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醫方彙編》~ 第一冊 (12)
第一冊 (12)
1. 耳症
水煎溫服。
聤耳
治聤耳生膿,並黃水瘡。
枯白礬(五分),綿胭脂(灰,二分半),麝(少許),片腦(一分),爐甘石(煅,五分)
共為細末。先以綿杖子展干膿水,以葦筒吹,神效。
聤耳出汗
枯礬(一兩),黃丹(炒,一錢)
為末吹之,並治騾馬含毒。
耳痛或流血
蛇蛻燒灰存性,為末吹之。
又:杏仁炒黑,研爛綿裹塞之,亦止痛。
耳鳴方
石菖蒲,細辛,生地,烏賊骨,白芷,防風,松香(等分)
為末,熔蠟為丸,如小棗核大,綿裹塞耳中,一天一易。
耳鳴不止
川烏頭(燒灰),菖蒲(等分)
為末,綿裹塞之,一日再易,取效。
耳鳴耳聾
卒聾及腎虛,耳內如風水鐘鼓之聲。
川山甲(一大片),蛤粉(炒山甲用),赤蠍稍(七個),麝香(少許)
為末,麻油少許,融燭作梃,綿裹塞之。
耳卒聾閉
磁石一塊,入病耳中,再用鐵砂入不病耳內,自然通透。
腎虛耳聾
吸鐵石(一塊),川山甲(炒,存性,一片)
為末,新綿裹塞耳內,口內含生鐵一塊,覺耳內如風雨聲即通。
諸般耳聾
細辛末,融燭為丸鼠屎大,綿裹一丸塞之。
耳底腫痛
桑螵蛸(炒,存性),麝(少許)
研末。每用半字滲入。有膿者,先絞淨。
耳聾方
炒梔子(二錢),黃芩(錢半),石膏(生,研,四錢),黃柏(酒炒,錢半),知母(生用,錢半)
水三盅,煎六分,研入鐵鏽少許,溫服。藥用磁石塞耳,右耳聾塞右,左耳聾塞左,兩耳聾全塞。
白話文:
耳症
膿耳及黃水瘡: 將枯白礬五分、綿胭脂灰二分半、麝香少許、片腦一分、煅爐甘石五分研磨成細粉。先用棉棒擦乾膿水,再用葦管吹入藥粉,效果極佳。
耳流汗: 將枯礬一兩、炒黃丹一錢研磨成粉,吹入耳中。此法也可治療騾馬中毒。
耳痛或流血: 將蛇蛻燒成灰,研磨成粉,吹入耳中。另法:將杏仁炒黑研磨,用棉花包裹塞入耳中,也能止痛。
耳鳴: 將石菖蒲、細辛、生地、烏賊骨、白芷、防風、松香等量研磨成粉,用蠟熔成小棗核大小的丸藥,用棉花包裹塞入耳中,每日更換一次。
耳鳴不止: 將燒成灰的川烏頭和菖蒲等量研磨成粉,用棉花包裹塞入耳中,每日更換兩次,直至見效。
耳鳴耳聾: 針對突然耳聾及腎虛引起的耳內如同風水、鐘鼓聲響的情況:將川山甲一大片、炒蛤粉(用於炒山甲)、赤蠍七個、麝香少許研磨成粉,加少許麻油,用融化的蠟燭做成藥栓,用棉花包裹塞入耳中。
突然耳聾閉塞: 將一塊磁石放入患耳,再將鐵砂放入另一隻耳朵,自然就會通暢。
腎虛耳聾: 將一塊吸鐵石和炒至存性的川山甲一片研磨成粉,用新棉花包裹塞入耳中,並在口中含一塊生鐵,感覺耳內有風雨聲時即表示通暢。
各種耳聾: 將細辛研磨成粉,用融化的蠟燭製成如鼠屎大小的丸藥,用棉花包裹一粒塞入耳中。
耳底腫痛: 將炒至存性的桑螵蛸和少許麝香研磨成粉,每次用半字分量滲入耳中。如有膿液,需先將膿液擠出乾淨。
耳聾: 將炒梔子二錢、黃芩錢半、生石膏研磨四錢、酒炒黃柏錢半、生知母錢半,加水三盅煎至六分,加入少許鐵鏽,溫服。同時用磁石塞耳,右耳聾塞右耳,左耳聾塞左耳,雙耳皆聾則兩耳都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