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經驗方》~ 懸癰
懸癰
1. 懸癰
治懸癰以大甘草,水一鍾浸透,以慢火炙水乾為度。如未成膿者,四五劑。已成膿者,一二劑。酒煎空心服。如小便赤,更服清心蓮子飲三四劑,及托裡滋陰藥。若潰而不斂,宜服大補氣血藥。不謹守者,必成漏證。
加味小柴胡湯,治懸癰焮痛發熱,小便赤澀,或憎寒發熱。(方見前)
清心連子飲,治懸癰勢退,惟小便赤澀。
黃芩(五錢),黃耆(蜜炙),石蓮肉(去心),人參,赤茯苓(各七錢半),車前子(炒),麥門冬(去心),甘草(炙),地骨皮,制甘草(法見前)
白話文:
治療懸癰,用大甘草一鍾,浸泡至水浸透,以慢火慢慢烘烤,直到水份完全蒸發為止。如果懸癰尚未化膿,服用四到五劑即可;如果已經化膿,服用一到兩劑即可。用酒煎服,空腹服用。如果小便發紅,再服用清心蓮子飲三四劑,並配合滋陰補腎的藥物。如果潰爛後久久不癒合,就應該服用補氣血的藥物。如果沒有嚴格遵守這些原則,就很容易導致漏證。
加味小柴胡湯可以治療懸癰紅腫疼痛、發熱、小便赤澀,或者畏寒發熱。
清心蓮子飲可以治療懸癰消退,但小便依然赤澀的症狀。
藥方:黃芩五錢,黃耆(蜜炙)、石蓮肉(去心)、人參、赤茯苓(各七錢半),車前子(炒)、麥門冬(去心),甘草(炙)、地骨皮,制甘草(製法見前)。
每服一兩,用水二鍾,煎八分,食前服。如發熱,加柴胡、薄荷。
加味托裡散,治懸癰,不消不潰。
人參,黃耆(鹽水拌,炒),當歸(酒一拌),川芎,麥門冬(去心),知母(酒拌,炒),黃柏(酒拌,炒),芍藥(炒),金銀花,柴胡,制甘草(法見前,各一錢)
作一劑,用水二鍾,煎八分,食前服。
白話文:
每一劑使用一兩份量,以二鍾水煮沸後減至八分,於餐前服用。若出現發熱情況,可添加柴胡和薄荷。
加味託裡散用於治療懸癰,無論癰瘤是否消退或破潰。
配方包括:
- 人參
- 黃耆(以鹽水拌洗,炒熟)
- 當歸(以酒拌洗)
- 川芎
- 麥門冬(去心)
- 知母(以酒拌洗,炒熟)
- 黃柏(以酒拌洗,炒熟)
- 芍藥(炒熟)
- 金銀花
- 柴胡
- 制備好的甘草(依照先前方法,各一錢)
將以上材料組合成一劑,以二鍾水煮沸後減至八分,於餐前服用。
加味十全大補湯,治懸癰潰而不斂,或發熱飲食少思。
人參,黃耆(鹽水拌,炒),白朮(炒),茯苓,熟地黃(酒拌,中滿減五分),當歸(酒拌),川芎,芍藥(炒,各一錢),肉桂,麥門冬(去心),五味子(搗,炒),甘草(炒,各五分)
作一劑,用水二鍾,煎一鍾,食前服。莖腫加青皮,熱加黃芩、柴胡,日晡熱加柴胡、地骨皮,小便赤加酒製知母、黃柏,小便澀加車前子、山梔子。(俱炒)
白話文:
加味十全大補湯
功效: 治療懸癰(懸吊狀的瘡瘍)潰爛而不癒合,或伴隨發熱、食慾不振、思慮減少等症狀。
組成:
- 人參
- 黃耆(鹽水拌炒)
- 白朮(炒)
- 茯苓
- 熟地黃(酒拌,份量減去五分之一)
- 當歸(酒拌)
- 川芎
- 芍藥(炒,各一錢)
- 肉桂
- 麥門冬(去心)
- 五味子(搗碎,炒)
- 甘草(炒,各五分)
用法:
- 以上藥材共為一劑,用兩碗水煎煮至一碗,飯前服用。
- 莖腫者,加青皮。
- 發熱者,加黃芩、柴胡。
- 下午發熱者,加柴胡、地骨皮。
- 小便赤者,加酒製知母、黃柏。
- 小便澀者,加車前子、山梔子。(以上藥材均需炒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