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思集類方歌註》~ 退思集類方歌注 (48)
退思集類方歌注 (48)
1. 栝蔞牡蠣散
治百合病渴不瘥者。
栝蔞,牡蠣(熬等分),為細末,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百合地黃(湯)泉水煎,甘寒清肺熱邪宣。(此治百合病正法。百合清肺經氣分之熱,地黃清心經營分之熱;地之泉水,猶人之血脈,甘寒清冽,能沁心肺經脈之熱邪。服後大便如漆,熱除之驗也。)熱邪散漫於百脈,百脈屬心會太淵。(太淵,肺經脈也。按:諸脈皆屬於心,而大會於肺。
熱邪散漫,百脈悉致其病,故百脈不可治,而可治其心肺。且心主營而肺主衛,營行脈中,衛行脈外,一理貫通,故余以百合病指心營肺衛為解。王晉三專主肺說,詳具下文。)其證口苦小便赤,脈微數而形默然,欲食不食臥不能,如寒無寒熱無熱。(按:百合病惟口苦小便赤,脈微數為定證,余則欲食不能食,欲臥不能臥,如寒熱而無寒熱,全屬恍惚難憑。良以百脈悉病,熱邪散漫無統,故無循經現證可據爾。
白話文:
治療百合病如果口渴的情況沒有改善,可以使用以下藥方:
取栝蔞和牡蠣(均等份量),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小匙,每日三次。
用百合、地黃和泉水煎煮成湯。地黃具有清涼滋潤的性質,能清淨心經和營養線路上的熱邪;地的泉水類似人的血液脈絡,具有甘涼清冽的特性,能清涼心肺脈絡上的熱邪。服用後大便顏色會變黑,這是熱邪消散的驗證。
熱邪在全身的脈絡中散漫,而脈絡與心相連,會聚集在太淵穴(即肺脈所在)。熱邪散佈到全身各處,導致整個脈絡系統都受到影響,因此無法單獨治療脈絡,而是要從心肺出發來進行治療。心主管營養,肺主管防衛,營養在脈絡中流通,防衛在脈絡外流通,這些原理是一貫的,所以這裡的「百合病」指的是心營和肺衛系統的問題。王晉三專門論述了肺部的問題,詳細內容如下。
該病的症狀包括口苦、尿液赤紅,脈搏微弱且有數次,但患者表現出沈默的樣子,想吃東西卻又不想吃,躺著時又感到不舒服,感覺像寒氣卻沒有真正的寒感,也感覺不到真正的熱感,全部都是模糊不清的狀態。這主要是因為全身的脈絡都受到了影響,熱邪散佈得沒有規律,所以無法根據某個特定的經絡現象來進行診斷。
)因是病名為百合,即將百合治之痊。(李士材云:「行止坐臥不定,謂之百合病,仲景以百合治之,是亦清心安神之效歟。」按:士材又以百合病指心說。)百合一味為君藥,(按:百合色白入肺,其形象心,性味甘寒,能清熱生津,入心、肺二經,然則百合病為心肺鬱熱所致無疑矣。)余則隨機為轉旋。
若經汗後加知母,(名百合知母湯,按:傷寒誤汗則亡陽,熱病誤汗則亡陰。葉天士《溫熱論》云「救陰不在血,而在津與汗」,故加知母以養津液。)下後滑石代赭添,(名百合滑石代赭湯,傷寒誤下則亡陰,熱病誤下則亡陽。《溫熱論》云:「熱病救陰猶易,通陽最難。
白話文:
"病名為百合,就是用百合來治療痊癒。李士材曾說:「行為、靜坐、躺臥都不穩定,稱為百合病,張仲景用百合來治療,這也是清心安神的效果吧。」按照李士材的說法,百合病主要指的是心部的問題。在這之中,百合作為主要藥物使用,因為它的顏色為白色,進入肺經,形狀類似於心,性質甘寒,能夠清熱生津,進入心和肺兩個經絡,所以可以確定百合病是由心肺的鬱熱所導致的。其他的藥物則會根據情況靈活使用。
如果在經過發汗治療後需要添加知母(一種藥物),(這種治療方式被稱為百合知母湯),按照葉天士在《溫熱論》中的觀點,如果傷寒誤用了發汗法,就會導致陽氣的流失;對於熱病誤用了發汗法,則會導致陰液的流失。因此,加入知母以滋養陰液。
如果在下過藥後需要添加滑石和代赭石(兩種藥物),(這種治療方式被稱為百合滑石代赭湯),對於傷寒誤用了下法,會導致陰液的流失;對於熱病誤用了下法,則會導致陽氣的流失。葉天士在《溫熱論》中提到,對於熱病來說,滋養陰液比較容易,但是恢復陽氣卻是最困難的。"
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故加滑石利竅。復入代赭石者,晉三所謂「重鎮心經之氣」是也。)吐後雞子黃參入,(名百合雞子黃湯誤吐傷膻中之陰,故以雞子黃補心安神。)主方百合地黃專。(未經汗、吐、下者,此方主之。)渴者栝蔞牡蠣散,(栝蔞苦寒,生津止渴;牡蠣鹹寒,引熱下行。
)更有百合洗方傳。(皮毛為肺之合,外洗皮毛,亦可內除其渴。洗已,食煮餅,勿啖咸豉,恐鹹味耗水而增渴也。王晉三《古方選注》曰:「通章言百合病百脈一宗,不但主於營衛,而手足六經悉能致其病,汗、吐、下皆非所宜。本文云『百脈一宗』,明言病歸於肺,君以百合,甘涼清肺,即可療此疾,故名『百合病』。
白話文:
"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所以我們在藥方中加入滑石來幫助排尿。再加入代赭石,這是因為代赭石有著鎮定心臟氣息的效果。吐後加入雞子黃,這是為了補充心神和調節陰虛,因為雞子黃有滋補心神的作用。這個方子主要由百合和地黃組成,適合那些沒有經過發汗、吐瀉或下劑的人使用。如果感到口渴,可以使用栝蔞牡蠣散,其中的栝蔞有生津止渴的效果,牡蠣則有引熱下行的作用。還有一個百合洗方,可以外洗皮膚,以達到清熱解渴的目的。洗完後可以食用煮餅,但要避免食用鹹豆豉,以防鹹味加重口渴。王晉三在他的《古方選注》中提到,百合病是因百脈歸於肺而產生,使用甘涼的百合清肺,就能治療這種疾病,因此稱之為「百合病」。
再佐以各經清解絡熱之藥,治其病所從來,當用先後煎法,使不悖於手足經各行之理,期以六十日,六經氣復而自愈。若太陰、太陽無病,惟少陰、少陽、厥陰、陽明四經為病,期以四十日愈。若僅屬厥陰、陽明二經為病,期以二十日愈。讀『未經汗吐下』條,治以百合地黃湯,中病勿更服,大便如漆,熱邪已泄,再服恐變證也。
論證以溺時頭痛為辨,蓋百脈之所重在少陰、太陽,以太陽統六經之氣,其經上循巔頂,下通水道,氣化不行,乃下溺而上頭痛;少陰為生水之源,開闔澀乃溺而淅然。若誤汗傷太陽者,溺時頭痛,以知母救肺之陰,使膀胱水臟,知有母氣,救肺即所以救膀胱,是陽病救陰之法也;誤下傷少陰者,溺時淅然,以滑石上通肺,下通太陽之陽,恐滑石通腑利竅,仍蹈出汗之弊,乃復代赭石重鎮心經之氣,使無汗泄之虞,救膀胱之陽,即所以救肺之陽,是陰病救陽之法也;誤吐傷陽明者,以雞子黃救厥陰之陰,以安胃氣,救厥陰即所以奠陽明,救肺之母氣,是亦陽病救陰之法也。以百合一味,引伸諸方,總不外乎補陰補陽之理,舉此可以類推,學者宜自得之。
」旭高按:王氏此論,於病愈之期,並救陰救陽之理,明晰入細,為諸解所莫能及,故備錄之。)
白話文:
再配合使用各經脈清解絡熱的藥物,治療疾病的根源。應當按照先後煎煮的方法來使用藥物,以確保不違反手足經脈的自然規律,期望在六十天內,六經之氣恢復正常,疾病自愈。如果太陰和太陽沒有病,只有少陰、少陽、厥陰、陽明四經有病,預計在四十天內痊癒。若只涉及厥陰和陽明兩經有病,預計在二十天內痊癒。
閱讀「未曾進行發汗、吐瀉」一節,治療方法為「百合地黃湯」,一旦病情得到控制,就不需再服用,因為大便如漆,熱邪已經排出,再服用可能會導致病情轉變。
論述以排尿時頭痛作為判斷標準,因為百脈的重要部分在於少陰和太陽,太陽統領六經之氣,其經脈上循頂部,下通水道,氣化運行受阻,會導致小便後頭痛;少陰是生水的來源,開閉失調會導致小便時有淅瀝感。若誤用了發汗傷害了太陽,排尿時頭痛,則用知母滋潤肺陰,使膀胱和水臟得到保護,這是一種陽病救陰的方法;若誤用了下藥傷害了少陰,排尿時有淅瀝感,則用滑石上通肺,下通太陽的陽氣,但要避免滑石過度通便,仍有可能引起出汗的問題,因此使用代赭石重鎮心經之氣,防止過度出汗,保護膀胱的陽氣,這是一種陰病救陽的方法;若誤用了吐藥傷害了陽明,則用雞子黃滋潤厥陰的陰氣,以安定胃氣,保護厥陰,同時也穩定陽明,這也是一種陽病救陰的方法。使用百合一昧藥,可以延伸出各種方劑,總體來說都是關於補充陰氣和陽氣的道理,以此類推,學習者應該自行理解和掌握這些原則。
2. 黃連阿膠湯
治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心中煩而不得臥者。
黃連(四兩),黃芩,芍藥(各二兩),阿膠(三兩),雞子黃(二枚),水六升,先煮芩、連、芍三味,取二升,去滓,納阿膠烊盡,俟小冷,納雞子黃,(小冷而納雞子黃,則不致凝結而相和。)攪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
白話文:
治療少陰病,若在發病後兩到三天內,出現心中煩躁無法安睡的情況時,可使用以下方劑。
主要成分有:黃連(四兩)、黃芩(兩兩)、芍藥(兩兩)、阿膠(三兩)、雞蛋黃(兩個)。
準備六升的清水,先煮黃芩、黃連、芍藥這三味藥物,取得二升濃縮液後,去除渣滓,再加入阿膠,直到阿膠完全溶解。待藥液稍微冷卻後,加入雞蛋黃,這樣可以避免雞蛋黃凝固,讓藥物混合更均勻。最後,充分攪拌使所有成分融合,溫熱服用約七合,每日分三次服用。
3. 〔附〕黃連阿膠湯
(《醫方集解》引王好古方),治傷寒熱毒入胃,下利膿血者。
黃連(炒四兩),黃柏,阿膠(炒各一兩),山梔(五錢),每服四錢,水煎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來自《醫方集解》,由王好古所提,主要用於治療傷寒導致的熱毒進入胃部,並引起下痢帶有膿血的情況。
配方如下:
- 黃連(炒製後四兩):清熱解毒。
- 黃柏(炒製後一兩):清熱燥濕。
- 阿膠(炒製後一兩):滋陰止血。
- 山梔(五錢):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每次服用量為四錢,請使用清水煎煮後飲用。
4. 〔附〕駐車丸
(孫思邈《千金要方》),治冷熱不調,下利赤白,裡急後重,臍腹疼痛,口燥煩渴,小便不利,此濕熱鬱於大腸,故為此證。
黃連(六兩),阿膠(炒三兩),乾薑(炮二兩),當歸(炒一兩),水泛丸,空朝米飲下三錢。仲景黃連阿膠湯,黃芩芍藥雞子黃。少陰心煩不得臥,傳經熱灼致陰傷。酸甘鹹苦收陰氣,君火清寧煩自康。(此少陰傳經之熱邪,擾動少陰之陰氣,故心煩不得臥。以芩、連直折少陰之熱,阿膠、雞子黃滋少陰之陰,交合心腎。
白話文: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到的這個方子,主要用來治療腸胃功能失調,出現腹瀉、大便帶有紅色或白色成分、腹部急迫感後跟著肛門疼痛、腹部疼痛、口乾舌燥、容易感到口渴、尿量減少等症狀。這些症狀表明濕熱氣體在大腸中積聚,導致了這樣的症狀。
這個方子的主要成分有:黃連(六兩)、阿膠(炒製三兩)、乾薑(炮製二兩)、當歸(炒製一兩)。用這些材料研磨成粉末,再用水泛製成丸狀,空腹時可以用米湯吞服三錢。
此外,還有一個由張仲景所創的方子叫做「黃連阿膠湯」,其中包含黃連、黃芩、芍藥和雞蛋黃。這方子用於治療少陰經傳導的熱邪所引起的內心煩躁、無法安睡的症狀。熱邪耗損了陰液,所以需要黃芩和黃連來直接消滅少陰經的熱邪,同時阿膠和雞蛋黃則可以滋潤少陰經的陰液,調節心腎之間的關係。
第四者沉陰滑利,恐不能留戀中宮,故再佐芍藥之酸斂,從中收陰,而後清熱止煩之功得建。此酸甘鹹苦,收攝欲亡之陰,與四逆湯收攝亡陽,一水一火,為不同矣。)好古(黃連阿膠湯),連膠梔子柏,下利膿血堪煎嘗。(連、柏、阿膠鹹苦堅陰,山梔清熱毒也。)駐車丸治冷熱痢,連膠當歸與乾薑。
(此以黃連、阿膠堅陰止痢,當歸和血,少佐乾薑之苦辛,炮黑則能去瘀攝血。前二方治熱迫傷陰動血,此治濕熱瘀積久而陰傷,故佐使加減不同。)
白話文:
第四種藥物性質深沈陰冷且滑順,恐怕無法長久停留在中焦,因此再次輔以芍藥的酸性收斂性,從中收斂陰氣,然後達到清熱止煩的效果。這種酸、甘、鹹、苦的組合,收斂想要消失的陰氣,與「四逆湯」收斂流失的陽氣有所不同。好古(黃連阿膠湯),連同梔子、柏樹,對於下利帶有膿血的情況可以煎煮試驗。(黃連、柏樹、阿膠是鹹、苦、堅固陰氣的藥物,而梔子則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駐車丸用來治療冷熱痢疾,其中包含黃連、阿膠、當歸以及乾薑。
這種情況下,利用黃連和阿膠堅固陰氣,防止痢疾,當歸調和血液,稍加乾薑的苦辛性質,經過炮製轉為黑色後,就能去除瘀血並攝取血液。前面兩種方子是針對熱力迫近傷害陰氣導致出血,這個方子則是針對濕熱瘀積已久導致陰氣受傷,因此在佐使和用量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