應該補氣。四肢微微發熱、煩躁面紅、脈搏沉微,屬於陰盛發熱,可以用四君子湯加生薑附子。
六、治瘡瘍,大便閉結。脈澀而閉者,屬血少,宜養血;若作渴飲,其脈洪數而有力者,或沉實結痞,屬實火,宜用內疏黃連湯。若口乾飲湯,其脈浮大而無力者,屬氣虛,宜用加味八珍湯。脈浮而澀,氣血虛也,宜補氣血。若飲食雖多,肚腹不脹,此內火銷鑠,切不可通。
若腹痞脹而不通者,乃因直腸乾涸,以豬膽汁導之。若誤行疏導,復傷元氣,則不能潰斂。
七、治瘍瘡,大便瀉。若因寒涼傷脾,六君子加砂仁。脾氣虛弱,六君子煎送二神丸。命門火衰,用八味丸料煎送四神丸。脈沉而細,飲食不下,用姜附湯,多有復生者。
白話文:
治療瘡瘍和便秘,脈搏沉澀者,代表血虛,需要養血;若患者口渴多飲,脈搏洪數有力,或腹部沉實有結塊,屬實火,應服用黃連湯。若患者口乾渴,脈搏浮大無力,屬氣虛,應服用加味八珍湯。脈搏浮而澀,代表氣血虛弱,需要補氣血。若患者食量大但腹部不脹,是內火消耗過度,切勿通便。
若腹部脹滿不通,是因為直腸乾燥,可用豬膽汁導泄。若誤用疏導方法,會損傷元氣,導致瘡瘍無法癒合。
治療瘡瘍和腹瀉,若因寒涼傷脾引起,可以用六君子湯加砂仁。若脾氣虛弱,可以用六君子湯送二神丸。若命門火衰,可用八味丸料煎送四神丸。脈搏沉細,食慾不振,可以用姜附湯,多數可以恢復。
八、治瘡瘍,小便頻數,或莖中澀疼者,乃腎經陽氣虧損,陽無以化之惡瘡也,加減八味丸。足脛逆冷者,用八味丸以補陽。小便頻而黃者,四物加參、朮、麥冬、五味以滋肺腎。小便短而黃者,補中益氣加山藥、麥冬、五味以補腎。若熱結膀胱而不利者,五淋散以清熱。脾肺氣燥而不化者,黃芩清肺飲以滋陰。
若膀胱陰虛、陽無以生者,用七味丸量加知柏。膀胱陽虛、陰無以化者,與老人陰痿、精內敗者,用八味加車前、牛膝;如不應,更加附子。若大小便牽痛,愈痛則愈便,愈便則愈牽痛,以前藥多加附子,多有生者。若黃柏知母淡滲之劑,既瀉真陽,又損真陰,其危矣。
白話文:
八、對於治療傷口、小便頻繁,或者下體感到澀痛的情況,這是因為腎經的陽氣不足,導致了惡性傷口的產生,可以使用加減八味丸。如果腳踝感到冷,可以用八味丸來補充陽氣。小便頻繁且尿色偏黃,可以使用四物加參、朮、麥冬、五味來滋養肺和腎。小便短暫且尿色偏黃,可以使用補中益氣加上山藥、麥冬、五味來滋養腎。如果膀胱中有熱結而不通暢,可以使用五淋散來清熱。如果脾肺的氣體乾燥,不能轉化,可以使用黃芩清肺飲來滋潤陰氣。
如果膀胱的陰氣虛弱,陽氣無法產生,可以使用七味丸並加入知柏。如果膀胱的陽氣虛弱,陰氣無法轉化,這與老年人的陰道萎縮、精液敗壞的情況相似,可以使用八味丸加上車前和牛膝;如果情況沒有改善,可以進一步加入附子。如果出現尿道疼痛,疼痛越嚴重就越想排尿,排尿後疼痛反而加重,這種情況可以使用之前的方劑,並且加入更多的附子,通常這種情況有救活的機會。如果使用黃柏和知母這種淡滲的藥物,會導致真正的陽氣和陰氣的損失,這種情況非常危險。
九、治瘡瘍作渴。上部脈數,降火。如脈大無力,或微弱,宜補氣血。焮痛發熱,便利調和者,上部脈沉實,用竹葉石膏湯。腫痛發熱,大便秘澀者,內臟熱也,四順清涼飲。漫腫微痛者,氣血虛壅也,用補中益氣湯。焮腫痛甚者,熱毒蘊結也,用仙方活命飲。若因胃火銷爍而津液短少者,胃脈數,用竹葉黃耆湯。
若因腎氣虛而不能生津液者,用補中益氣湯。若胃氣傷而內亡津液者,用七味白朮散。若因腎水乾涸作渴,或口乾舌燥者,尺脈大或無力,用加減八味丸。或先口乾作渴,小便頻數,而後患疽,或疽愈後作渴飲水;或舌黃乾硬,小便數而疽生者,尤其惡也。如膿血大泄,或瘡口出血而渴者,大補氣血;如不應,急用獨生湯。
白話文:
治療瘡瘍導致口渴,如果上部脈搏跳動很快,要降火。如果脈搏有力度不足,或是微弱,就需要補氣血。紅腫疼痛發熱,排便通暢的,上部脈搏沉實有力,要用竹葉石膏湯。腫痛發熱,大便秘結的,是內臟有熱,要用四順清涼飲。腫脹不痛的,是氣血虛弱阻塞,要用補中益氣湯。紅腫疼痛嚴重的,是熱毒積聚,要用仙方活命飲。如果因為胃火過旺而津液不足,胃脈跳動很快,要用竹葉黃耆湯。
如果因為腎氣虛弱而不能生津液,要用補中益氣湯。如果胃氣受損而內部缺少津液,要用七味白朮散。如果因為腎水枯竭而口渴,或是口乾舌燥,尺脈跳動有力或無力,要用加減八味丸。如果先出現口乾口渴,小便次數頻繁,之後患上疽病,或疽病痊癒後出現口渴,要大量喝水;或是舌頭發黃乾硬,小便次數頻繁並且出現疽病,這就非常嚴重了。如果出現膿血大量流出,或瘡口出血而口渴,要大力補氣血;如果效果不好,要緊急使用獨生湯。
苟能預知其因,預先服加減八味丸、補中益氣湯,以滋化源,可免是禍。
十、治瘡瘍出血。因五臟之氣虧虛,虛火動而錯經妄行也。若因肝旺而血妄行者,四物湯加炒梔、丹皮、茯苓。肝虛不能藏血也,六味地黃丸;心虛不能主者,加炒連、丹皮、苓朮。若脾虛不能統血者,四君加炒梔、丹皮。若脾經鬱結者,用歸脾湯加五味子。若脾肺氣虛者,補中益氣加五味子。
若氣虛俱虛者,十全大補湯。若陰火動者,六味丸加五味子。若發熱而脈大者,不治。
白話文:
只要能事先預知病因,就應該及早服用加減八味丸、補中益氣湯,滋養身體的根本,就能避免疾病的發生。
治療瘡瘍出血,是因為五臟氣虛,虛火上炎,導致氣血失調。若因肝氣旺盛而引起出血,可用四物湯加入炒梔子、丹皮、茯苓。若因肝虛不能藏血,可用六味地黃丸。若因心虛不能統攝血液,可用六味地黃丸加入炒連翹、丹皮、茯苓、白朮。若因脾虛不能統攝血液,可用四君子湯加入炒梔子、丹皮。若因脾經鬱結,可用歸脾湯加入五味子。若因脾肺氣虛,可用補中益氣湯加入五味子。
若氣血雙虛,可用十全大補湯。若陰火上炎,可用六味地黃丸加入五味子。若發熱且脈象洪大,則不可治療。
十一、治瘡瘍肌肉不生。若赤色而不生者,血熱也,四物湯加丹皮。晡熱內熱者,血虛也,四君子加歸地丹皮。若膿水清稀,氣血俱虛也,十全大補湯。食少體倦,脾氣虛也,補中益氣湯。煩熱作渴,起居如常,胃火也,竹葉黃耆湯。煩熱作渴,日晡熱甚,腎虛也,加減八味丸。
十二、治腫瘍。腫高焮痛,脈浮者,邪在表也,宜托之。腫硬痛深,脈沉者,邪在裡也,宜下之。外無焮腫,內則便利調和者,邪在經絡也,當調榮衛。焮腫煩躁,或咽乾作渴者,宜降之。或焮腫發熱,或拘急,或頭痛者,邪在表也,宜散之。大痛或不痛者,邪氣實也,隔蒜灸之,更用解毒。
白話文:
治療瘡瘍肌肉不生,若呈現紅色但無法癒合,是血熱,用四物湯加上丹皮。若午後發熱,內熱,是血虛,用四君子湯加上歸地、丹皮。若膿水清稀,是氣血俱虛,用十全大補湯。若食慾不振,身體疲倦,是脾氣虛,用補中益氣湯。若煩熱口渴,起居如常,是胃火,用竹葉黃耆湯。若煩熱口渴,下午熱甚,是腎虛,用加減八味丸。
治療腫瘍,腫塊高聳發紅疼痛,脈搏浮動,是邪氣在表,宜用托邪之法。腫塊堅硬疼痛深沉,脈搏沉細,是邪氣在裡,宜用下邪之法。外觀無發紅腫脹,內則排泄通暢,是邪氣在經絡,當調和營衛。發紅腫脹煩躁,或口乾舌燥,宜用降邪之法。或發紅腫脹發熱,或肢體拘急,或頭痛,是邪氣在表,宜用散邪之法。疼痛劇烈或無疼痛,是邪氣實,用隔蒜灸,再用解毒藥物。
煩躁飲冷,焮痛脈數者,邪在上,宜清之。惡寒而不潰者,氣實兼寒邪也,宜宣而補之。焮痛發熱、汗多、大渴、便秘、譫語者,結陽症也,宜下之。不作膿,或熱而不潰者,虛也,宜補之。
十三、治潰瘍。膿熱不潰者,陽氣虛也,宜補之。瘀肉不腐者,宜大補陽氣,更用桑柴炙之。膿清或不斂者,氣血俱虛也,宜大補。膿後食少無睡,或發熱者,虛也,宜補之。倦怠懶言,食少不睡者,虛也,宜補之。寒氣襲干,瘡口補斂,或陷下不斂者,溫補之。脈大無力,或澀微者,氣血俱虛也,峻補之。出血或膿多煩躁不眠者,乃亡陽也,急補之。
十四、治潰後作痛。膿出而作痛者,虛也,宜補之。脈數虛而痛者,屬虛火,宜滋陰。脈數實而痛者,邪氣實也,宜瀉之。脈實,便秘而痛者,邪在內也,宜下之。脈澀而痛者,氣血虛寒也,溫補之。脈浮數,發熱而痛者,邪在表也,宜散之。
白話文:
感到煩躁,喜歡喝冷飲,發熱疼痛,脈搏跳得快,代表邪氣在上,應該要清熱解毒。如果畏寒,但潰瘍沒有破開,表示身體氣虛又伴隨著寒邪,應該要宣通氣血,並且補益元氣。發熱疼痛,出汗多、口渴、便秘、神志不清,這是陽氣鬱結的表現,應該要瀉火通便。如果潰瘍沒有化膿,或者發熱但不潰爛,說明身體虛弱,需要補益元氣。
潰瘍化膿但不破潰,說明陽氣虛弱,需要補益元氣。潰瘍處的肉組織不腐爛,應該要大力補益陽氣,並用桑枝、柴胡炙烤。膿液稀薄或潰瘍久不癒合,說明氣血兩虛,需要大力補益。潰瘍癒合後食慾不振,睡眠減少,或者發熱,都是虛弱的表現,需要補益元氣。感到倦怠,說話懶散,食慾不振,睡眠減少,都是虛弱的表現,需要補益元氣。寒氣入侵,導致瘡口癒合,或癒合後凹陷,需要溫補脾腎。脈象有力但微弱,或脈搏細澀,說明氣血兩虛,需要峻補。出血或膿液多,煩躁不安,失眠,說明陽氣耗損,需要緊急補益。
潰瘍癒合後疼痛,說明身體虛弱,需要補益元氣。脈搏跳得快,虛弱,並且疼痛,屬於虛火上炎,需要滋陰降火。脈搏跳得快,有力,並且疼痛,說明邪氣實盛,需要瀉火解毒。脈搏有力,便秘,並且疼痛,說明邪氣在內,需要瀉火通便。脈搏細澀,並且疼痛,說明氣血虛寒,需要溫補脾腎。脈搏浮而快,發熱,並且疼痛,說明邪氣在表,需要疏風散寒。
千捶膏
專治疔毒,瘰癧。
木鱉(五個),松香(四兩),銅綠(二錢),乳香(二錢)沒藥(二錢),杏仁(一錢,去皮尖),蓖麻仁(七錢),巴豆仁(五個),麝(一分),冰片(二分)
共搗千餘下。
白話文:
千捶膏
專門治療疔瘡毒腫、瘰癧(頸部淋巴結腫大)
藥材:
- 木鱉(五個)
- 松香(四兩)
- 銅綠(二錢)
- 乳香(二錢)
- 沒藥(二錢)
- 杏仁(一錢,去皮尖)
- 蓖麻仁(七錢)
- 巴豆仁(五個)
- 麝香(一分)
- 冰片(二分)
製法:
將以上所有藥材共搗成泥狀,至少搗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