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杖仙

《吳氏醫方彙編》~ 第一冊 (9)

回本書目錄

第一冊 (9)

1. 口齒舌症

黃連(一錢),兒茶(二錢),雞蛋胞(錢半)

共為末,入冰片少許,擦之即愈。

舌腫

蒲黃擦之。

舌衄

槐花末擦之。

甘露飲

治口舌生瘡、牙宣心熱。

枇杷葉,石斛,黃芩,生地,炙草,麥冬(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八分,去渣,不拘時溫服。

消疳生肌散

治一切上下疳症。一名海外生肌散。

珍珠(五分,煅),海巴,象牙(煅),乳香(去油),沒藥(去油),龍骨(各一錢,煅),冰片(三分)

真紅褐子

燒灰存性,三分,或舊織錦亦可。

共為末,擦數次即愈。

六味湯

熟地,山藥,萸肉,丹皮,澤瀉,雲苓,補骨脂

生地膏

治一切損傷,及熱毒暑癤。

生地(一兩二錢),粉甘草(三錢),當歸(六錢),黃占(一兩五錢),香油(六兩)

熬成膏聽用。

普濟消毒飲

治大頭天行,甚則目不能開、咽喉不利、口乾舌燥。

黃芩(酒炒胡),黃連(酒炒),陳皮,生甘草,元參(各二錢),連翹,牛蒡(炒,研),薄荷(各一錢),升麻(七分),姜蠶(洗淨灰絲,炒),柴胡(各一錢),桔梗(二錢),板藍(一錢),馬勃(一錢)

水煎服。

理中湯

脈沉無力,自利不渴,寒多而嘔,腹痛糞溏,厥冷拘急。

白朮(一錢,土炒),人參(二錢),乾薑(炮),炙甘草(各一錢)

女腹滿,去甘草;嘔,去白朮,加半夏。本方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湯,治中寒、腹痛不止,四肢拘急。

白話文:

口齒舌症

黃連、兒茶、雞蛋殼,研磨成粉末,加入少量冰片,擦拭即可痊癒。

舌腫:用蒲黃粉末擦拭。

舌出血:用槐花粉末擦拭。

甘露飲:治療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心煩熱。 枇杷葉、石斛、黃芩、生地黃、炙甘草、麥冬等量混合,研磨後,每次服用五錢,加水兩杯煎至八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消疳生肌散:治療各種內外疳症。又名海外生肌散。珍珠(五分,煅燒)、海巴戟、象牙(煅燒)、乳香(去油)、沒藥(去油)、龍骨(各一錢,煅燒)、冰片(三分),研磨成粉末。

真紅褐子:將真紅褐子燒成灰,取三分,或用舊織錦代替,研磨成粉末,擦拭數次即可痊癒。

六味地黃湯: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肉、丹皮、澤瀉、茯苓、補骨脂。

生地膏:治療各種損傷、熱毒、暑瘡。生地黃(一兩二錢)、炙甘草(三錢)、當歸(六錢)、黃柏(一兩五錢)、香油(六兩),熬成膏狀使用。

普濟消毒飲:治療流行性腮腺炎,嚴重者眼睛張不開、咽喉腫痛、口乾舌燥。黃芩(酒炒)、黃連(酒炒)、陳皮、生甘草、玄參(各二錢)、連翹、牛蒡子(炒、研磨)、薄荷(各一錢)、升麻(七分)、薑半夏(洗淨灰絲,炒)、柴胡(各一錢)、桔梗(二錢)、板藍根(一錢)、馬勃(一錢),水煎服。

理中湯:脈象沉弱無力,自利不渴,畏寒嘔吐,腹痛腹瀉,四肢厥冷拘緊。白朮(一錢,土炒)、人參(二錢)、乾薑(炮製)、炙甘草(各一錢)。婦女腹脹,去甘草;嘔吐,去白朮,加半夏。本方加入附子,名附子理中湯,治療中寒、腹痛不止,四肢拘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