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

《類證普濟本事方釋義》~ 卷第三 (1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 (16)

1. 治膀胱疝氣小腸精漏諸病

豬苓圓。

上用半夏一兩,破如豆大,用木豬苓四兩,先將一半炒半夏黃色,不令焦,地上出火毒半日,取半夏為末,更用前豬苓末二兩同研極勻,煉蜜糊圓如梧子大,候乾,更再用存下豬苓二兩,炒微裂,同用不泄氣沙瓶養之。每服三、四十圓,空心溫酒或鹽湯下。常服於未申之間,冷酒任下。

按:取半夏為末以下,宋本作糊圓如梧子大,候乾,更用前豬苓末二兩,炒微裂同用。不泄沙瓶養之。空心溫酒、鹽湯下三、四十圓。常服於申未間,冷酒下。

釋義:木豬苓氣味苦微寒,入足太陽。半夏氣味辛溫,入足陽明。送藥以酒、鹽湯者,欲藥性之下行也。此治年壯之人,情欲萌動,精雖未泄,已離本位,溺管中疼,或兼夢遺者,未可作下虛治,宜以此藥治之。大凡看病,切勿見病治病耳。

此藥治夢遺有數種。下元虛憊,精不禁者,宜服茴香圓。年壯氣盛,久節淫欲,經絡壅滯者,宜服清心圓。有情欲動中經,所謂所願不得,名曰白淫耳,宜良方茯苓散。正如瓶中煎湯,氣盛盈溢者,如瓶中沸湯而溢。欲動心邪者,如瓶之傾側而出。虛憊不禁者,如瓶中有罅而漏。

不可一概用藥也。又有一說,經曰:腎氣閉即精泄。《素問》云: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又曰:腎氣藏精。蓋腎能攝精氣以生育人倫者也。或斂或散,皆主於腎。今也腎氣閉,則一身之精氣無所管攝,故妄行而出不時也。豬苓圓一方,正為此設。蓋古方也,今盛行於時,而人多莫測其用藥之意。

蓋半夏有利性,而豬苓導水。蓋導腎氣使通之意也。予藥囊中常貯此藥,緩急以與人,三、五服皆隨手而驗。林監丞庇民亦數服而愈。

白話文:

豬苓圓治療膀胱疝氣、小腸精漏等疾病

此方用半夏一兩,搗碎如豆粒大小,再用木豬苓四兩。先將一半半夏炒至黃色,但不可炒焦,需在地面(避免火毒)放置半天。然後將炒好的半夏磨成粉末,與剩下的木豬苓二兩磨成粉末混合研磨均勻,再用蜂蜜調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晾乾。之後,再將剩下的木豬苓二兩炒至略微裂開,與藥丸一起放入不漏氣的沙瓶中保存。每次服用三十到四十粒,空腹時溫酒或鹽湯送服。長期服用可在未申時(下午五點前)服用,此時可用冷酒送服。

(註:宋代版本記載略有不同:將藥丸製成梧子大小,晾乾後,再將剩下的木豬苓二兩炒至略微裂開,一同使用,放入不漏氣的沙瓶中保存。空腹時溫酒或鹽湯送服三十到四十粒,長期服用可在申未時(下午四到五點)服用,此時可用冷酒送服。)

木豬苓味苦微寒,歸足太陽經;半夏味辛溫,歸足陽明經。用酒或鹽湯送服,是為了使藥性下行。此方適用於年輕力壯,性慾旺盛,精液雖然未排出,但已離開正常位置,排尿時尿道疼痛,或伴有遺精的人。這種情況不能用滋補腎陰的藥物治療,應當用此方治療。總之,看病不能只看到病症就治療,要辨證施治。

此方治療遺精有多種情況:下元虛弱,精關不固者,宜用茴香丸;年輕氣盛,長期房事過度,經絡阻塞者,宜用清心丸;因性慾亢奮而引起的遺精,即所謂「意淫」,宜用良方茯苓散。這就像瓶子裡的沸水,氣盛則溢;瓶子傾斜則水流出;瓶子有裂縫則水漏出。因此用藥不可一概而論。

古籍記載:「腎氣閉則精泄。」《素問》中說:「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腎氣藏精。」腎臟能攝藏精氣以維持人類繁衍。精氣的收斂或發泄,都由腎臟主宰。現在腎氣閉塞,則全身精氣無處收攝,因此會不由自主地外泄。豬苓圓正是針對這種情況而設。此方為古方,現今盛行,但很多人不明白其用藥的道理。

半夏具有利尿作用,而豬苓則能導引水液。其用意是疏通腎氣。我藥箱中常備此藥,以便急需時使用,三五劑就能見效。林監丞也曾服用此方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