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杖仙

《吳氏醫方彙編》~ 第一冊 (13)

回本書目錄

第一冊 (13)

1. 目症

眼科自有專門,其症多端,不能盡述,但即素所經驗者數症,書此以備用。

一目內眥忽結成泡,三日內便生膿汁者,為之目疳,乃心經邪熱而成。患此者,背上有紅細點,形如小瘡,刺破眼即差。故有偷針眼之說。

一大眥內忽起如脂如肉,漸掩瞳人,為胬肉扳睛,由暴怒傷肝,或好食辛熱之人,多患此症。四物湯加犀角、蟬蛻、木賊等,外以法制爐甘石加滷砂點之即愈。若久而堅硬者,難消。

一目泡,或上或下生瘡,為之眼丹,乃脾經有風、胃經有熱而成。未潰,以清熱散毒為主;已潰者,當加意調養,否則易於成漏。

一目泡,生出如菌頭大,蒂小漸長垂下,以致昏蒙,謂之目泡菌,俗呼谷眼。用軟綿蘸藥水蔭之少頃,用披針切之。血水出,以翠云錠子磨塗,再服清脾之劑。

一目症,忽然赤腫,頭重,怕熱,羞明,涕淚交流,染及里巷,為天行赤熱,用牛子大黃散,服之即愈。

八寶眼藥

點外障雲翳、瘀肉攀睛。

硃砂(一分),珍珠(六釐),川連(六釐),琥珀(三釐),乳香(去油,三釐),硼砂(三釐),爐甘石(法制,二錢),滷砂(一釐),青果核(研汁,二釐)

上為細末,瓷罐收貯。以骨簪蘸涼水點之,神效。

撥雲散

治外障雲翳。

爐甘石(法制,一錢),珍珠(一分),珊瑚(五釐),琥珀(四釐),熊膽(五釐),硇砂(少許)

各為細末,按方稱准,共合處,一再研,至無聲為度。

清涼散

點火眼爛弦等症。

爐甘石(一錢,制),硼砂(四釐),明礬(二釐),朴硝(一釐)

共為細末,研至無聲為度。

千金寶線

治眼漏。

爐甘石(五錢,制),硃砂(五分,飛),雄黃(五分,飛),輕粉(一錢)

各為細末,合一處,用熊膽五釐,水化合面作線如馬尾,納竅中,外以膏藥封之。

赤火金針

治赤眼、頭風、冷淚、鼻塞、耳鳴、牙疼。

焰硝(一兩),川芎,雄黃,乳香,沒藥,石膏(各一錢)

上為細末,每用一二分吹鼻三次,令患者噙水。

去翳方

豬胰(洗淨,五錢),蕤仁(去油,五分),青鹽(一錢)

共搗千下令如泥。每點少許,取下膜翳為效。

翠云錠

治眼泡內生菌毒。用左手大指甲佃於患眼根,右手以披針尖頭齊根切下,血出不妨。隨用此錠磨濃塗之,其血自止。

銅綠(研末,一錢),杭粉(五錢),輕粉(一分)

上研細末,用黃連一錢同川米百粒、水一杯,煎一半,再熬,折去二分,和藥作錠,陰乾。臨用清水磨搽。治爛弦或暴赤腫者,箍搽更妙。

針眼

南星(三錢),生地(一錢)

同研成膏,貼太陽穴。

洗眼方

治諸般眼疾。

歸尾(一錢),防風(一錢),赤芍(一錢),杏仁(去皮尖,搗爛,一錢),銅綠(二分),白礬(五分)

白話文:

眼科自有其專業,眼疾種類繁多,難以一一詳述,但可將我個人經驗中常見的幾種眼疾記錄下來,以備參考。

一種情況是眼內眥(靠近鼻子的眼角)突然長出像水泡的東西,三日內就會化膿,這稱為「目疳」,是心經邪熱引起的。患有此症的人,背部會有紅色的小點,像小瘡一樣。將小點刺破,眼睛的病就會好。這也是俗稱「偷針眼」的說法。

另一種情況是眼內眥突然長出像脂肪或肉一樣的東西,逐漸遮蔽瞳孔,這稱為「胬肉扳睛」,多因暴怒傷肝,或喜歡吃辛辣燥熱食物的人容易患上。可用四物湯加上犀角、蟬蛻、木賊等藥物治療,外用以特殊方法煉製的爐甘石加上滷砂點眼,即可痊癒。如果病程久了,胬肉變硬,就比較難消除了。

還有一種情況是眼皮長出水泡,可能在上眼皮也可能在下眼皮,還會長瘡,這稱為「眼丹」,是脾經有風、胃經有熱引起的。未潰爛時,以清熱解毒為主;如果已經潰爛,則要特別注意調養,否則容易形成漏管。

還有一種情況是眼睛長出像菌菇頭一樣大的水泡,根部細小,逐漸長長下垂,導致視力模糊,這稱為「目泡菌」,俗稱「谷眼」。用軟棉花沾上藥水敷在患處一會兒,然後用披針將其切除。流出血水後,用翠云錠磨碎塗抹,再服用清脾的藥物。

還有一種情況是眼睛突然紅腫,頭也覺得很重,怕熱,怕光,眼淚鼻涕直流,而且會傳染給其他人,這稱為「天行赤熱」,可以用牛子大黃散服用,很快就會好。

八寶眼藥

用於治療外障(眼表疾病)引起的雲翳、瘀肉攀睛(胬肉)。

成分:硃砂(少量)、珍珠(少量)、川連(少量)、琥珀(少量)、乳香(去油,少量)、硼砂(少量)、法制爐甘石(較多)、滷砂(少量)、青果核(研汁,少量)

做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放入瓷罐中保存。用骨製簪子沾取涼水,再蘸取藥粉點眼,效果很好。

撥雲散

用於治療外障引起的雲翳。

成分:法制爐甘石(較多)、珍珠(少量)、珊瑚(少量)、琥珀(少量)、熊膽(少量)、硇砂(少量)

做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按照配方比例混合,反覆研磨,直到沒有聲音為止。

清涼散

用於治療火眼(急性結膜炎)、爛弦風(眼瞼邊緣炎症)等眼疾。

成分:法制爐甘石(較多)、硼砂(少量)、明礬(少量)、朴硝(少量)

做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反覆研磨,直到沒有聲音為止。

千金寶線

用於治療眼漏(眼部膿液無法排出的疾病)。

成分:法制爐甘石(較多)、飛硃砂(少量)、飛雄黃(少量)、輕粉(少量)

做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混合在一起,加入少量熊膽汁調成糊狀,搓成馬尾粗細的藥線,塞入漏管中,外敷膏藥封住。

赤火金針

用於治療紅眼病、頭痛、冷淚、鼻塞、耳鳴、牙痛。

成分:焰硝(較多)、川芎(少量)、雄黃(少量)、乳香(少量)、沒藥(少量)、石膏(少量)

做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取少量吹入鼻孔,患者口中含水。

去翳方

用於去除眼翳(眼表膜狀遮蔽物)。

成分:豬胰(洗淨,較多)、蕤仁(去油,少量)、青鹽(少量)

做法:將以上藥材一起搗爛成泥狀。每次取少量點在眼翳處,可有效去除。

翠云錠

用於治療眼泡內滋生的菌毒。用左手大拇指甲按住患眼根部,右手用披針尖頭將其切除,流血沒有關係。然後用此藥錠磨碎塗抹,可以止血。

成分:銅綠(研末,少量)、杭粉(較多)、輕粉(少量)

做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少量黃連、米粒和水一起煎煮,再濃縮,與藥粉混合製成藥錠,陰乾。使用時用清水磨開塗抹。治療爛弦風或暴發紅腫時,塗抹效果更佳。

針眼

成分:南星(較多)、生地(少量)

做法:將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膏狀,貼在太陽穴。

洗眼方

用於治療各種眼疾。

成分:歸尾(少量)、防風(少量)、赤芍(少量)、杏仁(去皮尖,搗爛,少量)、銅綠(少量)、白礬(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