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林

《退思集類方歌註》~ 退思集類方歌注 (2)

回本書目錄

退思集類方歌注 (2)

1. 越脾湯

治風水惡風,一身悉腫,面目腫,大有熱色,發熱無汗,脈洪浮而渴,續自汗出,無大熱者。

麻黃(六兩去節),石膏(半斤打),甘草(炙),生薑(各二兩),大棗(十二枚),以水六升,先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白話文:

治療風水引起的惡風,全身都腫脹,臉也腫,面色發紅,發熱但不流汗,脈象洪大浮在表面,口渴,之後自汗出,沒有明顯發熱。用麻黃(去節,六兩)、石膏(打成粉末,半斤)、甘草(炙,二兩)、生薑(二兩)、大棗(十二枚),加水六升,先煮麻黃,去掉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三升,分三次溫熱服用。

2. 越脾加朮湯

治里水一身面目黃腫,脈沉,小便自利而渴者;並治風寒客於脈而不去,營氣熱腐而肉極熱,則身體津脫,腠理開,汗大泄,癘風氣,下焦腳弱。

越脾湯原方加白朮四兩。

白話文:

治療身體浮腫、面容發黃,脈象沉細,小便通暢但口渴的人;也適用於風寒停滯於脈絡不去,營氣熱盛導致肉體灼熱,進而導致津液外泄、毛孔開張、汗出不止,以及風寒邪氣入侵下焦導致腳無力。方劑以越脾湯為基礎,再加入白朮四兩。

3. 越脾加半夏湯

治肺脹咳喘脈浮大者。越脾湯原方棗加三枚,姜加一兩,加半夏半升。

越脾湯越脾中氣,發汗生津涼散委。(越脾者,發越脾中之津氣而為汗,是涼散法也。)麻石甘草棗生薑,《金匱》以之治風水。惡風身腫脈洪浮,面赤熱渴乃堪使。(旭高按:《金匱》此條頗有舛錯,今方下主治,是旭高從《水氣門》校正刪改者。肺主皮膚,脾胃主肌肉,是風水者,乃肺、脾、胃三經受風熱之陽邪,痹其營衛之氣,升降不得自如,斯水飲入胃,不能輸脾歸肺,下達膀胱,而反外溢肌膚,故一身悉腫。其證惡風發熱,脈洪浮而渴,故知為風熱,亦嘗驗之矣。

白話文:

治療肺部脹滿、咳嗽喘息、脈象浮大的人,可以用越脾湯。原方中,棗子加三枚,生姜加一兩,再加半夏半升。越脾湯能疏通脾胃之氣,發汗生津,清熱解表。麻石甘草、大枣生姜,在《金匮要略》中被用来治疗风水病。如果患者怕风,身体肿胀,脉象洪大浮起,面部发红,口渴,就可以使用它。

然必兼有無汗而喘見象,與此湯一服,亦未必汗出,其水反從小便去,真匪夷所思者。)里水黃腫其脈沉,便利亡津加朮餌。(名越脾加朮湯,旭高按:水在裡,當不渴,渴則可徵水去。今渴而黃腫不去,是水未去也。水未去,何以渴?小便自利,亡津液故也。蓋脾氣實者,小便利則水去;脾氣虛者,小便利則亡津,亡津令渴。

病雖始於里水,其實里已無水,水只在皮膚中,故亦用越脾,使從表解。但加白朮一味,補脾氣生津液,以固其里,則意無不到矣。)營氣熱腐為癘風,俗號「大麻瘋」即是。清疏營衛最相宜,加朮緣其腳弱爾。(按:癘風因風客久而化熱,營氣被其煽灼,血肉腐壞,故使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即俗所謂「大麻瘋」是也。喻嘉言有見及此,故曰「汗宜頻發,血宜頻刺」,但未有其方。

白話文:

然而,如果病人同時出現無汗卻喘的症狀,即使服用此湯,也不一定會出汗,反而水分會從小便排出,實在是不可思議。如果病人出現黃疸、水腫,脈沉,小便頻繁,並且出現津液不足的情況,可以加朮餌治療。這種情況是因為脾氣虛弱,小便頻繁導致津液流失,進而引起口渴。雖然疾病最初是由於水停留在體內引起的,但實際上體內已經沒有水分,水只停留在皮膚表面,所以也要用越脾湯,使水分從體表排出。但是,加入白朮這一味藥,可以補脾氣、生津液,以固護脾臟,這樣治療就更加全面了。營氣熱腐導致癘風,俗稱「大麻瘋」。清熱疏散營衛最適合,加入白朮是因為患者腳部虛弱。

旭高觀此湯清疏營衛,與嘉言之說合符。石膏清熱生津液,麻黃疏風通血脈,甘草解熱毒,薑、棗和營衛,若不腳弱,則白朮亦可不加。後人遇此證,絕不知用此湯,何也?)溫邪挾飲填肺中,為脹為喘加半治。散邪清熱越脾佳,蠲飲消痰半姜美。(名越脾加半夏湯,肺脹咳喘,為外邪內飲相搏之證。

越脾湯散邪清熱之功多,蠲飲消痰之力少,故加半夏輔其未逮,更加姜一兩以助半夏之功,周密之至矣。)此與青龍加石膏,佐使寒溫相對峙。(此與小青龍加石膏湯相為對峙。小青龍湯中有半夏無石膏,越脾湯中有石膏無半夏,觀二方所加之意,全重在石膏、半夏二物協力建功。石膏清熱,借辛溫亦能豁痰,半夏豁痰,借辛涼亦能清熱。

白話文:

旭高認為此湯清熱疏通營衛,與嘉言的說法相符。石膏清熱生津液,麻黃疏風通血脈,甘草解熱毒,薑、棗調和營衛,如果病人不腳弱,則白朮也可以不加。後人遇到這種病症,卻全然不知使用此湯,這是為什麼呢?

溫邪挾帶寒飲填塞於肺中,導致胸悶氣喘,可以加半夏來治療。散邪清熱,越脾湯效果很好,蠲飲消痰,加半夏更佳。(名為越脾加半夏湯,適用於肺脹咳嗽氣喘,為外邪內寒互相搏鬥的症狀。

越脾湯散邪清熱的功效較多,蠲飲消痰的力量較少,所以加入半夏來輔助其不足,再加上一兩薑來幫助半夏發揮功效,可見其用藥之周密。)此湯與青龍加石膏湯,寒溫藥性相對抗。(此湯與小青龍加石膏湯相互對峙。小青龍湯中含有半夏,但沒有石膏;越脾湯中含有石膏,但沒有半夏。觀察這兩個方劑所加的藥物,可以發現重點在於石膏和半夏兩味藥物互相配合發揮功效。石膏清熱,借助辛溫之性也能化痰;半夏化痰,借助辛涼之性也能清熱。

前越脾加朮湯生津止渴,借白朮入清熱藥中;此越脾加半夏湯下氣定喘,又借半夏入清熱藥中。仲景加減成方,無非化裁後學矣。)又與越脾加朮湯,下氣生津分彼此。千古醫方仰仲師,一加一減皆精義。

白話文:

「以前的方劑中,有加入白朮來增加脾臟功能,同時具備生津止渴的效果,並將白朮融入清熱的藥物中使用。同樣地,有使用加半夏的越脾湯來調節氣息,穩定喘息,並且將半夏也融入了清熱的藥物中。張仲景(中醫經典《傷寒雜病論》的作者)根據這些原理調整和創製方劑,無非是為了教導後學如何運用這些知識。」 「再次強調,無論是加入白朮的越脾湯,還是加入半夏的方劑,都是為了調節氣息,促進津液生成。歷史上的醫學方劑都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每個增加或減少的藥材都有其深層的醫學道理。」

請注意,這些方劑理論應由專業的中醫師進行解釋和應用,並非所有人在自我診斷和治療時都適用。對於健康問題,應該尋求專業醫療建議。

4. 大青龍湯

治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無少陰證者。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

麻黃(六兩去節),桂枝(去皮),甘草(各二兩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石膏(雞子大一塊打),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溫粉撲之。一服汗者,停後服。汗多亡陽,遂虛,惡風、煩躁、不得眠也。

白話文:

治療太陽中風,脈象浮緊,發熱怕冷,全身疼痛,不出汗卻感到煩躁,沒有少陰症狀的病人。如果脈象微弱,出汗怕風,則不可服用此方,服用後會出現四肢厥逆、筋惕肉瞤(手腳抽搐)的現象,這是因為逆氣入內的緣故。

將麻黃(去掉節部,六兩),桂枝(去皮),甘草(各二兩,炙烤),杏仁(四十枚,去掉尖端),生薑(三兩,切片),大棗(十二枚),石膏(大小如雞蛋一塊,打碎),用九升水,先煮麻黃,煮至減少兩升,去泡沫,加入其他藥材,煮至三升,去渣滓,溫熱服用一升。服用後微微出汗即可。如果出汗太多,用溫粉撲拭。服用一次出汗後,可以暫停後續服用。出汗過多會損傷陽氣,導致虛弱,怕風、煩躁、失眠。

大青龍湯桂麻黃,杏草石膏薑棗藏。發熱惡寒太陽病,無汗煩躁力能攘。(「發熱惡寒無汗煩躁」八字,是大青龍著眼。)一服汗出停後服,汗多溫粉撲之良。(仲景溫粉方失,成無己《傷寒明理論》用白芷、藁本、白朮、川芎、米粉撲之。)寒之淺者僅傷衛,風而甚者營亦傷。

中風衛實因煩躁,清火發汗此方強。(按:風傷衛,寒傷營,中風脈浮緩,傷寒脈浮緊,是大法也。此大青龍脈證俱屬傷寒,而去中風者,全在煩躁上看出。若寒邪,則但嘔逆,惟風為陽邪,乃煩躁耳。然既屬中風,而得傷寒之脈證,又何也?

白話文:

大青龍湯

方劑組成: 桂枝、麻黃、杏仁、石膏、生薑、大棗。

主治: 發熱惡寒,無汗煩躁,太陽病。

方義: “發熱惡寒無汗煩躁”八字,是大青龍湯的關鍵。此方以發汗解表、清熱降火為主,用於太陽病初起,邪氣犯表,衛氣鬱閉,腠理閉塞,出現發熱惡寒、無汗煩躁等症狀。

用法: 一劑服下,汗出後停服。若汗出過多,可用溫粉撲之。

註解: 仲景溫粉方失傳,成無己《傷寒明理論》中用白芷、藁本、白朮、川芎、米粉撲之。

病機: 寒邪淺者僅傷衛氣,風邪盛者營氣亦傷。此方用於中風衛實,因煩躁而用,以清熱發汗為治。

按語: 風傷衛氣,寒傷營氣。中風脈浮緩,傷寒脈浮緊,這是辨證施治的大法。大青龍湯證屬於傷寒,但為何用於治療中風?因為中風的症狀中,煩躁是風邪的明顯表現。如果只是寒邪,則會出現嘔逆,而風邪為陽邪,才會出現煩躁。

結論: 雖然大青龍湯證屬於傷寒,但患者同時出現中風的脈證,是因為風邪也參與其中,而煩躁正是風邪的典型表現。

蓋風寒中傷,各有淺深,又各隨其人之體氣虛實而為病。是以寒之淺者,僅傷於衛,風而甚者,並及於營;衛之實者,風亦難泄,衛而虛者,寒猶不固。正是互文見意處。此湯治中風衛實之法,乃清火發汗之重劑也。)證較麻黃為尤重,預保陽明聖法彰。(柯韻伯《傷寒來蘇集》曰:「此麻黃證之劇者,故於麻黃倍麻黃以發汗,加石膏以除煩。

」「諸證全是麻黃,而有喘與煩躁之別:喘是寒鬱其氣,升降不得自如,故多用杏仁之苦以降氣;煩躁是熱傷其氣,無津不能作汗,故特加石膏之甘以生津。」「用石膏以清胃火,是仲景於太陽經中,預保陽明之先著。加薑、棗以培中氣,又慮夫轉屬太陰。」「一汗而表裡雙解,風熱兩除,此大青龍清內攘外之功,所以佐麻、桂二方之不及也。

白話文:

風寒入侵人體,程度深淺不一,也受到個人體質虛實的影響。輕微的寒邪只傷及表面的衛氣,風邪厲害時,就會深入到營氣;衛氣充實的人,風邪不易侵入,衛氣虛弱的人,寒邪就難以抵抗。這段文字的意思是互相映照,可以從中理解。這個方劑治療中風衛氣充實的病症,屬於清熱發汗的重劑,比麻黃湯更為猛烈,預防陽明病的妙法顯現。

」)少陰煩躁脈微弱,惡風汗出不相當。(少陰亦有煩躁證,以脈微弱,汗出惡風為辨,不可服此。仲景立此方,即垂此戒,叮嚀之意深矣。)熱因寒用方堪救,誤服青龍陽必亡。(少陰煩躁,當熱因寒用,如四逆湯加豬膽之例,方可救其萬一。若誤服青龍,必召亡陽之禍,慎之。

白話文:

少陰證的患者,常會煩躁不安,脈象微弱,怕風出汗,但汗出並不正常。這種情況下,千萬不能服用青龍湯,因為少陰證的煩躁是由於寒邪入侵所致,需要用溫熱藥物治療,比如四逆湯加豬膽,才能救治。如果誤服青龍湯,反而會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一定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