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外科經驗方》~ 懸癰

回本書目錄

懸癰

1. 懸癰

治懸癰以大甘草,水一鍾浸透,以慢火炙水乾為度。如未成膿者,四五劑。已成膿者,一二劑。酒煎空心服。如小便赤,更服清心蓮子飲三四劑,及托裡滋陰藥。若潰而不斂,宜服大補氣血藥。不謹守者,必成漏證。

加味小柴胡湯,治懸癰焮痛發熱,小便赤澀,或憎寒發熱。(方見前)

清心連子飲,治懸癰勢退,惟小便赤澀。

黃芩(五錢),黃耆(蜜炙),石蓮肉(去心),人參,赤茯苓(各七錢半),車前子(炒),麥門冬(去心),甘草(炙),地骨皮,制甘草(法見前)

每服一兩,用水二鍾,煎八分,食前服。如發熱,加柴胡、薄荷。

加味托裡散,治懸癰,不消不潰。

人參,黃耆(鹽水拌,炒),當歸(酒一拌),川芎,麥門冬(去心),知母(酒拌,炒),黃柏(酒拌,炒),芍藥(炒),金銀花,柴胡,制甘草(法見前,各一錢)

作一劑,用水二鍾,煎八分,食前服。

加味十全大補湯,治懸癰潰而不斂,或發熱飲食少思。

人參,黃耆(鹽水拌,炒),白朮(炒),茯苓,熟地黃(酒拌,中滿減五分),當歸(酒拌),川芎,芍藥(炒,各一錢),肉桂,麥門冬(去心),五味子(搗,炒),甘草(炒,各五分)

作一劑,用水二鍾,煎一鍾,食前服。莖腫加青皮,熱加黃芩、柴胡,日晡熱加柴胡、地骨皮,小便赤加酒製知母、黃柏,小便澀加車前子、山梔子。(俱炒)

白話文:

【懸癰治療】

懸癰的治療方式是使用大量的甘草,將其浸泡在水中直至完全吸飽水分,再用小火慢慢烤乾,直到水分蒸發完畢。對於尚未化膿的患者,需服用四到五劑;而已經化膿的患者,則只需服用一到兩劑。這些藥應在空腹時,以酒煮沸後服用。如果患者出現小便色紅的情況,應該再額外服用三到四劑的清心蓮子飲,以及滋陰補氣的內服藥物。如果傷口潰爛後無法癒合,應該服用大補氣血的藥物。若不嚴格遵守治療步驟,恐會形成漏證。

【加味小柴胡湯】

適用於懸癰引起發燒疼痛,小便色紅且排尿困難,或畏寒發燒的患者。(該處有前文提及的配方)

【清心蓮子飲】

適用於懸癰症狀緩解後,仍有小便色紅且排尿困難的患者。

【加味託裡散】

適用於懸癰未能消除或潰爛的患者。

【加味十全大補湯】

適用於懸癰潰爛後難以癒合,或是發燒、食慾不佳的患者。藥方中可依病情添加不同藥材,例如莖部腫脹時加入青皮,發燒時加入黃芩和柴胡,傍晚時發燒則加入柴胡和地骨皮,小便色紅時加入酒製知母和黃柏,小便排泄困難時加入車前子和山梔子,但需注意所有新增的藥材都需炒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