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

《類證普濟本事方釋義》~ 卷第十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 (2)

1. 小兒病方

凡候小兒脈,當以大指按三部。一息六、七至為平和。按:周本無七字。十至為發熱。五至為內寒。按:諸本寒皆作脹。脈緊為風癇。沉緩為傷食。促、急為虛驚。弦、急為風氣不和。沉細為冷。浮為風。大、小不勻為惡候,為鬼祟。浮、大、數為風、為熱。伏、結為物聚。

單細為疳勞,腹痛,多喘、嘔。而脈洪者為有蟲。沉而遲,按:諸本沉作浮,下歌中同。潮熱者胃寒也,溫之則愈。予嘗作歌以記之。歌曰:少兒脈緊風癇候,沉、緩傷食多吐嘔。弦、急因知氣不和,急促虛驚神不守。冷則沉、細風則浮,牢、實大便應秘久。腹痛之候緊而弦,脈亂不治安可救。

白話文:

診斷小兒脈象,要用大拇指按壓三部,正常情況下一分鐘脈搏跳動六、七次。如果一分鐘跳動十次,表示發熱;五次則表示內寒。脈象緊繃,代表風癇;沉而緩慢,代表傷食;脈搏急促,代表虛驚;弦而急,代表風氣不和;沉細則代表體寒;浮則代表風邪入侵;脈搏大小不均,代表惡候,可能是鬼祟作祟。浮、大、數,代表風熱;伏、結,代表病邪積聚。單細的脈象,代表疳勞,腹痛,容易喘氣、嘔吐,如果脈象洪大,代表有蟲。脈象沉而遲,代表胃寒,可以用溫熱的方法治療。

變蒸之時脈必變,不治自然無過謬。單細疳勞洪有蟲,大、小不勻為惡候。脈沉而遲有潮熱,此必胃寒來內寇。按:周本內作作。瀉利浮、大不可醫,仔細斟量宜審究。

凡嬰兒未可脈方者,按:周本無方字。俗醫多看虎口中紋顏色,與四肢冷熱驗之,亦有可取。予又以二歌記之。《虎口色歌》曰:紫熱紅傷寒,按:諸本熱皆作色。青驚白色疳。黑時因中惡,黃即困脾端。《四肢冷熱症歌》曰:按:諸本無四肢二字。鼻冷定知是痘症,按:諸本痘症皆作瘡疹。

耳冷應知風熱症。通身皆熱是傷寒,上熱下冷傷食病。若能以色脈參伍驗之,所得亦過半矣。

白話文:

人體在發汗的時候,脈象一定會改變,不治療自然不會有什麼錯誤。單純瘦弱的疳勞,有蟲的現象,大小不均勻就是不好的徵兆。脈沉而遲,伴隨潮熱,這一定是胃寒引起的內在侵襲。要仔細觀察,瀉利浮腫,嚴重到不可治療,要謹慎斟酌,仔細研究。

嬰兒還不能診脈,一般醫生會看虎口紋路的顏色,以及四肢的冷熱來判斷病情,這也有一定的道理。我還用兩首歌訣來記錄這些知識。《虎口色歌》說:紫色發熱是傷寒,青色驚癇,白色是疳勞,黑色是中惡,黃色是脾虛。《四肢冷熱症歌》說:鼻子冰冷,一定是痘瘡,耳朵冰冷,應該是風熱症。全身發熱是傷寒,上熱下冷是傷食。如果能夠將顏色和脈象結合起來判斷,就能夠找出病因的一半了。

治小兒一切驚肝、食積風癇之證。按:諸本肝皆作疳。睡驚圓,。

使君子肉(五拾個,燒存性。按:諸本俱無肉字),香墨(棗大一塊),金銀箔(各五片。按:諸本俱作各五分),膩粉(二分。按:周本作二錢)

上藥先將使君子肉、墨二味,研細,次入金銀箔,於乳缽內同研,次入膩粉並麝香少許,研令極細勻。稀糊圓如桐子大,陰乾。每服一圓,薄荷湯磨下。一歲以下半圓。一名青金丹,極效。鄉里有一士人家,貨此藥日得數千錢,按:周本千作十。已百餘年矣。

白話文:

治療小兒各種驚嚇、積食、風癇等症狀。將使君子肉、香墨研磨成粉,加入金銀箔、膩粉和少量麝香,混合研磨成極細的粉末,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子,陰乾。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湯磨碎服用。一歲以下服用半丸。此藥名為青金丹,效果極佳。鄉下有一位讀書人,靠販賣此藥每天可賺取數千錢,已有一百多年了。

釋義:使君子肉氣味甘溫,入足太陰、陽明。香墨氣味甘溫,入足少陰、厥陰。金銀箔氣味辛平,入手太陰、足厥陰。膩粉氣味甘寒,入足厥陰、陽明。麝香氣味辛溫,入手、足少陰、厥陰。薄荷湯送,引藥入經絡也。小兒驚肝食積風癇之症,皆由中宮氣餒,以致肝風內動。此藥能安土熄風,故用之良驗也。

治小兒嘔吐脈數有熱。麥門冬散,。

麥門冬,半夏曲,人參,茯苓(各二錢),甘草(一錢)

白話文:

使君子肉性味甘溫,走足太陰、陽明經;香墨性味甘溫,走足少陰、厥陰經;金銀箔性味辛平,走手太陰、足厥陰經;膩粉性味甘寒,走足厥陰、陽明經;麝香性味辛溫,走手、足少陰、厥陰經。用薄荷湯送服,可以引藥進入經絡。小兒驚癇、肝風內動、食積等症,都是由於脾胃虛弱,導致肝風內動。這些藥物可以安脾胃、熄肝風,因此治療此類病症效果顯著。

治療小兒嘔吐、脈數、發熱,可用麥門冬散:麥門冬、半夏曲、人參、茯苓各二錢,甘草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煎五分,去渣溫服,日二、三服。

釋義:麥門冬氣味甘寒微苦,入手太陰、少陰。半夏曲氣味辛微溫,入足陽明。人參氣味甘溫,入足陽明。茯苓氣味甘平淡滲,入足陽明,能引藥達下。甘草氣味甘平,入足陽明,通行十二經絡,能緩諸藥之性。生薑氣味辛溫,入手、足太陰。凡小兒中虛嘔吐,脈數有熱,久延惟恐成驚,故以甘寒之藥清其熱,而以甘溫緩中之藥護其中,佐以辛溫之達表。表裡既和,病自減矣。

治小兒嘔吐,脈遲、細有寒。白朮散,。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用一盞水、三片生薑煎煮五分,去除藥渣後溫熱服用,一天服用兩到三次。

白朮,人參(各二錢。按:周本作各二錢五分),半夏曲(二錢),茯苓,乾薑,甘草(各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擘去核,煎至七分,去渣溫服。日二、三服。一方無半夏曲,有木香、藿香。按:注十字,諸本俱無。

釋義:白朮氣味甘溫微苦,入足太陰。人參氣味甘溫,入足陽明。半夏曲氣味辛微溫,入足陽明。茯苓氣味甘平淡滲,入足陽明。乾薑氣味辛溫,入手、足太陰。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陰。薑、棗之辛溫甘,和榮衛。小兒夾寒嘔吐,脈遲細者,恐延成慢驚,故必溫養中宮,通調榮衛,則正氣旺而嘔吐除,病何由入乎?

白話文:

將白朮、人參各兩錢,半夏曲兩錢,茯苓、乾薑、甘草各一錢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用一碗水,加入三片薑和去核的紅棗,煎煮至七分,去渣溫服。每天服用兩到三次。也有一種方子不加半夏曲,而加入木香和藿香。此方旨在溫養脾胃,通調氣血,適合小兒因寒氣導致嘔吐,脈象遲緩細弱的患者,以防延誤成慢驚。

治小兒久傷脾胃,腹脹。調中圓,。

乾薑,橘紅,白朮,茯苓,木香,縮砂仁,官桂,良薑(各等分)

上為細末,稀糊圓如麻子大。每服二十圓,加至三十圓,食後溫水送下。

釋義:乾薑氣味辛溫,入手、足太陰。橘紅氣味苦辛微溫,入手、足太陰。白朮氣味甘溫微苦,入足太陰。茯苓氣味甘平淡滲,入足陽明。木香氣味辛溫,入足太陰。砂仁氣味辛溫,入足太陰、少陰。官桂氣味辛甘溫,入足厥陰。良薑氣味辛溫,入足厥陰。小兒脾胃久傷,肚腹膨脹,由乎脾陽之氣失職,故調中之藥多佐以辛溫之味,則脾陽蘇而病減矣。

白話文:

治療小兒長期脾胃受損,導致腹脹的方子:將乾薑、橘紅、白朮、茯苓、木香、縮砂仁、官桂、良薑等藥材等量研磨成細末,再用稀糊調成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粒,飯後溫水送服。

治小兒疳瘦,瀉白水,腹膨脹。芎樸圓,。按:自此至扁銀圓四方,周本及舊抄本皆缺。

芎藭,厚朴(各一兩),白朮(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圓如小豆子大。每服一圓,米飲化下。小兒三歲以下,只可服半圓。

釋義:芎藭氣味辛溫,入足少陽、厥陰。厚朴氣味辛溫,入足太陰、陽明。白朮氣味甘溫微苦,入足太陰。小兒疳蝕,瀉白水,腹膨脹,因脾傷不主流行,滯濁竊踞中焦而為積聚。故以辛溫疏其滯,以甘溫補其虛,並藉辛溫以升舉其下陷之陽,則瀉止脹消,何疳瘦之足憂。

治小兒吐瀉,大便酸臭。消積圓,。此由小兒啼哭未盡以乳與之,傳積不化。按:注十六字,坊本無。

白話文:

治療小兒疳瘦,腹瀉白水,肚子脹大的症狀,可以用芎藭、厚朴各一兩,白朮半兩,研成細末,用煉蜜製成小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粒,用米湯送服。三歲以下的小孩,每次只服用半粒。

丁香(九粒,去油。按:坊本無去油二字),縮砂仁(十三粒),巴豆(二粒,去皮、膜、心、油淨),烏梅肉(二個)

上為細末,麵糊圓如黍米大。三歲以上三、五圓;三歲以下二、三圓。溫水下,不拘時候,米飲下亦得。

釋義:丁香氣味辛溫,入足陽明、太陰。砂仁氣味辛溫,入足少陰、太陰。巴豆氣味辛溫,入足太陰、陽明。烏梅肉氣味酸平,入足厥陰。此小兒吐瀉酸臭,由乎脾胃積聚不消,乾健之陽失司。故以辛溫理陽疏滯,又恐肝木犯土,而以酸泄佐之,則中宮陽氣得蘇,自然向安矣。

白話文:

將九粒丁香去除油分,十三粒縮砂仁,兩粒巴豆去皮、膜、心和油,以及兩個烏梅肉,研磨成細末。再以麵糊將藥粉製成如黍米大小的丸藥。三歲以上兒童服用三到五丸,三歲以下則服用二到三丸。溫水送服,不拘時間,用米湯送服亦可。

此方用於治療小兒吐瀉酸臭,是因為脾胃積聚不消,陽氣虛弱所致。方中以辛溫藥物理氣疏滯,溫補陽氣;又加入酸味藥物以瀉肝火,防止肝氣犯脾,使中焦陽氣恢復,自然就會痊癒。

治小兒小便不通。捻頭散,。

延胡索,川苦楝子(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捻頭湯調下,量兒大小與之,食前服。捻頭湯,即沸湯中點滴油數點是。按:十三字字坊本無。

釋義:延胡索氣味辛溫,入足厥陰。川苦楝子氣味甘寒,入手、足厥陰。此苦辛泄降之方也。凡小兒小便不通,亦是厥陰為病。肝不疏泄,故必用疏肝之法。

治小兒急慢驚風,積痼。扁銀圓,。

青黛(三錢),水銀(一皂角大同黑鉛炒,結成砂子。按:坊本皂角下有大字),寒食麵,黃明膠(各二錢,炒焦,研細),輕粉(豆大許一塊,炒),雄黃,粉霜,硃砂(各一兩),腦,麝(少許),巴豆(二十一粒,去油)

白話文:

治療小兒尿路不通,可用捻頭散。延胡索、川苦楝子各等份,研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或一錢,用捻頭湯送服,根據孩子的年齡調整劑量,飯前服用。捻頭湯就是將沸水滴入幾滴油。

治療小兒急慢驚風、積痼,可用扁銀圓。青黛三錢,水銀一皂角大小,同黑鉛炒至結成砂子,寒食麵、黃明膠各二錢,炒焦研細,輕粉豆大一塊炒,雄黃、粉霜、硃砂各一兩,腦、麝香少許,巴豆二十一粒去油。

上藥研細,滴水為圓如麻子大。捏扁,曝乾,磁盒盛之。小兒一歲一圓。隨意加減,煎棗子湯送下,不得化破。

釋義:青黛氣味苦辛微寒,入足厥陰。水銀氣味辛寒,能行九竅,能伏五金為泥。寒食麵氣味甘平,入足陽明。黃明膠氣味鹹溫,入足太陰、厥陰。輕粉氣味辛寒,入足厥陰。雄黃氣味苦辛甘微溫,入足厥陰。粉霜氣味酸辛寒,入足厥陰。硃砂氣味苦溫,入手少陰。腦、麝氣味辛溫,入手、足少陰。

巴豆氣味辛溫,入足太陰、陽明。棗子湯送,緩藥性也。此方治小兒急慢驚風,積痼之疴,雖然屢有效驗,但內多金石之品,司是術者,宜細心斟酌焉。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滴水製成麻子大小的藥丸,捏扁後曬乾,裝在磁盒裡。一歲的小孩每次服用一粒,可依情況增減。用煎好的棗子湯送服,不可化破藥丸。

大凡急驚宜涼瀉,慢驚宜溫補。此一定法,人皆知之矣。惟慢脾風,因吐瀉,脾胃受風為難治,亦難得合式之藥。按:七字,周本作難得藥。近世多用生附子及青洲白圓子、金液丹合用之,如醒脾圓,皆要藥也。

治小兒慢脾風,因吐利後虛困昏睡,欲生風癇。醒脾圓,。

厚朴,白朮,舶上硫黃,天麻(各半兩),全蠍,防風,人參,官桂(各一分)

上為細末,酒浸,蒸餅和圓如雞頭大。每服一圓。槌研,溫米飲送下。

白話文:

一般來說,急性的驚恐症狀需要用寒涼瀉下的藥物治療,慢性驚恐症狀則需要溫補的藥物。這是醫學界公認的原則。但是,慢性的脾風病症,由於患者常常嘔吐腹瀉,脾胃受風寒,因此難以治療,也難找到合適的藥方。

古籍《周本》記載,慢脾風難以找到藥物。現代醫家常用生附子、青州白圓子、金液丹等藥物合用,例如醒脾圓,都是重要的藥方。

治療小兒慢脾風,由於患者在嘔吐腹瀉後虛弱乏力、昏昏欲睡,容易發生驚風抽搐。醒脾圓的組成如下:

厚朴、白朮、舶上硫黃、天麻各半兩,全蠍、防風、人參、官桂各一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酒浸泡,再加入蒸餅和成圓形,大小如雞頭。每次服用一丸,研碎後用溫米湯送服。

釋義:厚朴氣味辛溫,入足太陰、陽明。白朮氣味甘溫微苦,入足太陰。舶上硫黃氣味辛大熱,入命門。天麻氣味辛平,入足陽明、厥陰,能熄肝風。全蠍氣味甘平,入足厥陰。防風氣味辛甘微溫,入足太陽。人參氣味甘溫,入足陽明。官桂氣味辛甘溫,入足厥陰。酒浸,蒸餅和丸,溫米飲送,欲藥性之入里,兼以和中也。

小兒慢脾風症,因吐利後神倦,如昏睡欲生風癇者,皆脾土虛弱,中宮受困,致肝木乘虛侵克。故專以辛甘溫之藥培其土,佐以辛散熄其風,則中土既旺,肝木退位,風癇何自而生耶?

又方,。

全蠍(二個,青薄荷葉包煨。按:諸本二俱作一),白朮(指面大二塊),麻黃(長五寸,十個,去節)

白話文:

厚朴的味道辛辣溫熱,走入足太陰、陽明經。白朮的味道甘甜溫熱微苦,走入足太陰經。舶上硫黃的味道辛辣性大熱,走入命門。天麻的味道辛辣性平,走入足陽明、厥陰經,能夠熄滅肝風。全蠍的味道甘甜性平,走入足厥陰經。防風的味道辛辣甘甜微溫,走入足太陽經。人參的味道甘甜溫熱,走入足陽明經。官桂的味道辛辣甘甜溫熱,走入足厥陰經。用酒浸泡,再用蒸餅和成丸子,用溫米湯送服,目的是讓藥性深入內里,並且兼顧調理脾胃。

小兒慢脾風症,由於吐瀉後精神疲倦,像是昏睡快要發風癇一樣,都是脾土虛弱,中焦受困,導致肝木乘虛而入,侵犯脾土。因此專門用辛辣甘甜溫熱的藥物來滋補脾土,輔以辛辣散寒的藥物來熄滅風邪,這樣中焦就會強壯,肝木就會退位,風癇怎麼會產生呢?

另一個方子:

全蠍(兩個,用青薄荷葉包裹煨烤。按:諸本都寫成一個,但應該寫成兩個),白朮(指面大小的兩塊),麻黃(長五寸,十個,去節)。

上為細末。二歲以下服一字。三歲以上服半錢。薄荷湯調下。量兒大小加減服。

釋義:全蠍氣味甘平,入足厥陰。白朮氣味甘溫微苦,入足太陰。麻黃氣味辛溫,入足太陽。薄荷湯送藥,亦是升陽之意。慢脾風因吐利後脾陽下陷,非風藥不能升其陽,非守中不能扶其正,故專用甘溫、辛溫之品。

治脾風多困。人參散,。

人參,冬瓜仁(各半兩),天南星(一兩。切片,用薑汁、漿水制存性。按:周本製作煮)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半盞,煎二、三分,溫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兩歲以下的孩子每次服用一字,三歲以上的孩子每次服用半錢,用薄荷湯送服。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型調整用量。

釋義:人參氣味甘溫,入足陽明。冬瓜仁氣味甘微寒,入手太陽,手、足陽明。天南星氣味辛溫,入手、足太陰。小兒神識昏倦多困,脾虛風動,欲成慢驚。故以甘溫護其中,甘寒辛溫泄其風,則正氣旺而神識安矣。

治小兒胎虛氣弱,吐利生風,昏困嗜臥,或潮熱如驚搐。按:如驚二字,周本作發字。蠍稍圓,。

全蠍(微炒),白附子(煨制,各半兩),通明,硫黃(一兩),半夏(一兩,切片,姜汗制,焙乾)

上為細末,薑汁圓如麻子大。每服三十粒,荊芥湯下。更看兒之大小加減服。

白話文:

人參性味甘溫,入足陽明經;冬瓜仁性味甘微寒,入手太陽經、手足陽明經;天南星性味辛溫,入手足太陰經。小兒神志昏倦嗜睡,多因脾虛風動,容易發展成慢驚風。因此用甘溫的人參護脾胃,用甘寒的冬瓜仁和辛溫的天南星來驅散風邪,就能使正氣旺盛,神志安寧。

治療小兒先天不足,氣虛體弱,容易吐瀉、生風、昏睡嗜臥,或發熱如驚厥。方中全蠍、白附子、通明、硫黃、半夏等藥物,共研細末,用薑汁製成丸子,每次服用三十粒,用荊芥湯送服,可根據孩子的大小調整藥量。

釋義:全蠍氣味甘平,入足厥陰。白附子氣味辛甘大溫,入足陽明。硫黃氣味辛大熱,入命門。半夏氣味辛溫,入足陽明。薑汁和丸,取其辛溫能通神明。荊芥湯送,亦以泄風也。小兒胎虛氣弱,吐利生風,昏困嗜臥,微熱如驚搐者,用之頗驗。然太剛猛,亦宜細心斟酌為妥。

治小兒拗哭。龍齒散,。按:周本齒作腦。

龍齒(按:周本作龍腦,注齒亦可),蟬殼,釣藤(有鉤子者),羌活,茯苓,人參(各等分)

白話文:

全蠍性甘平,歸足厥陰經;白附子性辛甘大溫,歸足陽明經;硫黃性辛大熱,歸命門;半夏性辛溫,歸足陽明經。將藥材製成姜汁丸,利用辛溫的特性通達神明。再用荊芥湯送服,以散風邪。此方適合治療小兒先天不足、氣虛乏力、嘔吐腹瀉、生風發熱、昏睡嗜睡、發熱驚厥等症狀。藥性較為剛猛,用藥時需謹慎斟酌。

治療小兒拗哭可以用龍齒散。古本中記載龍齒為龍腦,注釋中說用龍齒也可。方劑組成包括龍齒、蟬殼、釣藤、羌活、茯苓、人參,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大錢,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渣,溫熱服,不拘時候。按:七字,周本作溫服,喜熱熱服。

釋義:龍齒氣味涼澀,入足厥陰。蟬殼氣味甘鹹寒,入足少陽、厥陰。釣藤氣味甘微寒,入足厥陰。羌活氣味辛甘平,入足太陽。茯苓氣味甘平淡滲,入足陽明。人參氣味甘溫,入足陽明。小兒無故拗哭,亦因肝風內動,脾胃不和所致。故以風藥泄其風。而以鎮補之藥護其中也。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大錢,用一大盞水煎煮至六分,去掉藥渣,溫熱服用,不限時間。古籍中記載,溫服或熱服都可以。龍齒性涼澀,入足厥陰經;蟬殼性甘鹹寒,入足少陽、厥陰經;釣藤性甘微寒,入足厥陰經;羌活性辛甘平,入足太陽經;茯苓性甘平淡滲,入足陽明經;人參性甘溫,入足陽明經。小兒無緣無故地哭鬧,也是因為肝風內動、脾胃不和導致的,因此用祛風藥來泄去肝風,並用鎮補藥來保護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