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

《雞鳴錄》~ 虛勞第四 (1)

回本書目錄

虛勞第四 (1)

1. 虛勞第四

童勞,鮮百合,鮮地骨皮,紅棗,藕,白粳米等分,砂甑蒸露,常服代茶,百日自效。童栻盧云:此方不但童幼適口,且無敗土之虞,真妙法也。治經多人,歷有成效,按大人內熱津虛者亦治。

黑大棗,豬肉(各一斤),地骨皮(四兩),煮食。薛瘦吟極言其效,按大人羸瘦內煩者亦治。

虛弱,蛤殼(煅飛,五兩),滴乳石(水煉飛),飛青黛(各一兩),參貝六賢散(一兩五錢,方見後)。共研細,秋石湯調五六分。治虛火上炎,氣升咳逆,時吐涎沫,為保肺清金,而不礙脾胃之要藥。

白話文:

孩子勞累,可以用新鮮百合、新鮮地骨皮、紅棗、蓮藕、白粳米等分,用砂鍋蒸出露水,經常服用,代替茶飲,百日自然有效。童栻盧說:這個方法不僅適合孩童口味,而且不會損害脾胃,真是妙法!治療過很多人,歷來都有效果,大人內熱津液不足的也可以用這個方法。

黑棗和豬肉各一斤,地骨皮四兩,一起煮食。薛瘦吟極力稱讚它的效果,大人體弱消瘦內心煩躁的也可以用這個方法。

虛弱,蛤殼煅燒成灰,五兩,滴乳石用水煉製成粉,青黛也煅燒成灰,各一兩,參貝六賢散一兩五錢(方子後面有),一起研磨成細粉,用秋石湯調和,服用五到六分。治療虛火上炎,氣往上衝引起咳嗽逆氣,經常吐口水,是保肺清金而不傷脾胃的重要藥物。

生地(三兩),茯神(三兩五錢),紫石英(煅飛),遠志,棗仁(炒,各二兩),當歸(一兩五錢),人參,麥冬,丹參,製半夏(各一兩),石菖蒲(八錢),膽星(四錢),琥珀(三錢),川連(二錢),十四味研細,用連血豬心一個,入辰砂(三錢),煮爛打丸,如干加煉蜜,或獨用煉蜜亦可。

白話文:

  • 生地(三兩):使用三兩重的生地。
  • 茯神(三兩五錢):使用三兩五錢的茯神。
  • 紫石英(煅飛):使用經過煅燒並研磨成粉的紫石英。
  • 遠志:使用遠志草本植物。
  • 棗仁(炒,各二兩):使用炒過的兩兩份量的棗仁。
  • 當歸(一兩五錢):使用一兩五錢的當歸。
  • 人參:使用人參。
  • 麥冬:使用麥冬。
  • 丹參:使用丹參。
  • 制半夏(各一兩):使用制過的一兩份量的半夏。
  • 石菖蒲(八錢):使用八錢的石菖蒲。
  • 膽星(四錢):使用四錢的膽星。
  • 琥珀(三錢):使用三錢的琥珀。
  • 川連(二錢):使用二錢的川連。

以上十四味藥物研磨成細粉,然後加入一個連皮豬心,再放入三錢的辰砂,一起煮爛後做成藥丸。如果丸子較幹可以加煉蜜來調整,也可以單獨使用煉蜜。

每丸重一錢五分,辰砂為衣,空心棗湯,或鹽湯化服,每服一丸,名通神補血丸,專治神虛血少,驚悸健忘,不寐怔忡,易恐易汗等證。

金毛狗脊(去毛),王不留行(各四兩),冬蟲夏草,十大功勞(各五兩),紫花地丁(六兩),沙苑蒺藜(八兩),八角金盤(十兩)七味,以甘泉桑柴火砂鍋,或銅鍋,煎至味盡去渣,熬膏將成。入黑驢皮膠(三兩)收。

白話文:

每顆藥丸重一錢五分,以辰砂作為外層包裹,空腹時服用,用紅棗湯或鹽湯送服,每次服用一丸,藥名為「通神補血丸」,專門治療神志不清、氣血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夢、容易恐懼和出汗等症狀。

金毛狗脊(去毛)、王不留行(各四兩)、冬蟲夏草、十大功勞(各五兩)、紫花地丁(六兩)、沙苑蒺藜(八兩)、八角金盤(十兩)共七味藥材,以甘甜泉水和桑柴火,用砂鍋或銅鍋煎煮,直到藥汁煮至味盡,去除藥渣,熬成膏狀,快成膏時加入黑驢皮膠(三兩)收膏。

另用八達杏仁(去皮尖,一斤)研末和搗為丸,如蓮子大,飛金為衣,名清金養血丹,治男婦虛勞,夜熱咳嗽,痰喘胸悶,咯血腸紅,並治血不養心,夜不安寐,手足拘攣,步履艱難,及老年喘逆,胃閉溲短便泄等證。每服二丸,絲瓜絡煎湯,或藕湯送下。小兒減半,孕婦忌服,或並八達杏仁熬膏服亦可。

西洋參(龍眼肉同蒸透),沙蒺藜(鹽水炒),萸肉(酒炒),茯苓(人乳拌藥,各二兩),直生地,直熟地(炒仁末拌砂),白朮(土炒,各四兩),杞子(酒蒸五次,一兩五錢),肉蓯蓉(焙,五兩),血餘(一兩二錢),虎脛骨(酥炙,一對),十一味為末,用羯羊肉(四斤,剔淨油膜,取純精者)酒水炙,取濃汁打丸,桐子大,每服四錢,淡鹽湯下。治下元虛弱,腰足軟,神疲色瘁,勞怯損傷諸症,神效,名培本丸。

白話文:

另外用八達杏仁(去除皮尖,一斤)研磨成粉末,並揉成丸狀,大小如同蓮子,再以金箔包裹,取名清金養血丹。此藥可治療男女虛勞、夜間發熱咳嗽、痰喘胸悶、咯血、腸胃出血等症狀,同時也可用於治療血虛心悸、夜間難以入睡、手腳拘攣、步履困難,以及老年喘逆、胃口不佳、小便頻短、大便稀泄等症狀。每次服用兩丸,以絲瓜絡或蓮藕煎湯送服。小兒服用劑量減半,孕婦禁止服用。也可以將八達杏仁熬製成膏服用。

西洋參(與龍眼肉一起蒸透)、沙蒺藜(以鹽水炒過)、萸肉(以酒炒過)、茯苓(以人乳拌藥,各二兩)、直生地、直熟地(炒仁末並拌砂)、白朮(土炒,各四兩)、杞子(以酒蒸五次,一兩五錢)、肉蓯蓉(焙乾,五兩)、血餘(一兩二錢)、虎脛骨(酥炙,一對),以上十一味藥材研磨成粉末,再以羯羊肉(四斤,剔除淨油膜,取純精肉部分)以酒水炙烤,取其濃汁製作成丸藥,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四錢,淡鹽湯送服。此藥可治療下元虛弱、腰膝軟弱、精神疲乏、面色蒼白、勞損等症狀,效果顯著,取名培本丸。

解佚(精虛髓竭也),辰砂(飛),乳香(去油,燈心同研,各一兩)以雞卵二枚,打一孔去其黃白,將二味各裝雞卵殼內,紙糊七層,青絹袋盛之。令精壯婦人,貼肉懷於臍間,常使溫暖。辰砂懷三十五日,乳香先十四日備懷,四十九日取出,各再研細。另用茯神,赤石脂,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出汗,各二兩),三味,預為細粉,與砂乳粉和勻,以蒸熟紅棗肉杵丸,綠豆大,每三十丸,空心參湯或溫酒下。一月外,加至四十丸,名遐齡萬壽丹,又名五老還童丹,須甲子庚申夜,幽靜處修合,忌婦人雞犬見之。

白話文:

精氣虛弱,骨髓枯竭,取辰砂研磨成粉末,乳香去除油脂,與燈心草一起研磨,各取一兩,將辰砂和乳香分別裝入兩個去黃去白的雞蛋殼中,用紙糊七層,再用青色絲綢袋包好。讓體壯的婦女將藥袋貼身放在肚臍處,保持溫暖。辰砂需懷孕三十五天,乳香需提前十四天準備好,四十九天后取出,分別研磨成細粉。另取茯神、赤石脂、川椒各兩兩,去川椒的眼睛和閉口的部分,微炒至出汗,將三味藥研磨成細粉,與辰砂、乳香粉混合均勻,用蒸熟的紅棗肉搗成藥丸,大小如綠豆,每服三十丸,空腹用參湯或溫酒送服。一月後,增加至四十丸,此藥名為「遐齡萬壽丹」,又稱「五老還童丹」,必須在甲子庚申之夜,幽靜的地方配製,忌諱婦女、雞犬看見。

陽衰,胡椒(五粒),母丁香(三粒),黃丹(三分),生礬(一分),共研細,醋調塗臍中,外以膏藥封之,名健陽膏。

生附子,甘草,大蒜,青蔥,甘遂(各二兩),海馬,川椒,紫梢花,沙苑子,蛇床子,狗膽,良薑,故紙,鹿茸,木鱉子,狗頭骨,山柰,五味子,大茴香(各一兩),海螵蛸,韭子,木香,地龍,胡椒,穿山甲,鎖陽,全蠍,當歸,蛤蚧,蜈蚣,蜂房(各五錢),三十一味,用麻油四斤浸。

白話文:

陽氣虛衰時,取胡椒五粒、母丁香三粒、黃丹三分、生礬一分,研磨成細粉,用醋調和後塗於肚臍,再用膏藥封住,稱為健陽膏。另外,生附子、甘草、大蒜、青蔥、甘遂各二兩,海馬、川椒、紫梢花、沙苑子、蛇床子、狗膽、良薑、故紙、鹿茸、木鱉子、狗頭骨、山柰、五味子、大茴香各一兩,海螵蛸、韭子、木香、地龍、胡椒、穿山甲、鎖陽、全蠍、當歸、蛤蚧、蜈蚣、蜂房各五錢,共三十一種藥材,用麻油四斤浸泡。

(夏五日,冬半月,春秋一旬)煎枯去渣,熬至滴水成珠,以鉛丹收,待溫攪入後十三味:肉桂(二兩),公丁香(一兩),鴉片,陽起石,石硫黃,乳香,硃砂,干安息(各五錢),元精石,蟾酥,麝香(各三錢,以上俱研極細)。蘇合油(五錢),丁香油(三錢),並徐徐攪入即成。

白話文:

將藥材在夏季煎煮五天,冬季煎煮半個月,春秋季煎煮十天,煎煮過程中去除藥渣,熬煮到滴水成珠的狀態。然後用鉛丹收取,待藥液溫涼後,攪入以下十三味藥材:

  • 肉桂:二兩

  • 公丁香:一兩

  • 鴉片:五錢

  • 陽起石:五錢

  • 石硫黃:五錢

  • 乳香:五錢

  • 硃砂:五錢

  • 干安息:五錢

  • 元精石:三錢

  • 蟾酥:三錢

  • 麝香:三錢

  • 以上藥材皆研磨成極細粉末。

  • 蘇合油:五錢

  • 丁香油:三錢

將蘇合油和丁香油慢慢攪入藥液中,即可製成藥物。

治陽氣虛弱,腰軟腳痠,溺冷便溏,神衰痿憊等證,以此攤貼湧泉、腎腧、丹田等穴,甚有效,名黍谷回春膏。杜仲,歸身,乳香(各五兩),丁香,甘草,川芎,半夏,蒼朮,黃耆,檀香,木香(各三兩),附子,大茴,洋參(各二兩),芸香,降香,薄荷,甘松,桂枝,巴戟,杷子,山柰,辛夷,鎖陽,乾薑,益智,獨活,五味子,干安息(各一兩),沉香(六錢),三十味研細,或加海馬一對,拌入蘇合油、瓊玉膏(各三兩),丁香油(二兩),和勻收儲,每一劑用藥四兩五錢,配艾絨(八錢),加肉桂、鹿茸、冰片(各一錢),麝香(五分),研細拌勻,鋪於綿上,闊二寸半,長三尺余,再用紅布包而縫之。外包以綿綢或湖縐。

白話文:

針對陽氣虛弱、腰軟腳痠、小便清冷、大便稀溏、精神衰弱、身體疲憊等症狀,可以將此膏藥貼敷湧泉穴、腎俞穴、丹田等穴位,效果顯著,藥方名為「黍谷回春膏」。方中包含杜仲、乳香、丁香、甘草、川芎、半夏、蒼朮、黃耆、檀香、木香、附子、大茴、人參、芸香、降香、薄荷、甘松、桂枝、巴戟、杷子、山柰、辛夷、鎖陽、乾薑、益智、獨活、五味子、安息香、沉香等三十味藥材,也可加海馬一對,再用蘇合油、瓊玉膏、丁香油調和,儲存備用。每次使用四兩五錢藥材,配以艾絨、肉桂、鹿茸、冰片、麝香等,研磨均勻,鋪在棉布上,長度三尺餘,寬度二寸半,再用紅布包裹縫製,外層再包上棉綢或湖縐。

長四五尺,線行為帶,可繫於腰,名暖臍帶,或作肚兜式,系之亦可,故一名暖臍兜。治陽虛體弱,食少便溏,氣滯血寒,結成症痞,男婦內疝,腹痛腰疼,諸證極效。但止宜繫於冬令,春時即當解下,略焙藏錫器中,勿泄氣,則一劑可用二三年。男子陰虛火盛,女子血虛內熱者勿用。

唾血,甘梨(六十個,去心,打取汁二十鍾,酸者勿用。),生藕汁,白茅根汁,生地汁(各十鍾),麥冬(煎濃汁,五鍾),生蘆菔汁(五鍾),上汁合和,重濾去渣,緩火煎之。入煉蜜(一斤),飴糖,柿霜(各八兩),生薑汁(半小杯),再熬如稀糊,收起,去火氣,每挑服三五匙,日三不拘時。

白話文:

這種長度約四五尺的布帶,可以繫在腰間,稱為暖臍帶,也可以製成肚兜的形狀繫著,所以又稱暖臍兜。它可以治療陽虛體弱、食慾不振、腹瀉、氣滯血寒、結塊成症痞、男性女性內疝、腹痛腰痛等各種症狀。但只適合在冬天使用,春天就要解開,略微烘烤後存放於錫器中,不要讓它受潮,這樣一劑可以反覆使用二三年。陰虛火旺的男性和血虛內熱的女性則不宜使用。

治療唾血,可以用甘梨(六十個,去心,榨汁二十鍾,酸的不要用)、生藕汁、白茅根汁、生地汁(各十鍾)、麥冬(煎濃汁,五鍾)、生蘿蔔汁(五鍾)混合,過濾去渣,用小火慢煎。加入煉蜜(一斤)、飴糖、柿霜(各八兩)、生薑汁(半小杯),繼續熬成稀糊狀,收火,冷卻後,每次服用三五匙,每天三次,不限時辰。

咳血,天冬,麥冬(各二錢五分),生地,薄荷(各二錢),川貝(去心),茯苓(各一錢),桃仁(去皮尖),犀角,羚羊角(各五分),水八杯,煎至三杯去渣。入梨汁,藕汁,蘆菔汁,青蔗汁,白人乳各二杯。熬成膏,加煉白蜜二兩收,重湯再頓半日,服法如前。按前方名元霜紫雪膏,此名五汁膏,所用取汁之物,或非全有之日,則竹瀝蘆根汁之類,易一二味可也。

白話文:

咳血,用天冬、麥冬(各二錢五分)、生地、薄荷(各二錢)、川貝(去心)、茯苓(各一錢)、桃仁(去皮尖)、犀角、羚羊角(各五分),加水八杯,煎煮至三杯,去渣。再加入梨汁、藕汁、蘿蔔汁、甘蔗汁、牛乳各二杯,熬製成膏狀,加入煉好的白蜜二兩收好。重湯需再燉半日,服用方法同前。

此方名為「五汁膏」,取自古方「元霜紫雪膏」,配方中所用取汁的材料,如果沒有全齊,可以用竹瀝、蘆根汁之類的代替一、二味即可。

火嗽,梨汁,藕汁,蘆菔汁,鮮薄荷汁(各二杯),入酒炒枯芩細末一兩,白糖霜一兩,細火熬成膏,服如前法,名化痰膏。

干嗽,直生地(二斤),八達杏仁(去皮尖),白蜜(各四兩),生薑(洗淨,二兩),共搗如泥,飯上蒸七次,每五更挑三匙嚥下,名補肺膏。

久嗽,直生地,直熟地(並酒浸),天冬,麥冬(各二兩),川黃柏(鹽酒炒),白芍(酒炒),茯苓,山藥,杞子,元參,生苡仁,川貝(去心),陳皮(各一兩),北五味(七錢),甘草(五錢),各研細,白蜜丸,彈子大,空心噙化,名滋化丸。

白話文:

火嗽,用梨汁、藕汁、蘆菔汁、鮮薄荷汁各兩杯,再加入酒炒枯芩細末一兩,白糖霜一兩,用小火熬成膏,服用方法同前,叫做化痰膏。

干嗽,用直生地二斤、八達杏仁(去皮尖)和白蜜各四兩,生薑(洗淨,二兩),一起搗成泥狀,放在飯上蒸七次,每次在五更時挑三匙嚥下,叫做補肺膏。

久嗽,用直生地、直熟地(用酒浸泡)、天冬、麥冬各二兩,川黃柏(用鹽酒炒)、白芍(用酒炒)、茯苓、山藥、杞子、元參、生苡仁、川貝(去心)、陳皮各一兩,北五味七錢,甘草五錢,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白蜜做成彈子大小的丸子,空腹時含在口中慢慢融化,叫做滋化丸。

天花粉(一斤,用清水浸洗,刮去粗皮,切片曬乾,磨細末,篩過,取極細者,盛絹袋內,於清水中揉洗出漿,去渣澄清換水,如此五七次,芳味去盡,曬燥,取十二兩),綠豆粉(水漂三五次曬乾,四兩),二粉共一斤,用薄荷一斤,入瓶內,葉層層間隔,裝好,封瓶口,入鍋內,隔水煮三炷香,取起冷定。

開瓶,篩去葉取粉,配入:白檀香,白石英,白蓬砂(各五錢),白豆蔻仁,元明粉(各一兩),白石膏(二兩煅),柿霜(三兩),白糖霜(八兩),同研細末,和二粉密盛瓶內,每以一二匙噙化。消痰止渴,涼血滋陰,明目安神,滌煩解渴,醒酒闢穢,名白玉丹。

白話文:

【天花粉】(一斤,使用清水浸泡清洗,去除表面粗糙的外皮,切成片後曬乾,研磨成粉末,篩選出最細的粉末,放入絹袋中,於清水中揉搓清洗出汁液,然後去掉渣滓並澄清,此過程重複五至七次,直至香味完全去除,再晾乾,最後取出十二兩);【綠豆粉】(經過三次至五次的清水漂洗並晾乾,總量為四兩)。這兩種粉末混合在一起,總重量約為一斤,加上【薄荷】(一斤),將其放入瓶子中,每層薄荷之間加入一層粉末,裝滿瓶子後封住瓶口,放入鍋中隔水蒸煮三炷香的時間,取出放涼。

打開瓶子,篩掉薄荷,保留粉末,然後加入以下材料進行混合:【白檀香】、【白石英】、【白蓬砂】(每種各五錢)、【白豆蔻仁】、【元明粉】(每種各一兩)、【白石膏】(兩兩分之一兩,先煅燒後使用)、【柿霜】(三兩)、【白糖霜】(八兩),所有材料一起研磨成細末,與兩種粉末一起密封存放在瓶子中,每次取一到兩匙服用。此方能消痰止渴、涼血滋陰、明目安神、清熱解渴、醒酒除穢,名為「白玉丹」。

好道地橘皮(陳而色紅者,米泔水洗淨,略去白,銼,大片曬乾,一斤),初用枳殼四兩,去穰淨,用水六碗,浸一宿,煎濃汁二碗,拌橘皮浸透一夜,次日蒸透曬乾,次用甘草三兩去皮,照前湯浸蒸曬乾,三用款冬花,去蘆根,淨四兩,用水照前煎浸曬乾,四用桔梗去蘆,淨四兩,用水浸一宿,煎濃汁二碗,去渣入白蓬砂、元明粉、青鹽各四錢化開,照前拌曬,浸一宿,蒸透曬乾,五用竹瀝浸拌,照前蒸曬,六用梨汁浸拌,照前蒸曬,七用生薑汁、蘆菔汁浸拌,照前蒸曬,名七制陳皮,能消食寬中、化痰順氣配以百藥煎。

白話文:

選用陳舊且顏色紅潤的橘皮,用米泔水洗淨,去除白色部分,切成大片曬乾,準備一斤。首先用枳殼四兩,去除內瓤,加水六碗浸泡一夜,煎煮濃汁至二碗,將橘皮浸泡在其中一夜,第二天蒸透曬乾。接著用甘草三兩去皮,用同樣的湯汁浸泡蒸曬。第三次用款冬花去蘆根,淨四兩,用同樣的方法煎煮浸泡曬乾。第四次用桔梗去蘆根,淨四兩,用水浸泡一夜,煎煮濃汁至二碗,去渣後加入白蓬砂、元明粉、青鹽各四錢溶解,按照同樣的方法拌勻曬乾,浸泡一夜,蒸透曬乾。第五次用竹瀝浸泡拌勻,按照同樣的方法蒸曬。第六次用梨汁浸泡拌勻,按照同樣的方法蒸曬。第七次用生薑汁、蘿蔔汁浸泡拌勻,按照同樣的方法蒸曬,如此製成名為「七制陳皮」的藥材,具有消食寬中、化痰順氣的功效,可配合百藥煎使用。

五倍子不拘多少,敲如豆瓣大,揀淨,用白酒糟拌勻,置暖處,候發過不澀酸為度,曬乾研末,名百藥煎,天花粉制過者尤佳,人參,細茶葉紅者勿用,亦勿太陳,半夏(制),烏梅肉,薄荷葉,山楂末(各一兩),沉香,檀香(各一錢),北五味,白蓬砂(各五錢),共研極細,加白糖霜(十兩),煉白蜜(十兩),和勻,搗千杵,印成小餅子,名清金丹。降火生津,臨臥或火升涎嗽之時,噙口中化咽。

白話文:

將五倍子不論多少,敲成如豆瓣大小,揀選乾淨,用白酒糟拌勻,放置溫暖處,等待發酵至不再澀酸為止,曬乾研磨成粉末,稱為百藥煎。用天花粉制過五倍子效果更佳。

注意:人参、細茶葉(紅色者勿用,也不要用太陳舊的),半夏(制過),烏梅肉,薄荷葉,山楂末(各一兩),沉香,檀香(各一錢),北五味,白蓬砂(各五錢),以上藥材一同研磨成極細粉末。再加入白糖霜(十兩),煉製的白蜜(十兩),混合均勻,搗一千杵,印製成小餅子,稱為清金丹。

清金丹具有降火生津的功效。臨睡前或火氣上炎、口涎咳嗽時,可含於口中,待其溶化後咽下。

製半夏(四兩),元參,甘草(各三兩),薑製南星(二兩),青鹽(十兩),陳皮(一斤,去白,略煎去辣味),六味,以好泉水同煮,候乾曬燥為細末,以:西洋參,川貝母(去心,各二兩),蛤殼(煅飛,六兩),俱研細和勻,每用五六分,不拘時開水調下,名參貝六賢散,去蛤粉以叭噠杏酪。

丸如龍眼核大,臨臥噙之口中,聽其自化,滲入咽中,尤滌痰治嗽良法,並治胸膈不舒,痰多食少極效。

中虛久嗽,飴糖(二兩),淡豆腐漿,一碗,煮化頻服。

白話文:

將半夏(四兩)、元參、甘草(各三兩)、薑製南星(二兩)、青鹽(十兩)、陳皮(一斤,去除白色部分,稍微煎煮去除辛辣味)這六味藥材,用優質泉水一起煮沸,等到煮乾後曬乾磨成細粉,再加入西洋參、川貝母(去除內心,各二兩)、蛤殼(煅燒至飛灰,六兩),全部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五到六分,不限時間,用開水調服,稱為參貝六賢散。若不需使用蛤粉,可用杏仁酪代替。

將藥丸製成龍眼核大小,睡前含在口中,待藥丸自然化掉,滲入咽喉,這是清除痰液、治療咳嗽的有效方法,同時也能治療胸膈不舒、痰多食少等症狀,效果顯著。

若體虛久咳,可用飴糖(二兩)和淡豆腐漿(一碗)煮化,頻頻服用。

郁痰久嗽,川貝(去心,一兩),叭噠杏仁(去皮尖,五錢),青黛(飛,五錢),共研細,生薑汁和勻,白糖霜丸,櫻桃大,噙化,名清化丸。

吐血,蠶退紙煅存性,研蜜丸,芡子大,含化咽津。

丹參一味,飯鍋上蒸熟,日日泡湯代茶飲。

荊芥穗燒過,蓋地下存性研末,陳米湯調服二錢,數服即效,兼治下血。今人治血證,專用補法,是一隅之見也。

白芨(炒炭,四兩),丹參(炒),黑驢皮膠(蛤粉炒,各二兩),大黃炭(一兩四錢),百草霜,三七(焙),丹皮炭,桑皮(蜜炙),蒲黃炭(各一兩),艾炭(六錢),血餘炭(五錢),炙草(四錢),十二味,共研細,每八分童便或茅根湯調下。治吐血不止,沖逆欲絕者大效,甚者以此藥一錢,拌入瓊玉膏三錢,側柏葉湯下。

白話文:

長期咳嗽積痰,用川貝母(去心,一兩)、杏仁(去皮尖,五錢)、青黛(飛,五錢),一起研磨成細粉,用生薑汁調勻,再加入白糖霜製成丸子,大小如櫻桃,含在口中慢慢化開,稱為清化丸。

吐血時,用蠶退紙燒成灰,研磨成粉,用蜂蜜做成丸子,大小如芡實,含在口中慢慢化開,並吞下唾液。

丹參單味,放在飯鍋上蒸熟,每天泡水喝,當茶飲。

荊芥穗燒過,埋在地下保存藥性,研磨成粉,用陳米湯調服二錢,服用幾次就會見效,還可以治療下血。現在很多人治療血症,只用補法,這是片面的觀點。

白芨(炒炭,四兩)、丹參(炒)、黑驢皮膠(用蛤粉炒,各二兩)、大黃炭(一兩四錢)、百草霜、三七(焙)、丹皮炭、桑皮(蜜炙)、蒲黃炭(各一兩)、艾炭(六錢)、血餘炭(五錢)、炙草(四錢),共十二味,一起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八分,用童便或茅根湯調服。治療吐血不止、呼吸急促快要斷氣的症狀效果顯著,病情嚴重者可以用此藥一錢,混合瓊玉膏三錢,用側柏葉湯送服。

若吐血兼有臭膿者,內有癰也。用花粉,桔梗(各一錢),地榆(八分),炙甲片,皂角刺,連翹(各七分),銀花(六分),丹皮,黃芩(各五分),甘草(四分),十味,蘆根湯煎服歷驗。

傳屍勞,硃砂,雄黃,雌黃,硫黃,麝香(各五分)為末,燒酒調擁患者背上膏肓穴,分作三次,用布蓋之。將熨斗盛火自下熨上,其蟲從口出,預製小口紗袋一隻,中撐竹絲,令病人以口就袋口,使蟲入袋內,殺之勿令脫逃。若非傳屍等證,內本無蟲,不可擅用此法,恐陰虛內熱之損怯證,誤用必致動血。

白話文:

如果出現吐血並且伴有臭膿的情況,這表示體內可能有腫瘤存在。治療方式可使用以下藥方:

  • 花粉:1錢
  • 桔梗:1錢
  • 地榆:8分
  • 灣甲片
  • 皁角刺
  • 連翹:7分
  • 銀花:6分
  • 丹皮:5分
  • 黃芩:5分
  • 甘草:4分

以上十種藥物一起煎煮後服用,經過臨牀實踐驗證有效。

對於「傳屍勞」這種疾病,需使用以下藥物研磨成粉末:

  • 硃砂:5分
  • 雄黃:5分
  • 雌黃:5分
  • 硫黃:5分
  • 麝香:5分

然後加入燒酒調和,敷於患者的背部,特別是膏肓穴,分三次進行,並覆蓋布料。使用熨斗加熱後自下而上熨燙,蟲子會從口中排出。預先準備一個帶有小口的紗袋,中間插入竹絲,讓患者將口部靠近袋口,使蟲子進入袋內殺死,確保不會逃走。

如果不是「傳屍勞」這種特定的疾病,並且體內原本沒有蟲子,不應擅自使用上述方法。因為在陰虛內熱的情況下使用,可能會導致出血等副作用。

烹一雞置小盒內,晚間令病人餒腹就睡,以盒置床頭半啟其盒,使雞香近鼻,如病人睡醒,急將蓋罨好,緊閉而封之。明日啟視,必有小蟲,當以火燎之。如此引數次,蟲盡病自愈,按誤食蜈蚣子入腹者,亦可用此法引出。

人參,赤茯苓,遠志,鬼箭羽,石菖蒲,白朮,蒼朮,當歸(各一兩),桃奴(五錢),雄黃,硃砂(各三錢),牛黃,麝香(各一錢),十三味為末,酒糊丸,龍眼大,飛金為衣。每一丸,臨臥木香湯下,更以絳囊盛五七丸,懸床帳中,諸邪不敢近,並治邪祟疫癘,精魅蠱惑諸病甚效,名避邪丹。

白話文:

將一隻雞放入小盒子裡,讓病人在晚餐後感到餓著肚子就寢,然後將盒子放在牀頭,只開一半,讓雞的香味靠近病人的鼻子。如果病人醒來,要立即蓋好盒子,嚴密關閉並密封。隔天再檢查,通常會發現有小蟲子,要用火燒掉。這樣反覆幾次,蟲子被清除後,病狀自然痊癒。對於誤吞蜈蚣子進入腸胃的患者,也能用這種方法引出蟲子。

人參、赤茯苓、遠志、鬼箭羽、石菖蒲、白朮、蒼朮、當歸(各一兩)、桃奴(五錢)、雄黃、硃砂(各三錢)、牛黃、麝香(各一錢),共十三種藥材研磨成粉,與酒糊製成丸子,大小如龍眼,外層用金粉包裹。每晚睡前服用一丸,再將五至七顆丸子裝在紅色布袋中,掛在牀帳中,可以防止邪氣接近,也對治療邪靈附體、疫病、精怪迷惑等疾病非常有效。這種藥物名叫避邪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