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普濟本事方釋義》~ 卷第十 (1)
卷第十 (1)
1. 治婦人諸疾
治婦人榮衛氣虛,挾風冷。胸脅膨脹,腹中病痛。經水愆期,或多或少,崩中漏下,按:諸本俱作傷。腰腿痛重,面色青黃,嗜臥無力。安胎止痛,補虛益血。四物湯,。
當歸,熟地,白芍藥,芎藭(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釋義:當歸氣味辛甘微溫,入手少陰、足厥陰。熟地黃氣味甘苦微寒。入足少陰。白芍藥氣味酸微寒,入足厥陰。芎藭氣味辛溫,入足少陽、厥陰。此四物湯乃女科之聖藥也。凡婦女榮衛氣血虛,月經愆期,懷胎不安,腹痛腰疼,皆宜加減斟酌用之,勿以藥味平淡而忽之也。
白話文:
治療婦女因氣血虛弱,加上寒風冷氣入侵,導致胸脅脹痛、腹部疼痛、月經不調(或多或少)、陰道出血、腰腿疼痛、面色蒼白、嗜睡無力等症狀,可以用四物湯來安胎止痛,補虛益血。四物湯由當歸、熟地、白芍和川芎等份組成,將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碗水煎煮至八分,去渣溫服,不限時間服用。
滑胎。枳殼散,。
商州枳殼(二兩),甘草(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百沸湯點服,空心食前,日三服。凡懷孕六、七月以上即服,令兒易生。初生時胎小微黑,百日以後肉漸變白。此雖孫真人滑胎易產方,然抑陽降氣,為眾方之冠。
釋義:枳殼氣味苦寒,入足太陰。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陰,通行十二經絡,能緩諸藥之性。凡婦人肥胖者,懷娠六月以後,常宜服之,庶不致於難產也。
治妊娠衝任脈虛,補血安胎。內補圓,。
白話文:
滑胎可以使用枳殼散治療。配方為枳殼二兩、甘草一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滾水沖服,空腹飯前,一天服用三次。懷孕六、七月以上即可服用,有助於順利生產。新生兒初生時體型偏小,膚色偏黑,但百日後膚色會逐漸變白。雖然這是孫真人傳授的滑胎易產方,但它以抑陰降氣為主,是眾多方劑中的佼佼者。
枳殼性味苦寒,入足太陰經;甘草性味甘平,入足太陰經,並通行十二經絡,能緩和藥性。對於懷孕六個月以後的肥胖婦女,常服用此方可以避免難產。
此方主要治療妊娠期間衝任脈虛弱,具有補血安胎的功效。
熟乾地黃(二兩。按:諸本俱無干字),當歸(一兩,微炒)
上為細末,煉蜜圓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圓,溫酒下。以上三方,諸集皆載之,在人用之如何爾。大率婦人妊娠,惟在抑陽助陰。《素問》云:陰搏陽別,謂之有子。蓋關前為陽,關後為陰。尺中之脈,按之搏手而不絕者,妊子也。婦人平居,陽氣微盛無害,及其妊子,則方且閉經隧以養胎。
若陽盛搏之,則經脈妄行,胎乃不固。《素問》所謂陰虛陽搏謂之崩也。抑陽助陰之方甚多,然胎前藥惟惡群隊。按:坊本惟作性。若陰陽交雜,別生他病。唯是枳殼散所以抑陽,四物湯所以助陰故爾。但枳殼散差寒,若音服之,恐有胎寒腹痛之疾,當以內補圓佐之,則陽不至強,陰不至弱,陰陽調勻,有益胎嗣。此前人未嘗論及。
白話文:
熟地黃(二兩,按照各個版本都沒有「干」字),當歸(一兩,微炒)。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蜜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四十粒,溫酒送服。以上這三種藥方,很多醫書都有記載,實際效果如何,就看個人使用情況了。總的來說,婦女懷孕,關鍵是要抑制陽氣,滋補陰氣。《素問》說:「陰氣搏擊陽氣,就會有孩子。」因為關節前屬於陽,關節後屬於陰。用手按壓尺脈,如果脈搏跳動有力且不間斷,就是懷孕了。婦女平時陽氣稍微旺盛沒有關係,但懷孕後,就要封閉經脈,滋養胎兒。
如果陽氣過盛,就會衝擊經脈,胎兒就不穩固。《素問》中說:「陰虛陽搏,就會導致崩漏。」抑制陽氣、滋補陰氣的藥方很多,但懷孕期間的藥物,一定要慎重選擇。如果陰陽交雜,就會引起其他疾病。枳殼散的作用是抑制陽氣,四物湯的作用是滋補陰氣。但枳殼散比較寒涼,如果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胎兒受寒,出現腹痛的症狀,所以應該用溫補的藥丸來輔助,這樣既能抑制陽氣過盛,又能避免陰氣過虛,達到陰陽平衡,更有利於胎兒的健康成長。這些都是前人沒有論述過的。
釋義:熟地黃氣味甘苦微寒,入足少陰。當歸氣味辛甘微溫,入手少陰、足厥陰。婦人懷妊,皆衝任脈用事。衝任脈虛,不能受胎。即使有娠,亦不能安固。故婦人補血安胎,在所必用。
治婦人有孕傷食。木香圓,。
木香(二錢匕。按:周本作二錢七分),京三稜,白茯苓,人參(各三錢匕。按:周本作各三錢七分)
上為細末,麵糊圓如綠豆大。每服三十圓,熟水下。
釋義:木香氣味辛溫,入足太陰。京三稜氣味苦平,入足厥陰。白茯苓氣味甘平淡滲,入足陽明。人參氣味甘溫,入足陽明。麵糊和圓,欲藥性之緩行也。治婦人懷孕,飲食不調,以致停滯不消者。以辛溫疏其滯,苦平消其積。惟恐傷及胎氣,以參苓扶其正,則食滯去,而胎仍無礙也。
白話文:
熟地黃性寒,補血滋陰,作用於腎經;當歸性溫,活血調經,作用於心經和肝經。婦女懷孕時,衝任二脈起主導作用,如果衝任二脈虛弱,就無法受孕,即使懷孕也難以保胎。因此,婦女補血安胎,這兩種藥材必不可少。
治療孕婦消化不良的方子:木香性溫,行氣止痛,作用於脾經;京三稜性平,消積化瘀,作用於肝經;白茯苓性平,健脾利濕,作用於胃經;人參性溫,補氣益血,作用於脾經。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麵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水送服。木香溫中行氣,三稜消積化瘀,茯苓健脾利濕,人參補氣益血,可以緩解孕婦的消化不良,同時也不影響胎兒的健康。
治妊娠氣不和調,飲食易傷,按:四字,周本作飲食少。白朮散,。
白朮(炒),乾紫蘇(各一兩),白芷(微炒,三錢),人參(三錢),川芎,訶子皮,青皮(各半兩),甘草(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煎七分,不拘時候溫服。
釋義:白朮氣味甘溫微苦,入足太陰。干蘇葉氣味辛溫,入足太陽。白芷氣味辛溫,入足太陽。人參氣味甘溫,入足陽明。川芎氣味辛溫,入足少陽、厥陰。訶子氣味溫澀,入手陽明、足太陽。青皮氣味辛酸微溫,入足少陽、厥陰。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陰,通行十二經絡,緩諸藥之性。
白話文:
治療孕婦氣機不調,容易飲食傷脾的症狀,可以用白朮散:白朮(炒)、乾紫蘇(各一兩)、白芷(微炒,三錢)、人參(三錢)、川芎、訶子皮、青皮(各半兩)、甘草(一錢),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一盞水,加三片薑,煎煮至七分,不拘時辰溫服。
生薑辛溫入衛。凡婦人妊娠,氣不調和,飲食不節,以致脾胃不和。必鼓動脾陽,使其健運,亦必以扶持胎氣為要耳。
經云:飲食自倍,脾胃乃傷。又云:陰之所生,本在五味,按:周本本作過。陰之五宮,傷在五味。若妊子飲食不節,生冷毒物恣性食啖,必致脾胃之疾。故妊娠傷食,難得妥藥,惟此二方最穩捷。
治妊娠胎氣不和,懷胎近上,脹滿疼痛,謂之子懸。兼治臨產驚恐氣結,連日不下。紫蘇散,。
紫蘇莖葉(一兩。按:周本無注),大腹皮(泡。按:周本無注),人參,川芎,陳橘皮,白芍藥(各半兩),當歸(三錢),甘草(八分。按:周本作一分)
白話文:
生薑性溫,可驅寒,主要作用於人體的表層。懷孕期間,女性體內氣血容易失調,飲食不節制又會導致脾胃虛弱。此時需要溫補脾陽,使其運作正常,同時也要注意護理胎氣。
古書記載:「飲食過度,脾胃就會受傷。」還說:「陰氣的來源,原本就在五味之中,但若五臟受損,則是由於過度食用五味造成的。」懷孕期間如果飲食不節制,吃生冷食物或有毒的食物,就容易導致脾胃疾病。因此,懷孕期間傷食很難用藥物治療,只有這兩個方子最安全有效。
紫蘇散可以治療懷孕期間胎氣不和,胎兒位置偏高,造成脹滿疼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子懸」;也能治療臨產時驚恐氣結,造成難產。
紫蘇散的組成:紫蘇莖葉一兩、大腹皮(泡制)、人參、川芎、陳橘皮、白芍藥各半兩、當歸三錢、甘草八分。
上藥細銼,分作三服。每服用水一盞半,生薑四片,蔥白七寸,煎至七分,去渣,空心服。
釋義:紫蘇莖葉氣味辛溫,入足太陽。大腹皮氣味辛溫,入足太陰、太陽。人參氣味甘溫,入足陽明。川芎氣味辛溫,入中少陽、厥陰。陳皮氣味苦平微溫,入手、足太陰。白芍藥氣味酸微寒,入足厥陰。當歸氣味辛甘微溫,入手少陰、足厥陰。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陰,通行十二經絡,能緩諸藥之性。
佐以生薑、蔥白之辛通溫散。此因胎氣不和,腹中疼痛,上逆脹滿。非調氣養血,扶正疏滯,不能效也。
白話文:
將藥材切成細末,分成三份。每次服用時,用一碗半水,加入生薑四片、蔥白七寸,煎煮至水量剩下七分,去渣,空腹服用。
藥材的性質如下:紫蘇莖葉辛溫,走足太陽經。大腹皮辛溫,走足太陰、太陽經。人參甘溫,走足陽明經。川芎辛溫,走中少陽、厥陰經。陳皮苦平微溫,走手、足太陰經。白芍藥酸微寒,走足厥陰經。當歸辛甘微溫,走手少陰、足厥陰經。甘草甘平,走足太陰經,並能通行十二經絡,緩和藥性。
佐以生薑、蔥白辛溫通散之性。這是因為胎氣不和,導致腹痛、上逆脹滿。非要調氣養血,扶正疏滯,才能奏效。
曾有婦人累日產不下,服遍催生藥不驗。予曰:此必坐草太早,心下懷懼,氣結而然,非順與不順也。《素問》云:恐則氣下。蓋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氣乃不行矣。得此藥,一服便產。及婦人六、七月子懸者,按:及字周本作後有二字。予用此數數有驗,不十服,胎便近下。按:四字,周本作胎便安。
下死胎方,。
桂末二錢,麝香當門子一個,同研,暖酒服。須臾,如手推下。比之用水銀等,此藥不損血氣。趙和叔傳。
釋義:桂末氣味辛甘大熱,入足厥陰。麝香當門子氣味辛溫,入手、足少陰。酒性辛溫,能行血中之滯,故能下死胎也。
白話文:
曾經有個婦女生產多日卻無法順利生產,吃過各種催生藥都沒有效果。我說:「這一定是她懷孕初期就坐草,心中恐懼,導致氣結不通,並不是胎位不正的問題。《素問》裡說:『恐則氣下』。因為害怕,精氣就會逆行,逆行就會阻塞上焦,阻塞就會導致氣血逆流,逆流就會使下焦脹滿,氣血無法通行。 」我給她開了藥,她吃下一劑藥後就顺利生下孩子。還有很多婦女懷孕六七個月胎兒一直懸著,我用這個方法屢試不爽,最多服用十劑藥,胎兒就會順利下降。
下死胎方:桂末二錢,麝香一個,一同研磨,用溫酒服用。很快,就像用手推一樣,胎兒就會順利娩出。相比於使用水銀等藥物,這種藥物不會損傷血氣。這是趙和叔傳授的方子。
桂末辛甘大熱,入足厥陰經。麝香辛溫,入足少陰經、手少陰經。酒性辛溫,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所以可以幫助排出死胎。
治婦人病,多是月經乍多乍少,或前或後,時發疼痛。醫者一例呼為經病,不曾說是陰勝陽,是陽勝陰,所以服藥少得有效。蓋陰氣乘陽,則胞寒氣冷,血不運行,經所謂天寒地凍,水凝成冰,故令乍少而在月後。若陽氣乘陰,則血流散溢,經所謂天暑地熱,經水沸溢,故令乍多而在月前。當和其陰陽,調其血氣,使不相乘,以平和為福,宜,紫石英圓,。
紫石英,禹餘糧(燒醋淬),人參,龍骨,川烏頭,桂心,桑寄生,杜仲,瘛瘲,遠志,澤瀉,當歸,石斛,蓯蓉,乾薑(各一兩),川椒(五錢。按:周本無注),牡蠣,甘草(各半兩)
白話文:
治療婦女疾病,多半是月經時多時少,或提前或延後,有時還會伴隨疼痛。醫生們通常一概稱為經病,卻沒有區分是陰盛陽虛,還是陽盛陰虛,所以服藥的效果往往不佳。
原因是:
- 陰氣過盛,則子宮寒冷,血液無法正常運行,就像寒冬腊月,水結冰一般,所以月經量會減少,而且會在月經結束後出現。
- 陽氣過盛,則血液流散溢出,就像盛夏酷暑,水沸騰溢出一樣,所以月經量會增多,而且會在月經來臨前出現。
治療原則:
- 應該調和陰陽,平衡血氣,使陰陽不再相互克制,以平和為最佳狀態。
- 適合使用紫石英圓等藥物。
處方:
- 紫石英 一兩
- 禹餘糧 (燒醋淬) 一兩
- 人參 一兩
- 龍骨 一兩
- 川烏頭 一兩
- 桂心 一兩
- 桑寄生 一兩
- 杜仲 一兩
- 瘛瘲 一兩
- 遠志 一兩
- 澤瀉 一兩
- 當歸 一兩
- 石斛 一兩
- 蓯蓉 一兩
- 乾薑 (各一兩)
- 川椒 五錢
- 牡蠣 半兩
- 甘草 半兩
注:
- 以上藥物需要根據患者的具体情況進行調整。
- 藥物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 此處提到的藥物名稱為古稱,可能與現代藥物名稱略有差異。
上為細末,煉蜜圓如桐子大。米飲下三十至五十圓,空心食前服。
釋義:紫石英氣味辛溫,入足厥陰。禹餘糧氣味甘平,入手、足陽明。人參氣味甘溫,入足陽明。龍骨氣味涼澀,入足厥陰。川烏頭氣味辛大熱,入足太陽、少陰。桂心氣味辛甘大熱,入足厥陰。桑寄生氣味甘平,入足厥陰,養血安胎。杜仲氣味辛甘微溫,入足少陰、厥陰。
五味子氣味辛酸鹹苦甘微溫,入足少陰。遠志氣味辛微溫,入手、足少陰。澤瀉氣味鹹微寒,入足太陽。當歸氣味辛甘微溫,入手少陰、足厥陰。石斛氣味甘平微咸,入足太陰、少陰、厥陰。肉蓯蓉氣味鹹溫,入足少陰。乾薑氣味辛溫,入手、足太陰。川椒氣味辛大溫,入足太陰、厥陰。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搓成桐子大小的丸子。用米湯送服,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丸,空腹或飯前服用。
牡蠣氣味鹹微寒,入足少陰。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陰,通行十二經絡,能緩諸藥之性。大凡用藥,務使經絡、臟腑、陰陽、氣血各得其平,一有偏勝,則諸病蜂起。故孫真人即禹餘糧圓增損之著此方,不使其陰陽相乘,氣血偏陂也。
治婦人、室女,月候不通,疼痛,或成血瘕。通經圓,。
桂心,青皮(去白。按:周本無注),大黃(酒炒。按:周本無酒字),乾薑,川椒,蓬莪朮,川烏,乾漆,當歸,桃仁(各等分)
上為細末。先將四錢用米醋熬成膏糊,餘六錢末成劑,臼中杵之,圓如桐子大,曬乾。每服工十圓,淡醋湯送下,加至三十圓。溫酒亦得。空心食前,日二服。
白話文:
牡蠣性味鹹微寒,歸屬於足少陰經。甘草性味甘平,歸屬於足太陰經,能夠通行十二經絡,緩和藥性。
用藥時,務必使經絡、臟腑、陰陽、氣血各個方面都保持平衡,一旦哪一方過於偏盛,就會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所以孫真人參考了禹餘糧圓的增減方法,編寫了這個方子,目的就是避免陰陽失調,氣血不均。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婦女、少女月經不通、疼痛,或形成血塊的疾病。
通經圓的組成藥物包括:桂心、青皮(去除白皮)、大黃(酒炒)、乾薑、川椒、蓬莪朮、川烏、乾漆、當歸、桃仁(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先取四錢用米醋熬成膏糊狀,剩下的六錢研成粉末,在臼中搗碎,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曬乾。每次服十個,用淡醋湯送服,直到服完三十個。也可以用溫酒送服。飯前空腹服用,每天兩次。
釋義:桂心氣味辛甘大熱,入足厥陰。青皮氣味辛酸微溫,入足少陽、厥陰。大黃氣味苦寒,入足陽明。乾薑氣味辛溫,入手、足太陰。川椒氣味辛溫,入足厥陰、太陰。蓬莪朮氣味辛溫,入足厥陰。川烏氣味辛大熱,入足太陽、少陰。乾漆氣味苦辛溫,入足厥陰。當歸氣味辛甘微溫,入手少陰、足厥陰。
桃仁氣味辛甘平,入足厥陰。米醋熬成膏糊圓,醋湯送下,以醋能泄肝也。此婦人及室女經閉腹疼,或成血瘕之疾者,純用辛溫活血行血之藥,使其去故生新,而經自通矣。
徽州靈巫張擴頃年錄事在推勘院。有王醫者,以醫職直宿,日夜與之稔熟,口傳此方,渠甚秘之。予後得此方,以治婦人疾不可勝數,且欲廣行,不敢自秘。尋常氣血凝滯疼痛,數服便效。有一師尼,患惡風體倦,乍寒乍熱,面赤心煩,或時自汗。是時疫氣大行,醫見其寒熱,作傷寒治之,以大小柴胡湯雜進數日,病劇。
白話文:
桂枝性辛甘大熱,走入足厥陰經。青皮性辛酸微溫,走入足少陽、厥陰經。大黃性苦寒,走入足陽明經。乾薑性辛溫,走入手、足太陰經。川椒性辛溫,走入足厥陰、太陰經。莪朮性辛溫,走入足厥陰經。川烏性辛大熱,走入足太陽、少陰經。乾漆性苦辛溫,走入足厥陰經。當歸性辛甘微溫,走入手少陰、足厥陰經。
桃仁性辛甘平,走入足厥陰經。將它與米醋熬成膏糊狀,再用醋湯送服,因為醋能疏解肝氣。這對於婦女和未婚女子因經閉腹痛,甚至形成血塊疾病的患者,可以單獨使用辛溫活血化瘀的藥物,幫助排出舊血,生成新血,使經期自然恢復正常。
徽州靈巫張擴,曾經擔任推勘院的錄事。一位名叫王某的醫生,因醫務工作住在推勘院,日夜與張擴相熟,私下傳授了這個方子給他,並且非常珍視這個方子。後來我得到這個方子,用它治療婦女疾病,效果無數,並且想將它廣為流傳,不敢獨自珍藏。一般情況下,氣血凝滯引起的疼痛,服用幾次就會見效。有一位女道士,患了惡風體倦,時冷時熱,面紅心煩,偶爾自汗。當時瘟疫流行,醫生見她寒熱交替,就當作傷寒病治療,用小柴胡湯混合服用幾日,病情加重。
予診視曰:三部無寒邪脈,但厥陰脈弦長而上出魚際,宜服抑陰等藥。予制此地黃圓。又名,抑陰地黃圓,。按:注七字,周本無。
生乾地黃(二兩),柴胡,秦艽,黃芩(各半兩),赤芍藥(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圓如桐子大。每服三十圓,烏梅湯吞下,不拘時候,日三服。
釋義:生乾地黃氣味甘苦微寒,入手、足少陰、厥陰。柴胡氣味辛甘平,入足少陽。秦艽氣味苦平,入手、足陽明,兼入肝、膽。黃芩氣味苦寒,入手太陰、少陽。赤芍藥氣味苦平,入足厥陰,能行血中滯。烏梅湯送藥,亦取其泄肝也。師尼寡婦,獨陰無陽,情欲未遂,以致陰陽交爭,乍寒乍熱,將欲成勞者,非此不能治。
白話文:
我診斷後說:你三部脈象沒有寒邪,但厥陰脈弦長且上衝魚際,應該服用抑陰類藥物。我開了這個地黃丸,又名抑陰地黃丸。按:此方注七字,原方沒有。
用生乾地黃二兩、柴胡、秦艽、黃芩各半兩、赤芍藥一兩,研成細末,用煉蜜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烏梅湯送服,不分時間,一天三次。
生乾地黃性甘苦微寒,入足少陰、厥陰經;柴胡性辛甘平,入足少陽經;秦艽性苦平,入足陽明、手陽明經,兼入肝膽經;黃芩性苦寒,入足太陰、少陽經;赤芍藥性苦平,入足厥陰經,能行血中瘀滯。用烏梅湯送服,也是取其泄肝之功。師尼寡婦,獨陰無陽,情欲未遂,導致陰陽失衡,忽冷忽熱,將要虛勞,非此方不能治療。
當今之世,每多此病,惟在審病察脈耳。
昔齊褚澄按:諸本齊俱作宋,考《褚澄傳》見《南齊書》。療尼師寡婦別制方,蓋有謂也。此二種鰥居,獨陰無陽,欲心萌而多不遂,是以陰陽交爭,乍寒乍熱,全類溫瘧,久則為勞。嘗讀《史記·倉公傳》載濟北王侍人韓女,病腰背痛寒熱,眾醫皆以為寒熱也。倉公曰:病得之欲男子,不可得也。
何以知其欲男子不可得而病。診其脈,肝脈弦出寸口,是以知之。蓋男子以精為主,婦人以血為主。男子精盛則思室,婦人血盛則懷胎。夫肝攝血者也,厥陰弦出寸口,又上魚際,則陰血盛可知。故知褚澄之言,信有謂矣。
白話文:
當今社會,這類疾病相當常見,關鍵在於仔細辨識病情和脈象。
古時齊地的醫學家褚澄指出:各版本都將「齊」寫作「宋」,根據《褚澄傳》在《南齊書》中的記載,可以得知實際上應為「齊」。他認為,寡婦和尼師這兩種獨居女性,因為缺少男性伴侶,所以性慾難以得到滿足,導致陰陽失調,會出現忽冷忽熱的情況,類似於溫熱型的瘧疾,長期下來會演變成勞傷之症。我曾經閱讀過《史記·倉公傳》,其中記載了濟北王侍從韓女的病例,她有腰背痛和發熱的症狀,眾多醫生都認為這是因為受寒所致。但倉公卻認為,這並非純粹的寒熱症狀,而是因為韓女渴望與男性相處,但未能如願,導致陰陽失調。
倉公診斷韓女的脈象,發現肝脈呈弦狀,且出現在寸口的位置,由此得知病因。男性以精液為主,女性以血液為主。男性精氣充盈時,會有想要與女性親密的慾望;女性血液旺盛時,則會懷孕。肝主司血液的運行,厥陰脈的弦狀脈象向上延伸至魚際,表明陰血過盛。因此,我們可以相信褚澄的論述是有根據的。
治婦人月經不調,每行數日不止,兼有白帶,漸漸瘦悴。按:周本悴作瘁,飲食少味,累年無子。地黃圓,。
干熟地黃(一兩一分),山茱萸,白蕪荑,乾薑(炒),白芍藥(銼,微炒),代赭石(醋淬,各一兩),厚朴,白殭蠶(炒,各一兩。按:周本缺注)
上為細末,煉蜜圓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圓。空心,溫酒下,日三服。
釋義:熟地黃氣味甘苦微寒,入足少陰。山茱萸氣味酸微溫,入足厥陰。白蕪荑氣味辛平,入手、足陽明,足太陰。乾薑氣味辛溫,入手、足太陰。白芍藥氣味酸微寒,入足厥陰。代赭石氣味甘平,入手少陰、足厥陰。厚朴氣味辛溫,入足陽明、太陰。白殭蠶氣味辛鹹平,入手、足陽明,能引藥入絡。
白話文:
治婦人月經不調,每行數日不止,兼有白帶,漸漸瘦悴
**症狀:**婦女月經不調,每次經期持續數日不止,伴有白帶,身體逐漸消瘦虛弱。
**病史:**患者體質虛弱,飲食清淡無味,多年不孕。
處方:
- **熟地黃(一兩一分):**甘苦微寒,入足少陰,滋陰補血,填精益髓。
- **山茱萸(一兩):**酸微溫,入足厥陰,補益肝腎,固澀精氣。
- **白蕪荑(一兩):**辛平,入手、足陽明,足太陰,健脾燥濕,止帶消腫。
- **乾薑(炒,一兩):**辛溫,入手、足太陰,溫脾散寒,化濕止瀉。
- **白芍藥(銼,微炒,一兩):**酸微寒,入足厥陰,養血柔肝,斂陰止痛。
- **代赭石(醋淬,一兩):**甘平,入手少陰、足厥陰,平肝鎮驚,止血安胎。
- **厚朴(一兩):**辛溫,入足陽明、太陰,行氣消積,燥濕化痰。
- **白殭蠶(炒,一兩):**辛鹹平,入手、足陽明,能引藥入絡。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煉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
**用法:**每次服用四、五十丸,空腹温酒送服,一日三次。
**藥理分析:**本方以熟地黃、山茱萸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白芍藥養血柔肝,斂陰止痛,合用養血調經;白蕪荑健脾燥濕,止帶消腫,乾薑溫脾散寒,化濕止瀉,合用化濕健脾,改善白帶;厚朴行氣消積,燥濕化痰,白殭蠶引藥入絡,合用疏肝理氣,調和氣血。
**注:**本方出自古代醫書,僅供參考,實際應用需遵醫囑。
溫酒送藥,亦引入經絡也。此婦人月經不調,兼有白帶,漸漸瘦悴,飲食無味,累年無子者,急宜治之,使血氣衝和,否則終身不孕育也。
此龐老方。凡婦人有白帶,是第一等病,令人不產育,宜速治之。昔扁鵲過邯鄲,聞貴婦人,多有此病,按:四字周本無。所以專為帶下醫也。
治婦人月經壅滯。每發心腹臍間,㽲痛不可忍,按:周本無間字。及治產後惡露不快,血上搶心,按:周本搶作愴。迷悶不省,氣絕欲死。琥珀散,。
荊三稜,蓬莪朮,赤芍藥,劉寄奴,牡丹皮,官桂,熟乾地黃,菊花,真蒲黃,當歸(干稱。以上各一兩,銼)
白話文:
溫酒送藥,可以幫助藥物進入經絡。這個婦人月經不調,還有白帶,身體逐漸消瘦,食慾不振,多年來沒有生育,必須盡快治療,讓氣血調和,否則終生都無法生育。
這是龐老的方子。凡是婦女有白帶,都是非常嚴重的病症,會導致不孕,必須盡快治療。以前扁鵲經過邯鄲,聽說貴婦中有很多患有這種病,所以專門研究治療白帶的藥方。
治療婦女月經阻塞,每次發作都會痛得心腹臍間絞痛難忍,以及治療產後惡露不乾淨,血氣上衝心頭,昏迷不醒,快要斷氣的病症,可以使用琥珀散。
方劑:荊三稜、蓬莪朮、赤芍藥、劉寄奴、牡丹皮、官桂、熟乾地黃、菊花、真蒲黃、當歸(乾的,各一兩,切碎)。
上前五味,用烏豆一升,生薑半斤切片,米醋四升,同煮豆爛為度。焙乾,入後五味,同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空心食前服。一方不用菊花、蒲黃,用烏藥、延胡索亦佳。此予家之秘方也。若是尋常血氣痛,只一服。產後血衝心,二服便下。常服尤佳。予前後救人急切不少。此藥易合,宜多合以救人。
釋義:荊三稜氣味苦平,入足厥陰。蓬莪朮氣味辛溫,入足厥陰。赤芍藥氣味苦平,入足厥陰,能行血中之滯。劉寄奴氣味苦溫,入足厥陰,能行血止疼,去癥瘕。牡丹皮氣味辛平,入足少陽。官桂氣味辛甘溫,入足厥陰。熟地黃氣味甘苦微寒,入足少陰。甘菊花氣味辛涼,入手太陰、足少陽、厥陰。
白話文:
先把烏豆一升、生薑半斤切片、米醋四升一起煮,直到豆子煮爛。然後把煮好的豆子焙乾,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溫酒調和,空腹飯前服用。還有一種做法不用菊花、蒲黃,改用烏藥、延胡索也很好。這是我們家祖傳的秘方。如果是普通的血氣疼痛,只要服用一次就夠了。如果是產後血衝心,服用兩次就會好轉。經常服用效果更好。我以前用這個藥方救過不少人。這個藥方很容易配製,應該多備著,以便救人。
蒲黃氣味辛溫,入足厥陰。當歸氣味辛甘微溫,入手少陰、足厥陰。佐以烏豆之潤而下行,生薑之辛溫而通,米醋之酸而入肝。溫酒送藥,引入經絡。婦人經水壅滯,及產後惡露不快,腹臍㽲病,血上搶心,迷悶欲絕者,此藥治之。雖方中養血藥少,行血疏滯藥多,要不過欲其去故生新,遂大有功於婦人矣。
治婦人血瘕,血積,經候不通。桃仁煎,。
桃仁(去皮尖,麩炒黃),大黃,川樸消(各一兩),虻蟲(半兩,炒黑)
上藥四味,為末。以醇醋二升半,銀石器中慢火煎取一升五合。先下大黃、桃仁、虻蟲三味,不住手攪,可取圓時,然後下川樸消,更不住手攪。良久出之,圓如桐子大。前一日,不用吃晚食,五更初,用溫酒吞下五圓,日午取下如赤豆汁、雞肝、蝦䗫衣。按:周本䗫作蟆。未下再服,血鮮紅即止,續以調氣血藥補之。
白話文:
蒲黃的味道辛辣溫熱,進入足厥陰經。當歸的味道辛甘微溫,進入手少陰經和足厥陰經。配合烏豆的潤滑下行作用,生薑的辛溫通暢作用,米醋的酸味入肝作用,以溫酒送服,引導藥物進入經絡。
針對婦女經血阻塞,以及產後惡露不暢,腹部臍周疼痛,血氣上衝心臟,昏迷欲絕的症狀,此藥方可以治療。雖然藥方中養血藥物較少,行血疏通藥物較多,但目的就是為了去除舊血,促進新生血液的生成,因此對婦女有著顯著的效果。
治療婦女血塊積聚、血瘀,經期不順的症狀。
藥方:
桃仁(去皮尖,用麩炒至黃色)、大黃、川樸消(各一兩)、虻蟲(半兩,炒至黑色)
將以上四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醇醋兩升半,在銀器中以慢火煎煮至一升五合。先加入大黃、桃仁、虻蟲三味藥材,不停地攪拌,直到藥汁濃稠成圓形時,再加入川樸消,繼續不停地攪拌。煎煮一段時間後取出,藥丸大小如桐子。前一天晚上不要吃晚飯,五更天剛亮時,用溫酒吞服五丸。中午觀察排泄物,如果顏色像赤豆汁、雞肝、蝦蟆衣,就停止服用。如果排泄物顏色鮮紅,就繼續服用,直到顏色變成鮮紅色就停止,再用調和氣血的藥物進行補益。
釋義:桃仁氣味辛甘平,入足厥陰。大黃氣味苦寒,入足陽明。樸消氣味鹹苦寒,入手、足太陽、陽明、厥陰。虻蟲氣味鹹苦微溫,入足厥陰。凡婦人血積血瘕,經候不通者,非此藥不能治。蓋經閉而致結聚有形,所以行血消滯之藥,不得不重耳。
此出《千金方》。頃年在毗陵,有一貴人妻患小便不通,臍腹脹不可忍,眾醫皆作淋治,如八正散之類數種,治皆不應,痛愈甚。予診之曰:此血瘕也。非瞑眩藥不能去。因用此藥,更初服,至日午痛大作,不可忍,遂臥,少頃下血塊如拳者數枚,小便如墨汁者一、二升,痛止得愈。此藥治病的切,然猛烈太峻,氣血虛弱者,更宜斟酌與之。
白話文:
桃仁的味道辛甘微溫,歸屬於足厥陰經。大黃的味道苦寒,歸屬於足陽明經。樸消的味道鹹苦寒,歸屬於手、足太陽經、陽明經和厥陰經。虻蟲的味道鹹苦微溫,歸屬於足厥陰經。凡是婦女有血積血塊,月經不調的,非這些藥物不可治療。因為月經閉塞導致血塊聚集,所以活血化瘀的藥物必須用得重一些。
這段話出自《千金方》。最近幾年在毗陵,有一個貴人的妻子患了小便不通,臍腹脹得難以忍受,很多醫生都當作淋症治療,用了像八正散之類的藥方好幾種,治療都不見效,反而疼痛更加嚴重。我診斷後說:這是血塊引起的。不用攻邪的藥物就無法去除。於是用這些藥物,剛開始服用,到了中午疼痛加劇,難以忍受,於是就躺下,過了一會兒就排出了拳頭大小的血塊好幾個,小便像墨汁一樣,排出了 一、二升,疼痛就止住了,病情也痊癒了。這些藥物治療疾病很有效,但猛烈過於峻猛,氣血虛弱的人,更要謹慎使用。
治婦人妊孕六、七月,因事築磕著胎,或子死腹中,惡露下,疼痛不已,口噤欲絕。用此藥探之,若不損,則痛止,子母俱安。若胎損,立便逐下。此藥催生神效。佛手散,。
當歸,川芎(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小盞,煎令泣泣欲干,投酒一大盞,再煎至一、二沸,按:諸本皆作止一沸。去渣溫服。口噤灌之。如人行五、七里,再進。過二、三服便生。有一方云:此藥治傷胎去血多,崩中去血多。金瘡去血多。撥齒去血多。昏暈欲倒者,去酒水煎服。
釋義:當歸氣味辛甘微溫,入手少陰、足厥陰。川芎氣味辛溫,入足少陽、厥陰。此治血藥也。婦人妊娠六、七月而致損傷腹痛,以此探之,則傷者下,而不傷者安矣。
白話文:
如果婦女懷孕六、七個月,不小心撞到肚子,導致胎兒在肚子裡死亡,出現惡露不止、疼痛難忍、嘴巴緊閉快要昏厥的情況,可以使用佛手散。如果胎兒沒有損傷,服用後疼痛就會停止,母子平安;如果胎兒已經損傷,藥物就會迅速將胎兒排出。佛手散有催生的神奇效果。配方是:當歸和川芎等量,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小杯水煎煮至快要乾,加入一大杯酒,再煮沸一、兩次,去除藥渣後溫熱服用。如果病人嘴巴緊閉,可以灌服藥汁。服用藥物後,像走路走五、七里路一樣,過一段時間可以再服用一次。通常服用兩、三次藥後就會生產。還有一種說法是,佛手散可以治療因外傷導致的胎兒損傷、出血過多、崩漏、金創出血、拔牙出血、頭昏眼花快要昏倒等症狀,但需要去掉酒,用水煎服。
治崩中下血方,。
黃芩為細末。每服一錢,燒稱錘淬酒調下。凡崩中藥,多是用止血及補血藥,此治陽氣乘陰,按:諸本無氣字。前所謂天暑地熱,經水沸溢者。
釋義:黃芩氣味苦寒,入手太陰、少陽。燒稱錘,鐵器也,入厥陰。酒性辛溫而散,入足少陽、厥陰。此崩中下血,乃陽乘於陰也,故以苦寒之藥為君。
治下血不止,或成五色崩漏方。
香附子舂去皮毛,中斷之,略炒為末。每服二錢,用清米飲調下。此方徐朝奉傳。其內人有是疾,服遍藥不效,後獲此方,遂愈。須久服為佳。亦治產後腹痛,大是婦人仙藥,常服和血調氣。按:周本和作益。
白話文:
治療崩中下血的藥方:將黃芩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燒熱鐵錘,用酒調和後服用。一般來說,治療崩中下血的藥方大多使用止血和補血的藥材,而這個藥方則針對陽氣乘陰的情況,也就是說,當夏天炎熱的天氣導致經血沸騰溢出時,就可以使用這個藥方。
另外,治療下血不止,或是出現五色崩漏的藥方:將香附子去皮毛,切斷,稍微炒一下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清水煮米的水調和後服用。這個藥方是徐朝奉傳下來的,他家內人患有這種疾病,服用過很多藥方都沒有效果,後來得到這個藥方後才痊癒。建議長期服用效果更好。這個藥方也可以治療產後腹痛,對於婦女來說是個很好的藥方,長期服用可以和血調氣。
釋義:香附子氣味辛微溫,入足厥陰,能和氣調血。清米飲送,使其緩行也。凡婦人崩漏下血,而至五色不止者,由乎氣血不調。用此方則氣得和,血自調矣。
治產後中風,口噤,牙關緊急,手足瘛瘲。愈風散,。
荊芥穗輕焙過一兩,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釋義:荊芥穗氣味辛溫,入足厥陰。溫酒送藥,引入經絡。凡婦人產後或起居不慎,汗出太過,腠理開泄,風邪入之,則牙關緊急,手足瘛瘲,不省人事。以此治之,辛溫之味能開竅,能解表也。
《經驗》、《產寶》皆有此方。陳選方中用舉卿、古拜二味,蓋切腳隱語以秘之也。此藥委有奇效神聖之功。大抵產室但無風為佳,不可衣被帳褥太暖。太暖即汗出,汗出則腠理開,易於中風,便致昏冒。曾記有一婦人產後遮護太密,閣內生火,睡久及醒,則昏昏如醉,不省人事。
白話文:
附子性辛溫,能溫暖足厥陰經,調節氣血。用清米湯送服,使其藥效緩慢發揮。婦女因氣血失調,導致崩漏下血不止,服用附子可使氣血調和,血自然止住。
附子可用於治療產後中風,口不能言,牙關緊閉,手足抽搐等症狀。
將荊芥穗輕微烘烤後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溫酒送服。
荊芥穗性辛溫,能溫暖足厥陰經,溫酒送服有助於藥物進入經絡。婦女產後或因起居不慎,汗出過多,毛孔開泄,容易受到風寒入侵,導致牙關緊閉、手足抽搐、神志不清。用荊芥穗治療,辛溫之性可以開通竅道,解除表證。
《經驗》和《產寶》等醫書中都有記載此方。陳選方中用“舉卿、古拜”兩種藥材,其實是隱藏的術語,隱藏其藥效。此藥具有奇效和神聖的功效。
總之,產婦在生產後應該避免風寒侵襲,不可過於溫暖衣被帳褥。太過溫暖會導致汗出,汗出則毛孔開泄,容易中風,引起昏迷。曾經有一位婦女產後包裹過密,房間內生火,睡了很久才醒來,卻昏昏沉沉,神志不清。
其家驚惶。醫用此藥,佐以交加散,囑云:服之必睡,睡中必左手搔頭,覺必醒矣。果如其言。
交加散,,治婦人榮衛不通,經脈不調,腹中撮痛。氣多血小,結聚為瘕,及產後中風。按:周本無及字,中作沖。
生地黃(五兩,研取汁),生薑(五兩,研取汁)
上交互用汁浸一夜,各炒黃,漬汁盡為度,末之。尋常腹痛,溫酒調服三錢。產後尤不可闕。
釋義:生地黃氣味甘苦微寒,入手、足少陰、厥陰。生薑氣味辛溫,入手、足太陰。各搗汁,互相浸漬,炒黃,欲其氣味之和也。此婦人產後中風,榮衛不通,經脈不調,欲結癥瘕者宜服之。用此二味,只取乎調氣血耳。
白話文:
這家人十分驚慌。醫生用此藥,配上交加散,並交代說:服下後必然會睡著,睡夢中必然會用左手搔頭,醒來後就會完全清醒。結果果真如他所言。
交加散,主要用於治療婦女氣血運行不暢、經脈失調、腹痛、氣多血少導致結塊成瘕,以及產後中風。注意:古籍中原本沒有「及」字,中間應是「沖」。
生地黃(五兩,研磨取汁)、生薑(五兩,研磨取汁)。
將以上兩種藥材的汁液交替浸泡一夜,各自炒至黃色,直到浸泡的汁液完全被吸收為止,然後研磨成粉末。一般腹痛時,用溫酒調服三錢。產後更是不可缺少。
解說:生地黃味甘苦微寒,入脾、腎、肝經。生薑味辛溫,入脾、肺經。將兩種藥材搗汁相互浸泡,再炒黃,目的在於使藥性更為調和。此藥方適用於婦女產後中風、氣血運行不暢、經脈失調、容易形成癥瘕者。使用這兩種藥材,主要是為了調和氣血。
治婦人諸般淋症。虎杖散,。按:諸本俱無症虎杖散四字。
苦杖根,俗呼為杜牛膝。按:周本呼為作所謂,均見俗稱之誤。多取淨洗,碎之。以一合,用水五盞,煎一盞,去渣,用麝香、乳香少許,研調下,溫服。
釋義:苦杖即虎杖,其根氣味苦微溫,入足厥陰。麝香氣味辛溫,入手、足少陰,能引入經絡。乳香氣味辛微溫,入手、足少陰,能逐瘀濁。無論男女淋症,小溲疼痛,此藥神效。蓋下焦本屬至陰之處,此方取通則不痛之意。
白話文:
治療婦女各種尿路感染症狀。虎杖散(藥方編號:30217),詳細說明如下:
虎杖根,民間常稱為杜牛膝。根據資料,周本應是這樣寫的,這是對俗稱的誤解。通常我們會選擇乾淨的虎杖根,清洗後切碎。取一合份量的虎杖根,加入五杯水,煮沸後剩下一杯水,去除渣滓,然後加入少量麝香和乳香,研磨後調和飲用,服用時請保持溫熱。
解釋:虎杖就是我們熟知的苦杖,其根部具有苦味,微帶溫性,屬於足厥陰系統。麝香味道辛香溫和,屬於手、足少陰系統,能夠引導藥力進入脈絡。乳香同樣味道辛香,微帶溫性,也屬於手、足少陰系統,有去除瘀血和混濁的功效。無論男女若有尿路感染導致的小便疼痛問題,使用此方藥物效果極佳。因為下焦部位本來就是陰寒之處,此方藥物的設計意在讓管道暢通,以達到不痛的效果。
鄞縣武尉耿夢得,其內人患砂石淋者十三年矣。每發按:諸本發皆作漩。痛楚不可忍。溺器中小便下砂石,剝剝有聲,百方不效。偶得此方啜之,一夕而愈。目所見也。
半夏散,。治產後暈絕。按:五字周本無。
半夏為末,如豆大許。以竹管吹入鼻中,立醒。
釋義:半夏氣味辛溫,入足陽明。婦人產後,瘀濁內閉,致神識如絕。吹入鼻中而醒,以其辛能開竅也。
治產後出血太多,虛煩發渴。蒲黃散,。
真蒲黃末二錢,米飲調下。渴燥甚,新汲水調下。
白話文:
鄞縣武尉耿夢得的妻子患了砂石淋病長達十三年,每次發病時,腹部都會像漩渦一樣劇烈疼痛,難以忍受。排尿時還會排出砂石,發出剝剝的聲音,試過各種方法都無效。後來偶然得到一個方子,喝下之後,一夜之間就痊癒了,這是親眼所見。
釋義:蒲黃氣味辛微溫,入足厥陰。產後亡血過多,虛煩發渴,是孤陽上升。米飲調送,和其中也。新汲水調送,欲陽氣之下行也。此藥取其能去故生新以和陽耳。
治妊娠時氣身大熱,令子不落。護胎方,。
伏龍肝為末,水調塗臍下二寸,干則易之,差即止。又方:取井泥塗心下,干則易。
釋義:伏龍肝氣味辛鹹微溫,入足厥陰。水調塗臍下二寸,以土和水,性乃涼也。妊娠患傷寒身大熱,胎不安,以之護胎,則血靜而安矣。井泥塗心下,亦此義也。
又方,。
浮萍(干),川樸消,蛤粉,大黃(切碎微炒),板藍根(各一兩。按:周本無板字)
白話文:
蒲黃性味辛微溫,歸足厥陰經。產後失血過多,虛煩口渴,這是由於陽氣上浮。可以用米湯送服,使之調和。用新汲取的水送服,是為了使陽氣下降。這藥物的作用是去除舊的,生長新的,以調和陽氣。
治療懷孕期間身體發熱,導致胎兒不落的情況。將伏龍肝研末,用水調和塗抹在肚臍下兩寸處,乾了就換新的,好轉就停止。另一個方法是用井泥塗抹在心窩處,乾了就換新的。
伏龍肝性味辛鹹微溫,歸足厥陰經。用水調和塗抹在肚臍下兩寸處,用土和水,性屬涼性。孕婦患傷寒,身體發熱,胎兒不安,用它來護胎,可以使血液靜止而安穩。用井泥塗抹在心窩處,也是同樣的道理。
另一個方法是,用干浮萍、川樸消、蛤粉、切碎微炒的大黃、板藍根(各一兩,按:周本無板字)
上為末。水調,封臍上。安胎,解煩熱,極妙。
釋義:浮萍氣味辛寒,入手太陰、足厥陰,能解風熱。樸消氣味鹹苦寒,入手、足太陽、陽明、厥陰。蛤粉氣味鹹寒,入足少陰、厥陰。大黃氣味苦寒,入足陽明。藍根氣味苦甘寒,入足厥陰,能解熱毒。懷孕而患時熱之病,胎動不安者,得諸涼藥以解其熱,則血寧靜而胎自安矣。
婦人患頭風者,十居其半,每發必掉眩,如在舟車上。蓋因血虛,肝有風邪襲之耳。《素問》云:徇蒙招搖,目眩耳聾,上虛下實,過在足少陽、厥陰,甚則歸肝,蓋謂此也。予嘗處此方以授人,比他方藥捷而效速。芎羌散,。
白話文:
將浮萍、樸消、蛤粉、大黃、藍根等藥材用水調和,塗抹在肚臍上方,能安胎、解煩熱,效果非常顯著。孕婦如果患上熱病,胎兒不安,服用這些涼性藥物就能消除熱症,使血液平靜,胎兒自然安穩。婦女常患頭風,十個中有五個會頭昏眼花,像是在船上或車上一樣。這是因為血虛,肝臟受到風邪侵襲所致。《素問》中記載,頭昏眼花、耳聾,上虛下實,是因為足少陽、厥陰經氣不通,嚴重則會影響肝臟。我曾經用這個方子治療過許多患者,效果比其他藥物更快更有效。
川芎(一兩),當歸(三分),羌活,旋覆花,蔓荊子,細辛,石膏,藁本,荊芥穗,半夏曲(炒),防風,熟地黃,甘草(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大盞,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
釋義:川芎氣味辛溫,入足少陽、厥陰。當歸氣味辛甘微溫,入手少陰、足厥陰。羌活氣味辛甘平,入足太陽。旋覆花氣味鹹溫,入手太陰、陽明。蔓荊子氣味辛溫,入足太陽。細辛氣味辛溫,入足少陰、太陽。石膏氣味辛寒,入足陽明。藁本氣味辛溫,入足太陽。荊芥穗氣氣味辛溫,入足厥陰。
白話文:
藥物組成如下:
- 川芎(一兩)
- 當歸(三分)
- 羌活
- 旋覆花
- 蔓荊子
- 細辛
- 石膏
- 藁本
- 荊芥穗
- 半夏曲(炒)
- 防風
- 熟地黃
- 甘草(各半兩)
以上所有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時取一錢藥粉,用一大盞的水加上三片薑塊,一起煮沸至剩下七分水量,然後過濾掉藥渣,溫熱服用,時間不限。
藥方解釋:
- 川芎,味道辛辣溫暖,進入腳少陽和厥陰經絡。
- 當歸,味道辛辣甘甜微溫,進入手少陰和腳厥陰經絡。
- 羌活,味道辛辣甘甜平和,進入腳太陽經絡。
- 旋覆花,味道鹹溫,進入手太陰和陽明經絡。
- 蔓荊子,味道辛辣溫暖,進入腳太陽經絡。
- 細辛,味道辛辣溫暖,進入腳少陰和太陽經絡。
- 石膏,味道辛辣寒冷,進入腳陽明經絡。
- 藁本,味道辛辣溫暖,進入腳太陽經絡。
- 荊芥穗,味道辛辣溫暖,進入腳厥陰經絡。
半夏曲氣味辛溫,入足陽明。防風氣味辛甘溫,入足太陽。熟地黃氣味甘苦微寒,入足少陰。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了陰,通行十二經絡,能緩諸藥之性。婦人患頭風者頗多,皆因血虛,肝有風邪乘之。此方風藥居多,辛溫、辛涼之味,恐升騰太過,故以地黃之甘苦微寒,甘草之甘平和緩以調之,則經絡不致受傷,而肝家之風邪自熄耳。
婦人產後有三種疾。鬱冒則多汗,多汗則大便秘,故難於用藥。唯麻子蘇子粥,最佳且穩。
紫蘇子、大麻子二味各半合,淨洗,研極細,再用水再研取汁一盞,分二次煮粥啜之。此粥不唯產後可服,大抵老人、諸虛人風秘,皆得力。嘗有一貴人,母年八十四,忽爾腹滿頭疼,噁心,不下食。召醫者數人議,皆供補脾、進食、治風、清利頭目藥。數日,病愈甚,全不入食。
白話文:
半夏性辛溫,走足陽明經;防風性辛甘溫,走足太陽經;熟地黃性甘苦微寒,走足少陰經;甘草性甘平,走足太陰經,能通十二經絡,緩和藥性。許多婦女頭疼,都是因為血虛,肝臟有風邪乘虛而入。這個方子風藥居多,辛溫、辛涼的味道,容易過於上揚,所以用地黃的甘苦微寒,以及甘草的甘平和緩來調節,這樣經絡就不會受傷,肝臟的風邪自然消退。
婦女生產後容易出現三種病症。鬱悶冒汗則出汗過多,出汗過多則大便秘結,所以很難用藥。只有麻子蘇子粥最有效且安全。
紫蘇子和麻子各取一半,洗淨,研磨成極細粉,再加水研磨取汁一盞,分兩次煮粥服用。這種粥不僅產婦可以服用,老年人、虛弱的人以及風寒便秘的人,都能從中獲益。曾有一位貴人,其母親八十四歲,突然腹脹頭疼,噁心,不願吃東西。找了幾個醫生診治,都開了補脾、促進食慾、治風、清利頭目等藥方。服藥幾天,病情反而加重,完全不想吃東西。
其家憂懼,懇予辨之,予謂之曰:藥皆誤矣。此疾止是老人風秘,臟腑按:諸本止作正。壅滯,聚於膈中,則腹脹噁心,不喜食。又上至於巔,則頭痛,神不清也。若得臟腑流暢,諸疾悉去矣。予令作此粥,兩啜而氣泄,先下結屎如胡桃者十餘枚,後漸得通利,不用藥而自愈。
釋義:紫蘇子氣味辛溫,入手太陰、足厥陰,能降逆下氣。大麻子氣味辛甘平而潤,入手、足陽明,足太陰,能潤腸胃。凡產後婦人及老年人血液枯燥,風秘便艱,皆用之有驗。一取其降氣,一取其潤腸。雖藥味殊常,而功效甚捷也。
白話文:
他的家人憂心忡忡,懇切地請我診斷,我告訴他們說:藥方都錯了。這病不過是老人風秘,臟腑阻塞,不通暢,積聚在膈膜中,所以腹脹噁心,不喜飲食。又向上蔓延到頭頂,所以頭痛,精神不清醒。如果能使臟腑通暢,所有病症都自然消失。我叫他喝這種粥,喝了兩口就放屁,先排出了十幾顆像核桃一樣的硬糞便,之後逐漸通暢,不用藥便自行痊癒了。
釋義:
紫蘇子氣味辛溫,歸入肺經、肝經,能降逆下氣。大麻子氣味辛甘平,性潤,歸入胃經、脾經、肝經,能潤腸胃。凡是產後婦女和老年人血液乾燥,風秘便秘,都可用它來治療,效果顯著。紫蘇子主要作用是降氣,大麻子主要作用是潤腸。雖然藥味比較特別,但效果卻非常迅速。
治婦人天癸已過期,經脈不勻,或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腰腹疼痛。《素問》云:七損八益,謂女子七七數盡,而經脈不依時者,血有餘也,不可止之。但令得依時,不腰痛為善,宜此,當歸散,。
當歸,川芎,白芍藥,黃芩(各銼,炒,各一兩),白朮(半兩),山茱萸(一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空心食前,日三服。如冷,去黃芩,加桂一兩。
釋義:當歸氣味辛甘微溫,入手少陰、足厥陰。川芎氣味辛溫,入足少陽、厥陰。白芍藥氣味酸微寒,入足厥陰。黃芩氣味苦寒,入手太陰、少陽。白朮氣味甘溫微苦,入足太陰。山茱萸氣味酸微溫,入足厥陰。溫酒調送,欲藥性之入經絡也。益女子月經,或先期,或過期,皆由氣血偏勝,惟調之使其和平為妥耳。
白話文:
治療婦女停經已久,經期不規律,有時三個月、四個月才來一次,有時一個月來兩次,伴隨腰腹疼痛的症狀。醫書記載,女性到了七七之年,經期就不固定,這表示血氣過盛,不能完全止住經血,只需讓經期恢復規律,不再腰痛就很好。可以服用當歸散,藥方如下:當歸、川芎、白芍藥、黃芩(各研磨成粉末,炒制,各一兩)、白朮(半兩)、山茱萸(一兩半)。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溫酒調服,飯前空腹服用,一天三次。如果體質偏寒,可以去掉黃芩,加入桂枝一兩。
治婦人臟躁。大棗湯。
甘草(三兩),小麥(一升),大棗(十枚)
上藥㕮咀,以水六升,煮三升,去渣,溫分三服。亦補脾氣。鄉里有一婦人,數欠伸,按:三字周本作數次,下同。無故悲泣不止。或謂之有祟,祈禳請禱備至,終不應。予忽憶《金匱》有一症云:婦人臟躁,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按:四字周本作神虛二字。數欠伸者,麥甘大棗湯。
按:周本無麥甘二字。予急令治此藥,盡劑而愈。古人識病制方,種種妙絕如此,試而後知。
白話文:
治婦人臟躁。大棗湯。
方劑:
甘草(三兩),小麥(一升),大棗(十枚)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以水六升煮沸至三升,濾去藥渣,溫熱分三次服用。
功效:
此方不僅可治婦人臟躁,亦能補脾氣。
臨床應用:
鄉里有一婦人,經常打哈欠,無緣無故地哭泣不止。有人說她被邪祟附身,於是祈求神靈,祭拜禱告,但都無效。我突然想起《金匱要略》中記載一種病症:婦人臟躁,悲傷欲哭,好像是被神靈附身一樣,經常打哈欠。書中記載,治療這種病症的藥方是麥甘大棗湯。
我馬上讓她服用此藥,服用完一劑後,病症便痊癒了。古人對疾病的認識和處方,實在是妙不可言,只有親身試驗才能明白。
釋義: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陰。小麥氣味甘微寒,入手少陰、太陽。大棗氣味甘平,入足太陰。婦人臟躁,悲傷欲哭,狀如遇祟者,諸藥無效,此方能治之。益脾土為萬物之母,中土不振則木來乘之。藥雖三味,甘、棗獨補脾,小麥獨入心,以火為土之母也。火土有權,中宮有恃,病何自而來哉?
治妊娠熱病,胎死腹中。鹿屑湯,。
鹿角屑一兩,水一碗,蔥白五莖,豆豉半合,同煎至六分,去渣,溫分二服。
釋義:鹿角屑氣味鹹溫,入足少陽、太陽,通督脈。蔥白氣味辛溫,通而兼散,入足太陽、厥陰。豆豉氣味苦寒,入手、足太陰、陽明。因妊娠患熱病,致胎死腹中者,此方主之。大凡婦人懷孕,沖、任、督脈,氣旺方能穩固。今因熱病而胎傷欲下之者,必通此沖、任、督脈而後能下也。
白話文:
甘草味甘性平,歸脾經;小麥味甘性微寒,歸心經、膀胱經;大棗味甘性平,歸脾經。女性如果心神不寧,感到悲傷想哭,像是遇到鬼怪一樣,服用其他藥物都沒有效果,這個方子就能治療。它能補益脾土,脾土是萬物的根本,如果脾土虛弱,就會導致肝氣過盛。這三味藥中,甘草和大棗專門補脾,小麥則專門入心,因為火是土的母親。火土力量充足,中宮有依仗,疾病又從何而來呢?
治療孕婦發熱導致胎兒死亡的症狀,可以用鹿屑湯。
鹿角屑味鹹性溫,歸膽經、膀胱經,能通督脈;蔥白味辛性溫,能通散,歸膀胱經、肝經;豆豉味苦性寒,歸心經、脾經、胃經。由於懷孕期間患熱病,導致胎兒死亡的,這個方子可以治療。一般來說,女性懷孕期間,衝脈、任脈、督脈的氣血旺盛才能穩定胎兒。現在因為熱病導致胎兒受損想要流產,一定要先通暢衝脈、任脈、督脈,才能順利流產。
治婦人生產數日不下,及胞衣、死胎不下者方。
用蓖麻子七粒,去殼,研如泥,塗足心。才下,便急洗去。此崔元亮《海上方》,人但未知耳。政和中,一鄉人之妻產二日不下。予令漫試之。一塗,俄頃便下,自後常用極驗。
釋義:蓖麻子氣味苦辛溫,入手、足陽明,最能入經絡。凡婦人致胞衣不下者,及胎死不能下者,由乎經絡不開也。此方只通陽明,以陽明能束筋骨而利機關,故效驗之速耳。
白話文:
婦女生產後,如果數日內胎盤或死胎都無法排出,可以用七顆去殼的蓖麻子研成泥狀塗抹在腳心,排出後立即清洗乾淨。這個方法出自崔元亮《海上方》,但很少有人知道。政和年間,一位鄉村婦女生產後兩天胎盤還未排出,我讓她試用此方,塗抹後不久就順利排出,之後經常使用效果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