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杖仙

《吳氏醫方彙編》~ 第二冊 (2)

回本書目錄

第二冊 (2)

1. 凍瘡

此症乃嚴冬寒風侵人,或著耳、面、手、足,先僵後破,輕者腫痛,重者遇冷即發,先癢後痛者是也。只以蟹蓋炒炭為末,香油調搽即愈。

八背散

蟹蓋炒炭為末,香油調搽。

金頂砒散

密陀僧為末,生薑搗汁調塗。

洗凍瘡方

蒜瓣(一掛),白萊菔(二個)

煎湯浴之。

手足皺裂

豬脂,薑汁

調勻,熱搽,少頃即合,數次即安。

白話文:

這種病症是因為嚴冬寒風入侵身體,導致耳朵、臉、手、腳先僵硬後破裂,輕者腫痛,重者遇冷就發作,先癢後痛。只要用蟹殼炒成炭末,用香油調和塗抹即可痊癒。

2. 漆瘡

此症乃氣虛肺熱之人,以感漆氣,周身腫癢,形若熱痱。先用柳葉煎湯浴之,再以雞子黃熬油塗之。蟹黃更捷。內服解毒化斑湯。

解毒化斑湯

治三焦火風熱毒致生火丹,遍身癢痛,兼治漆瘡。

元參,知母,石膏,人中黃,黃連,升麻,連翹,牛子(各一錢),甘草(五分),淡竹葉(廿片)

水煎服。

白話文:

這種病症是體質虛弱、肺部有熱的人,接觸到漆樹的氣息後,全身腫癢,看起來像是熱痱。先用柳葉煎水洗澡,再用雞蛋黃熬油塗抹,蟹黃效果更快。內服解毒化斑湯。

解毒化斑湯用來治療三焦火風熱毒導致的火丹,全身癢痛,也能治漆瘡。藥材包括元參、知母、石膏、人中黃、黃連、升麻、連翹、牛子(各一錢)、甘草(五分)、淡竹葉(二十片),水煎服用。

3. 翻花瘡

由瘡潰後,肝火、血燥生風所致。瘡口內胬肉突出,形如芝菌,或如蛇身,長短不一,斷不可誤用刀針蝕藥,只以藜蘆為末,加豬脂調敷即縮,或烏梅燒炭敷之,皆效。

白話文:

由瘡瘍潰爛之後,由於肝火旺盛、血液乾燥而生風所引起。瘡口內長出肉芽組織,形狀像芝菌,或像蛇身,長短不一,絕對不可誤用刀子、針灸或腐蝕性藥物,只需將藜蘆研磨成粉末,加入豬油調和後敷於瘡口,就能使肉芽組織縮小。或者將烏梅燒成炭灰敷於瘡口,都有效。

4. 瘡僵肉

由癰疽生肌太疾,皮不能一時即斂,見風成僵。以寒水石煅研為末,加水飛銅青末少許敷之,其肉自斂,即不作僵矣。

白話文:

如果癰疽(一種膿腫)癒合得太快,使得皮膚無法立即閉合,接觸風氣會導致身體僵硬。可以用「寒水石」(一種礦物藥材)煅燒後研磨成粉末,再加入少量水飛銅青(一種含銅的綠色礦物)粉末,敷在患處,這樣肉就會自然癒合,避免了因過度癒合導致的僵硬問題。

5. 枯筋箭

此症乃憂鬱傷肝,以致筋氣外發。初如赤豆,枯點微高;久則破裂,趕出筋頭,縫松枯槁,多生胸乳間。宜藥線齊根系緊七天後,其患自落,再以珍珠散搽之。

珍珠散

青黛(飛,五分),珍珠(制淨,煅,一錢),真輕粉(一兩)

共為細末。腐爛者,甘草水洗淨,豬脂調搽;瘡不生皮者,以此乾摻。

白話文:

這個病症是憂愁傷肝,導致筋氣外發。初期像紅豆一樣,乾燥的點狀微微隆起;時間久了就會破裂,露出筋頭,縫隙鬆弛枯乾,多發於胸部和乳房之間。適合用藥線緊緊繫住患處,七天后,病患就會自行脫落。之後再用珍珠散塗抹。

珍珠散的藥方:

青黛(研磨成粉,五分),珍珠(洗淨,煅燒,一錢),輕粉(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如果患處已經腐爛,可以用甘草水清洗乾淨,再用豬油調和藥末塗抹;如果患處潰瘍不癒合,可以用藥末乾敷。

6. 血箭血痣

血箭之症,發於心經,火盛逼血從毛孔湧出。血痣之症,由於肝經鬱怒。血熱初起,紅如痣,漸大如豆,揩之血流。

白話文:

血箭的病症,發生在心經上,是因為火氣旺盛迫使血液從毛孔爆發而出。血痣的病症,則是源於肝經的情志抑鬱憤怒。當血熱初發時,顏色像痣一樣紅,隨後逐漸增大猶如豆子大小,擦拭時會有血液流出。

7. 瘟毒

一、大頭瘟,乃濕熱聚於高巔之上,初覺憎寒、壯熱、體重、頭面腫如瓜、目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不速治,十死八九;以普濟消毒飲主之。內實者,加大黃;如耳前後及額角紅腫,加柴胡、瓜蔞根。發於頭腦項後,用荊防敗毒散去人參,加芩連。發於耳鼻面,芩連消毒飲;實,加牛子、芒硝微利之,不可大劑。

白話文:

大頭瘟是一種濕熱聚集在頭頂的疾病,初期會感到怕冷、發熱、身體沉重、頭面腫脹如瓜、眼睛睜不開、呼吸急促、咽喉不適。如果不及时治疗,十之八九會死亡。可以用普濟消毒飲治疗。如果體內實熱,可以加黃連;如果耳後、額角紅腫,可以加柴胡、瓜蔞根。如果病發於頭部、腦部、項後,可用荊防敗毒散去除人參,加芩連。如果病發於耳鼻面,可用芩連消毒飲;體內實熱,可以加牛子、芒硝輕微利水,但不可用量過大。

二、捻頭瘟,喉閉失音,頸大腹脹如蛤蟆,治以荊防敗毒散。

三、楊梅瘟,遍身紫塊,發如黴瘡,治以清熱解毒湯下人中黃散。

四、疙瘩瘟,發塊如瘤,遍身流走,旦發夕死,以三稜針刺委中三寸出血,及服人中黃散。

五、玳瑁瘟,其色黑如瑁,故名。必先從口鼻至額頰、目胞、兩耳及手臂足頸,甚則胸腹俱黑如墨色,四圍有紅暈,鮮澤若痘瘡,根腳緊附如線,他處肉色不變,方許可治。先與葛根、黃芩、黃連、犀角、連翹、荊芥、防風、人中黃,解其肌表;俟其邪毒發透,乃以涼膈散加人中黃、紫荊烏犀微下,再與犀角地黃湯加人中黃之類調理。如黑色枯焦不澤,四圍無紅暈,及灰白死黯者,皆不可救也。

白話文:

第二,捻頭瘟,喉嚨堵塞失聲,脖子粗大腹部脹滿像蛤蟆一樣,用荊防敗毒散治療。

第三,楊梅瘟,全身長滿紫色斑塊,像黴瘡一樣,用清熱解毒湯服用人中黃散治療。

第四,疙瘩瘟,長出像瘤子一樣的疙瘩,遍布全身並迅速移動,早上發病晚上就會死亡,用三稜針刺穿委中穴三寸深讓其出血,並服用人中黃散。

第五,玳瑁瘟,顏色像玳瑁一樣黑,因此得名。它會從嘴巴鼻子開始,蔓延到額頭臉頰、眼窩、兩耳以及手臂腳踝和脖子,嚴重的情況下,胸部和腹部都會變成墨黑色,周圍有紅色暈圈,表面光亮像痘瘡,根部緊緊附著像線一樣,其他地方的肉色不變,才可以用藥治療。先用葛根、黃芩、黃連、犀角、連翹、荊芥、防風和人中黃,來解毒肌表;等到毒氣發散透出來後,再用涼膈散加上人中黃、紫荊、烏犀輕微瀉下,之後再用犀角地黃湯加上人中黃之類藥物調養。如果顏色枯焦無光澤,周圍沒有紅色暈圈,或變成了灰白色死氣沉沉,就無法救治了。

六、葡萄瘟,其患多有小兒感受四時不正之氣,瘟毒蘊鬱於皮膚不散,結成大小青紫點色葡萄,發於四體及頭面口內。遲治傳於胃,牙根出血。初起宜涼血清瘟藥中加羚羊等。又云:瘟毒傷於氣者,則頭項腫脹;傷於血,則肢體疙瘩;傷於胃,則嘔汁如血,名瓜瓤瘟,生角飲;傷於腸,則水泄不通,名絞腸瘟,雙解散探出吐之。若入臟則不知人而死。

大法以證為憑,勿以脈論。又有發頤痄腮之症,亦感四時不正之氣所致。其候發於面、鼻、耳、項、咽喉,赤腫或結核,令人憎寒、壯熱、頭痛、肢體痛,或口乾便秘昧者,當分表裡。在表者,發之升麻牛子散,或普濟消毒飲;在裡者,下之通聖散。堅硬不赤不痛者,為滯氣停痰,宜疏之,流氣飲加減。

白話文:

六、葡萄瘟

葡萄瘟的患者,大多是小孩受到四季不正之氣的影響,瘟毒積聚在皮膚無法散去,形成大小不一的青紫色斑點,遍布全身、頭面和口內。若延誤治療,瘟毒會侵入胃部,導致牙根出血。初期宜用涼血清瘟藥,並加入羚羊角等藥物。

另有說法:瘟毒傷及氣者,會出現頭項腫脹;傷及血者,會出現肢體疙瘩;傷及胃者,會嘔吐血水,稱為瓜瓤瘟,應服用生角飲;傷及腸者,會腹瀉不止,稱為絞腸瘟,可使用雙解散探出嘔吐。若瘟毒侵入臟腑,則會昏迷不醒而亡。

治療此病,需以症狀為依據,不可單憑脈象診斷。

此外,還有發頤痄腮的症狀,也是受到四季不正之氣的影響。其表現為面部、鼻子、耳朵、頸部和咽喉出現紅腫或結核,患者會感到畏寒、發熱、頭痛、肢體疼痛,或口乾便秘,味覺異常。治療應分清表裡。表證者,可使用升麻牛子散或普濟消毒飲;裡證者,可使用通聖散。若腫塊堅硬、不紅不痛者,為氣滯痰阻,宜疏導之,可用流氣飲加減。

外以化頑散或赤豆散,調敷四圍。

普濟消毒飲

黃芩(炒),黃連(酒炒),陳皮,甘草,元參(各二錢),連翹,牛蒡(炒),薄荷(一錢),升麻(七分),姜蠶(洗淨,炒),柴胡,桔梗(各二錢),板藍葉(一錢),馬勃(一錢)

水煎服。

荊防敗毒散

人參,茯苓,羌活,柴胡,枳殼,桔梗,川芎(各一錢),甘草(五分),獨活(一錢)

白話文:

對於外治,可以使用化頑散或者赤豆散,調和後敷在病竈周圍。

普濟消毒飲方:

  • 黃芩(炒):2錢
  • 黃連(酒炒):2錢
  • 陳皮:1錢
  • 甘草:1錢
  • 元參(各2錢):2錢
  • 連翹:2錢
  • 牛蒡(炒):2錢
  • 薄荷:1錢
  • 升麻(各2錢):7分
  • 姜蠶(洗淨,炒):2錢
  • 柴胡:2錢
  • 桔梗(各2錢):2錢
  • 板藍葉:1錢
  • 馬勃:1錢

以上藥物加水煎煮後服用。

荊防敗毒散方:

  • 人參:1錢
  • 茯苓:1錢
  • 羌活:1錢
  • 柴胡:2錢
  • 枳殼:1錢
  • 桔梗:2錢
  • 川芎:1錢
  • 甘草:5分
  • 獨活:2錢

以上藥物加水煎煮後服用。

加荊、防、薄荷、牛子入金汁內。熱加酒連、酒芩;口渴加天花粉。

清熱解毒湯

黃連,酒芩,酒芍,生地,人參,石膏,羌活,知母,甘草,升麻,葛根

生薑為引,徐服。

人中黃散

辰砂,雄黃(各錢半),人中黃(一兩)

每服二錢,薄荷桔梗湯送下。

涼膈散

梔子(酒拌,微炒,一錢),桔梗(一錢),麥冬(一錢),酒芩(一錢),竹葉(二十片),連翹(二錢),甘草(一錢)

白話文:

在金汁中加入荊芥、防風、薄荷、牛膝。發熱時加酒連翹和酒芩;口渴時加天花粉。

清熱解毒湯

黃連、酒芩、酒芍藥、生地黃、人參、石膏、羌活、知母、甘草、升麻、葛根

生薑為引,慢慢服用。

人中黃散

辰砂、雄黃(各半錢),人中黃(一兩)

每次服用二錢,薄荷桔梗湯送服。

涼膈散

梔子(酒拌,微炒,一錢),桔梗(一錢),麥冬(一錢),酒芩(一錢),竹葉(二十片),連翹(二錢),甘草(一錢)

水煎服。

犀角地黃湯

治上焦蓄血,漱水善忘,煩躁如狂,並驟然吐血。

生地,犀角(二味,涼心去熱),丹皮,白芍(各二錢),當歸,紅花,桔梗,甘草,陳皮

腹有瘀血,加桃仁、紅花、酒軍;若腹不滿,為無熱,減地黃、加木香。水煎服。

雙解飲

升麻牛子散

升麻,牛蒡子,甘草,桔梗,葛根,元參,麻黃(各一錢),連翹(二錢),生薑(三片)

白話文:

用清水煎煮服用。犀角地黃湯可以用來治療上焦積血、漱口後健忘、煩躁不安、狂躁症,以及突然吐血。藥方包括生地、犀角(兩味藥性寒涼,可以清心去熱)、丹皮、白芍(各兩錢)、當歸、紅花、桔梗、甘草、陳皮。如果患者腹部有瘀血,可以加桃仁、紅花、酒軍;如果患者腹部不滿,則表示沒有發熱,可以減少生地,加入木香。用清水煎煮服用。雙解飲、升麻牛子散的藥方分別為:升麻、牛蒡子、甘草、桔梗、葛根、元參、麻黃(各一錢)、連翹(二錢)、生薑(三片)。

水煎,稍熱服。

化頑散

南星(二錢),鬱金(一錢),大黃(一錢),白芷(一錢),紅藥子(一錢),三稜(五分),莪朮(五分)

共為細末。色紅用醋調敷;色白,香油調搽。

赤豆散

白話文:

將藥材用水煎煮,稍稍加熱後服用。

化頑散的配方:南星二錢,鬱金一錢,大黃一錢,白芷一錢,紅藥子一錢,三稜五分,莪朮五分。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藥粉呈紅色時,用醋調和敷於患處;藥粉呈白色時,用香油調和塗抹。

赤豆散的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