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

《類證普濟本事方釋義》~ 卷第二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 (8)

1. 治肺腎經病

腎氣上達,按:宋本作蕭氣上達。椒下達。詩云:椒聊且,貽我握椒,皆是此意也。

治腎經虛,腰痛不能轉側。麋茸圓。

麋茸(一兩,治如鹿茸。無麋茸,以鹿茸代),菟絲子(取末一兩),舶上茴香(半兩)

上為末,以羊內腎二對,法酒煮爛,去膜,研如泥,同上藥圓如梧子大,陰乾。如腎膏少,入酒糊佐之。每服三、五十圓,空心溫酒鹽湯下。按:宋本無空心二子。

釋義:麋乃澤獸也,氣味甘溫,入足少陰。菟絲子氣味甘平,入脾、腎。舶上茴香氣味辛溫,入肝、腎。羊內腎氣味辛甘溫,入足少陰。此雖腎虛腰痛,必有水氣陰濕之邪相感而起,故補腎藥中,必兼補脾之藥,觀先生之治驗,可見一斑矣。

戊戌年八月,淮南大水,城下浸灌者連月。予忽臟腑不調,腹中如水吼者數日,調治得愈,自此腰痛不可屈折,雖頰面亦相妨,服遍藥不效,如是凡三月餘。後思之,此必水氣陰盛,腎經感此而得,乃灸腎俞三七壯,服此藥瘥。

治腎虛或時腳腫,兼治脾元。地黃圓。

熟地黃(二兩半),肉蓯蓉,白茯苓,澤瀉,五味子(各三兩),桂枝,附子(各半兩),黃耆(獨莖者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杵和圓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圓,空心溫酒下,食前再服。

釋義:熟地黃氣味甘苦微寒,入足少陰。肉蓯蓉氣味鹹溫,入腎。茯苓氣味甘平淡滲,入胃。澤瀉氣味鹹微寒,入足太陽。五味子氣味酸鹹溫,入腎。桂枝氣味辛溫,入足太陽。附子氣味辛鹹熱,入手、足少陰。黃耆氣味甘微溫,入手、足太陰。此腎虛而兼脾弱,則濕留不去,或時腳腫,故補腎藥中必佐以辛熱之品,淡滲下行之味,兼理脾肺之藥。以酒送之,斯氣化流行,脾腎不致失司,病有焉不去耶?

治腎虛及足膝無力。青鹽圓。

茴香(三兩),菟絲子(末,四兩),乾山藥(二兩),青鹽(一兩)

上先將菟絲子淘洗淨,用無灰酒浸七日,取出曝乾,冬天近火煨之,曝乾,另為末。餘藥磨細末,和勻,酒糊圓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圓,空心鹽酒、鹽湯下。予頃常服數年,壯力進食。有一婦人足嚲曳,因令服此藥,久之履地,行步如故。

釋義:大茴香氣味辛溫,入腎。菟絲子氣味甘平,入脾。乾山藥氣味甘平,入脾。青鹽氣味鹹微寒,入足少陰。下焦腎虛,致足膝行走無力,其始必因腎家氣弱不能運水,故必補脾之藥,佐以酒漫,引藥入腎,以祛濕邪,而本臟自安也。

白話文:

治肺腎經病

腎氣上達(古籍有作「蕭氣上達」),椒下達。「椒聊且,貽我握椒」詩句也表達了這個意思。

治療腎經虛弱,腰痛難以翻身,可用麋茸丸。藥方:麋茸(一兩,製法同鹿茸,無麋茸則以鹿茸代替)、菟絲子(研末一兩)、舶上茴香(半兩)。將以上藥物研磨成末,再取羊腎兩個,用酒煮爛,去膜,研成泥狀,與藥末混合,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陰乾。若腎膏較少,可加酒糊調和。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丸,空腹溫酒或鹽湯送服。(古籍版本有差異,部分版本無「空腹」二字)。

麋是水邊的動物,性味甘溫,入足少陰經;菟絲子性味甘平,入脾、腎經;舶上茴香性味辛溫,入肝、腎經;羊腎性味辛甘溫,入足少陰經。雖然是腎虛腰痛,但必定伴隨水氣陰濕之邪的侵襲,所以補腎藥中必須兼顧補脾的藥物,從這個治療經驗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戊戌年八月,淮南大水,城下被淹浸數月。我突然臟腑失調,腹中如水聲轟鳴數日,治癒後,卻腰痛難以彎曲,甚至連臉部也受影響,服用各種藥物都無效,持續了三個月以上。後來細想,這一定是水氣陰盛,侵犯腎經所致,於是就在腎俞穴施灸三七壯,服用此藥後痊癒。

治療腎虛有時腳腫,兼治脾元虛弱,可用地黃丸。藥方:熟地黃(二兩半)、肉蓯蓉、白茯苓、澤瀉、五味子(各三兩)、桂枝、附子(各半兩)、黃耆(獨莖者一兩)。將藥物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和,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四十到五十丸,空腹溫酒送服,飯前再服一次。

熟地黃性味甘苦微寒,入足少陰經;肉蓯蓉性味鹹溫,入腎經;茯苓性味甘平淡滲,入胃經;澤瀉性味鹹微寒,入足太陽經;五味子性味酸鹹溫,入腎經;桂枝性味辛溫,入足太陽經;附子性味辛鹹熱,入手、足少陰經;黃耆性味甘微溫,入手、足太陰經。這是腎虛而兼脾弱,導致濕邪滯留不散,有時腳腫,所以補腎藥中必須佐以辛熱之品,淡滲利水的藥物,兼顧調理脾肺。用酒送服,則藥氣運行通暢,脾腎功能就不會失調,疾病自然會痊癒。

治療腎虛及足膝無力,可用青鹽丸。藥方:茴香(三兩)、菟絲子(研末四兩)、乾山藥(二兩)、青鹽(一兩)。先將菟絲子洗淨,用無灰酒浸泡七日,取出曬乾,冬天可用火烘烤,再曬乾,研磨成末。其他藥物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用酒糊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丸,空腹鹽酒或鹽湯送服。我以前常服用此藥數年,身體強壯,食慾良好。曾有一位婦女足部痿弱,服用此藥後,久之能正常行走。

大茴香性味辛溫,入腎經;菟絲子性味甘平,入脾經;乾山藥性味甘平,入脾經;青鹽性味鹹微寒,入足少陰經。下焦腎虛,導致足膝無力行走,其根本原因是腎氣虛弱,不能運化水液,所以必須加入補脾的藥物,再用酒引導藥物入腎,去除濕邪,腎臟自然就能恢復健康。