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醫方彙編》~ 第一冊 (8)
第一冊 (8)
1. 口齒舌症
牙疳
大棗(去核,入人中白如棗核大一塊)
以束之燒炭存性,加麝香少許為細末,搽患牙上立愈。
清熱補氣湯
治中風虛熱,口舌如無皮狀,或發作渴。
人參,白朮,茯苓,當歸,焦杭芍(各一錢),升麻,五味,麥冬,炙草(各五分)
上水煎服。如不應,加炮姜;更不應,加附子。
清熱補血湯
治舌生瘡,體倦少食,日晡益甚,或目澀熱痛。
當歸,川芎,芍藥,熟地(酒洗,各一錢),元參(七分),知母,五味,黃柏,麥冬,柴胡,丹皮(各五分)
上水煎服。如不應,用補中益氣加五味治之。
元參升麻湯
治心脾虛壅熱,舌上生瘡,木舌、舌脹或連頰,兩項腫痛。
元參,升麻,犀角,赤芍,桔梗,貫眾,黃芩,甘草(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盅半,煎七分,去滓,不拘時服。
甘露丸
解壅毒,退風熱,治口舌乾燥。
寒水石(二斤,燒令赤,攤於地上一宿出火毒),馬牙硝(研細,三兩),鉛霜(研細),龍腦(研細),甘草(炙赤,各七分)
上為細末,研勻,以糯米飯和丸如彈子大,每服半丸,食後用新汲水磨化服。
口舌糜爛
治膀胱移熱於小腸,上為口糜生瘡,心胃壅熱,水穀不下。
地骨皮,柴胡(各三錢)
水煎服。
瓜蔞根散
治風熱,口中乾燥,舌裂生瘡。
栝蔞根,胡黃連,黃芩(各七錢五分),白姜蠶(炒),白蘚皮,大黃(銼炒,各五錢),牛黃(研),滑石(研,各二錢五分)
上為細末,研勻。每服二錢,不拘時,竹葉湯調服。
本事方
治虛痰上攻,口舌生瘡。
草烏(一個),南星(一個),生薑(一塊)
為末,醋調作掩子,貼足心。
續斷舌方
並治蠟燭疳。
用黑狗頭一個,連毛剖開,入黑鉛一兩於腦內,用鹽泥封固,入大炭煅紅,取出聽用。將鉛一錢化開,入汞一錢於內,研極碎,配細藥。
乳香(去油,一錢),沒藥(去油,一錢),輕粉(二分),硼砂(分半),雄黃(一分),寒水石(四分)
上共為細末,同鉛汞和勻,收瓷器內封固,不可泄氣。一料可收一年。如過年,藥性去,不可用矣。如斷舌二三日,俱可治,一日更妙。先以米泔水熬連蔥須,水洗淨後,用綿胭脂擦乾,將藥敷上,一刻舌復原,即去藥;如遲恐太長。
龜頭以蔥煎湯熏洗,上藥一夜可出半寸。如不足,次夜再擦,合勢則止。用甘草水洗淨。忌魚腥、公雞、羊肉一月。
舌強
起泡如豬膽者。
百草霜,醋調敷之。
立馬追
治白口瘡,並黃水瘡,及小兒奶𥻓舌胎。
五倍子(焙),枯礬,黃丹(各等分)
為末,吹口內,即去腐肉一層。
舌脹滿口
陳繡子燒煙燻之。
鳳脫散
治紅白口瘡、牙床疙瘩、並治耳疳、陰疳。
白話文:
口齒舌症
牙疳
將大棗去核,取人中指節大小的一塊,用火燒成炭後研成細末,加入少量麝香,混合後塗抹在患牙上,即可痊癒。
清熱補氣湯
治療中風引起的虛熱,症狀為口舌像脫皮一樣,或伴有口渴。
處方:人參、白朮、茯苓、當歸、焦白芍(各一錢)、升麻、五味子、麥冬、炙甘草(各五分)。水煎服。若無效,可加入炮薑;仍無效,則加附子。
清熱補血湯
治療舌頭生瘡,伴有身體疲倦、食慾不振,午後症狀加重,或眼睛乾澀疼痛。
處方: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酒洗,各一錢)、玄參(七分)、知母、五味子、黃柏、麥冬、柴胡、丹皮(各五分)。水煎服。若無效,則用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治療。
元參升麻湯
治療心脾虛弱導致的壅熱,症狀為舌頭生瘡、舌頭僵硬腫脹,甚至腫脹到臉頰,以及兩側頸項腫痛。
處方:玄參、升麻、犀角、赤芍、桔梗、貫眾、黃芩、甘草(各等分)。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盅半水煎至七分,去渣後服用,不拘時辰。
甘露丸
清解壅滯毒邪,退散風熱,治療口舌乾燥。
處方:寒水石(二斤,燒至發紅,攤在地上過夜去除火毒)、芒硝(研細,三兩)、鉛霜(研細)、龍腦(研細)、炙甘草(各七分)。研磨成細粉,用糯米飯和成彈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半丸,飯後用新汲的水送服。
口舌糜爛
治療膀胱之熱移至小腸,導致口舌糜爛生瘡,心胃壅熱,飲食不下。
處方:地骨皮、柴胡(各三錢)。水煎服。
瓜蔞根散
治療風熱引起的口乾舌裂、舌頭生瘡。
處方:栝樓根、胡黃連、黃芩(各七錢五分)、白僵蠶(炒)、白鮮皮、大黃(銼炒,各五錢)、牛黃(研)、滑石(研,各二錢五分)。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不拘時辰,用竹葉湯送服。
本事方
治療虛痰上擾引起的口舌生瘡。
處方:草烏(一個)、天南星(一個)、生薑(一塊)。研磨成粉末,用醋調成藥膏,貼敷在腳心。
續斷舌方
也用於治療蠟燭疳(一種口腔潰瘍)。
將一個黑狗頭連毛剖開,在腦內放入黑鉛一兩,用鹽泥封固,用大炭火煅燒至紅,取出備用。將黑鉛一錢熔化,加入水銀一錢,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再與其他藥物混合。
處方:乳香(去油,一錢)、沒藥(去油,一錢)、輕粉(二分)、硼砂(半分)、雄黃(一分)、寒水石(四分)。將所有藥物研磨成細粉,與鉛汞混合均勻,放入瓷器中密封保存,不可洩氣。一料可使用一年,超過一年藥性會減弱,不可再用。斷舌二三日內使用效果最佳,一日之內效果更佳。先用米湯煮沸加蔥白清洗乾淨患處,用棉花擦乾,將藥敷上,一刻鐘後舌頭復原即可取下藥物,時間太長則不好。龜頭用蔥煎湯熏洗,敷藥一夜可生長半寸,若不足,次夜再敷,待長好則停止。用甘草水清洗患處。忌食魚腥、公雞肉、羊肉一月。
舌強
舌頭起泡像豬膽一樣。
處方:百草霜,用醋調敷。
立馬追
治療白口瘡、黃水瘡以及小兒奶垢舌胎。
處方:五倍子(焙乾)、枯礬、紅丹(各等分)。研磨成粉末,吹入口中,即可去除腐肉一層。
舌脹滿口
用陳舊的繡花線燒煙熏患處。
鳳脫散
治療紅白口瘡、牙床腫塊,以及耳疳、陰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